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0354发布日期:2021-04-13 22: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及设置在所述机柜内的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包括逆变功率单元(1)、第一通风道(8)及与所述第一通风道(8)隔离设置的第二通风道(7),所述逆变功率单元(1)位于所述第一通风道(8)的进气上游,所述第一通风道(8)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通风道(7)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道(8)内的电抗单元(9),所述第一通风道(8)内仅设有所述电抗单元(9)和所述逆变功率单元(1),沿气体流向,所述电抗单元(9)位于所述逆变功率单元(1)的下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道(7)内设有电容池(2)、交流配电单元(10)、直流配电单元(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道(7)包括电容池侧风道和直流侧风道,所述电容池侧风道中上游设有所述电容池(2),下游设有所述交流配电单元(10),所述直流侧风道设有所述直流配电单元(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的进气道(4)位于所述机柜的顶端,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位于所述功率模块的顶端,且与所述进气道(4)连通,所述第一通风道(8)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道(7)的所述第二出风口均位于所述机柜的底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4)为侧部进风通道,所述进气道(4)的侧壁绕所述机柜顶端周向呈环形设置,且所述进气道(4)的侧壁开设有条形的百叶进风口(1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设有第一风机(5),所述第二进风口设有第二风机(6),且所述第一风机(5)的风压大于所述第二风机(6)的风压,所述第二通风道(7)与所述第一通风道(8)之间通过挡板(12)间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邻所述侧部进风通道部分及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进风口相邻的所述侧部进风通道部分位于相邻的两个侧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池侧风道和所述直流侧风道的进风口呈对角设置,且与所述电容池侧风道和所述直流侧风道衔接的所述通风道侧壁的进风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至少为两个。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且相邻两个所述功率模块呈镜像对称分布于所述机柜内。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为两个,两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通风道(8)和所述电容池侧风道位于内部,两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直流侧风道位于所述光伏逆变器背向设置的相对两侧。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功率模块的第一通风道(8)的侧壁相邻,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周向设有挡水环(13),所述挡水环(13)顶端低于所述挡板(12)顶端高度。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4)上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位置设有挡水槽,所述挡水槽设置在所述进气道(4)侧壁内侧面。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单元(9)和所述交流配
电单元(10)位于所述机柜的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交流配电单元(10)包括交流框架断路器(10-2)及与所述交流框架断路器(10-2)连接的交流输出接线铜排(10-3)。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配电单元(10)还包括电连接在所述交流框架断路器(10-2)和所述交流输出接线铜排(10-3)之间的交流熔断器(10-1)。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熔断器(10-1)位于所述交流输出接线铜排(10-3)上方,所述交流熔断器(10-1)和所述交流输出接线铜排(10-3)均位于所述交流框架断路器(10-2)侧部。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直流侧风道分别位于所述机柜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直流侧风道均设有一个所述直流配电单元(3),所述逆变功率单元(1)位于两个所述直流配电单元(3)之间。18.根据权利要求3-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池(2)位于所述交流配电单元(10)正上方,所述逆变功率单元(1)位于所述电抗单元(9)正上方,同一个所述功率模块内,所述逆变功率单元(1)、所述电抗单元(9)、所述电容池(2)和所述交流配电单元(10)均位于所述直流配电单元(3)的同一侧。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