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0119发布日期:2020-11-10 12:1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电气自动化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箱进行安装时,有时需要将控制箱安装到墙体的较高位置上,然而目前的控制箱大多是内部开孔,在安装时需要打开箱门,从控制箱内部使用螺栓将其安装在相应的位置上,不仅会占用控制箱内部空间,对控制箱内控制元件的安装造成影响,而且安装操作费力,不够便捷,另外,目前在安装时通常只是将控制箱的后端与墙体固定,而控制箱整体缺少支撑,时间一长容易导致控制箱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箱,其能够使得对控制箱体的安装省力便捷,而且能够支撑控制箱体,解决控制箱体容易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箱,包括控制箱体,控制箱体上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定位卡板;控制箱体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安装孔板;控制箱体后侧设置有安装机构;

所述的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控制箱体后端上侧的安装板、设置在控制箱体后端下侧的承载板;安装板和承载板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安装板左右两侧和承载板左右两侧均开有安装通孔;安装板下端与承载板上端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安装板前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支撑卡托;支撑卡托与定位卡板一一对应插接配合;支撑卡托与对应的定位卡板之间通过锁定螺栓连接;承载板下端垂直固定有托板;托板上端与控制箱体下端接触;托板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定位孔板;定位孔板与安装孔板一一对应;定位孔板与对应的安装孔板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电气自动化控制箱的托板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加强肋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电气自动化控制箱的托板下端分布有若干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安装板左右两侧和承载板左右两侧均开有安装通孔,能够便于将安装板和承载板与墙体固定;安装板下端与承载板上端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使安装板与承载板联结一体,保证控制箱体的安装到位;支撑卡托与定位卡板一一对应插接配合,能够在安装控制箱体时,起到对控制箱体的导向和定位作用,以保证安装孔板与定位孔板处的分别对应;

支撑卡托与对应的定位卡板之间通过锁定螺栓连接,定位孔板与对应的安装孔板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通过锁定螺栓与连接螺栓的作用,使控制箱体实现与安装机构的连接固定;托板能够对控制箱体的下端支撑,避免控制箱体容易变形的问题。

2、托板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加强肋板,加强肋板能够防止托板被控制箱体压变形;托板下端分布有若干散热孔,有利于空气的流通,便于控制箱体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箱体;2、定位卡板;3、安装孔板;4、安装板;5、承载板;6、安装通孔;7、连杆;8、支撑卡托;9、锁定螺栓;10、托板;11、定位孔板;12、连接螺栓;13、加强肋板;14、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电气自动化控制箱,包括控制箱体1,控制箱体1上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定位卡板2;控制箱体1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安装孔板3;控制箱体1后侧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的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控制箱体1后端上侧的安装板4、设置在控制箱体1后端下侧的承载板5;安装板4和承载板5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安装板4左右两侧和承载板5左右两侧均开有安装通孔6;安装板4下端与承载板5上端之间通过连杆7连接;安装板4前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支撑卡托8;支撑卡托8与定位卡板2一一对应插接配合;支撑卡托8与对应的定位卡板2之间通过锁定螺栓9连接;承载板5下端垂直固定有托板10;托板10上端与控制箱体1下端接触;托板10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定位孔板11;定位孔板11与安装孔板3一一对应;定位孔板11与对应的安装孔板3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2连接;托板10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加强肋板13;托板10下端分布有若干散热孔14。

首先,使用螺栓穿过安装通孔6将安装机构安装到墙体上,之后将控制箱体1放置到托板10上,在放置时,使定位卡板2分别对应插接到支撑卡托8处,插接到位后,控制箱体1下端即可接触到托板10并被托板10支撑,安装孔板3即可与定位孔板11分别对应;随后,通过锁定螺栓9将支撑卡托8与定位卡板2连接,通过连接螺栓12将定位孔板11与安装孔板3连接,完成对控制箱体1的安装。

显然,本技术方案中,在安装控制箱体1时,通过先在墙体上将安装机构固定,使得控制箱体1能够方便地放置到安装机构处,并且被托板10支撑稳固,之后再对控制箱体1进行固定,使人们不必一直托举着控制箱体1,操作省力;再者,只要使定位卡板2分别对应插接到支撑卡托8处,即可将控制箱体1放置到位,在固定控制箱体1时,不必担心控制箱体1容易移位导致安装不准确的问题;另外,控制箱体1与安装机构的连接是在控制箱体1的外部进行的,不占用控制箱体1内部的空间,操作便捷。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箱,包括控制箱体(1),其特征在于:控制箱体(1)上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定位卡板(2);控制箱体(1)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安装孔板(3);控制箱体(1)后侧设置有安装机构;

所述的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控制箱体(1)后端上侧的安装板(4)、设置在控制箱体(1)后端下侧的承载板(5);安装板(4)和承载板(5)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安装板(4)左右两侧和承载板(5)左右两侧均开有安装通孔(6);安装板(4)下端与承载板(5)上端之间通过连杆(7)连接;安装板(4)前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支撑卡托(8);支撑卡托(8)与定位卡板(2)一一对应插接配合;支撑卡托(8)与对应的定位卡板(2)之间通过锁定螺栓(9)连接;承载板(5)下端垂直固定有托板(10);托板(10)上端与控制箱体(1)下端接触;托板(10)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定位孔板(11);定位孔板(11)与安装孔板(3)一一对应;定位孔板(11)与对应的安装孔板(3)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托板(10)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加强肋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托板(10)下端分布有若干散热孔(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箱,涉及电气控制箱技术领域。它包括控制箱体,控制箱体上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定位卡板;控制箱体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安装孔板;控制箱体后侧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的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控制箱体后端上侧的安装板、设置在控制箱体后端下侧的承载板;安装板和承载板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安装板左右两侧和承载板左右两侧均开有安装通孔;安装板下端与承载板上端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安装板前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支撑卡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使得对控制箱体的安装省力便捷,而且能够支撑控制箱体,解决控制箱体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马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巍
技术研发日:2020.06.11
技术公布日:2020.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