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具有两个彼此电磁屏蔽的区域的壳体的电气或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0360发布日期:2021-01-23 07:4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包括具有两个彼此电磁屏蔽的区域的壳体的电气或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包括具有两个彼此电磁屏蔽的区域的壳体的电气或电子设备
[0001]
发明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电气或电子设备,该电气或电子设备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两个彼此电磁屏蔽的区域。这些区域在共同的壳体中可以分别被设计成彼此封闭的区域,这些区域相互间不允许进行空气交换。然而,可替代地,这些区域也可以被设计成不封闭的,而是经由开口互相连接,经由开口可以在这些区域之间进行空气交换。电气或电子设备包括部件,例如半导体开关,这些部件在设备中以高频率运行并导致电磁干扰辐射。干扰辐射通常是不希望的、但在设备运行中无法完全避免的副作用,该副作用可能对设备的其他部件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由设备向外发射的干扰辐射受到相关准则/标准的限制。因此,须相应地屏蔽设备内部中的干扰辐射,必要时额外地还对应地屏蔽向外朝向设备的周围环境中的干扰辐射。
现有技术
[0003]
在具有两个彼此电磁屏蔽的区域的传统的电气或电子设备中,已知经由被布置在金属壳体(例如,压铸壳体)中的金属屏蔽板来实现屏蔽。屏蔽板在壳体的内部中将布置在屏蔽板的一侧的第一区域与布置在屏蔽板的相反侧的第二区域分开。为此,屏蔽板被装配在隆起式保持件(domhalterung)上,这些隆起式保持件被安装在壳体的后壁或侧壁上。经由金属实施的隆起式保持件将屏蔽板固定在壳体中,并同时与壳体电连接。然而,至少在考虑制造中的合理的耗费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被紧固在壳体中的屏蔽板的屏蔽效果并不总是足够的。这一方面在于,相邻的隆起式保持件(屏蔽板被装配在这些隆起式保持件上)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大。随着频率的增加(即,随着波长的减小),相对大的间距对于待屏蔽的高频干扰信号变得更具穿透性。另一方面在于,屏蔽板与隆起式保持件(以及与壳体)之间的局部受限的电接触无法以足够低的阻抗形成。反过来,增加隆起式保持件的数量在材料以及工艺方面与制造电气设备时极高的耗费相关联。此外,在传统壳体中,为了避免将隆起式保持件装配到侧壁或后壁的耗费,还已知在压铸过程期间将各个隆起式保持件喷射到壳体的侧壁或后壁上。然而,这通常导致复杂性增加,并且与此相关地导致压铸模具的制造复杂。
[0004]
文献us 6,275,683 b1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电话的电磁屏蔽件,该电磁屏蔽件包括具有矩形的壁结构的框架和适配到框架中的屏蔽插件,该屏蔽插件通过摩擦、压配合或卡扣连接保持在框架中。
[0005]
从文件us 4,884,171已知一种具有铝制外壳的屏蔽装置。外壳具有敞开的顶面,该顶面用传导性的遮盖件闭合。对于传导性元件之间的连接,使用紧密间隔的螺钉、具有高传导性的表面和emi密封件。
[0006]
文献us 2011 0063810 a1公开了一种低噪声转换器,该转换器具有壳体、第一印刷电路板和第二印刷电路板,该壳体具有空腔。金属层被布置在第一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上。具有芯片的第二印刷电路板被布置在空腔中。为了屏蔽从芯片辐射出的电磁场,第一印刷电路板被定位在环绕空腔的支承面上,其中金属层面向空腔。
[0007]
文献ep 1996004 a1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壳体,该壳体具有被布置在壳体的底部的至少一个凹部,以容纳盘绕物,其中该凹部可由隔板覆盖。
[0008]
发明任务
[0009]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指出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主题的电气或电子设备,该电气或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相对于第二区域具有用于电磁兼容性(elektro-magnetischeemv)的屏蔽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特别容易且廉价地实现屏蔽。此外,还应实现设备的部件的尽可能高的封装密度,同时在待屏蔽的区域的布置和尺寸方面的自由度要高。
[0010]
解决方案
[0011]
本发明的任务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气或电子设备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2至15涉及电气或电子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
[0012]
发明描述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电气或电子设备具有壳体,该壳体包括后壁和在外围包围后壁的侧壁。壳体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相对于第二区域具有与电磁兼容性(emv)相关的屏蔽件。在此,设备的壳体在侧壁和/或后壁的内侧具有台阶状地形成的突出部。此外,用于电磁兼容性的屏蔽件具有屏蔽板,借助于该屏蔽板使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隔开。屏蔽板与侧壁和/或与后壁的电连接以如下方式形成,使得界定屏蔽板的边缘区域至少沿其大部分长度与台阶状地形成的突出部平面地重叠,并且被紧固在该突出部上。该设备的特征在于,壳体的后壁形成第一区域的底面和第二区域的底面,其中屏蔽板的至少一部分平放在后壁上,由此直接电接触后壁,或者特征在于,在壳体中的后壁的上方延伸的金属板形成第一区域的底面和第二区域的底面,其中屏蔽板的至少一部分平放在金属板上,由此直接电接触金属板。
[0014]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气设备中,可以沿着盖与后壁之间的任意连接线布置相等数量的区域。在此,可以是仅一个区域,或者可以是多个区域。然而,替代于此,也可以沿着盖与后壁之间的第一连接线布置第一数量的区域,特别是仅一个区域,而沿着盖与后壁之间的第二连接线布置与第一数量不同的第二数量的区域,特别是两个区域。在这两种情况下,屏蔽板的一部分可以平放在后壁上或在后壁上方延伸的金属板上。有利地,放在后壁或金属板上的部分是屏蔽板的弯曲的边缘区域。通过屏蔽板的平放,在屏蔽板与后壁之间或者屏蔽板与金属板之间沿着大部分边缘区域产生直接的且不间断的电接触。
[0015]
后壁和侧壁的主要部分包括金属,例如铝。有利地,后壁和侧壁完全由金属构成。后壁和侧壁分别可以一件式地存在或作为多个彼此连接的节段存在。后壁和侧壁可以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彼此连接。在后一种情况下,壳体可以作为例如经由深冲(tiefzieh)或压铸工艺制造的壳体存在。屏蔽板的大部分(有利地是,完全)由金属构成。屏蔽板也可以一件式地存在或以多个彼此连接的节段的形式存在。同样的内容也适用于金属板。台阶状地形成的突出部具有至少局部平坦地形成的支承面。界定屏蔽板的边缘区域沿着其大部分长度与台阶状地形成的突出部(特别是其支承面)平面地重叠,并且被紧固在该突出部上,通过这种方式,在此处通过平面挤压在屏蔽板与侧壁、金属板和/或后壁之间形成平面式电接触(einausgebildeter elektrischer kontakt)。因此,屏蔽板沿着其大部分边缘
区域连续地、直接地和间接地与侧壁、后壁和/或金属板电连接。通过平面式电接触,屏蔽板的边缘区域的不与侧壁、后壁和/或金属板连接的区段被减少到最小,有利地是,甚至被完全避免。由此,产生被布置在屏蔽板的一侧的第一区域相对于被布置在屏蔽板的相反侧的第二区域的优异的电磁屏蔽。与传统的变型(其中,屏蔽板相对于侧壁和/或相对于后壁的电连接仅逐点地在金属的隆起式保持件上实现)相比,这些区域相对于彼此的屏蔽明显是更好的。同时,在壳体的侧壁上,必要时也在壳体的后壁上,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实现台阶状的突出部。具体地,突出部例如可以在多级深冲工艺中成形到壳体的侧壁上。如果壳体或壳体的部分经由压铸工艺制造,那么台阶状的突出部可以在壳体的压铸模具中设置或在壳体部件上设置。因此,台阶状的突出部是侧壁或壳体的构成整体的组成部分。省略了在传统壳体中各个隆起式保持件到壳体的后壁和/或侧壁上的必要的装配。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中,将台阶状的突出部成型在压铸模具的侧壁和/或后壁上可以明显更容易地实现。此外,台阶状的突出部可以沿着侧壁或沿着壳体在不同的高度水平上延伸。例如,该突出部可以包括从壳体的第一高度水平朝向第二高度水平的倾斜延伸的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对于彼此的设计和布置方面获得了大的自由度。由于大的自由度,可以实现部件的高度封装密度,并且与此相关地可以实现电气或电子设备的极其紧凑的构型。总之,获得了具有两个区域的设备,第一区域相对于第二区域的电磁屏蔽得以显著改善。此外,电气或电子设备也可以低成本且以简单的方式制造。
[0016]
在电气或电子设备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屏蔽板具有用于使电缆或母线穿过的凹口。借助于电缆或母线,布置在第一区域中的部件可以与布置在第二区域中的其他部件电连接。凹口可以被布置在屏蔽板的边缘区域上。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凹口也可以被设计成屏蔽板的内部区域中(换句话说,远离屏蔽板的边缘区域)的开口。此外,屏蔽板还可以具有开口,在该开口处装配插接连接件的插头部件。插头部件可以是实施为阳型或阴型的插头部件。互补设计的配对插头可以与插头部件连接,布置在第一区域中的部件经由该配对插头可以进而与布置在第二区域中的其他部件电连接。在此,与凹口或开口相关的电磁屏蔽的轻微局部弱化是可以容许的。在凹口或开口的尺寸足够小的情况下,电磁屏蔽的轻微局部弱化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0017]
在电气或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可拆卸的盖,该盖被布置成与壳体的后壁相对,并且被紧固在侧壁的边缘上。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型中,第一区域可以被布置在后壁与屏蔽板之间,而第二区域可以在屏蔽板与盖之间被布置在屏蔽板的相反侧。因此,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在后壁与盖之间至少部分地(必要时还完全地)相叠地布置。
[0018]
在电气或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中台阶状的突出部被布置在侧壁的内侧上,该台阶状的突出部不仅部分地,而且完全地包围壳体的内周。在此,界定屏蔽板的边缘区域可以无间隙地与台阶状的突出部重叠,或者具有至少一个凹口作为局部界定的间隙。在该实施方式中,只有第一区域邻近壳体的后壁。
[0019]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台阶状地形成的突出部具有多个加强部。加强部可以被设计成侧壁的局部圆锥形或圆柱形的加厚部。这些加强部可以从台阶状的突出部的支承面开始在垂直于后壁的方向上沿着侧壁朝向后壁的方向延伸,或者远离后壁延伸。如果电气或电子设备的壳体被设计成压铸壳体,特别是铝制压铸壳体,则侧壁的这种加强部是特别有利的。加强部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添加在压铸壳体的压铸模具中。这些加强部用于当
压铸壳体在执行压铸方法之后脱离压铸模具时吸收力。
[00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台阶状地形成的突出部相对于侧壁的高度延伸部(即,垂直于壳体的后壁定向的侧壁的延伸部)至少大部分被布置在侧壁的中间的高度区域中。在此,中间的高度区域被称为介于侧壁的相应高度的20%与80%之间的区域。通过这种方式,在高度延伸部的方向上,在台阶状的突出部的上方和下方均可提供用于将电气或电子部件布置在设备中的足够的空间。台阶状地形成的突出部可以以不同厚度的侧壁的形式实现。例如,台阶状的突出部上方的部分可以具有较低厚度的侧壁,而台阶状的突出部下方的区域具有围绕台阶状的突出部增加的侧壁厚度。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电气或电子设备的壳体沿着垂直于后壁定向的壳体尺寸在内侧和外侧被台阶状地构造,使得外侧的突出部对应于内侧的突出部,该外侧的突出部至少部分地,必要时完全地沿着壳体的侧壁延伸。壳体还可以具有相叠地布置在侧壁上的多个台阶状的突出部。通过这种方式,侧壁的厚度可以保持在侧壁的大部分上的壳体的稳定性所需的最小值。这允许所需的壳体材料明显减少,从而显著地节省重量。
[0021]
原则上,电气或电子设备的屏蔽板可以不可拆卸地与台阶状的突出部连接。另一方面,在一个有利的变型中,屏蔽板被可拆卸地紧固在台阶状的突出部上,例如,该屏蔽板在此处与台阶状的突出部拧紧。这能够容易地实现对设备(特别是相对于被布置在相应区域中的部件)的后续维护。为此有利地,屏蔽板具有取出装置,借助于该取出装置可以容易地将屏蔽板从壳体中取出。在此,取出装置适用于手动地或用辅助工具抓持屏蔽板。取出装置例如可以包括凹口、被弯曲成凸片(lasche)的边缘区域、或被紧固在屏蔽板上的孔眼
[0022]
由于结构设计,可能存在沿着侧壁的高度没有台阶状地形成的突出部的侧壁区域,即使屏蔽板也沿着这些区域被引导。因此,如果没有进一步的防范措施,就会在侧壁的内侧与屏蔽板的在此处邻接的边缘区域之间产生空隙。根据空隙的扩展,这可能导致对区域彼此间的电磁屏蔽的负面影响。在电气或电子设备的有利的变型中,至少屏蔽板的边缘区域在不与台阶状的突出部平面地重叠的区域具有弯曲的弹簧触头,该弹簧触头弹性地电接触壳体的侧壁或后壁的邻接屏蔽板的边缘区域的区域。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屏蔽板的不与台阶状的突出部重叠的边缘区域中,仍可以实现足够的电磁屏蔽。
[0023]
在电气或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的后壁和/或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凹口,该凹口被散热体覆盖。在此,散热体被布置在后壁或侧壁的外侧上并且被紧固在该外侧上。有利地,散热体是经由挤压方法制造的散热体。这种散热体相对于经由压铸方法制造的散热体可以明显更廉价地生产。通过使散热体覆盖凹口,散热体的表面的一部分邻接壳体的内部空间。通过这种方式,产生废热的电力电子部件(例如,半导体开关)可以被直接地装配在安装于外侧的散热体上,从而可以有效地且低成本地进行冷却。
[0024]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电气或电子设备被设计成开关转换器。开关转换器可以是直流电压转换器(dc/dc)或逆变器(dc/ac)。特别地,逆变器可以被设计成光伏(pv)逆变器。如果该设备被设计成开关转换器,则壳体的第一区域有利地包含开关转换器的电力电子部件,这些电力电子部件应基于高频信号操作、产生高频信号或者阻止高频信号进一步传输到其他电连接的部件。这种电力电子部件例如可以包括半导体开关、用于半导体开关的操控电路和/或emv滤波器。有利地,壳体的第二区域具有用于将开关转换器连接到输入侧的
电流源的连接部件。如果开关转换器被设计成逆变器,特别是pv逆变器,则电流源可以包含直流电源,特别是pv发电机。此外,第二区域还可以包含用于将开关转换器连接到电流阱(stromsenke)的连接部件。如果开关转换器包括逆变器,则电流阱被设计成交流电阱,并且特别地可以包括能量供应网。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分离元件(例如,继电器)可以被布置在开关转换器的第二区域中。
[0025]
附图简述
[0026]
下面将基于附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和描述本发明。在此,图1a-1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气或电子设备的结构的不同状态。以下解释示例性地以作为电气或电子设备的光伏(pv)逆变器为示例,该光伏逆变器的壳体具有两个彼此电磁屏蔽的区域。然而,阐述不限于pv逆变器,而是可以转换到具有两个彼此电磁屏蔽的区域的任何电气设备。
[0027]
图1a示出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结构的早期状态,
[0028]
图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结构的相对于图1a的进一步的状态,
[0029]
图1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结构的相对于图1b的更进一步的状态,
[0030]
图1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结构的相对于图1c的更进一步的状态,
[0031]
图1e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根据图1a-1d的结构的几乎最后的状态,
[0032]
图2a示出了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气设备的横截面。
[0033]
图2b示出了来自图2a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气设备的俯视图。
[0034]
附图描述
[0035]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气或电子设备30的早期结构状态,该电气或电子设备以pv逆变器作为设备30的示例。设备30包括被设计成压铸壳体,特别是被设计成铝制压铸壳体的壳体3。壳体3包括后壁10和侧壁16,该侧壁在外围包围后壁10并且与后壁10连接。在此,图1a中所示的壳体3示例性地被实施成方形的。然而,可替代地,具有其他壳体形状的壳体(例如,圆柱形构造的壳体)也是可行的。两个凹口18被布置在后壁10上,这些凹口被从外部装配到后壁上的散热体17(参见图1b)覆盖。散热体17示例性地以由挤压型材制成的散热体的形式构成。热交换器20被布置在后壁10的内侧上。热交换器20具有散热片,这些散热片突出到壳体3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中。该热交换器被设计成壳体3的构成整体的组成部分,该热交换器与壳体3一起通过压铸工艺制造。在图1a中,热交换器20示例性地被设计成空气/空气-热量交换器,其将在内部空间中经由内部通风机(图1a中未示出)产生的气流的热能排放到壳体3的外部区域中的另外的气流。在此,另外的气流可以由外部通风机(图1a中未示出)驱动,或者以对流的方式产生。金属的隆起式保持件12在内侧被装配到后壁10上,该隆起式保持件用于将印刷电路板和/或金属板7(参见图1c)固定并且电连接到壳体上。同样用于容纳印刷电路板和/或金属板7(参见图1c)并且使印刷电路板和/或金属板与壳体3电连接的另外的金属的隆起式保持件11被装配在侧壁16上,并且直接与侧壁16电连接。侧壁16在内侧具有在壳体3的整个周向上延伸的、台阶状地形成的突出部4。突出部4包括至少局部平坦地形成的支承面。与内侧的突出部4相对应的突出部14被布置在外侧。外侧的突出部14也沿着侧壁16在壳体3的整个周向上延伸。通过这种方式,在垂直于后壁10的方向上产生了壳体3的台阶形的或梯形的结构。侧壁16在一些位置处具有锥形的加强部19,这些加强部在突出部4与后壁10之间延伸。边缘15沿着侧壁16延伸,该边缘具有连接到其上的螺纹衬套(gewindebuchse),盖27(参见图1e)可以被紧固在这些螺纹衬套上。此外,壳体3还
具有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然而,在该结构状态下,这两个区域1、2还没有彼此电磁屏蔽。在图1a中还不能识别出区域1、2的布置及其彼此间的界限。
[0036]
图1b示出了来自图1a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30的结构中相对于图1a的更进一步的状态。具有电力电子部件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在内侧被布置在背面10上,这些电力电子部件在电气设备30的运行中产生高频电信号,或者经由高频电信号来运行。在壳体的后壁附近的区域中无法阻止由于高频信号而产生的干扰辐射。然而,应尽可能良好地相对于被布置在更上方(这里是指远离后壁)的区域中的其他部件并且还相对于电气设备30的周围环境来屏蔽该干扰辐射。第一印刷电路板包含用于多个半导体开关21的操控电路22。为了在运行中进行冷却,每个半导体开关21都被直接装配到在外侧紧固于壳体3上的散热体17上,从而良好地热耦合到这些散热体上。此外,第一印刷电路板还包含与pv逆变器的直流电压中间电路相关联的多个电容器23。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位于第一印刷电路板的上方。同样地,在这个阶段,第一区域1仍然没有与第二区域2电磁屏蔽,并且仍然看不到这两个区域1、2的边界。
[0037]
图1c示出了来自图1b的设备30的结构的再更进一步的状态。金属板7与装配在其上的印刷电路板被布置在与后壁间隔开的、但平行延伸的平面中。在此,金属板7被装配到隆起式保持件11、12上,并且具有用于使连接电缆(图1c中未示出)穿过的凹口6。在图1c中,由于凹口6,金属板7没有重叠地放置在突出部4上。然而替代于此,金属板7还可以与在相同高度上延伸的突出部4重叠。金属板7为布置在金属板7下方的部件提供相对于布置在金属板7上方的电气部件的电磁屏蔽。如在随后的图1d和图1e所阐述的,金属板7形成第一区域1的底面和第二区域2的底面。在此,第一区域1被布置在金属板7上方的一侧(这里是左侧),而第二区域被布置在另一侧(这里是右侧)。下述目的是,使布置在金属板7的一侧(这里是左侧)的电气部件相对于布置在金属板7的另一侧(这里是右侧)的部件被电磁屏蔽。
[0038]
图1d示出了来自图1b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30的结构的再更进一步的状态。金属板7的一侧上的部件经由屏蔽板5相对于金属板7的另一侧上的部件被电磁屏蔽。因此,图1d中的第一区域1通过屏蔽板5与第二区域2分开。在此,第一区域1位于金属板7与屏蔽板5之间,而第二区域2被布置在金属板7与盖27之间,并且还布置在屏蔽板5与盖27之间(参见图1e)。屏蔽板5示例性地被设计成一件式的。然而替代于此,该屏蔽板还可以由多个节段组合而成,这些节段彼此重叠地拧紧。该屏蔽板在其大部分延伸部上被构造成平坦的,但是具有在两个弯曲边缘28.1、28.2上弯曲的区域,该区域使两个平行延伸的子平面彼此连接。屏蔽板5的边缘区域与台阶状地形成的突出部4重叠,并与该突出部拧紧。凹口6仅被布置在屏蔽板5的边缘区域上的一个位置处,多个母线或多个电缆可以穿过这些凹口伸出。(凹口在图1d中不可见,因为这些凹口被布置在屏蔽板5上方的另一个印刷电路板遮盖)。母线和电缆用于使被布置在第一区域1中的电气部件与被布置在壳体3的第二区域2中的其他部件连接。在图1d中,第一区域1的参考标记用虚线示出,因为第一区域1被布置在屏蔽板5的下方,因此被屏蔽板5遮盖。第二区域2被布置在屏蔽板5和金属板7的上方,是可见的,因此用实线表示。
[0039]
在图1e中,示出了电气或电子设备30的结构的几乎最后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除了小尺寸的凹口6之外,沿着大部分边缘区域形成屏蔽板5与侧壁16之间的、连续延伸的、直接平面地形成的电接触。此外,屏蔽板5的边缘区域还具有屏蔽板5与金属板7之间的平面式
电接触。第一区域1通过屏蔽板5相对于第二区域2在很大程度上被电磁屏蔽,该屏蔽板5与侧壁16的内侧和金属板7平面地电连接。
[0040]
此外,pv逆变器的连接部件和分离元件被定位在布置在设备30的盖27与屏蔽板5之间的第二区域2中。连接部件可以具有可旋紧的、可插接的或可夹持的连接元件。这些连接元件可以包括附加的保护元件或固定元件,这些保护元件或固定元件使连接元件相对于彼此固定并防止它们短路。经由连接部件可以使pv逆变器在输入侧与作为直流电源的pv发电机连接。例如,输入侧的连接元件被设计成电缆螺纹接头(kabelverschraubung)(在图1e中被遮盖,因此不可见)。在此,电缆螺纹接头被绝缘体26包围,并通过这些绝缘体相对于彼此被固定,从而防止电缆螺纹接头的导致短路的彼此接触。逆变器在输出侧经由ac端子(图1e中未示出)与能量供应网连接。至pv发电机以及能量供应网的连接件可以包括其他分离元件(图1e中未示出),例如继电器。第二区域2和壳体3由密封在侧壁16的边缘15上的盖27闭合。为此,盖27与被布置在边缘15上的螺纹孔拧紧。
[0041]
在图2a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气或电子设备30的横截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1在壳体3内被布置在后壁10与屏蔽板5之间。然而,第一区域不沿着整个后壁10延伸,而是仅沿着该后壁的后部部分延伸。第二区域2被布置在后壁10的前部部分中。屏蔽板5的边缘区域与台阶状地形成的突出部4重叠,该突出部4在内侧被布置在侧壁16上,屏蔽板5被拧紧在该突出部上。屏蔽板5沿着突出部4向下延伸至后壁10的内侧,在该内侧处平放在后壁10上,由此电接触后壁10。在设备30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后壁10形成(在附图平面的后部区域中)第一区域1的底面和(在附图平面的前部区域中)第二区域2的底面。在此,第二区域2既被定位在屏蔽板5与盖(图2中未示出)之间,又被定位在后壁与盖(图2中未示出)之间。在这方面,该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类似于图1a-1e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根据图1a-1e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金属板7形成第一区域1的底面和第二区域2的底面。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后壁10形成第一区域1的底面和第二区域2的底面。与图1a-1e相比,图2a中省略了电气或电子部件的展示。替代地,在图2中示出了被布置在屏蔽板5上的取出装置的各种变型。
[0042]
两个孔眼31被安装在屏蔽板5的背离后壁10的一侧。每个孔眼31都可以手动穿入或用工具穿入,由此使屏蔽板5在其从台阶状地形成的突出部4松脱之后就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被向上取出。多个(在这里示例性地为两个)弯曲成凸片33的边缘区域被定位在屏蔽板5的两个相对侧。屏蔽板5可以被抓持在凸片33上并从壳体3中被取出。有利地,凸片33为此在其端部具有再次弯曲的区域,该区域进一步简化了屏蔽板5的抓持。在图2中,凸片33同时被实施成弹簧触头32,该弹簧触头与侧壁16的内侧弹性接触。然而,这在被实施成取出装置的凸片33中仅是可选的,并且不是强制必要的。
[0043]
图2b以从盖(图2b中未示出)的方向的俯视图示出了来自图2a的电气设备30的第二实施方式。位于突出部4上的屏蔽板5具有两个弯曲边缘28.1、28.2。屏蔽板5的第一区段i在与后壁10相距一段距离处并且平行于后壁延伸。屏蔽板5的第二区段ii被布置在弯曲边缘28.1与28.2之间。在此,第二区段ii相对于后壁10倾斜地延伸,并且从与第一区段i相关联的壳体的高度水平向下延伸到后壁10的高度水平。屏蔽板5的第三区段iii再次平行于后壁10延伸,并与后壁10形成平面的电接触。突出部4在弯曲边缘28.1与28.2之间延伸的部分同样相对于设备的后壁10倾斜地延伸,使得屏蔽板5平放在突出部4上。第一区域1被布置在
屏蔽板5与后壁10之间。在屏蔽板5的下方,该第一区域在屏蔽板5的第一区段i和第二区段ii上延伸。第二区域2在下壳体区段中被布置在后壁10与盖之间,而该第二区域在上壳体区段中在屏蔽板5与盖之间延伸。
[0044]
参考标记列表
[0045]
1
ꢀꢀꢀꢀꢀ
区域
[0046]
2
ꢀꢀꢀꢀꢀ
区域
[0047]
3
ꢀꢀꢀꢀꢀꢀꢀꢀꢀꢀꢀꢀꢀꢀꢀꢀ
壳体
[0048]
4
ꢀꢀꢀꢀꢀꢀꢀꢀꢀꢀꢀꢀꢀꢀꢀꢀ
突出部
[0049]
5
ꢀꢀꢀꢀꢀꢀꢀꢀꢀꢀꢀꢀꢀꢀꢀꢀ
屏蔽板
[0050]
6
ꢀꢀꢀꢀꢀꢀꢀꢀꢀꢀꢀꢀꢀꢀꢀꢀ
凹口
[0051]
7
ꢀꢀꢀꢀꢀꢀꢀꢀꢀꢀꢀꢀꢀꢀꢀꢀ
金属板
[0052]
10
ꢀꢀꢀꢀꢀꢀꢀꢀꢀꢀꢀꢀꢀꢀꢀ
后壁
[0053]
11
ꢀꢀꢀꢀꢀꢀꢀꢀꢀꢀꢀꢀꢀꢀꢀ
隆起式保持件
[0054]
12
ꢀꢀꢀꢀꢀꢀꢀꢀꢀꢀꢀꢀꢀꢀꢀ
隆起式保持件
[0055]
13
ꢀꢀꢀꢀꢀꢀꢀꢀꢀꢀꢀꢀꢀꢀꢀ
壳体高度
[0056]
14
ꢀꢀꢀꢀꢀꢀꢀꢀꢀꢀꢀꢀꢀꢀꢀ
突出部
[0057]
15
ꢀꢀꢀꢀꢀꢀꢀꢀꢀꢀꢀꢀꢀꢀꢀ
边缘
[0058]
16
ꢀꢀꢀꢀꢀꢀꢀꢀꢀꢀꢀꢀꢀꢀꢀ
侧壁
[0059]
17
ꢀꢀꢀꢀꢀꢀꢀꢀꢀꢀꢀꢀꢀꢀꢀ
散热体
[0060]
18
ꢀꢀꢀꢀꢀꢀꢀꢀꢀꢀꢀꢀꢀꢀꢀ
凹口
[0061]
19
ꢀꢀꢀꢀꢀꢀꢀꢀꢀꢀꢀꢀꢀꢀꢀ
加强部
[0062]
20
ꢀꢀꢀꢀꢀꢀꢀꢀꢀꢀꢀꢀꢀꢀꢀ
热交换器
[0063]
21
ꢀꢀꢀꢀꢀꢀꢀꢀꢀꢀꢀꢀꢀꢀꢀ
半导体开关
[0064]
22
ꢀꢀꢀꢀꢀꢀꢀꢀꢀꢀꢀꢀꢀꢀꢀ
操控电路
[0065]
23
ꢀꢀꢀꢀꢀꢀꢀꢀꢀꢀꢀꢀꢀꢀꢀ
电容器
[0066]
24
ꢀꢀꢀꢀꢀꢀꢀꢀꢀꢀꢀꢀꢀꢀꢀ
母线
[0067]
25
ꢀꢀꢀꢀꢀꢀꢀꢀꢀꢀꢀꢀꢀꢀꢀ
电缆
[0068]
26
ꢀꢀꢀꢀꢀꢀꢀꢀꢀꢀꢀꢀꢀꢀꢀ
绝缘体
[0069]
27
ꢀꢀꢀꢀꢀꢀꢀꢀꢀꢀꢀꢀꢀꢀꢀ

[0070]
28.1、28.2
ꢀꢀꢀꢀꢀꢀꢀ
弯曲边缘
[0071]
29
ꢀꢀꢀꢀꢀꢀꢀꢀꢀꢀꢀꢀꢀꢀꢀ
ac端子
[0072]
30
ꢀꢀꢀꢀꢀꢀꢀꢀꢀꢀꢀꢀꢀꢀꢀ
设备
[0073]
31
ꢀꢀꢀꢀꢀꢀꢀꢀꢀꢀꢀꢀꢀꢀꢀ
孔眼
[0074]
32
ꢀꢀꢀꢀꢀꢀꢀꢀꢀꢀꢀꢀꢀꢀꢀ
弹簧触头
[0075]
33
ꢀꢀꢀꢀꢀꢀꢀꢀꢀꢀꢀꢀꢀꢀꢀ
凸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