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导热导电泡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9035发布日期:2020-07-14 17:30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导热导电泡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辅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导热导电泡棉。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高速发展,各种电子装置越来越普及,4g时代的超薄化、高精尖化设计理念,让电子元器件内部电子模块之间的电磁波互相干扰问题日趋严重。目前市场上为解决电磁波屏蔽抗干扰、密封、减震等问题,通常采用在电子元器件上设置导电泡棉。

现有的导电泡棉由导电布包裹聚氨酯泡棉体并在导电布表面涂覆压克力胶膜制成,使用时通过亚克力胶膜将导电泡棉粘贴在相应的电子元器件上,可以解决电子元器件内部电子模块之间的电磁波互相干扰的问题。

但是,上述的导电泡棉由于外层包覆了导电布,由于导电布和泡棉体的导热效果均较差,导致该导电泡棉导热效果不好,当电子元器件上的热量传导至导电泡棉后,导电泡棉内的热量在导电泡棉内积聚,长时间的热量积聚容易影响电子元器件内部的正常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导热导电泡棉,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石墨导热导电泡棉,其包括弹性组件、包覆于弹性组件外的石墨层、包覆于石墨层外的导电布层、设于导电布层远离石墨层一侧的黏胶层和设于黏胶层远离导电布层一侧的离型膜层;

所述弹性组件沿远离黏胶层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泡棉层、第一金属支撑层、金属弹性件、第二金属支撑层和第二泡棉层,所述金属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金属支撑层和第二金属支撑层,所述第一金属支撑层和第二金属支撑层的四周边沿连接石墨层。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弹性件成折线型,所述金属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金属支撑层和第二金属支撑层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泡棉层内设有第一导热杆,所述第一导热杆平行黏胶层,所述第一导热杆的两端连接石墨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泡棉层内设有第二导热杆,所述第二导热杆平行黏胶层,所述第二导热杆的两端连接石墨层。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布层间隔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黏胶层设有多根导电金属杆,所述导电金属杆的一端连接导电布层,所述导电金属杆的另一端与黏胶层远离导电布层的表面等高。

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层的一侧设有拉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第一泡棉层和第二泡棉层之间设置金属弹性件,有利于提高该石墨导热导电泡棉的回弹性能。通过设置第一金属支撑层和第二金属支撑层,可以将金属弹性件的回弹力均匀地传递至第一泡棉层和第二泡棉层,避免由于第一泡棉层和第二泡棉层受力不均匀而出现部分位置回弹性能较差的问题。第一金属支撑层和第二金属支撑层的四周边沿与石墨层连接,且金属弹性件与第一金属支撑层和第二金属支撑层连接,有利于将第一泡棉层和第二泡棉层内部的热量传递到石墨层,减少石墨导热导电泡棉内部的热量积聚,提高其散热效果;

2、通过在弹性组件表面包覆石墨层,石墨层具备高的导热导电性,不仅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性能,还可以提高其散热性能,减少弹性组件的热量积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弹性组件;11、第一泡棉层;12、第一金属支撑层;13、金属弹性件;14、第二金属支撑层;15、第二泡棉层;2、石墨层;3、导电布层;4、黏胶层;5、离型膜层;51、拉手部;6、第一导热杆;7、第二导热杆;8、散热孔;9、导电金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一种石墨导热导电泡棉,如图1所示,其包括弹性组件1、包覆于弹性组件1外的石墨层2、包覆于石墨层2外的导电布层3、设于导电布层3远离石墨层2一侧的黏胶层4和设于黏胶层4远离导电布层3一侧的离型膜层5。

其中,所述黏胶层4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石墨导热导电泡棉粘贴固定在电子元器件上,所述黏胶层4具体为亚克力胶层。当不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石墨导电泡棉时,离型膜层5粘贴并覆盖黏胶层4,对黏胶层4起保护作用,待需要固定石墨导热导电泡棉时再将离型膜层5撕掉。

其中,通过在弹性组件1表面包覆石墨层2,石墨层2具备高的导热导电性,不仅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性能,还可以提高其散热性能,减少弹性组件1的热量积聚。

其中,所述弹性组件1沿远离黏胶层4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泡棉层11、第一金属支撑层12、金属弹性件13、第二金属支撑层14和第二泡棉层15,所述金属弹性件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金属支撑层12和第二金属支撑层14,所述第一金属支撑层12和第二金属支撑层14的四周边沿连接石墨层2。

通过在第一泡棉层11和第二泡棉层15之间设置金属弹性件13,有利于提高该石墨导热导电泡棉的回弹性能。通过设置第一金属支撑层12和第二金属支撑层14,可以将金属弹性件13的回弹力均匀地传递至第一泡棉层11和第二泡棉层15,避免由于第一泡棉层11和第二泡棉层15受力不均匀而出现部分位置回弹性能较差的问题。第一金属支撑层12和第二金属支撑层14的四周边沿与石墨层2连接,且金属弹性件13与第一金属支撑层12和第二金属支撑层14连接,有利于将第一泡棉层11和第二泡棉层15内部的热量传递到石墨层2,减少石墨导热导电泡棉内部的热量积聚,提高其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弹性件13成折线型,所述金属弹性件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金属支撑层12和第二金属支撑层14滑动连接。折线型的金属弹性件13相比于弹簧而言,更有利于使弹性恢复力均匀且连续地向第一金属支撑层12和第二金属支撑层14各个位置传递,进而更有利于使第一泡棉层11和第二泡棉层15各位置的受力相等或相近。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泡棉层11的散热性能,所述第一泡棉层11内设有第一导热杆6,所述第一导热杆6平行黏胶层4,所述第一导热杆6的两端连接石墨层2。第一导热杆6平行黏胶层4使石墨导热导电泡棉受到挤压时,第一导热杆6不会影响石墨导热导电泡棉的压缩性能,将第一导热杆6的两端连接石墨层2,更有利于第一泡棉内部的热量沿着第一导热杆6传递至石墨层2并由石墨层2进一步扩散至石墨导热导电泡棉外。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泡棉层15的散热性能,所述第二泡棉层15内设有第二导热杆7,所述第二导热杆7平行黏胶层4,所述第二导热杆7的两端连接石墨层2。第二导热杆7平行黏胶层4使石墨导热导电泡棉受到挤压时,第二导热杆7不会影响石墨导热导电泡棉的压缩性能,将第二导热杆7的两端连接石墨层2,更有利于第二泡棉内部的热量沿着第二导热杆7传递至石墨层2并由石墨层2进一步扩散至石墨导热导电泡棉外。

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热杆6和第二导热杆7可以为高导热性能的金属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杆6和第二导热杆7为铜杆。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布层3间隔开设有多个散热孔8,有利于提高石墨层2上的热量向石墨导热导电泡棉外扩散,进一步提高石墨导热导电泡棉的导热性能。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该石墨导热导电泡棉的导电性能,所述黏胶层4设有多根导电金属杆9,所述导电金属杆9的一端连接导电布层3,所述导电金属杆9的另一端与黏胶层4远离导电布层3的表面等高,使导电金属杆9与电子元器件接触的同时不会影响黏胶层4对电子元器件的粘合固定作用。导电金属杆9的导电性能比黏胶层4的导电性能好,将导电金属杆9的一端与导电布层3连接,另一端与黏胶层4表面等高,当黏胶层4与电子元器件贴合时,导电金属杆9可以将电子元器件上的电流传递至导电布上,有利于提高石墨导热导电泡棉的导电性。

为了便于将离型膜层5从黏胶层4上撕掉,所述离型膜层5的一侧设有拉手部51,当要撕掉离型膜层5时,可以拉动拉手即可快速撕掉离型膜,提高石墨导热导电泡棉的安装效率。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