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5717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对节能和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光伏组件直接作为建筑材料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目前用于光电建筑一体化的光伏组件主要为双玻组件,即将光伏组件的背板为玻璃。双玻组件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作为幕墙时可以保证室内的采光。

然而,由于玻璃易导热,从而使得双玻组件的隔热性能较差。因此,当用双玻组件作为建筑幕墙时,容易造成建筑内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人们的体验。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光伏建筑一体化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一个重要应用,它是结合太阳能电池发电和建筑物外墙的功能,将太阳能电池组件装置在建筑物上,使它起到既可以发电又可以代替建筑材料的双重用途。在土地价格昂贵的地区,光伏建筑一体化是解决土地成本过高和整合发电运送的最佳方案。建筑业已开始使用薄膜太阳能电池,因为它既能发电,又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是未来一个新的趋势。在这方面,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无限的潜力。依安装位置的不同,光伏建筑一体化有很多种类型,如与屋顶结合、与外墙结合、与遮阳装置结合、做玻璃幕墙用等。光伏建筑一体化具有如下优点:1、节省太阳能电池支撑结构,并可替代屋顶、墙面、窗户等建材;2、节省太阳能电池安装成本;3、有效利用建筑物的表面积,不需另外占用土地;4、可以遮阳,降低建筑物外表温度;5、增加建筑物美观;6、将太阳能和建筑物结合,使建筑物能有自己的电源供应。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及隔热性的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面板玻璃,为板状结构;

背板玻璃,为板状结构,所述背板玻璃与所述面板玻璃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背板玻璃与所述面板玻璃间隔预设距离;

支撑柱,夹持于所述面板玻璃与所述背板玻璃之间,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面板玻璃及所述背板玻璃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面板玻璃及所述背板玻璃垂直;

太阳能电池,固定于所述背板玻璃朝向所述面板玻璃的一侧,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衬芯、薄膜电池层和位于衬芯与薄膜电池层之间且将薄膜电池层封装在衬芯上的封装材料;所述薄膜电池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覆盖设置的背电极层、发电层、透明导电层和透明的柔性衬底;所述封装材料套于衬芯外部,二者为形状一致的非平板的立体结构;所述背电极层、发电层和透明导电层上分别错落蚀刻有第三绝缘槽、第二绝缘槽和第一绝缘槽;

其中,所述面板玻璃与所述背板玻璃的边缘封边处理,以使所述面板玻璃与所述背板玻璃之间形成密闭空腔,对所述密闭空腔抽真空,以使所述密闭空腔为真空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为玻璃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间隔排列,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之间通过汇流条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玻璃上开设有导线孔,所述汇流条通过所述导线孔引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胶合层,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所述胶合层粘接于所述背板玻璃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玻璃与所述背板玻璃之间的距离为0.1毫米至10毫米。

上述光伏组件,由于面板玻璃及背板玻璃均透明,故使得上述光伏组件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而且,面板玻璃与背板玻璃之间形成密闭空腔,并对该密闭空腔进行抽真空处理,以使该密闭空腔为真空腔。支撑柱起到支撑作用,可防止抽真空后,因存在气压差而使地真空的密闭空腔破裂。由于真空具有隔热的效果,故热量难以穿透光伏组件。因此,使得上述光伏组件在具有较好透光性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隔热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保护层101、背电极层102、发电层103、透明导电层104、柔性衬底105、第一绝缘槽201、第二绝缘槽202、第三绝缘槽203、封装材料301、衬芯401、接缝501、保护罩6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 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100包括面板玻璃110、背板玻璃120、支撑柱130、太阳能电池140及胶合层150。

面板玻璃110为板状结构,面板玻璃110一般为矩形。为增强透光性,面板玻璃110采用超白浮法玻璃或增透镀膜玻璃,以提高面板玻璃110的透光率。

背板玻璃120为板状结构,其形状及材质与面板玻璃110相同。背板玻璃120与面板玻璃110平行且相对设置,且背板玻璃120与面板玻璃110间隔预设距离。

支撑柱130夹持于面板玻璃110与背板玻璃120之间。支撑柱130的两端分别与面板玻璃110及背板玻璃120固定连接,并与面板玻璃110及背板玻璃120垂直。支撑柱130起支撑作用,可保持面板玻璃110与背板20形成稳定的结构。支撑柱130为柱状结构,可由塑料、橡胶、金属、玻璃等材料制成。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130为玻璃柱。玻璃具有较高的硬度,故支撑柱130的纵向抗压能力较强。而且,玻璃透明,可避免支撑柱130遮挡阳光形成暗斑,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100的透光性。

太阳能电池140固定于背板玻璃120朝向面板玻璃110的一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140通过胶合层150粘接于背板玻璃120上。

胶合层150可由涂覆于背板玻璃120上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或硅胶形成。太阳能电池140采用的是圆柱形的衬底,制造出的是圆柱形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具体结构包括衬芯401、薄膜电池层和位于衬芯401与薄膜电池层之间且将薄膜电池层封装在衬芯401上的封装材料301;薄膜电池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覆盖设置的保护层101、背电极层102、发电层103、透明导电层104和透明的柔性衬底105;封装材料301套于衬芯401外部,二者为形状一致的圆柱形;背电极层102、发电层103和透明导电层104上分别错落蚀刻有第三绝缘槽203、第二绝缘槽202和第一绝缘槽201。光伏组件100作为幕墙时,面板玻璃110的一侧向外,而背板玻璃 120的一侧向内。因此,阳光可穿过面板玻璃110再照射到太阳能电池140上。

其中,将面板玻璃110与背板玻璃120的边缘进行封边处理,从而可在面板玻璃110与背板玻璃120之间形成密闭空腔160。具体的,可通过在面板玻璃110与背板玻璃120的边缘之间涂覆结构胶,待结构胶固化后形成密封胶条,从而通过密封胶条将板玻璃110与背板玻璃120之间封闭成密闭空腔160。将太阳能电池140位于密闭空腔160内。

对密闭空腔160抽真空,以使密闭空腔160为真空腔。因此,位于密闭空腔160内的太阳能电池140可减缓老化速度,从而延长光伏组件100的寿命。此外,真空具有隔热作用,可避免密闭空腔160内的温度过高,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140的发电效率。

光伏组件100的结构为双玻璃真空结构,面板玻璃110与背板玻璃120之间形成密闭空腔160,且密闭空腔160内设有太阳能电池140。由于玻璃的透光性较强,故光伏组件100具有较好的透光性。此外,由于真空层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故热量难以穿透光伏组件100。因此,光伏组件100还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玻璃110与背板玻璃120之间的距离为0.1毫米至10毫米即。密闭空腔160的高度为0.1毫米至10毫米。因此,可大大减小光伏组件100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密闭空腔160的高度可根据太阳能电池140的厚度以及对光伏组件100的厚度要求进行调整。

背板玻璃。120上开设有导线孔121,汇流条141通过导线孔121引出。导线孔121进过密封处理,以防止密闭空腔160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从而保持真空状态。汇流条141引出后,可介入接线盒,进而将光伏组件100转化得到的电能进行利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从面板玻璃110与背板玻璃120的封边处将汇流条141引出。

光伏组件100,由于面板玻璃110及背板玻璃120均透明,故使得光伏组件100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而且,面板玻璃110与背板玻璃120之间形成密闭空腔160,并对该密闭空腔160进行抽真空处理,以使该密闭空腔 160为真空腔。支撑柱130起到支撑作用,可防止抽真空后,因存在气压差而使地真空的密闭空腔160破裂。由于真空具有隔热的效果,故热量难以穿透光伏组件100。因此,使得光伏组件100在具有较好透光性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隔热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