一种高效逆变电源风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1329发布日期:2020-05-20 03:4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逆变电源风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高效逆变电源风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很多设备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计算机的cpu、逆变电源等电子设备,而这些多余的热量因为设备的持续工作不能快速散去并聚积起来产生高温,严重时可能会毁坏正在工作的设备。散热器便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散热器是附在发热设备上的一层良好的导热介质,有时在导热介质的基础上还会加上风扇等装置来加快散热效果。在热力学中,散热就是热量传递,而热量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物质本身或当物质与物质接触时,能量的传递就被称为热传导,这是最普通的一种热传递方式。热对流是指流动的流体(气体或者液体)将热带走的热传递方式。然而,现有的散热设备往往达不到长时间工作运行工况下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逆变电源风冷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逆变电源风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座、散热壳和风机,所述散热壳固定连接在散热座上,并与散热座围合形成散热空间,所述风机固定在散热壳顶部,所述散热座上端面设有上凸的弧面,所述弧面上设有若干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延长线均穿过弧面的圆心,散热板远离弧面的一端岔开形成一对相对的翼边,在所述翼边围合形成的容置腔内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壳的周侧设有排风口,散热壳的下端设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上方设有螺孔,所述散热座两侧设有与安装脚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外侧设有垂直固定在散热座上的固定耳,所述固定耳设有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片为波浪形的折叠齿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风口位于散热壳内的一侧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挡片,所述挡片为导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脚的下端设有弹性垫块,所述弹性垫块的下端面超出散热座的下端面0.3cm~0.6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散热板的末端设计一对翼边和散热片,增加了散热板的表面积,加快了散热速率,同时配合设在散热壳上部的风机进行风冷,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散热壳的侧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散热座,101:固定耳,2:散热壳,201:安装脚,202:螺孔,203:弹性垫块,3:风机,4:散热空间,5:弧面,6:散热板,601:翼边,602:容置腔,7:散热片,8:排风口,9:挡片,1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效逆变电源风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座1、散热壳2和风机3,所述散热壳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散热座1上,并与散热座1围合形成散热空间4,所述风机3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壳2顶部,风机3朝向散热座1送风,所述散热座1上端面设有向上凸出的弧面5,所述弧面5上设有若干散热板6,散热板6位于散热空间4内,散热板6靠近风机3的一端为前端,散热板6靠近散热座1的一端为后端,散热板6后端的延长线均穿过弧面5的圆心,使得若干个散热板6形成环绕散热座1的弧面结构,每两个相邻的散热板6的前端间距大于后端间距,散热板6的前端岔开形成一对相对的翼边61,在所述翼边601围合形成的容置腔602内设有散热片7,所述散热片7为波浪形的折叠齿片,散热板6和散热片7采用相同的材质制成,所述散热壳2的周侧设有排风口8,所述排风口8位于散热壳2内的一侧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挡片9,所述挡片9为导热片,导热片的材质与散热板6的材质相同,散热壳2的下端设有安装脚201,所述安装脚201上方设有螺孔202,所述散热座1两侧设有与安装脚201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安装脚201套穿在安装孔中,所述安装孔的外侧设有垂直固定在散热座1上的固定耳101,所述固定耳101设有螺孔,用螺栓10一齐穿过固定耳101上的螺孔和安装脚201上方的螺孔202将散热壳2固定连接在散热座1上,所述安装脚201的下端设有弹性垫块203,所述弹性垫块203的下端面超出散热座1的下端面0.3cm~0.6cm。

对于相同材质来说,散热板的表面积越大,散热速率越快,散热效果更佳。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散热板6设计形成环绕散热座1的弧面结构,使每两个相邻的散热板6前端的间距大于后端的间距,然后在其前端上设计一对翼边601,并在翼边601形成的容置腔602中在设置散热片7,尽可能大地增加散热板6的表面积,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速率。将散热片7设计成通过模具冲床冲压形成的折叠齿片,使其双面均有凹凸槽,进一步增加散热面积,同时,使得气流在折叠齿片中流动时的接触面积增大,带走更多的热量。在排风口8内侧设置向下倾斜的挡片9是避免从上部吹来的风未经充分热交换就迅速直接从排风口8吹出,而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风机3吹出来的风可以到达散热座1一侧,充分与下部的热空气交换热量后再从排气口8排出。在安装脚201底部设置弹性垫块203是为了缓冲因风机3运作产生的颤动,避免对发热器件造成较大震颤;将散热壳2固定在散热座1上时,将安装脚201对准散热座1上的安装孔,然后稍微使劲往下压,使得安装脚201上方的螺孔202对准固定耳101上的螺孔,用螺栓10穿过上述两孔并拧紧即可将散热壳2固定连接在散热座1上,因安装脚201底部设置有弹性垫块203,虽然弹性垫块203的下端面会超出散热座1的下端面,但是用力将散热壳2往下压时,在其弹性作用下弹性垫块203被压缩,当固定耳101上的螺栓10拧紧固定时,弹性垫块203的下端面与散热座1的下端面齐平,同时,当风机产生较大振动传导至安装脚201时,弹性垫块203可起到缓冲作用,减少震颤对发热器件造成的影响。

最后应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逆变电源风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座(1)、散热壳(2)和风机(3),所述散热壳(2)固定连接在散热座(1)上,并与散热座(1)围合形成散热空间(4),所述风机(3)固定在散热壳(2)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1)上端面设有上凸的弧面(5),所述弧面(5)上设有若干散热板(6),所述散热板(6)的延长线均穿过弧面(5)的圆心,散热板(6)远离弧面(5)的一端岔开形成一对相对的翼边(601),在所述翼边(601)围合形成的容置腔(602)内设有散热片(7),所述散热壳(2)的周侧设有排风口(8),散热壳(2)的下端设有安装脚(201),所述安装脚(201)上方设有螺孔(202),所述散热座(1)两侧设有与安装脚(201)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外侧设有垂直固定在散热座(1)上的固定耳(101),所述固定耳(101)设有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逆变电源风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7)为波浪形的折叠齿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逆变电源风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8)位于散热壳(2)内的一侧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挡片(9),所述挡片(9)为导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逆变电源风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脚(201)的下端设有弹性垫块(203),所述弹性垫块(203)的下端面超出散热座(1)的下端面0.3cm~0.6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逆变电源风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座、散热壳和风机,所述散热壳固定连接在散热座上,所述散热座上端面设有上凸的弧面,所述弧面上设有若干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延长线均穿过弧面的圆心,散热板远离弧面的一端岔开形成一对相对的翼边,在所述翼边围合形成的容置腔内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壳的周侧设有排风口,散热壳的下端设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上方设有螺孔,所述散热座两侧设有与安装脚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外侧设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设有螺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散热板的末端设计一对翼边和散热片,增加了散热板的表面积,同时配合设在散热壳上部的风机进行风冷,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祝忠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昊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8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