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2334发布日期:2020-09-23 01:5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散热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通常采用热传导加热辐射的散热方式,将部分热能传递到手机外壳上,利用手机外壳的大面积将温度降低,达到散热效果。

但是,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案的导热效率比较低,大部分热能不能有效、快速地传递出去,这就造成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其表面温度较高,进而降低用户的体验感;同时还会影响移动终端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比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其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发热区域和低温区域;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发热区域内,以使发热区域内的热量通过散热组件传递至壳体,并通过壳体散发出去;第一导热部件,第一导热部件位于低温区域内,第一导热部件与散热组件接触,以使散热组件上的部分热量通过第一导热部件传递至低温区域。

进一步地,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热部件,第二导热部件位于发热区域内,散热组件与第二导热部件接触,以使发热区域内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部件传递至散热组件。

进一步地,散热组件包括相互接触的传热部件和第一散热部件,第一导热部件和第二导热部件均与传热部件接触;第一散热部件与壳体接触;或者,第一导热部件和第二导热部件均与第一散热部件接触;传热部件与壳体接触。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部件使用导热硅脂或导热纤维制成;和/或,第一导热部件为柱状结构或条状结构;和/或,第二导热部件使用导热硅脂或导热纤维制成;和/或,第二导热部件为柱状结构或条状结构;和/或,传热部件采用纳米碳铜箔材料制成;和/或,传热部件为片状结构;和/或,第一散热部件为均温板;和/或,壳体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部件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包括依次连通的蒸发腔段、绝热腔段和冷凝腔段,蒸发腔段内用于容纳液态工质,绝热腔段内设置有毛细结构;蒸发腔段的外壁用于与传热部件接触,冷凝腔段的外壁用于与壳体接触;或者,蒸发腔段的外壁用于与第一导热部件和第二导热部件接触,冷凝腔段的外壁用于与传热部件接触。

进一步地,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二散热部件,第二散热部件设置在壳体的外侧并与壳体接触,以通过第二散热部件将壳体上的热量散发出去。

进一步地,第二散热部件包括散热片,散热片为一个,散热片设置在壳体上;或者,散热片为多个,多个散热片依次堆叠设置在壳体上。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部件为多个,多个第一导热部件间隔布置在低温区域内。

进一步地,第二导热部件为多个,多个第二导热部件间隔布置在发热区域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散热结构包括壳体和散热组件,壳体内具有发热区域和低温区域,通过使散热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发热区域内,以使发热区域内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组件,传递至散热组件的热量再传递至壳体并通过壳体散发出去。并通过在低温区域设置第一导热部件,第一导热部件与散热组件接触,这样从发热区域传递至散热组件的热量中的部分热量可以暂时通过第一导热部件传递至低温区域,以扩大壳体内部热量的分布面积,进而快速地降低发热区域的温度,以便使得壳体的表面温度特别是与发热区域相对的壳体部的表面温度快速降低。同时,将部分热量通过第一导热部件传递至低温区域,可以提高热量在散热组件和壳体上的扩散效果,以便使散热组件上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壳体上,传递至壳体上的热量再快速地散发出去,即散发到壳体之外的外界,以提高散热效率。可见,本散热结构具备比较高的散热效率,将本散热结构应用于移动终端,能够使得具有本散热结构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较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比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散热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散热结构的第一散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低温区域;12、发热区域;

20、散热组件;21、第一散热部件;22、传热部件;

23、容纳腔;231、蒸发腔段;232、绝热腔段;233、冷凝腔段;234、毛细结构;

31、第一导热部件;32、第二导热部件;

40、第二散热部件;41、散热片;

210、低温部件;220、发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请参考图1和图2,该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0、散热组件20和第一导热部件31,壳体10内具有发热区域12和低温区域11;散热组件20的至少部分位于发热区域12内,以使发热区域12内的热量通过散热组件20传递至壳体10,并通过壳体10散发出去;第一导热部件31位于低温区域11内,第一导热部件31与散热组件20接触,以使散热组件20上的部分热量通过第一导热部件31传递至低温区域11。

在本发明的散热结构中,该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0和散热组件20,壳体10内具有发热区域12和低温区域11,通过使散热组件20的至少部分位于发热区域12内,以使发热区域12内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组件20,传递至散热组件20的热量再传递至壳体10并通过壳体10散发出去。并通过在低温区域11设置第一导热部件31,第一导热部件31与散热组件20接触,这样从发热区域12传递至散热组件20的热量中的部分热量可以暂时通过第一导热部件31传递至低温区域11,以扩大壳体10内部热量的分布面积,进而快速地降低发热区域12的温度,以便使得壳体10的表面温度特别是与发热区域12相对的壳体部的表面温度快速降低。同时,将部分热量通过第一导热部件31传递至低温区域11,可以提高热量在散热组件20和壳体10上的扩散效果,以便使散热组件20上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壳体10上,传递至壳体10上的热量再快速地散发出去,即散发到壳体10之外的外界,以提高散热效率。可见,本散热结构具备比较高的散热效率,将本散热结构应用于移动终端,能够使得具有本散热结构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较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比较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发热区域12内的热量散发一定时间后,并当低温区域11内的平均温度高于散热组件20的温度时,低温区域11内的热量则通过第一导热部件31传递至散热组件20,传递至散热组件20的热量再通过壳体10散发出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低温区域11是指该区域的平均温度低于发热区域12的平均温度。

可选地,散热组件20与壳体10的内壁接触,以保证快速地将散热组件20上的热量传递至壳体10。

具体地,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热部件32,第二导热部件32位于发热区域12内,散热组件20与第二导热部件32接触,以使发热区域12内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部件32传递至散热组件20。

针对散热组件20的具体结构,散热组件20包括相互接触的传热部件22和第一散热部件21。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0的第一种结构布置方式为:如图1所示,第一导热部件31和第二导热部件32均与传热部件22接触,第一散热部件21与壳体10接触;即通过第二导热部件32传递的热量首先传递至传热部件22,传递至传热部件22的热量再传递至第一散热部件21,以通过第一散热部件21将热量散发至壳体10,再散发到壳体10的外侧。传热部件22上的部分热量通过第一导热部件31传递至低温区域11。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0的第二种结构布置方式为:第一导热部件31和第二导热部件32均与第一散热部件21接触,传热部件22与壳体10接触;即通过第二导热部件32传递的热量首先传递至第一散热部件21,传递至第一散热部件21的热量再散发至传热部件22,以通过传热部件22将热量传递至壳体10,再散发到壳体10的外侧。第一散热部件21上的部分热量通过第一导热部件31传递至低温区域11。

具体地,散热组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散热段和第二散热段,散热组件20的第一散热段位于低温区域11内,散热组件20的第二散热段位于发热区域12内。第一导热部件31与散热组件20的第一散热段接触,第二导热部件32与散热组件20的第二散热段接触。

进一步地,传热部件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传热段和第二传热段,第一散热部件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散发段和第二散发段,第一传热段和第一散发段接触,以使第一传热段和第一散发段共同形成第一散热段;第二传热段和第二散发段接触,以使第二传热段和第二散发段共同形成第二散热段。

当散热组件20为上述第一种结构布置方式时,第一导热部件31与第一传热段接触,第二导热部件32与第二传热段接触。第一散发段和第二散发段均与壳体10接触。

当散热组件20为上述第二种结构布置方式时,第一导热部件31与第一散发段接触,第二导热部件32与第二散发段接触。第一传热段和第二传热段均与壳体10接触。

可选地,第一导热部件31使用导热硅脂或导热纤维制成;第二导热部件32使用导热硅脂或导热纤维制成。

可选地,第一导热部件31为柱状结构或条状结构;第二导热部件32为柱状结构或条状结构。

可选地,壳体10为金属材质,以保证壳体10的导热效果,进而保证壳体10内的热量能够通过壳体10快速地散发出去。优选地,由于铝的导热系数较高,故壳体10采用铝材加工而成。

可选地,传热部件22采用纳米碳铜箔材料制成,纳米碳铜箔材料具有高导热特性,以保证传热部件22的传热效果,进而保证传热部件22能够将热量快速地传递至第一散热部件21或者壳体10。

可选地,传热部件22为片状结构;第一散热部件21为均温板,即vc均温板。具体地,传热部件22和第一散热部件21贴合。

具体地,当散热组件20为上述第一种结构布置方式时,第一散热部件21与壳体10的内壁贴合;当散热组件20为上述第二种结构布置方式时,传热部件22与壳体10的内壁贴合。

具体地,传热部件22为纳米碳铜皮。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散热部件21具有容纳腔23,容纳腔23包括依次连通的蒸发腔段231、绝热腔段232和冷凝腔段233,蒸发腔段231内用于容纳液态工质,绝热腔段232内设置有毛细结构234。

当散热组件20为上述第一种结构布置方式时,蒸发腔段231的外壁用于与传热部件22接触,冷凝腔段233的外壁用于与壳体10接触。

具体使用时,当发热区域12内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部件32和传热部件22传递至第一散热部件21的蒸发腔段231,蒸发腔段231内的液态工质受热蒸发汽化,即变成蒸汽;蒸汽在压差的作用下流向绝热腔段232,流动至绝热腔段232的蒸汽接触到温度较低的毛细结构234后,以在冷凝腔段233凝结成液体,蒸汽冷凝过程中释放的热量通过壳体10散发出去。冷凝后的液态工质经过绝热腔段232流回至蒸发腔段231。上述过程不断循环,以实现散热。

当散热组件20为上述第二种结构布置方式时,蒸发腔段231的外壁用于与第一导热部件31和第二导热部件32接触,冷凝腔段233的外壁用于与传热部件22接触。

具体使用时,当发热区域12内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部件32传递至第一散热部件21的蒸发腔段231,蒸发腔段231内的液态工质受热蒸发汽化,即变成蒸汽;蒸汽在压差的作用下流向绝热腔段232,流动至绝热腔段232的蒸汽接触到温度较低的毛细结构234后,以在冷凝腔段233凝结成液体,蒸汽冷凝过程中释放的热量通过传热部件22传递至壳体10,再通过壳体10散发出去。冷凝后的液态工质经过绝热腔段232流回至蒸发腔段231。上述过程不断循环,以实现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当散热组件20为上述第二种结构布置方式时,由于蒸发腔段231的外壁与第一导热部件31接触,故在散热初期,即蒸发腔段231的外壁温度大于低温区域11的平均温度,则第一散热部件21上的部分热量通过第一导热部件31传递至低温区域11;在散热进行一定的时间后,当蒸发腔段231的外壁温度小于低温区域11的平均温度,则低温区域11内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部件31传递至第一散热部件21的蒸发腔段231,以通过第一散热部件21散热。

可选地,上述毛细结构234为毛细吸液芯。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二散热部件40,第二散热部件40设置在壳体10的外侧并与壳体10接触,以通过第二散热部件40将壳体10上的热量散发出去。

具体地,第二散热部件40包括散热片41。

可选地,散热片41为一个,散热片41设置在壳体10上。

或者,散热片41为多个,多个散热片41依次堆叠设置在壳体10上,这样,能够扩大热量在第二散热部件40上的分布面积,以提高第二散热部件40的散热效率,进而快速降温。

可选地,散热片41为石墨片。

可选地,第一导热部件31为多个,多个第一导热部件31间隔布置在低温区域11内,以将散热组件20上的部分热量通过多个第一导热部件31快速地传递至低温区域11内,进而加快发热区域12内热量的扩散。

可选地,第二导热部件32为多个,多个第二导热部件32间隔布置在发热区域12内,以使发热区域12内的热量通过多个第二导热部件32快速地传递至散热组件20,进而加快发热区域12内热量的散发。

具体地,低温区域11内设置有低温部件210,发热区域12内设置有发热部件220。其中,低温部件210和发热部件220均为具有本散热结构的设备的组件;低温部件210是指低温部件210的温度低于发热部件220的温度。

第一导热部件31设置在低温部件210上,多个第一导热部件31间隔布置在低温部件210上。

第二导热部件32设置在发热部件220上,多个第二导热部件32间隔布置在发热部件220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通过将本散热结构应用于移动终端,能够快速降低该移动终端的表面温度,以提高用户体验感。

可选地,该移动终端为手机。

其中,该移动终端的发热部件220在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进而使其所处的区域形成发热区域12。

可选地,该移动终端的低温部件210为主板。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散热结构中,该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0和散热组件20,壳体10内具有发热区域12和低温区域11,通过使散热组件20的至少部分位于发热区域12内,以使发热区域12内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组件20,传递至散热组件20的热量再传递至壳体10并通过壳体10散发出去。并通过在低温区域11设置第一导热部件31,第一导热部件31与散热组件20接触,这样从发热区域12传递至散热组件20的热量中的部分热量可以暂时通过第一导热部件31传递至低温区域11,以扩大壳体10内部热量的分布面积,进而快速地降低发热区域12的温度,以便使得壳体10的表面温度特别是与发热区域12相对的壳体部的表面温度快速降低。同时,将部分热量通过第一导热部件31传递至低温区域11,可以提高热量在散热组件20和壳体10上的扩散效果,以便使散热组件20上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壳体10上,传递至壳体10上的热量再快速地散发出去,即散发到壳体10之外的外界,以提高散热效率。可见,本散热结构具备比较高的散热效率,将本散热结构应用于移动终端,能够使得具有本散热结构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较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比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因此该移动终端至少具有与上述散热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