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渗析电源的散热式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1644发布日期:2020-06-20 16:2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渗析电源的散热式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一种电渗析电源的散热式外壳。



背景技术:

电渗析过程是电化学过程和渗析扩散过程的结合;在外加直流电场的驱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即阳离子可以透过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可以透过阴离子交换膜),阴、阳离子分别向阳极和阴极移动。离子迁移过程中,若离子交换膜的固定电荷与离子的电荷相反,则离子可以通过;若离子交换膜的固定电荷与离子的电荷相同,则离子被排斥,从而实现溶液淡化、浓缩、精制或纯化等目的。

而在这个反应过程中,电源的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提供散热效果,常规的方法是在电源上加持风冷散热器,但是有些较为艰难的特定场合,例如一些外界温度也很高的工作场合,普通的风冷形式无法高效地对电源产生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电渗析电源的内部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渗析电源的散热式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渗析电源的散热式外壳,包括壳体,壳体的四周盖设有前端板、后端板和两块侧端板,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还设有水冷组件,前端板上设有水冷管道,水冷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均与水冷组件连通,水冷组件包括用于将水液冷却的制冷器和用于将水液冲压并排出去的注水泵,水冷管道以蛇形样式分布在壳体的表面。因为常规的风冷形式在外界温度过高的使用场合无法提供足够的冷却效果给电源内,所以本设计采用了水冷的形式来提供额外的冷却支持,并且,水冷管的蛇形排布是为了增大水冷管的流经路径,让水冷管内的冷却水液能充分的分布在前端板的板面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渗析电源的散热式外壳中,所述的水冷管道有两根,交错排布在前端板的板面上,且两根水冷管道的入口分别为最上方和最下方。因为水冷管道内的冷却水液在输送的过程中与电源内的热源接触产生了热传递,所以水冷管道内的冷却水液在前进的途中也会越来越热,这会导致水冷管道的前端部分冷却效果良好,而后端部分因为已经不是很冷了所以热传递效果变差,最终产生冷却效果不均的问题,所以本设计采用了两根水冷管道,且两根水冷管道入口分别处于最上方和最下方,这时,假设刚进入水冷管道的水液冷度是10,而在前进的过程中冷度逐渐降低变成9、8...最终在端部变成1,那么其中一根水冷管道中的水液冷度从上到下是10、9、8...1,而另一根水冷管道中的水液冷度从下到上是10、9、8...1,那么总的来说,两根水冷管道从上到下的冷度总合即为10+1、9+2、8+3...1+10,所以任何位置的冷度都为11,这样就达到了整个电源不同高度位置的均匀散热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电渗析电源的散热式外壳中,所述水冷管道的入口处还设有水流调节结构,水流调节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片阀门板,阀门板相对于水冷管道可滑动,阀门板上固设有外连杆,外连杆上滑动设有齿条,两个阀门板上的齿条中心对称设置,水冷管道的外端还固设有支架,支架上可转动设置有齿轮,齿轮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齿条啮合。本设计的水冷管道还具备调节流量大小的功能,只要旋转齿轮,就能使两条齿条产生相互靠近或原理的效果,使得阀门板同向靠拢或外扩。

在上述的一种电渗析电源的散热式外壳中,所述阀门板上设有对接结构,对接结构包括开设在其中一片阀门板上的凸起筋和设置在另一片阀门板上的内凹槽。采用凸起筋和内凹槽的配合形式来完成闭合,能增加水液流过两片阀门板缝隙的路径,进而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一种电渗析电源的散热式外壳中,所述齿条上设有手柄。该设计是为了方便人们的调节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散热式外壳能提供水冷降温的效果,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前端板与水冷管道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流调节结构在隐藏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端板;2、水冷管道;3、阀门板;4、外连杆;5、齿条;6、齿轮;7、凸起筋;8、内凹槽;9、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电渗析电源的散热式外壳,包括壳体,壳体的四周盖设有前端板1、后端板和两块侧端板,壳体上还设有水冷组件,前端板1上设有水冷管道2,水冷管道2的入口和出口均与水冷组件连通,水冷组件包括用于将水液冷却的制冷器和用于将水液冲压并排出去的注水泵,水冷管道2以蛇形样式分布在壳体的表面,因为常规的风冷形式在外界温度过高的使用场合无法提供足够的冷却效果给电源内,所以本设计采用了水冷的形式来提供额外的冷却支持,并且,水冷管的蛇形排布是为了增大水冷管的流经路径,让水冷管内的冷却水液能充分的分布在前端板1的板面上。

水冷管道2有两根,交错排布在前端板1的板面上,且两根水冷管道2的入口分别为最上方和最下方。因为水冷管道2内的冷却水液在输送的过程中与电源内的热源接触产生了热传递,所以水冷管道2内的冷却水液在前进的途中也会越来越热,这会导致水冷管道2的前端部分冷却效果良好,而后端部分因为已经不是很冷了所以热传递效果变差,最终产生冷却效果不均的问题,所以本设计采用了两根水冷管道2,且两根水冷管道2入口分别处于最上方和最下方,这时,假设刚进入水冷管道2的水液冷度是10,而在前进的过程中冷度逐渐降低变成9、8...最终在端部变成1,那么其中一根水冷管道2中的水液冷度从上到下是10、9、8...1,而另一根水冷管道2中的水液冷度从下到上是10、9、8...1,那么总的来说,两根水冷管道2从上到下的冷度总合即为10+1、9+2、8+3...1+10,所以任何位置的冷度都为11,这样就达到了整个电源不同高度位置的均匀散热效果。

如图2所示,水冷管道2的入口处还设有水流调节结构,水流调节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片阀门板3,阀门板3相对于水冷管道2可滑动,阀门板3上固设有外连杆4,外连杆4上滑动设有齿条5,两个阀门板3上的齿条5中心对称设置,水冷管道2的外端还固设有支架,支架上可转动设置有齿轮6,齿轮6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齿条5啮合,本设计的水冷管道2还具备调节流量大小的功能,只要旋转齿轮6,就能使两条齿条5产生相互靠近或原理的效果,使得阀门板3同向靠拢或外扩。阀门板3上设有对接结构,对接结构包括开设在其中一片阀门板3上的凸起筋7和设置在另一片阀门板3上的内凹槽8,采用凸起筋7和内凹槽8的配合形式来完成闭合,能增加水液流过两片阀门板3缝隙的路径,进而使得密封效果更好。所述齿条5上设有手柄9,该设计是为了方便人们的调节过程。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