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及电池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7120发布日期:2020-05-07 00:1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散热结构、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及电池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及电池仓。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解决方案,通常需要无线充电发射端和无线充电接收端相互配合实施,其中,在无线充电发射端中,一般是通过线圈、谐振电容器和控制芯片一起组成一个振荡电路,在工作过程中,振荡电路会产生热量,一旦产生的热量无法散除,就会导致振荡电路工作异常,因此无线充电发射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散热结构。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散热结构是:无线充电发射端的壳体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通过壳体散除振荡电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但是,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有限,无法满足大功率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及电池仓,包括但不限于解决无线充电发射端通过铝合金材质壳体散热无法满足大功率散热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用于具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的电池仓,包括仓本体、铝壳、隔热板和第一风扇,所述铝壳紧固连接于所述仓本体的第一端上,并与所述仓本体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隔热板固定于所述铝壳内,并将所述安装腔分隔成用于容置线圈和隔磁片的第一分腔及用于容置驱动电路板的第二分腔,所述铝壳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分腔连通,所述隔热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边沿与所述铝壳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铝壳的远离所述仓本体第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分腔连通,所述第一风扇封盖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口分布于所述铝壳的底壁上,并靠近于所述仓本体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铝壳的外表面上凸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导热齿。

进一步地,所述仓本体第一端的外表面上凸设有间隔分布的用于支撑所述线圈的多个凸棱,相邻的两所述凸棱与所述仓本体第一端的外表面围合形成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仓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置电池包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自所述仓本体的第二端向所述仓本体的第一端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仓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与所述容置槽连通,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分布于所述仓本体的侧壁和底壁上,并靠近于所述仓本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布于所述仓本体顶壁的中部,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封盖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仓本体的内表面上凸设有凸肋,所述凸肋自所述容置槽的开口向所述仓本体的第一端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在铝壳内设置隔热板,通过隔热板将铝壳与仓本体围合形成的安装腔分隔成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并且由于第一分腔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二分腔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一分腔通过第一间隙与第二分腔连通,第二分腔与第一风扇连通,使得进入安装腔内的空气形成依次流经线圈和驱动电路板的气流,该气流配合铝壳将线圈和驱动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快速地散除,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无线充电发射端通过铝合金材质壳体散热无法满足大功率散热要求的技术问题,提升了电池仓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包括上述的铝壳、线圈、隔磁片、隔热板、驱动电路板和第一风扇,所述线圈、所述隔磁片、所述隔热板和所述驱动电路板依序容置于所述铝壳内,所述第一风扇固定于所述铝壳的正对所述驱动电路板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板的除底侧边沿外的其它边沿与所述铝壳的内表面密封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在铝壳内设置隔热板,通过隔热板将线圈和驱动电路板分隔开,可以有效地防止线圈和驱动电路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相互影响,确保了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发挥较佳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提供了一种电池仓,包括上述散热结构、上述无线充电发射机构以及仓门,所述仓门铰接于所述仓本体的第二端上,并可封盖所述容置槽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仓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散热结构,通过散热结构确保电池仓可以快速地将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内的线圈和驱动电路板及仓本体内的电池包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除,提升了电池仓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仓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仓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仓中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电池仓、10—仓本体、20—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0—第二风扇、40—仓门、11—凸棱、12—凸肋、21—铝壳、22—线圈、23—隔磁片、24—隔热板、25—驱动电路板、26—第一风扇、100—容置槽、101—第二进风口、201—第一分腔、202—第二分腔、203—第一进风口、204—第一出风口、205—第一间隙、210—散热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该用于具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0的电池仓1的散热结构包括仓本体10、铝壳21、隔热板24和第一风扇26,其中,铝壳21是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壳体,其紧固连接在仓本体10的第一端上,并且铝壳21与仓本体10围合形成安装腔,隔热板24固定在铝壳21内,将安装腔分隔成用于容置线圈22和隔磁片23的第一分腔201以及用于容置驱动电路板25的第二分腔202,此处在铝壳21的一个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203,该第一进风口203与第一分腔201连通,隔热板24的远离第一进风口203的边沿与铝壳2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205,即第一分腔201通过第一间隙205与第二分腔202连通,并且第一间隙205和第一进风口203分别位于隔热板24的相对两侧,同时,在铝壳21的远离仓本体10的第一端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204,该第一出风口204与第二分腔202连通,第一风扇26封盖在第一出风口204的外侧。

在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0工作的过程中,第一风扇26运行,使铝壳21内、外部的空气加速对流,进而形成气流,该气流先从第一进风口203流入第一分腔201内,接着气流经过线圈22和隔磁片23后从第一间隙205流入第二分腔202内,然后气流经过驱动电路板25后从第一出风口204流出安装腔外,进而将线圈22和驱动电路板25产生的热量快速地带出铝壳21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采用在铝壳21内设置隔热板24,通过隔热板24将铝壳21与仓本体10围合形成的安装腔分隔成第一分腔201和第二分腔202,并且由于第一分腔201与第一进风口203连通,第二分腔202与第一出风口204连通,第一分腔201通过第一间隙205与第二分腔202连通,第二分腔202与第一风扇26连通,使得进入安装腔内的空气形成依次流经线圈22和驱动电路板25的气流,该气流配合铝壳21将线圈22和驱动电路板25产生的热量快速地散除,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无线充电发射端通过铝合金材质壳体散热无法满足大功率散热要求的技术问题,提升了电池仓1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进风口203分布在铝壳21的底壁上,并且靠近仓本体10的第一端,即在铝壳21的底壁的边缘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203。这样不仅铝壳21的外观更加美观,而且由于热空气往上升,冷空气往下沉,第一进风口203开设在铝壳21的底部有利于吸进冷空气,可以有效地加快线圈22和驱动电路板25散热,并且由于重力作用,意外溅到铝壳21上的液体,也不容易通过第一进风口203流入安装腔内,进而提升了铝壳21的安全防护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铝壳21的外表面上凸设有多个导热齿210,多个导热齿210呈间隔地分布。具体地,导热齿210凸设在铝壳21的外表面上并且与铝壳21一体成型,这样有效地增加了铝壳21的散热面积,提高了铝壳21的散热效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仓本体10的第一端的外表面上凸设有多个凸棱11,多个凸棱11呈间隔地分布,用于支撑线圈22,此处相邻的两个凸棱11与仓本体10的第一端的外表面围合形成风道,该风道与第一进风口203连通。具体地,凸棱11凸设在仓本体10的第一端的外表面上,线圈22抵靠在凸棱11上,凸棱11将线圈22与仓本体10的第一端的外表面分隔开,使得线圈22与仓本体10的第一端的外表面之间保持一定间隙,这样有利于为气流提供通过的通道,增大了气流与线圈22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线圈22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仓本体10上开设有用于容置电池包的容置槽100,该容置槽100自仓本体10的第二端向仓本体10的第一端延伸,可以理解的是,仓本体10的第一端和仓本体10的第二端呈相对分布,容置槽100的开口开设在仓本体10的第二端上。这样电池包可以从仓本体10的第二端的开口处放入容置槽100内,直至电池包抵靠仓本体10的第一端的内表面,完成电池包放置。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仓本体1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进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未标注),其中,第二进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分别与容置槽100连通,多个第二进风口101分别分布在仓本体10的侧壁和底壁上,并且靠近仓本体10的第一端,第二出风口分布在仓本体10的顶壁的中部,同时,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二风扇30,该第二风扇30封盖在第二出风口的外侧。具体地,在仓本体10的相对两个侧壁和底壁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101,第二进风口101远离容置槽100的开口,并且位于仓本体10的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口101靠近仓本体10的底壁,第二出风口开设在仓本体10的顶壁上,并且正对容置槽100的中部,第二风扇30固定在仓本体10的顶壁上,并且覆盖在第二出风口上,这样当第二风扇30启动时,气流从分布在电池包的左右两侧和底侧的第二进风口101流入容置槽100内,接着经过电池包的外表面后从分布在电池包顶侧的第二出风口流出容置槽100外,进而将电池包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出仓本体10外,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池包在充电的过程中发生过热情况,确保了电池包正常运行,提升了电池仓1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仓本体10的内表面上凸设有凸肋12,该凸肋12自容置槽100的开口向仓本体10的第一端延伸。具体地,在仓本体10的内表面上凸设有多个凸肋12,此处凸肋12自仓本体10的外表面向仓本体10的内表面凹陷形成,这样在不增加仓本体10重量的情况下,有利于增强仓本体10的结构强度,并且多个凸肋12分别分布在容置槽100的左侧、右侧和底侧,使得电池包放入容置槽100后,电池包与仓本体10的内表面之间保持一定间隙,这样既可以减小电池包与仓本体10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电池包滑动的阻力,确保了电池包流畅地滑至仓本体10的第一端,又可以在仓本体10的内表面形成风道,进而增大电池包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电池包散热。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0,包括铝壳21、线圈22、隔磁片23、隔热板24、驱动电路板25和第一风扇26,其中,线圈22、隔磁片23、隔热板24和驱动电路板25依序容置正在铝壳21内,第一风扇26固定在铝壳21的正对驱动电路板25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0,采用在铝壳21内设置隔热板24,通过隔热板24将线圈22和驱动电路板25分隔开,可以有效地防止线圈22和驱动电路板25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相互影响,确保了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0发挥较佳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驱动电路板25的除底侧边沿外的其它边沿与铝壳21的内表面密封配合,即驱动电路板25的底侧边沿与铝壳2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具体地,驱动电路板25可以将第二分腔202分隔成前、后两个分腔,其中,该前分腔通过第一间隙205与第一分腔201连通,并且通过该第二间隙与后分腔连通,该后分腔与第一风扇26连通,此处第一间隙205和第二间隙分别位于前分腔的顶底两侧;由于驱动电路板25上的发热元件主要位于前分腔内,这样可以确保当第一风扇26运行时,从第一分腔201流入前分腔的气流完全经过驱动电路板25上的发热元件后,再从后分腔通过第一风扇26抽出铝壳21外,进而将该发热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出铝壳21外,有效地提高了驱动电路板25的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仓1,包括上述散热结构、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0和仓门40,其中,仓门40铰接在仓本体10的第二端上,并且仓门40可以封盖容置槽100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仓1,采用了散热结构,通过散热结构确保电池仓1可以快速地将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0内的线圈22和驱动电路板25及仓本体10内的电池包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除,提升了电池仓1的散热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