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2334发布日期:2020-09-23 01: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具有发热区域(12)和低温区域(11);

散热组件(20),所述散热组件(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热区域(12)内,以使所述发热区域(12)内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组件(20)传递至所述壳体(10),并通过所述壳体(10)散发出去;

第一导热部件(31),所述第一导热部件(31)位于所述低温区域(11)内,所述第一导热部件(31)与所述散热组件(20)接触,以使所述散热组件(20)上的部分热量通过所述第一导热部件(31)传递至所述低温区域(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

第二导热部件(32),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2)位于所述发热区域(12)内,所述散热组件(20)与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2)接触,以使所述发热区域(12)内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2)传递至所述散热组件(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0)包括相互接触的传热部件(22)和第一散热部件(21);

所述第一导热部件(31)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2)均与所述传热部件(22)接触;所述第一散热部件(21)与所述壳体(10)接触;或者

所述第一导热部件(31)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2)均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21)接触;所述传热部件(22)与所述壳体(10)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热部件(31)使用导热硅脂或导热纤维制成;和/或

所述第一导热部件(31)为柱状结构或条状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2)使用导热硅脂或导热纤维制成;和/或

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2)为柱状结构或条状结构;和/或

所述传热部件(22)采用纳米碳铜箔材料制成;和/或

所述传热部件(22)为片状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散热部件(21)为均温板;和/或

所述壳体(10)为金属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21)具有容纳腔(23),所述容纳腔(23)包括依次连通的蒸发腔段(231)、绝热腔段(232)和冷凝腔段(233),所述蒸发腔段(231)内用于容纳液态工质,所述绝热腔段(232)内设置有毛细结构(234);

所述蒸发腔段(231)的外壁用于与所述传热部件(22)接触,所述冷凝腔段(233)的外壁用于与所述壳体(10)接触;或者

所述蒸发腔段(231)的外壁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热部件(31)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2)接触,所述冷凝腔段(233)的外壁用于与所述传热部件(22)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

第二散热部件(40),所述第二散热部件(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10)接触,以通过所述第二散热部件(40)将所述壳体(10)上的热量散发出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部件(40)包括散热片(41),

所述散热片(41)为一个,所述散热片(41)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或者

所述散热片(41)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片(41)依次堆叠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件(3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热部件(31)间隔布置在所述低温区域(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2)间隔布置在所述发热区域(12)内。

10.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及移动终端,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散热组件和第一导热部件,壳体内具有发热区域和低温区域;散热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发热区域内,以使发热区域内的热量通过散热组件传递至壳体,并通过壳体散发出去;第一导热部件位于低温区域内,第一导热部件与散热组件接触,以使散热组件上的部分热量通过第一导热部件传递至低温区域,以扩大壳体内部热量的分布面积,并提高热量在散热组件和壳体上的扩散效果,进而加快发热区域内热量的散发,以使具有本散热结构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较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比较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9.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