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70415发布日期:2021-07-13 16:33阅读:55来源:国知局
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诸如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等的可以进行调光调色的灯具变得普遍。这种产品通常能够满足用户对不同亮度和/或颜色的光环境的需求。

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诸如不易进入睡前状态和作息时间不规律等的与睡眠质量有关的问题不断出现。因此,睡眠质量的改善(诸如使人易于进入睡前状态以及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等)已经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在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包括:照明终端,其具有用于发出普通照明光的第一照明模式和用于发出助眠光的第二照明模式,其中所述普通照明光的照明参数与所述助眠光的照明参数不同;控制设备,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照明终端在所述第一照明模式下工作的状态下在预先设置的启动时间将所述照明终端从所述第一照明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照明模式;以及输入设备,其被配置为输入第一干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干预操作来调整所述启动时间。

对于上述照明控制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干预操作来将所述启动时间提前或延后。

对于上述照明控制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是否达到阈值,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所述第一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未达到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暂时调整所述启动时间,并在下次启动所述第二照明模式时仍然使用调整之前的启动时间;以及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所述第一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达到所述阈值的情况下,调整所述启动时间,并将该启动时间作为下次启动所述第二照明模式时使用的启动时间。

对于上述照明控制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输入所述第一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是否达到阈值,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输入所述第一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未达到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暂时调整所述启动时间,并在下次启动所述第二照明模式时仍然使用调整之前的启动时间;以及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输入所述第一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达到所述阈值的情况下,调整所述启动时间,并将该启动时间作为下次启动所述第二照明模式时使用的启动时间。

对于上述照明控制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入设备还被配置为输入第二干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干预操作来调整所述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

对于上述照明控制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干预操作来将所述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缩短或延长。

对于上述照明控制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二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是否达到阈值,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所述第二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未达到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暂时调整所述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并在下次启动所述第二照明模式时仍然使用调整之前的工作时长;以及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所述第二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达到所述阈值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并将该工作时长作为下次启动所述第二照明模式时使用的工作时长。

对于上述照明控制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输入所述第二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是否达到阈值,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输入所述第二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未达到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暂时调整所述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并在下次启动所述第二照明模式时仍然使用调整之前的工作时长;以及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输入所述第二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达到所述阈值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并将该工作时长作为下次启动所述第二照明模式时使用的工作时长。

对于上述照明控制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照明模式下根据照明参数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来调整所述照明参数。

对于上述照明控制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照明参数包括照度和颜色其中至少之一。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终端,其具有用于发出普通照明光的第一照明模式和用于发出助眠光的第二照明模式,其中所述普通照明光的照明参数与所述助眠光的照明参数不同,所述照明终端包括:控制设备,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照明终端在所述第一照明模式下工作的状态下在预先设置的启动时间将所述照明终端从所述第一照明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照明模式;以及输入设备,其被配置为输入第一干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干预操作来调整所述启动时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终端,通过光刺激和自学习可以自动调整发出助眠光的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和工作时长,由此可以促进用户易于进入睡前状态并养成按时睡眠习惯。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照度和色调与时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本发明阐述了一种通过光刺激和自学习来促进用户易于进入睡前状态及养成按时睡眠习惯的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终端。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照明控制系统10主要包括照明终端100、控制设备200和输入设备300。以下将详细说明照明控制系统10的各个组件。

照明终端100例如可以是诸如led、荧光灯、白炽灯等的任意光源,并且包括未示出的发光模块、电路和开关等。照明终端100具有用于发出普通照明光的第一照明模式,其中普通照明光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光,其主要用于照明。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照明终端100还具有用于发出助眠光的第二照明模式,其中助眠光为诱导人睡觉或使人易于进入睡前状态的光。在通常情况下,在诸如照度(或者光通量或亮度)和颜色等的照明参数方面,普通照明光与助眠光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助眠光的照度通常低于普通照明光的照度,而助眠光的颜色与普通照明光的颜色相比通常更易于使人进入睡前状态。由于目前照明终端使用的光通常为白光,并且关于颜色这一照明参数通常可以利用色温来表示,因此以下将主要以色温作为颜色的示例来说明颜色这一照明参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控制系统10同样适用于彩色光。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普通照明光和助眠光的照明参数,可以是仅照度不同,也可以是仅颜色不同,还可以是这两者均不同。

控制设备200例如是控制照明终端100的发光、模式切换、照度和色温等的设备。控制设备200例如可以是遥控、智能手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通常,照明终端100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在需要照明的时间在第一照明模式下工作、即发出普通照明光。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终端100还具有第二照明模式,并且可以在预先设置(手动设置)的启动时间(例如晚上10点)由控制设备200切换为第二照明模式。具体而言,在照明终端100在第一照明模式下工作的状态下,如果达到预先设置的启动时间,则控制设备200将照明终端100从第一照明模式切换为第二照明模式,即启动第二照明模式。由此,照明终端100开始进行照明参数的调整,以发出助眠光。

从照明终端100被切换为第二照明模式起,控制设备200开始调整照明终端100的照明参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照明模式下,控制设备200可以根据照明参数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来调整照明参数。具体而言,例如,图2示出照度和色温与时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在第二照明模式下,照度和色温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逐渐降低。例如,在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照明终端100的照度为100%,而随着时间的经过,在照度的调整完成时,照明终端100的照度可以为70%~0%。又如,在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照明终端100的色温为5000k,而随着时间的经过,在色温的调整完成时,照明终端100的色温为1500k~4000k。

此外,在启动第二照明模式之后,可以单独调整照明终端100的照度,单独调整照明终端100的色温,或者同时调整这两者。也就是说,在启动第二照明模式之后,可以单独利用照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来随着时间的经过调整照度,可以单独利用色温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来随着时间的经过调整色温,或者可以同时利用照度和色温这两者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来随着时间的经过调整照度和色温这两者。

当然,照明终端100的照明参数不限于照度和色温,也可以调整其它照明参数,只要伴随着该照明参数的调整而使人易于进行睡前状态即可。

此外,用户可以预先设置(手动设置)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例如,用户可以将该工作时长设置为5分钟~120分钟。在该工作时长的范围内,控制设备200根据上述的照明参数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来调整照明参数。此外,照明参数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通过用户操作来适当改变(调整)。

此外,在第二照明模式下对照明参数调整完成时,可以维持特定的照明参数,也可以在预定时间段之后关闭第二照明模式,即熄灭照明终端100。

输入设备300是用于用户输入操作等的设备。输入设备例如可以是遥控、智能手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输入设备300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照明终端100和控制设备200连接。输入设备300可以与控制设备200一体化,即通过一个设备来实现控制设备200和输入设备300的功能。此外,输入设备300也可以与控制设备200分开设置,即通过不同的设备来分别实现控制设备200和输入设备300的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300输入适当的干预操作,以进行与第二照明模式有关的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可以针对输入设备300输入第一干预操作。根据所输入的第一干预操作,控制设备200可以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例如,手机上预先安装的用于控制照明终端100的应用(app))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设备200可以根据第一干预操作来将启动时间提前或延后。

举例而言,控制设备200原本设置为每天晚上10点启动第二照明模式,并准备入睡。然而,由于“困了”等的原因,用户想提前入睡。这时,用户可以针对输入设备300进行第一干预操作。例如,用户可以将第二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调整为例如当前时间或者当前时间之后且10点之前的某个时间(例如9点半)。这样,控制设备200可以通过输入设备300输入的第一干预操作来将启动时间提前。

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未做完”等的原因,用户可能需要延后入睡。这时,用户也可以针对输入设备300进行第一干预操作。例如,用户可以将第二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调整为例如10点之后的某个时间(例如10点半)。这样,控制设备200可以通过输入设备300输入的第一干预操作来将启动时间延后。需要说明的是,将启动时间延后的干预操作可以发生在第二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之前。例如,用户提前预计到在第二照明模式启动之前工作无法完成,因此用户可以在第二照明模式启动之前提前进行第一干预操作,以将启动时间延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将启动时间延后的干预操作也可以发生在启动时间之后。例如,在用户正在工作时,第二照明模式启动并且随着时间的经过照度逐渐变暗,此时用户意识到这一点,这时由于未完成工作,因此用户进行第一干预操作,以使控制设备300第二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延后,并将第二照明模式切换为第一照明模式,以适合于工作状态。

由此,通过在第二照明模式下发出助眠光,可以通过光刺激使用户易于进入睡前状态。此外,根据用户针对输入设备300输入的第一干预操作,控制设备200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

此外,关于用户对输入设备300的第一干预操作,用户可能仅是想暂时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而并非希望今后长时间或一直按该启动时间来启动第二照明模式。这时,可以考虑用户针对输入设备300的第一干预操作的频度(即第一干预操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次数)以及输入第一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即第一干预操作在一段时间内的连续发生次数)来调整启动时间。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控制设备200还包括判断模块200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模块2001可被配置为判断第一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是否达到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设备200可被配置为在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第一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未达到阈值的情况下,暂时调整启动时间,并在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仍然使用调整之前的启动时间。另一方面,控制设备200可被配置为在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第一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达到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启动时间,并将该启动时间作为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使用的启动时间。

举例而言,假设针对一周的时间段进行统计。首先,假设如下情况:预设(手动设置)的启动时间为每天晚上10点,而用户输入的第一干预操作是希望将启动时间提前至晚上9点半,并且针对第一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的阈值被设置为4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一周内用户进行该第一干预操作的次数达到4次,则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第一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达到阈值,由此控制设备200在第4次进行第一干预操作时将9点半作为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使用的启动时间。即,控制设备200将原本设置的启动时间“每天晚上10点”自动调整为“每天晚上9点半”,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默认使用该启动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第4次进行第一干预操作之前,均是暂时调整启动时间。也就是说,在第4次进行第一干预操作之前,仅是暂时将启动时间调整为9点半,下次的启动时间仍然默认为10点,而在第4次进行第一干预操作时,直接将启动时间调整为9点半并进行保存,并且下次的启动时间将默认为9点半。

另一方面,如果在一周内仅进行了第一干预操作3次以下,则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第一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未达到阈值,因此控制设备200均是仅暂时将启动时间调整为9点半,并且在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仍然使用10点作为启动时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模块2001可被配置为判断输入第一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是否达到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设备200可被配置为在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输入第一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未达到阈值的情况下,暂时调整启动时间,并在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仍然使用调整之前的启动时间。另一方面,控制设备200可被配置为在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输入第一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达到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启动时间,并将该启动时间作为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使用的启动时间。

举例而言,假设针对一周的时间段进行统计。首先,如上所述,假设如下情况:预设(手动设置)的启动时间为每天晚上10点,而用户输入的第一干预操作是希望将启动时间提前至晚上9点半,并且针对第一干预操作的输入连续次数的阈值被设置为4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一周内用户连续进行了该第一干预操作4次,则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输入第一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达到阈值,由此控制设备200在连续的第4次进行第一干预操作时将9点半作为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使用的启动时间。即,控制设备200将原本设置的启动时间“每天晚上10点”自动调整为“每天晚上9点半”,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默认使用该启动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连续的第4次进行第一干预操作之前,均是暂时调整启动时间。也就是说,在连续的第4次进行第一干预操作之前,仅是暂时将启动时间调整为9点半,下次的启动时间仍然默认为10点,而在连续的第4次进行第一干预操作时,直接将启动时间调整为9点半并进行保存,并且下次的启动时间将默认为9点半。

另一方面,如果在一周内进行第一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为3次以下,则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输入第一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未达到阈值,因此控制设备200均是仅暂时将启动时间调整为9点半,并且在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仍然使用10点作为启动时间。

以上说明了根据第一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和输入连续次数来使启动时间提前的情况,这同样适用于使启动时间延后的情况,这里不再赘述。

由此,通过统计第一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和输入连续次数,可以通过自学习来自动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由此可以促进用户易于进入睡前状态并养成按时睡眠习惯。

此外,除了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以外,控制设备200还可以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周期)。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等来输入干预操作,以使控制设备200将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调整至适合自己的工作时长。

具体而言,输入设备300还被配置为输入第二干预操作。控制设备200还可被配置为根据第二干预操作来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设备200可被配置为根据第二干预操作来将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缩短或延长。

举例而言,在启动第二照明模式之后,控制设备200调整照明参数的周期最初为30分钟,然而,用户可能希望将该时长调整为更短(例如20分钟)或更长(例如40分钟)以适合自身的需求。由此,用户可以针对输入设备300进行第二干预操作,然后控制设备200根据用户所输入的第二干预操作来将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缩短或延长。

由此,通过在第二照明模式下发出助眠光,可以使用户易于进入睡前状态。此外,根据用户针对输入设备300输入的第二干预操作,控制设备200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

此外,关于用户对输入设备300的第二干预操作,用户可能仅是想暂时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而并非希望今后长时间或一直按该工作时长来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照明参数。这时,可以考虑用户针对输入设备300的第二干预操作的频度(即第二干预操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次数)以及输入第二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即第二干预操作在一段时间内的连续发生次数)来调整工作时长。

具体而言,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模块2001还可被配置为判断第二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是否达到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设备200可被配置为在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第二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未达到阈值的情况下,暂时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并在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仍然使用调整之前的工作时长。另一方面,控制设备200可被配置为在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第二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达到阈值的情况下,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并将该工作时长作为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使用的工作时长。

举例而言,假设针对10天的时间段进行统计。首先,假设如下情况:预设(手动设置)的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是30分钟,而用户输入的第二干预操作是希望将启动时间缩短为20分钟,并且针对第二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的阈值被设置为6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一周内用户进行了该第二干预操作的次数达到6次,则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第二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达到阈值,由此控制设备200在第6次进行第二干预操作时将20分钟作为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使用的工作时长。即,控制设备200将原本设置的30分钟的工作时长调整为20分钟,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默认使用该工作时长。需要说明的是,在第6次进行第二干预操作之前,均是暂时调整工作时长。也就是说,在第6次进行第二干预操作之前,仅是暂时将工作时长调整为20分钟,下次的工作时长仍然默认为30分钟,而在第6次进行第二干预操作时,直接将工作时长调整为20分钟并进行保存,并且下次的工作时长将默认为20分钟。

另一方面,如果在10天内仅进行了第一干预操作5次以下,则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第二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未达到阈值,由此控制设备200均是仅暂时将工作时长调整为20分钟,并且在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仍然使用20分钟作为工作时长。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模块2001可被配置为判断输入第二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是否达到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设备200可被配置为在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输入第二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未达到阈值的情况下,暂时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并在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仍然使用调整之前的工作时长。另一方面,控制设备200可被配置为在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输入第二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达到阈值的情况下,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并将该工作时长作为下次启动所述第二照明模式时使用的工作时长。

举例而言,假设针对10天的时间段进行统计。首先,如上所述,假设如下情况:预设(手动设置)的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是30分钟,而用户输入的第二干预操作是希望将启动时间缩短为20分钟,并且针对第二干预操作的输入连续次数的阈值被设置为6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一周内用户进行该第二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达到6次,则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输入第二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达到阈值,由此控制设备200在第6次进行第二干预操作时将20分钟作为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使用的工作时长。即,控制设备200将原本设置的30分钟的工作时长调整为20分钟,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默认使用该工作时长。需要说明的是,在连续的第6次进行第二干预操作之前,均是暂时调整工作时长。也就是说,在连续的第6次进行第二干预操作之前,仅是暂时将工作时长调整为20分钟,下次的工作时长仍然默认为30分钟,而在连续的第6次进行第二干预操作时,直接将工作时长调整为20分钟并进行保存,并且下次的工作时长将默认为20分钟。

另一方面,如果在10天内进行第一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为5次以下,则判断模块2001判断为输入第二干预操作的连续次数未达到阈值,由此控制设备200均是仅暂时将工作时长调整为20分钟,并且在下次启动第二照明模式时仍然使用20分钟作为工作时长。

以上说明了根据第二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和输入连续次数来使工作时长缩短的情况,这同样适用于使工作时长延长的情况,这里不再赘述。

由此,通过统计第二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和输入连续次数,可以通过自学习来自动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工作时长,由此可以促进用户易于进入睡前状态并养成按时睡眠习惯。

在以上说明中,仅说明了照明终端100的数量为一个,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照明终端1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照明终端100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控制设备200可以选择性地确定具体要使哪些照明终端100启动第二照明模式,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使所选择的照明终端100按特定的照明参数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来调整该照明终端100的照明参数。此外,可以将多个照明终端100划分成组,并且可以以组为单位启动第二照明模式并调整该组的照明终端100的照明参数。

此外,在以上说明中,照明终端100与控制系统200和输入设备300分开设置,并且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彼此连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照明终端100与控制系统200和输入设备300可以一体地设置、即照明终端100可以实现控制系统200和输入设备300的功能。

此外,在以上说明中,根据干预操作的输入频度和输入连续次数来自动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或工作时长。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以根据干预操作的其它参数并采用恰当的算法来灵活地自动调整第二照明模式的启动时间或工作时长。当然,第二照明模式可以被调整的参数也不限于启动时间和工作时长,并且可以调整其它参数,只要对该参数的调整能够使用户易于进入睡前状态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即可。

此外,在以上说明中,与照度、色温、启动时间、启动时间的提前或延后时间、工作时长、工作时长的缩短或延长时长、以及各种阈值的设置值的有关的数值仅是示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此,关于这些参数的数值,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设置。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