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9020发布日期:2020-07-29 03:27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健康、舒适、节能的家居生活理念。近几年,冬日温度持续走低,采暖设备也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地暖是目前最科学、舒适的采暖方式,因此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根据热媒介质的不同地暖分为水地暖和电地暖两大类,其中电地暖与水地暖相比,具有安装难度小、维护成本低、寿命高、热效率高等优点,使得电地暖从地暖中脱颖而出。电地暖是依靠碳纤维发热线作为热源来加热从而实现地面辐射供暖,因此碳纤维发热线的质量很关键。

铺设地暖用的发热电缆是由若干根连接组成的,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一根发热电缆的长度为9.5米。然而,由于发热电缆的长度较短,工人在铺设过程中需要频繁接线,从而增加了施工量、降低了施工效率。

另外,由于发热电缆的长度较短,使得发热电缆的发热功率小,导致地暖的采暖效果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发热电缆中缺少一种施工效率高、发热功率大的碳纤维发热电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因发热电缆的长度短,导致频繁接线盒发热功率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该碳纤维发热电缆包括线体、防水接头,其中:

所述线体包括发热体,和所述发热体外部依次包裹的第一层、第二层,所述线体的长度为l,且l≥20米;

所述发热体由n条碳纤维丝构成,其中n≥6万,所述发热体的直径不小于3毫米;

所述第一层由低烟无卤pvc制成,所述第一层的厚度不小于1.5毫米;

所述第二层为铁氟龙绝缘层或辐照交联层,所述第二层的厚度不小于2.8毫米;

所述防水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包裹于所述接头主体内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由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线一端通过镀银铜管与所述线体一端相压接;

所述第二连接线一侧包覆在所述第二接头里,且其端头通过镀银铜管与所述线体另一端相压接;

所述接头主体呈f型结构且由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组成,所述第一接头包覆着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线体的压接处,所述第二接头包覆着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线体的压接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汇聚且包覆在所述第三连接头里。

进一步,所述线体长度l为20米。

进一步,所述线体长度l为22米。

进一步,所述线体还包括第三层,所述第三层包覆着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层由编织丝经斜纹编织而成,所述编织丝的材质为铝镁丝或不锈钢丝。

进一步,所述编织丝的直径为0.2mm。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连接线的材质均为镀锌铜线。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相平行,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均与所述第三接头相垂直。

进一步,所述接头主体为pvc且一体注塑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发热电缆的线体长度不小于20米,线体由6万条以上的碳纤维丝组成的发热体,和发热体外部依次包裹着第一层、第二层构成,从而解决了工人在铺设过程中频繁接线和发热功率小的问题,并通过第一层、第二层的包裹使得该发热电缆具有良好的防水性、绝缘性、耐高低温性、柔软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碳纤维丝采用长丝碳纤维材料,具有红外辐射转换率高、电热能转换率高、功率衰减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的编织丝材质为铝镁丝或不锈钢丝,铝镁丝和不锈钢丝具有防腐蚀、导热快、保护性好、抗压能力强、抗拉强度大、防震、安全接地、屏蔽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水接头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和安装便捷性,从而降低了接线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碳纤维发热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线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例说明:1-线体;11-发热体;12-第一层;13-第二层;14-第三层;

2-防水接头;21-接头主体;211-第一接头、212-第二接头;213-第三接头;22-连接线;221-第一连接线;222-第二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该碳纤维发热电缆包括线体、防水接头,具体说明如下:

1-线体

所述线体包括发热体,和所述发热体外部依次包裹的第一层、第二层,所述线体的长度为l,且l≥20米。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所述线体长度的取值范围不仅可以为20米以上,还可以取20米以下,在保证施工效果和发热功率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线体长度值具体为何种数值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长度值的变化不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所述发热体由n条碳纤维丝构成,其中n≥6万,所述发热体的直径不小于3毫米。

在具体应用环境中,发热体的直径的取值范围不仅可以为3.5毫米以上,还可以3.5毫米以下,在保证线体的发热性、导热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发热体的直径值具体为何种数值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直径值的变化不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其中,碳纤维丝采用长丝碳纤维材料,具有红外辐射转换率高、电热能转换率高、功率衰减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所述第一层由低烟无卤pvc制成,所述第一层的厚度不小于1.5毫米。

在具体应用环境中,第一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不仅可以为1.5毫米以上,还可以1.5毫米以下,在保证线体的发热性、导热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第一层的厚度值具体为何种数值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厚度值的变化不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所述第二层为铁氟龙绝缘层或辐照交联层,所述第二层的厚度不小于2.8毫米。

在具体应用环境中,第二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不仅可以为2.8毫米以上,还可以2.8毫米以下,在保证线体的发热性、导热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第二层的厚度值具体为何种数值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厚度值的变化不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所述线体长度l为20米。

进一步,所述线体长度l为22米。

进一步,所述线体还包括第三层,所述第三层包覆着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层由编织丝经斜纹编织而成,所述编织丝的材质为铝镁丝或不锈钢丝。

在具体应用环境中,编织丝的材质为铝镁丝或不锈钢丝,铝镁丝和不锈钢丝具有防腐蚀、导热快、保护性好、抗压能力强、抗拉强度大、防震、安全接地、屏蔽效果好的优点。

进一步,所述编织丝的直径为0.2mm。

在具体应用环境中,编织丝的直径不仅可以为0.2mm,还可以为其他直径值,在保证线体的防腐蚀、导热快、保护性好、抗压能力强、抗拉强度大、防震、安全接地、屏蔽性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编织丝的直径值具体为何种数值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编织丝直径的变化不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2-防水接头

所述防水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包裹于所述接头主体内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由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线一端通过镀银铜管与所述线体一端相压接;

所述第二连接线一侧包覆在所述第二接头里,且其端头通过镀银铜管与所述线体另一端相压接;

所述接头主体呈f型结构且由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组成,所述第一接头包覆着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线体的压接处,所述第二接头包覆着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线体的压接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汇聚且包覆在所述第三连接头里。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防水接头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和安装便捷性,从而降低了接线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连接线的材质均为镀锌铜线。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相平行,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均与所述第三接头相垂直。

进一步,所述接头主体为pvc且一体注塑而成。

实施例一

基于上述构思,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中的碳纤维发热电缆的结构示意图,该碳纤维发热电缆包括线体1、防水接头2,其中:

如图3所示,所述线体1包括发热体11,和所述发热体11外部依次包裹的第一层12、第二层13;

所述发热体11由n条碳纤维丝构成,其中n为6万,所述发热体11的直径为3毫米;

所述第一层12由低烟无卤pvc制成,所述第一层12的厚度为1.5毫米;

所述第二层13为铁氟龙绝缘层或辐照交联层,所述第二层13的厚度为2.8毫米;

如图1所示,所述防水接头2包括接头主体21,和包裹于所述接头主体21内的连接线22,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线22由第一连接线221和第二连接线222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线221一端通过镀银铜管与所述线体1一端相压接;

所述第二连接线222一侧包覆在所述第二接头212里,且其端头通过镀银铜管与所述线体1另一端相压接;

如图1所示,所述接头主体21呈f型结构且由第一接头211、第二接头212和第三接头213组成,所述第一接头211包覆着所述第一连接线221与所述线体1的压接处,所述第二接头212包覆着所述第二连接线222与所述线体1的压接处,所述第一连接线221和所述第二连接线222的另一端汇聚且包覆在所述第三连接头里。

进一步,所述线体1长度l为20米。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线体1还包括第三层14,所述第三层14包覆着所述第二层13,所述第三层14由编织丝经斜纹编织而成,所述编织丝的材质为铝镁丝或不锈钢丝。

进一步,所述编织丝的直径为0.2mm。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线221和所述连接线22的材质均为镀锌铜线。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接头211与所述第二接头212相平行,所述第一接头211和所述第二接头212均与所述第三接头213相垂直。

进一步,所述接头主体21为pvc且一体注塑而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新型的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