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的变频驱动器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4671发布日期:2020-10-31 09:5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空气源热泵的变频驱动器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的变频驱动器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变频驱动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变频驱动器的温度升高,变频驱动器的温度升高会影响其的正常使用,甚至会使得变频驱动器损坏,因此工作时,需要对变频驱动器进行温度控制。目前,一般采用风冷冷却和冷凝冷媒散热两种技术对变频驱动器进行散热。

风冷冷却降温技术是利用外风机吹过变频驱动器进行散热,风吹过时带走散热片上的热量,这种散热方式能效低,且受到环境温度限制比较大。

冷凝冷媒散热控制方式是通过多个电磁阀及微电子控制技术,实现冷媒流向的控制,实现冷凝冷媒散热;但这样增加了机组的控制难度,并且增加了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的变频驱动器的散热结构,空调热泵系统不论是制冷运行还是制热运行,冷媒在散热器的流动方向不变,使散热器可以有效的对变频驱动器进行散热,控制简单,能耗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空调热泵的变频驱动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滤器、电子膨胀阀、散热管、储液器、第一三通、第二三通、第三三通、第四三通、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及第四单向阀,所述散热管用于变频驱动器散热;按冷媒流向,所述储液器、散热管、电子膨胀阀及第一过滤器依次串联连通;

第一三通的主管a与储液器的入口连通,第一三通的支管b与第一单向阀的出口连通,第一三通的支管c与第二单向阀的出口连通,第一三通的主管a分别与第一三通的支管b及第一三通的支管c连通;

第二三通的主管a与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口连通,第二三通的支管b与第一单向阀的入口连通,第二三通的支管c与第四单向阀的出口连通,第二三通的主管a分别与第二三通的支管b及第二三通的支管c连通;

第三三通的主管a与风侧换热器的冷媒口连通,第三三通的支管b与第三单向阀的出口连通,第三三通的支管c与第二单向阀的入口连通,第三三通的主管a分别与第三三通的支管b及第三三通的支管c连通;

第四三通的主管a与第一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第四三通的支管b与第三单向阀的入口连通,第四三通的支管c与第四单向阀的入口连通,第四三通的主管a分别与第四三通的支管b及第四三通的支管c连通。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管是盘管。

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串联在电子膨胀阀与散热管之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空调热泵系统不论是制冷运行还是制热运行,冷媒在散热器的流动方向不变,使散热器可以有效的对变频驱动器进行散热,控制简单,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及图2所示,其是一种空调热泵的变频驱动器的散热结构,包括第一过滤器1、电子膨胀阀2、散热管4、储液器5、第一三通6、第二三通8、第三三通10、第四三通12、第一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9、第三单向阀11及第四单向阀13,所述散热管4用于变频驱动器19散热;按冷媒流向,所述储液器5、散热管4、电子膨胀阀2及第一过滤器1依次串联连通;

第一三通6的主管a与储液器5的入口连通,第一三通6的支管b与第一单向阀7的出口连通,第一三通6的支管c与第二单向阀9的出口连通,第一三通6的主管a分别与第一三通6的支管b及第一三通6的支管c连通,第一三通6的支管b与第一三通6的支管c互不连通;

第二三通8的主管a与水侧换热器14的冷媒口连通,第二三通8的支管b与第一单向阀7的入口连通,第二三通8的支管c与第四单向阀13的出口连通,第二三通8的主管a分别与第二三通8的支管b及第二三通8的支管c连通,第二三通8的支管b及第二三通8的支管c互不连通;

第三三通10的主管a与风侧换热器18的冷媒口连通,第三三通10的支管b与第三单向阀11的出口连通,第三三通10的支管c与第二单向阀9的入口连通,第三三通10的主管a分别与第三三通10的支管b及第三三通10的支管c连通,第三三通10的支管b及第三三通10的支管c互不连通;

第四三通12的主管a与第一过滤器1的出口连通,第四三通12的支管b与第三单向阀11的入口连通,第四三通12的支管c与第四单向阀13的入口连通,第四三通12的主管a分别与第四三通12的支管b及第四三通12的支管c连通,第四三通12的支管b及第四三通12的支管c互不连通。

如图2所示,制热工作时,第二单向阀9及第四单向阀13关闭,冷媒的流动方向是:压缩机16→四通阀15→水侧换热器14→第二三通8a→第一单向阀7→第一三通6→储液器5→散热管4→电子膨胀阀2→第一过滤器1→第四三通12→第三单向阀11→第三三通10→风侧换热器10→四通阀02→气液分离器17→压缩机16。

如图2所示,制冷工作时,第一单向阀7及第三单向阀11关闭,冷媒的流动方向是:压缩机16→四通阀15→风侧换热器18→第三三通10→第二单向阀92→第一三通6→储液器5→散热管4→电子膨胀阀2→第一过滤器1→第四三通12→第四单向阀13→第二三通8→水侧换热器14→四通阀15→气液分离器17→压缩机1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4是盘管。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过滤器3,所述第二过滤器3串联在电子膨胀阀2与散热管4之间。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源热泵的变频驱动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滤器(1)、电子膨胀阀(2)、散热管(4)、储液器(5)、第一三通(6)、第二三通(8)、第三三通(10)、第四三通(12)、第一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9)、第三单向阀(11)及第四单向阀(13),所述散热管(4)用于变频驱动器散热;按冷媒流向,所述储液器(5)、散热管(4)、电子膨胀阀(2)及第一过滤器(1)依次串联连通;

第一三通(6)的主管a与储液器(5)的入口连通,第一三通(6)的支管b与第一单向阀(7)的出口连通,第一三通(6)的支管c与第二单向阀(9)的出口连通,第一三通(6)的主管a分别与第一三通(6)的支管b及第一三通(6)的支管c连通;

第二三通(8)的主管a与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口连通,第二三通(8)的支管b与第一单向阀(7)的入口连通,第二三通(8)的支管c与第四单向阀(13)的出口连通,第二三通(8)的主管a分别与第二三通(8)的支管b及第二三通(8)的支管c连通;

第三三通(10)的主管a与风侧换热器的冷媒口连通,第三三通(10)的支管b与第三单向阀(11)的出口连通,第三三通(10)的支管c与第二单向阀(9)的入口连通,第三三通(10)的主管a分别与第三三通(10)的支管b及第三三通(10)的支管c连通;

第四三通(12)的主管a与第一过滤器(1)的出口连通,第四三通(12)的支管b与第三单向阀(11)的入口连通,第四三通(12)的支管c与第四单向阀(13)的入口连通,第四三通(12)的主管a分别与第四三通(12)的支管b及第四三通(12)的支管c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的变频驱动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4)是盘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的变频驱动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过滤器(3),所述第二过滤器(3)串联在电子膨胀阀(2)与散热管(4)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的变频驱动器的散热结构,特点是包括第一过滤器、电子膨胀阀、散热管、储液器、第一三通至第四三通及第一单向阀至第四单向阀,所述散热管用于变频驱动器散热;按冷媒流向,所述储液器、散热管、电子膨胀阀及第一过滤器依次串联连通。其优点是,空调热泵系统不论是制冷运行还是制热运行,冷媒在散热器的流动方向不变,使散热器可以有效的对变频驱动器进行散热,控制简单,能耗低。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平;汤立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日出东方空气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9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