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加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2690发布日期:2020-03-13 07:11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加热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加热体。



背景技术:

目前需要高温加热的器具中,如烤箱、铁板烧加热板、取暖器、加热辊等,普遍采用电阻丝或金属基加热体,由于材质特性,设计功率偏高,且热衰减明显,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加热体寿命衰减速度越来越快。而碳纤维、浆料印刷加热体,由于产品配方中添加有机成分,超过100℃持续加热,寿命衰减速度加快,无法保证产品寿命。另外,现有电热管通常采用加热电阻丝外包裹金属材料中间填充绝缘传热材料方式制作,此种电热管发热慢、热效率低,安全性能不高,热源能量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发热速度快,且发热效率和安全性能高的石墨烯加热体。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石墨烯加热体,包括外壳、内壳和加热线圈,所述外壳内部中空,所述外壳包括壳体、顶封板和底封板,所述外壳内部设有隔板和固定座,所述隔板设置在底封板上,所述固定座一端通过隔板与底封板垂直连接,所述加热线圈设置在固定座上,且所述加热线圈的一端贯穿隔板和底封板设置在外壳外部,所述内壳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开口端与隔板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加热线圈和固定座均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内壳设置在外壳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还设有温控测头,所述温控测头贯穿隔板和底封板一端设于外壳外部,另一端设于内壳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线圈设置在外壳外部的一端上设有绝缘套。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还设有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所述第一管套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外壳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套设置在顶封板上,并与外壳内部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容纳腔内还设有用于辅助加热的液体,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循环水。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线圈采用石墨烯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烯加热体通过外壳、内壳和加热线圈组成,其组成部件少,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将加热线圈贯穿底封板和隔板设置在内壳内部,对内壳内部的辅助加热液体进行发热,同时通过内壳对外壳内的循环水进行传热,以此达到发热效果,其发热速度快,且发热效率高,还可通过温控测头对内壳内部温度进行监控,其石墨烯材料和绝缘套可提高加热体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烯加热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烯加热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烯加热体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烯加热体内壳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1、外壳;2、内壳;3、加热体;4、壳体;5、顶封板;6、底封板;7、隔板;8、固定座;9、容纳腔;10、温控测头;11、绝缘套;12、第一管套;13、第二管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石墨烯加热体,包括外壳1、内壳2和加热线圈3,所述外壳1内部中空,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4、顶封板5和底封板6,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隔板7和固定座8,所述隔板7设置在底封板6上,所述固定座8一端通过隔板7与底封板6垂直连接,所述加热线圈3设置在固定座8上,且所述加热线圈3的一端贯穿隔板7和底封板6设置在外壳1外部,所述内壳2设有容纳腔9,所述容纳腔9开口端与隔板7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加热线圈3和固定座8均设置在容纳腔9内,所述内壳2设置在外壳1内部。本实用新型石墨烯加热体通过外壳、内壳和加热线圈组成,其组成部件少,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将加热线圈主体一端设置在内壳内部,另一端通过隔板和顶封板设置在外壳外部与电源连接,其加热线圈的主体设置在固定座上,其固定座通过隔板将其固定垂直设置在底封板上,通过电源使加热线圈进行加热,此加热方式的发热速度快,且发热效率高。

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外壳1上还设有温控测头10,所述温控测头10贯穿隔板7和底封板6一端设于外壳1外部,另一端设于内壳2内部。当在发热体进行工作时,可以通过温控测头对发热体内部温度进行有效监控,使加热体所发出的热量得到理想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线圈3设置在外壳1外部的一端上设有绝缘套11。在发热体进行发热时,需要外部电源,在外部连接处设置绝缘套,可有效防止人生安全,提高其安全性能。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外壳1上还设有第一管套12和第二管套13,所述第一管套12设置在壳体4上,并与外壳1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套13设置在顶封板5上,并与外壳1内部相通。所设置的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一为进水口,另一为出水口,从而使外壳内的液体循环流动,通过加热线圈来对循环液体进行发热,从而达到最终的供暖效果。

所述内壳2容纳腔9内还设有用于辅助加热的液体,所述内壳2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有循环水;所述加热线圈3采用石墨烯材质制成。石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纯的无缺陷的单层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是目前为止导热系数最高的碳材料,高于单壁碳纳米管(3500w/mk)和多壁碳纳米管(3000w/mk),当它作为载体时,导热系数也可达600w/mk。此外,还可在内壳的容纳腔内设置辅助加热的液体,从而使石墨烯发热体的发热速度更快,且发热效率更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凡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