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8191发布日期:2020-09-25 18:3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多led是低功耗的,但针对于照明用的大功率led,其功耗较大,驱动器就需要对电压进行放大,因此,在开关的时候,放大电压对led的冲击较大,对led灯珠损伤较大,使led使用寿命降低,甚至损坏,因此,需要在放大的情况下也需要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led驱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三极管至第五三极管、电位器、电感和发光二极管,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位器的滑动端、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感的抽头连接,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led驱动电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大功率的led进行保护,一旦电压过高,就会自动通过三极管的通断进行保护,且保持led不断电,降低对led的损伤,提高led的使用寿命,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r1至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至第三电容c3、第一三极管vt1至第五三极管vt5、电位器rp、电感l和发光二极管led,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位器rp的滑动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电感l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位器rp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电感l的抽头连接,电感l的第二端与第五三极管vt5的发射极连接,第五三极管vt5的基极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vt4的基极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第五三极管vt5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主要构成一个基于抽头电感l的简单晶体管升压器,可有效升高电压(约增加80%),直至达到一只led所需电压水平。第一三极管vt1与第二三极管vt2形成了一个非稳多谐振荡器,集电极产生相位相差180°的方波。

假设在上电时,第二三极管vt2关断,第一三极管vt1导通。在这种条件下,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为高,第三三极管vt3通过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电阻而导通。第三三极管vt3导通时,电流通过电感l的前半部分在工作的前半周期结束时,多谐振荡器翻转到另一状态:第二三极管vt2导通,第一三极管vt1关断,第一三极管vt1集电极为高。第三三极管vt3关断,第四三极管vt4和第五三极管vt5通过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电阻而导通。衰减中的电感电流流经电感l两端之间。由于电感l两端相同,且它们共用一个铁芯,因而电感l与第五三极管vt5连接点的电感是电感两端的四倍。这个增加的电感(以及在铁芯上相应增加的匝数)导致电流幅度降低,但增加了通过led的电压。在该阶段,电流流经led,同时第三电容c3被充电。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由非稳态电路的阻容值决定。一旦超过了阻容值时间常数,这个过程重复:第一三极管vt1导通,第二三极管vt2关断,其他三极管如前所述地发生转换。通过电感l两端的电流再次增加,将电源中的能量存储在电感l中。在这一阶段,第三电容c3给led供电。由此,给大功率的发光二极管led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发光二极管led过压损坏。

检验与调试:

采用可控电源进行供电,接通电源,led渐渐点亮,采用光照度计进行监测亮度,调节电源供电电压,当电压超过12v时,led的亮度轻微增加,当电压超过14v时,led的亮度恢复至12v时的状态,调节电位器rp增大阻值,调试至电压超过12.5v时led亮度恢复,即调节电位器rp改变保护的作用点,关闭电源时,led亮度渐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led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三极管至第五三极管、电位器、电感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直流电源为12v、第一电阻为1kω、第二电阻为10kω、第三电阻为10kω、第四电阻为0.51kω、第五电阻为3.3kω、第六电阻为82k、第七电阻为3.3kω、第一电容为1uf、第二电容为1uf、第三电容为10uf、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型号均为bc547、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型号均为bc549、第五三极管型号为bc559、电位器为100k、电感为10h、发光二极管为3w;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位器的滑动端、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感的抽头连接,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驱动电源,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三极管至第五三极管、电位器、电感和发光二极管,一旦超过了阻容值时间常数,第一三极管导通,第二三极管关断,其他三极管如前所述地发生转换。通过电感两端的电流再次增加,将电源中的能量存储在电感中。在这一阶段,第三电容给LED供电。由此,给大功率的LED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LED过压损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大功率的LED进行保护,一旦电压过高,就会自动通过三极管的通断进行保护,且保持LED不断电,降低对LED的损伤,提高LED的使用寿命,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江孝伟;方晓敏;江月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17
技术公布日:2020.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