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组合前大灯集成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8467发布日期:2020-08-07 18:4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组合前大灯集成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灯光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汽车组合前大灯集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的汽车灯光线路通常采用单线制,通过开关控制输出电源,从而控制灯光。汽车的灯光分前部和后部,前部灯光由示廓灯、远光灯、近光灯、转向灯、雾灯组成;后部灯光由尾灯、制动灯、倒车灯、转向灯、后雾灯组成。每一个灯光都是由各自的开关输出的电源线控制,这样就会出现线束数量多、安装布置复杂、接口数量多,进而导致故障率高的问题。同时,每个线束到对应工作位置都需要隐蔽布置,不但线路繁多,隐蔽起来麻烦,且线路上一旦出现问题,检查困难。且过多的线路还容易造成电压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组合前大灯集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控制模块、输出模块、led模块和接插模块,其中:

输入模块,用于向控制模块和led模块传输控制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工作信号;

输出模块,用于根据工作信号切换led模块的导通状态;

led模块,用于在不同导通状态下根据控制信号切换工作状态;

接插模块,包括第一和第二接插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或接收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上述模块中: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含有第一至第十四引脚,与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相连;

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二控制芯片u2,含有第一至第三引脚;

所述led模块包括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至第二十发光二极管led20和第三控制芯片u3,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含有第一至第十四引脚;

所述第一排插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二十六插孔,第二排插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五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模块包括近光灯信号输入电路、日行灯信号输入电路、位置灯信号输入电路和远光灯信号输入电路,其中:

近光灯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同时连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一和第二插孔和第四稳压二极管z4的阳极,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z4的阴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接第七电阻r7;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八电阻r8、第四电容c4和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八电阻r8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日行灯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同时连接第五稳压二极管z5的阳极和第一排插模块的第十八插孔,阳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和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位置灯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七引脚,阳极接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和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五引脚;

远光灯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同时连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四和第五插孔和第六稳压二极管z6的阳极,所述第六稳压二极管z6的阴极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第五电阻r5;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六电阻r6、第三电容c3和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六引脚,所述第六电阻r6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led模块中:

所述第五至第七发光二极管串联组成第一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第八至第十发光二极管串联组成第二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第十一至第十三发光二极管组串联组成第三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第十四至第十六发光二极管串联组成第四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第十七至第二十发光二极管顺序串联组成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

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串联发光二极管组并联组成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所述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端连接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阴极连接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阴极同时连接第十八电容c18至第二十一电容c21,所述第十八至第二十一电容的另一端并联同时连接第十电阻r10和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

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一引脚顺序通过第十五电容c15和第二十八电阻r28接地;第二引脚同时连接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阴极;第三引脚同时连接第十六电容c16和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八引脚;第四引脚通过第十一电阻r11接地;第五引脚接地;第六引脚同时连接第四十电容c40和第三十五电阻r35,所述第四十电容c40和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地;

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七引脚同时连接第三十二电容c32、第四十五电容c45、第四十六电容c46、第十电阻r10和第二电感l2,所述第三十二电容c32、第四十五电容c45和第四十六电容c46的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十二极管d2的阳极同时连接第四十四电容c44和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阴极,所述第四十四电容c44的另一端接地;

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八引脚通过第十七电容c17接地;第九引脚通过第十二电阻r12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的栅极,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源极通过第十三电阻r13接地,漏极同时连接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和第四十电阻r40,所述第四十电阻r40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十电容c40接地;第十引脚接地;第十一引脚通过第十三电阻r13接地;第十三引脚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第十四引脚。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一光电mos管至第五光电mos管,各包括第一至第四引脚,其中:

所述第一光电mos管q1、第二光电mos管q2和第三光电mos管q3的第一引脚分别通过第四十三电阻r43、第三十六电阻r36和第三十三电阻r33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十引脚;所述第四光电mos管q4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三十二电阻r32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九引脚,第五光电mos管q5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三十一电阻r31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所述第一至第五光电mos管的第二引脚均接地;

所述第三光电mos管的第三引脚连接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第四引脚连接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第四光电mos管

第三引脚连接第十八发光二极管led18的阴极,第四引脚连接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第五光电mos管的第三引脚连接第十九发光二极管led19的阳极,第四引脚连接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阴极;

所述第三光电mos管的第三引脚还同时连接第九有极性电容c9的阴极、第一和第二光电mos管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九有极性电容c9的阳极同时连接第一至第三光电mos管的第四引脚。

进一步地,还包括稳压模块,用于向控制模块和led模块提供芯片电压,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一引脚同时第五电容c5至第七电容c7,和第五二极管d5至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所述第五至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分别接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一和第二插孔,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四和第五插孔,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七插孔,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十八插孔;

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一引脚还同时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z3的阳极、第四十七电容c47和第四十二电阻r42,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3和第四十七电容c4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十二电阻r4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四十八电容c48和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所述第四十八电容c4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同时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和第一电感l1,所述第十一和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电阻r10和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所述第十三和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

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引脚接地;第三引脚同时连接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和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插模块的第一插孔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四引脚;第二插孔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第三插孔接地;第四插孔丽娜姐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第五插孔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十四引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含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各光电mos管的占空比改变其导通状态,从而切换led的工作状态(旁路或导通),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同一个led模块中实现不同灯路功能的切换,而不需通过设置多个控制芯片和led模块来实现不同的灯路功能,减少了系统布线;并且该系统,虽然将多个led灯路集合在了同一led模块中,但即使某一发光二极管led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功用的led灯路的运行;

同时,本实用新型减少了车辆灯光系统的线束数量,使得在电路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检查出故障所在位置,且较少的线束布置,也减轻了汽车电瓶的整体负担,有利于汽车电瓶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汽车组合前大灯集成控制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输入模块、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整体示意图;

图3为稳压模块示意图;

图4为led模块示意图;

图5为第一接插模块示意图;

图6为第二接插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解决现有汽车灯路线路复杂冗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组合前大灯集成控制系统,包括输入模块、稳压模块、控制模块、输出模块、led模块和接插模块,其中:

输入模块,用于向控制模块和led模块传输控制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工作信号;

输出模块,用于根据工作信号切换led模块的导通状态;

led模块,用于在不同导通状态下根据控制信号切换工作状态;

接插模块,包括第一和第二接插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或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含有第一至第十四引脚,与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相连;

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二控制芯片u2,含有第一至第三引脚;

所述led模块包括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至第二十发光二极管led20和第三控制芯片u3,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含有第一至第十四引脚;

所述第一排插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二十六插孔,第二排插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五插孔。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输入模块包括近光灯信号输入电路、日行灯信号输入电路、位置灯信号输入电路和远光灯信号输入电路,其中:

近光灯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同时连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一和第二插孔和第四稳压二极管z4的阳极,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z4的阴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接第七电阻r7;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八电阻r8、第四电容c4和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八电阻r8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日行灯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同时连接第五稳压二极管z5的阳极和第一排插模块的第十八插孔,阳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和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位置灯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七引脚,阳极接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和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五引脚;

远光灯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同时连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四和第五插孔和第六稳压二极管z6的阳极,所述第六稳压二极管z6的阴极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第五电阻r5;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六电阻r6、第三电容c3和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六引脚,所述第六电阻r6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

通过输入模块各个信号输入电路,能够将不同灯路需求信号,如近光灯需求信号、日行灯需求信号、位置灯需求信号或远光灯需求信号通过该模块从不同引脚输入到控制模块中,由控制模块统一进行处理,并将需求信号转换为不同的工作信号传输给输出模块,从而避免了传统车亮灯光控制需要不同控制芯片处理不同需求信号的缺点,加强了电路的集成性,使电路更加简洁,减少了布线距离。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led模块中:

所述第五至第七发光二极管串联组成第一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第八至第十发光二极管串联组成第二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第十一至第十三发光二极管组串联组成第三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第十四至第十六发光二极管串联组成第四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第十七至第二十发光二极管顺序串联组成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

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串联发光二极管组并联组成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所述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端连接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阴极连接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阴极同时连接第十八电容c18至第二十一电容c21,所述第十八至第二十一电容的另一端并联同时连接第十电阻r10和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

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一引脚顺序通过第十五电容c15和第二十八电阻r28接地;第二引脚同时连接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阴极;第三引脚同时连接第十六电容c16和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八引脚;第四引脚通过第十一电阻r11接地;第五引脚接地;第六引脚同时连接第四十电容c40和第三十五电阻r35,所述第四十电容c40和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地;

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七引脚同时连接第三十二电容c32、第四十五电容c45、第四十六电容c46、第十电阻r10和第二电感l2,所述第三十二电容c32、第四十五电容c45和第四十六电容c46的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十二极管d2的阳极同时连接第四十四电容c44和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阴极,所述第四十四电容c44的另一端接地;

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八引脚通过第十七电容c17接地;第九引脚通过第十二电阻r12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的栅极,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源极通过第十三电阻r13接地,漏极同时连接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和第四十电阻r40,所述第四十电阻r40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十电容c40接地;第十引脚接地;第十一引脚通过第十三电阻r13接地;第十三引脚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第十四引脚。

又如图2所示,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一光电mos管至第五光电mos管,各包括第一至第四引脚,其中:

所述第一光电mos管q1、第二光电mos管q2和第三光电mos管q3的第一引脚分别通过第四十三电阻r43、第三十六电阻r36和第三十三电阻r33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十引脚;所述第四光电mos管q4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三十二电阻r32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九引脚,第五光电mos管q5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三十一电阻r31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所述第一至第五光电mos管的第二引脚均接地;

所述第三光电mos管的第三引脚连接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第四引脚连接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第四光电mos管

第三引脚连接第十八发光二极管led18的阴极,第四引脚连接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第五光电mos管的第三引脚连接第十九发光二极管led19的阳极,第四引脚连接第五串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阴极;

所述第三光电mos管的第三引脚还同时连接第九有极性电容c9的阴极、第一和第二光电mos管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九有极性电容c9的阳极同时连接第一至第三光电mos管的第四引脚。

输出模块根据控制模块各引脚输出的不同工作信号(即不同的电压大小),调节模块中各光电mos管的占空比,从而切换光电mos管是否导通。当系统刚上电时,第一控制芯片u1默认所有的工作信号输出为高电平,此时光电mos管将所有发光二极管led旁路,当光电mos管关闭时,该光电mos管对应的灯路的发光二极管led从旁路状态下解除,进入工作状态。

同时led模块中,第三控制芯片u3根据控制信号输出不同的电压大小至led模块中的各串联并联发光二极管组中,从而使发光二极管led能够根据需求调节灯光亮度,满足不同灯路的使用需求。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虽然将不同功用的发光二极管led整合在了同一led模块中,但当其中某一功用发光二极管led发生故障时,并不会影响其它功用的发光二极管led的使用,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且当故障发生时,更易发现故障发生位置,方便后续维修。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稳压模块,用于向控制模块和led模块提供芯片电压,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一引脚同时第五电容c5至第七电容c7,和第五二极管d5至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所述第五至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分别接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一和第二插孔,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四和第五插孔,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七插孔,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第一排插模块的第十八插孔;

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一引脚还同时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z3的阳极、第四十七电容c47和第四十二电阻r42,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3和第四十七电容c4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十二电阻r4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四十八电容c48和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所述第四十八电容c4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同时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和第一电感l1,所述第十一和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电阻r10和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所述第十三和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

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引脚接地;第三引脚同时连接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和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

通过该稳压模块中的第二控制芯片u2,能够将输入交流电压转为各芯片所需的芯片工作电压,从而使各芯片能够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排插模块的第一插孔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四引脚;第二插孔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第三插孔接地;第四插孔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第五插孔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十四引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芯片型号pic16f1503,第三控制芯片u3的芯片型号为tld5097。

通过该第二接插模块,用户可以连接外部设备如计算机等对第一控制芯片u1进行调试,从而使芯片更加符合使用需求,也可在芯片产生偏差时对其进行矫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各光电mos管的占空比改变其导通状态,从而切换led的工作状态(旁路或导通),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同一个led模块中实现不同灯路功能的切换,而不需通过设置多个控制芯片和led模块来实现不同的灯路功能,减少了系统布线;并且该系统,虽然将多个led灯路集合在了同一led模块中,但即使某一发光二极管led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功用的led灯路的运行;

同时,本实用新型减少了车辆灯光系统的线束数量,使得在电路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检查出故障所在位置,且较少的线束布置,也减轻了汽车电瓶的整体负担,有利于汽车电瓶保养。

实施例二

为了更好的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组合前大灯集成控制系统,本实施例提供了一较优系统运行案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6所示,当系统刚上电时,第一控制芯片u1默认所有引脚的输出为高电平,此时,第一至第五光电mos管均处于导通状态,将所有的led旁路,所有的led不发光。

当需要使用日行灯时,外部的日行灯控制信号通过第一接插模块的第十八插孔导入日行灯信号输入电路和led模块。日行灯信号输入电路将控制信号传输给第一控制芯片u1,第一控制芯片u1根据日行灯控制信号,输出低电平,使第一至第三光电mos管关闭,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日行灯)导通,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开始运行;同时第三控制芯片u3根据日行灯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压至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使之满足日行灯的亮度需求。

当需要使用位置灯时,外部的位置灯控制信号通过第一接插模块的第七插孔导入位置灯信号数日电路和led模块。位置灯信号输入电路将控制信号传输给第一控制芯片u1,第一控制芯片u1根据位置灯控制信号,输出pwm信号,调节第一至第三光电mos管的占空比,同时第三控制芯片u3根据位置灯控制信号降低输出电压,使得第六并联发光二极管组(此时为位置灯)降低亮度,满足位置灯的亮度需求。

当需要使用近光灯时,外部的近光灯控制信号通过第一排插模块的第一和第二插孔导入近光灯信号输入电路和led模块。近光灯信号输入电路将控制信号传输给第一控制芯片u1,第一控制芯片u1根据近光灯控制信号,输出低电平,使第四光电mos管关闭,第十七和第十八发光二极管(近光灯)导通,同时第三控制芯片u3根据近光灯控制信号输出预设电压,使第十七和第十八发光二极管满足近光灯的亮度需求。

当需要使用远光灯时,外部的近光灯控制信号通过第一排插模块的第四和第五插孔导入远光灯信号输入电路和led模块。远光灯信号输入电路将控制信号传输给第一控制芯片u1,第一控制芯片u1根据远光灯控制信号,输出低电平,使第五光电mos管关闭,第十九和第二十发光二极管(远光灯)导通,同时第三控制芯片u3根据远光灯控制信号输出预设电压,使第十九和第二十发光二极管满足远光灯的亮度需求。

第一控制芯片u1通过控制第一至第五光电mos管的导通状态,切换各汽车灯路的导通状态,使之能够在同一个led模块中实现不同灯路功能的切换,而不需通过设置多个控制芯片和led模块来实现不同的灯路功能,减少了系统布线;并且该系统,虽然将多个led灯路集合在了同一led模块中,但即使某一发光二极管led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功用的led灯路的运行。

同时,本实用新型减少了车辆灯光系统的线束数量,使得在电路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检查出故障所在位置,且较少的线束布置,减轻了汽车电瓶的整体负担,也有利于汽车电瓶的保养。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