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软硬结合板SMT起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9170发布日期:2020-06-26 22:50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软硬结合板SMT起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止软硬结合板smt起泡装置。



背景技术:

fpc与pcb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软硬结合板这一新产品。因此,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smt就是surfacemountedtechnology的缩写,称为表面贴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直接将表面组装元器件贴、焊到印制板表面规定位置上的装联技术。目前,市面上的软硬结合板在采用smt技术时,往往容易产生气泡,从而导致软硬结合板内部容易出现短路等故障,因此为防止软硬结合板smt气泡,本实用新型提高一种防气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软硬结合板smt起泡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市面上的软硬结合板在采用smt技术时,往往容易产生气泡,从而导致软硬结合板内部容易出现短路等故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软硬结合板smt起泡装置,包括支撑柱、烘干室、焊接室、挤压室、放置槽、除湿导热装置以及底座,所述放置槽固定于底座末端,所述支撑柱均匀固定于底座以及放置槽下端面上,所述烘干室固定于底座首端上端面上,所述焊接室固定于底座上端面上,且焊接室位于烘干室末端,所述除湿导热装置固定于烘干室上端,且除湿导热装置一端与烘干室连接,另一端与焊接室连接,所述挤压室设于焊接室一侧,且挤压室固定于底座末端上端面上,所述放置槽位于挤压室一侧。

进一步,所述烘干室包括电机固定架、烘干电机、固定壁、烘干管道、第一链条齿轮、从动辊、从动轴、电源、主动辊以及传输带,所述烘干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固定于底座上,所述主动辊套于烘干电机输出轴上,且通过烘干电机输出轴固定于底座内侧,所述固定壁固定于底座两侧壁上,所述从动辊设于从动轴上,且从动辊通过从动轴固定于底座内侧,所述从动轴一侧内嵌于底座上,另一侧穿透底座固定安装有第一链条齿轮,所述从动辊与主动辊通过传输带传动连接,所述烘干管道设于传输带上端,且烘干管道固定于固定壁上,所述电源固定于固定壁外侧壁上,且电源与烘干管道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焊接室包括隔热板、焊接台以及导热管,所述隔热板固定于底座上端面上,所述焊接台设于隔热板内侧,所述导热管固定于隔热板上,所述焊接台位于从动辊一侧。

进一步,所述挤压室包括链条、第二链条齿轮、挤压传输带、压辊、挤压从动辊、挤压从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下顶辊、挤压主动轴以及挤压主动辊,所述挤压主动辊套于挤压主动轴上,且挤压主动辊通过挤压主动轴固定于底座内,所述挤压主动轴一端内嵌于底座内,另一端穿透底座固定安装有第二链条齿轮,所述下顶辊通过第一转轴固定于底座内,且下顶辊设于挤压主动轴一侧,所述压辊设于下顶辊上端面上,所述压辊通过第二转轴固定于底座上端面,所述挤压从动辊套于挤压从动轴上,且挤压从动辊通过挤压从动轴固定于底座内,所述挤压从动辊设于下顶辊一侧,所述挤压主动辊、下顶辊以及挤压从动辊皆通过挤压传输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第二转轴一端,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第一转轴一端,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二链条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一链条齿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除湿导热装置包括导热管、吸水槽、挡风壁、吸风扇叶、除湿导热壳体、第一导热装置链条齿轮、除湿导热链条、除湿导热电机、第二导热装置链条齿轮以及保护壳,所述除湿导热壳体固定于固定壁上端面上,所述除湿导热壳体下端面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烘干室贯通,所述通孔上固定有挡风壁,所述挡风壁内侧设有吸风扇叶,所述吸风扇叶通过吸风扇叶轴固定有第一导热装置链条齿轮,所述吸水槽设于挡风壁上端面上,所述第一导热装置链条齿轮通过吸风扇叶轴固定于吸水槽下端面上,所述除湿导热电机固定于除湿导热壳体内侧底面上,所述第二导热装置链条齿轮与除湿导热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装置链条齿轮与第一导热装置链条齿轮通过除湿导热链条传动连接,所述保护壳套于除湿导热电机以及除湿导热链条外侧,且保护壳固定于除湿导热壳体内侧底面上,所述导热管固定于除湿导热壳体外侧壁上,所述导热管一端与除湿导热壳体贯通连接,另一端与导热管贯通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步骤及原理:

1)启动本实用新型,将pcb和csp晶体,放置在传输带上;

2)电源对烘干管道通电,烘干管道发热,烘干电机启动,带动主动辊转动,从而带动传输带转动,传输带带动pcb和csp晶体在烘干室内移动,烘干管道对pcb和csp晶体进行烘干;

3)同时除湿导热电机启动,带动第二导热装置链条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吸风扇叶转动,吸引烘干室内侧的热空气,热空气经过吸水槽干燥后,干燥的热空气由导热管导入焊接室内,焊接室内产生一定温度;

4)烘干后的pcb和csp晶体有传输带导入焊接台上,在焊接台上进行焊接,将焊接好的软硬结合板放置在挡风壁;

5)传输带转动,带动从动辊和第一链条齿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第二链条齿轮转动,带动挤压传输带转动,挤压传输带转动带动下顶辊以及挤压从动辊转动,下顶辊带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以及压辊转动,压辊转动对挤压传输带上的软硬结合板进行按压,从而压紧pcb和csp晶体的连接处;

6)经过按压后的软硬结合板导入放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软硬结合板smt气泡大多数是由于pcb和csp晶体受潮,本实用新型通过烘干室对pcb和csp晶体进行烘烤,排除零件中的水分,从而对pcb和csp晶体进行干燥避免smt时气泡,通过除湿导热装置将烘干室内部的温度部分导入到焊接室内,从而使焊接室内部产生一定温度,从而方便pcb和csp晶体进行焊接,提高焊接质量,设有的挤压室装置,对pcb和csp晶体焊接后的结构进行按压,从而提高pcb和csp晶体之间的粘合度,同时将pcb和csp晶体内的部分气体挤出,进一降低气泡,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软硬结合板smt气泡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软硬结合板smt起泡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软硬结合板smt起泡装置的烘干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软硬结合板smt起泡装置的焊接室与挤压室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软硬结合板smt起泡装置的除湿导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防止软硬结合板smt起泡装置,包括支撑柱1、烘干室2、焊接室3、挤压室4、放置槽5、除湿导热装置6以及底座7,放置槽5固定于底座7末端,支撑柱1均匀固定于底座7以及放置槽5下端面上,烘干室2固定于底座7首端上端面上,焊接室3固定于底座7上端面上,且焊接室3位于烘干室2末端,除湿导热装置6固定于烘干室2上端,且除湿导热装置6一端与烘干室2连接,另一端与焊接室3连接,挤压室4设于焊接室3一侧,且挤压室4固定于底座7末端上端面上,放置槽5位于挤压室4一侧。

如图2所示,烘干室2包括电机固定架21、烘干电机22、固定壁23、烘干管道24、第一链条齿轮25、从动辊26、从动轴27、电源28、主动辊29以及传输带210,烘干电机22通过电机固定架21固定于底座7上,主动辊29套于烘干电机22输出轴上,且通过烘干电机22输出轴固定于底座7内侧,固定壁23固定于底座7两侧壁上,从动辊26设于从动轴27上,且从动辊26通过从动轴27固定于底座7内侧,从动轴27一侧内嵌于底座7上,另一侧穿透底座7固定安装有第一链条齿轮25,从动辊26与主动辊29通过传输带210传动连接,烘干管道24设于传输带210上端,且烘干管道24固定于固定壁23上,电源28固定于固定壁23外侧壁上,且电源28与烘干管道24电性连接。

如图3所示,焊接室3包括隔热板31、焊接台32以及导热管33,隔热板31固定于底座7上端面上,焊接台32设于隔热板31内侧,导热管33固定于隔热板31上,焊接台32位于从动辊26一侧。

如图3所示,挤压室4包括链条41、第二链条齿轮42、挤压传输带43、压辊44、挤压从动辊45、挤压从动轴46、第一齿轮47、第二齿轮48、下顶辊49、挤压主动轴410以及挤压主动辊411,挤压主动辊411套于挤压主动轴410上,且挤压主动辊411通过挤压主动轴410固定于底座7内,挤压主动轴410一端内嵌于底座7内,另一端穿透底座7固定安装有第二链条齿轮42,下顶辊49通过第一转轴固定于底座7内,且下顶辊49设于挤压主动轴410一侧,压辊44设于下顶辊49上端面上,压辊44通过第二转轴固定于底座7上端面,挤压从动辊45套于挤压从动轴46上,且挤压从动辊45通过挤压从动轴46固定于底座7内,挤压从动辊45设于下顶辊49一侧,挤压主动辊411、下顶辊49以及挤压从动辊45皆通过挤压传输带43传动连接,第一齿轮47固定于第二转轴一端,第二齿轮48固定于第一转轴一端,第一齿轮47与第二齿轮48相啮合。

第二链条齿轮42通过链条41与第一链条齿轮25传动连接。

如图4所示,除湿导热装置6包括导热管61、吸水槽62、挡风壁63、吸风扇叶64、除湿导热壳体65、第一导热装置链条齿轮66、除湿导热链条67、除湿导热电机68、第二导热装置链条齿轮69以及保护壳610,除湿导热壳体65固定于固定壁23上端面上,除湿导热壳体65下端面设有通孔,通孔与烘干室2贯通,通孔上固定有挡风壁63,挡风壁63内侧设有吸风扇叶64,吸风扇叶64通过吸风扇叶轴固定有第一导热装置链条齿轮66,吸水槽62设于挡风壁63上端面上,第一导热装置链条齿轮66通过吸风扇叶轴固定于吸水槽62下端面上,除湿导热电机68固定于除湿导热壳体65内侧底面上,第二导热装置链条齿轮69与除湿导热电机68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导热装置链条齿轮69与第一导热装置链条齿轮66通过除湿导热链条67传动连接,保护壳610套于除湿导热电机68以及除湿导热链条67外侧,且保护壳610固定于除湿导热壳体65内侧底面上,导热管61固定于除湿导热壳体65外侧壁上,导热管61一端与除湿导热壳体65贯通连接,另一端与导热管33贯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步骤及原理:

1)启动本实用新型,将pcb和csp晶体,放置在传输带210上;

2)电源28对烘干管道24通电,烘干管道24发热,烘干电机22启动,带动主动辊29转动,从而带动传输带210转动,传输带210带动pcb和csp晶体在烘干室2内移动,烘干管道24对pcb和csp晶体进行烘干;

3)同时除湿导热电机68启动,带动第二导热装置链条齿轮69转动,从而带动吸风扇叶64转动,吸引烘干室2内侧的热空气,热空气经过吸水槽62干燥后,干燥的热空气由导热管61导入焊接室3内,焊接室3内产生一定温度;

4)烘干后的pcb和csp晶体有传输带210导入焊接台32上,在焊接台32上进行焊接,将焊接好的软硬结合板放置在挡风壁63;

5)传输带210转动,带动从动辊26和第一链条齿轮25转动,通过链条41带动第二链条齿轮42转动,带动挤压传输带43转动,挤压传输带43转动带动下顶辊49以及挤压从动辊45转动,下顶辊49带动第二齿轮48,第二齿轮48带动第一齿轮47以及压辊44转动,压辊44转动对挤压传输带43上的软硬结合板进行按压,从而压紧pcb和csp晶体的连接处;

6)经过按压后的软硬结合板导入放置槽5内。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