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寿命免维护的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7228发布日期:2020-07-07 14:30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寿命免维护的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板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fpc)又称“软板”,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柔性电路提供优良的电性能,能满足更小型和更高密度安装的设计需要,也有助于减少组装工序和增强可靠性。柔性电路板是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和移动要求的唯一解决方法。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以承受许多次的动态弯曲而不损坏导线,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柔性电路板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

由于柔性电路板的基材是由pi(聚酰亚胺)材料构成,这种pi材料的剪切力并不高,所以尤其是厚度低于0.2mm的柔性电路板,在反复多次的弯折或者长期保持一种固定弯折态但是温度反复变化后,会由于内层开胶或硬化等机械疲劳导致开裂。

目前应对此问题常用改善方式为,在柔性电路板拐角的边缘增加一根孤立的宽度约为10mil的铜线,进而增强柔性电路板边缘抗撕裂能力,但是此方式仍然会让裂缝形成后容易继续扩散而影响柔性电路板上的电路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寿命免维护的柔性电路板,其能有效防止破裂区扩散,进而阻止柔性电路板发生进一步断裂,使产品能够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增强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长寿命免维护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主体部分、第二主体部分和贯穿槽,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第一侧边和该第二主体部分的第二侧边共同形成拐角,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槽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朝所述第二主体部分延伸,从而使得该贯穿槽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上而该贯穿槽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分上,并且所述贯穿槽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长线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为凸形或l形。

优选地,所述贯穿槽为l形或弧形。

优选地,所述贯穿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拐角的拐点。

优选地,对于l形的贯穿槽而言,该贯穿槽的转角处采用圆弧过渡。

优选地,所述贯穿槽的第一端距第一侧边的距离为18mil~24mil.

优选地,所述贯穿槽的第二端距第二侧边的距离为18mil~24mil。

优选地,所述贯穿槽的宽度为18mil~24mil。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贯穿槽和所述拐角的拐点之间的加强筋,该加强筋为一条铜线,该加强筋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长线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为8mil~12mil。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柔性电路板的拐角区域的附近设置了贯穿槽,能使柔性电路板在弯折时应力分布合理,可有效延长柔性电路板的拐角区域多次弯折后折断的时间,而且贯穿槽还能在柔性电路板拐角区域被折断形成破裂区时有效防止破裂区扩散,进而阻止柔性电路板发生进一步断裂,因此拥有二次防折断能力,可以在柔性电路板拐角区域折断时不依赖人工维护,而使柔性电路板能够继续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柔性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拐角区域折断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图2,一种长寿命免维护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主体部分1、第二主体部分2和贯穿槽3,该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一体成型,该第一主体部分1的第一侧边11和该第二主体部分2的第二侧边21共同形成拐角,该拐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钝角,所述贯穿槽3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1朝所述第二主体部分2延伸,从而使得该贯穿槽3的第一端31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1上而该贯穿槽3的第二端32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分2上,即贯穿槽3的一部分在第一主体部分1上而另一部分在第二主体部分2上,并且所述贯穿槽3与所述第一侧边11的延长线和所述第二侧边21的延长线分别相交(需要指出的是,贯穿槽3是布置在柔性电路板内,而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21是布置在柔性电路板侧,贯穿槽3不是与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21相交,而是与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21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也即与第一侧边11的延长线在柔性电路板内部的部分相交,也与第二侧边21的延长线在柔性电路板内部的部分相交)。本实用新型的贯穿槽3是在柔性电路板的柔性基底(一般为pi材料)上通过挖空形成的区域,贯穿槽3靠近拐角区域。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在柔性电路板的拐角区域形成一个连接部分5,该连接部分5上面不设置线路,其在柔性电路板经过许多次弯折后允许被折断,而柔性电路板在贯穿槽3远离连接部分5的那一部分材料上则设置线路。由于柔性电路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从拐角区域开始发生断裂,裂缝易沿着第一侧边11或第二侧边21扩散,由于贯穿槽3与上述的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21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则裂缝扩散时可以延伸到贯穿槽3处,贯穿槽3能形成新的边沿并能有效防止裂缝继续扩散,进而让柔性电路板持续使用一段时间,提高了产品的寿命,使得柔性电路板拥有二次防折断能力,可以在柔性电路板发生问题时不依赖人工维护,而使柔性电路板能够继续运行一段时间,提高柔性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柔性电路板为凸形或l形,如果柔性电路板为凸形,则柔性电路板上有多个拐角,譬如如果第一主体部分1的第三侧边12与第二主体部分2的第四侧边22之间形成另一个拐角,则第三侧边12与第四侧边22形成的拐角区域的贯穿槽3的设置方式参考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21形成的拐角区域的贯穿槽3的设置方式。依此方式,可以在柔性电路板上有拐角的位置对应设置贯穿槽3。如果柔性电路板为l形,则只形成了一个拐角,只需要在拐角区域对应设置一个贯穿槽3即可。优选地,所述贯穿槽3为l形或弧形,对于l形的贯穿槽3而言,该贯穿槽3的转角处采用圆弧过渡,这样可以让贯穿槽3围绕着该拐角的拐点4设置,可以让贯穿槽3尽可能大地覆盖一些区域。

进一步,所述贯穿槽3的第一端31距第一侧边11的距离为18mil~24mil,所述贯穿槽3的第二端32距第二侧边21的距离为18mil~24mil,并且该贯穿槽3的宽度为18mil~24mil,这样可以让贯穿槽3与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21之间的连接部分5尽可能使用足够长的时间从而延长连接部分5被折断的时间,而连接部分5被折断后,由于贯穿槽3也具有一定的宽度,因此贯穿槽3的端部不容易被撕裂,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能够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贯穿槽3和所述拐角的拐点4之间(即上述提到的连接部分5)的加强筋,该加强筋为一条铜线,可以使柔性电路板的抗弯折能力得到提升。该加强筋与所述第一侧边11的延长线和所述第二侧边21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优选地,该铜线的宽度为8mil~12mil,可以有效起到防止裂缝扩散的作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仿真和新的结构设计使柔性电路板拐角在受到外界剪切应力时能够在设定(可预测的)位置发生破裂,进而能够对此位置加强防护措施;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柔性电路板的拐角区域的方式,能够在柔性电路板产生机械疲劳或断裂时有效防止裂缝扩散,而且能够在拐角区域损伤时持续使用,不影响产品性能;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材料和加工成本与几乎不影响柔性电路板拐角固有走线(可以只占用约1mm的宽度)的情况下,通过拐角区域的贯穿槽3的设计有效避免了柔性电路板开裂扩散,能够在柔性电路板发生开裂时还能持续运行一段时间,而且本实用新型既能使用在凸形的柔性电路板上也能使用在l形的柔性电路板上,适用范围宽广;同时此方案制作的柔性电路板能够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相对长的时间,适应性好,能够使柔性电路板使用寿命达到和此方案相同的其他方式都需要通过增加更多的补强或者使用新的抗拉材料,所以替代成本较高。

申请人还对柔性电路板有无采用贯穿槽3及采用贯穿槽3破裂后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在日常拿取或者使用中受到外界的扭曲力时,新设计(具有l形的贯穿槽3的柔性电路板)和旧设计(不具有贯穿槽3的柔性电路板)相比,在未发生断裂时各处受力约小10%,新设计能在未断裂前使用时间更长;而新设计在长时间使用断裂后,继续施加扭曲力时,新设计在l形的贯穿槽的拐角区域的受力和旧设计断裂前拐角区域的受力相比差距不大,因此新设计将比旧设计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由于机械疲劳的缘故虽然寿命不可能增加一倍,但是可以在断裂后的一段时间依然能够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