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电磁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2021发布日期:2021-04-21 01:3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船用电磁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加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用电磁加热器。


背景技术:

2.船用加热器,是一种应用于船舶上的加热设备,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606116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船用电加热器装置,其包括壳体、加热部、控制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与控制部电连接,所述控制部内设有热电阻温度传感器与安全温度开关,安全温度开关控制发热元件的表面温度,电加热器控制部依据输出口的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自动调节电加热器输出功率,保证输出口的介质温度均匀。传统的船用电加热管电阻丝发热,通过导热绝缘材料向外壳扩散,再由外壳传递给被加热物体,热效率不高,容易损坏,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效率高的、稳定的、安全的工作状态的船用电磁加热器。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船用电磁加热器,包括加热管,加热管外部套设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外部套设护线管,护线管的外部套设外壳,所述护线管与外壳之间留有间隙;
5.需被加热的介质经加热管的第一端进入,加热管的第二端与护线管第二端之间密封,外壳的第二端密封,外壳的第一端与护线管第一端之间密封,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设置出口。
6.本实用新型中的船用电磁加热器在实际应用时,介质从加热管的第一端进入,电磁线圈工作,对加热管的内部进行加热,介质通过加热管内部流至加热管第二端,并经过加热管第二端与外壳之间的空隙进入护线管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并最终经出口流出,相对于现有技术,电磁线圈是被介质“包裹住”的,因此加热效率较高,其能够获得效率高的、稳定的、安全的工作状态。
7.优化的,所述加热管的第二端与护线管第二端为一体的,电磁线圈位于加热管外壁与护线管内壁之间。
8.将加热管的第二端与护线管第二端设置成一体的,能够较好的实现密封,防止介质意外渗出,确保加热器的正常使用。
9.优化的,所述护线管的第一端设置护线管法兰,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设置外壳法兰,护线管法兰与外壳法兰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且二者之间密封。
10.护线管法兰与外壳法兰的连接能够实现将加热管、电磁线圈、护线管整体安装至外壳,安装较为方便。
11.优化的,所述外壳上设置吊耳;
12.所述吊耳包括贴合在外壳上的吊耳底板、设置在吊耳底板上的吊耳竖板,吊耳竖
板上设置吊装孔。
13.优化的,所述外壳下方设置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底板、支架竖板、加强筋;
14.所述支架竖板设置在支架底板上方,外壳安装在支架竖板上,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支架底板、支架竖板以及外壳之间。
15.优化的,所述加强筋上宽下窄。
16.优化的,所述加热管上设置通向外部的排气口。
17.介质从加热管进入时,加热管中的气体可在介质作用下经排气口排出,确保加热器的正常工作。
18.优化的,还包括控制单元;
19.所述出口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至控制单元,所述电磁线圈由控制单元控制。
20.控制单元能够控制电磁线圈工作,温度传感器检测出口处的介质温度,并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介质温度信号控制电磁线圈工作,进而确保加热器的介质流出温度符合要求。
21.优化的,所述加热管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冷端法兰;
22.还包括介质进入管,介质进入管的第一端设置入口法兰,介质进入管的第二端设置第二冷端法兰,所述第一冷端法兰与第二冷端法兰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23.优化的,所述介质进入管上设置有防爆接线箱,防爆接线箱上设置接线填料函,所述电磁线圈通过防爆接线箱、接线填料函与外界连接。
2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5.1.本实用新型中的船用电磁加热器在实际应用时,介质从加热管的第一端进入,电磁线圈工作,对加热管的内部进行加热,介质通过加热管内部流至加热管第二端,并经过加热管第二端与外壳之间的空隙进入护线管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并最终经出口流出,相对于现有技术,电磁线圈是被介质“包裹住”的,因此加热效率较高,其能够获得效率高的、稳定的、安全的工作状态。
26.2.将加热管的第二端与护线管第二端设置成一体的,能够较好的实现密封,防止介质意外渗出,确保加热器的正常使用。
27.3.护线管法兰与外壳法兰的连接能够实现将加热管、电磁线圈、护线管整体安装至外壳,安装较为方便。
28.4.介质从加热管进入时,加热管中的气体可在介质作用下经排气口排出,确保加热器的正常工作。
29.5.控制单元能够控制电磁线圈工作,温度传感器检测出口处的介质温度,并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介质温度信号控制电磁线圈工作,进而确保加热器的介质流出温度符合要求。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船用电磁加热器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船用电磁加热器的俯视图;
32.图3为图2中a

a的剖视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船用电磁加热器的示意图;
34.其中,
35.加热管

1、排气口

11、第一冷端法兰

12;
36.电磁线圈

2;
37.护线管

3、护线管法兰

31;
38.外壳

4、出口

41、外壳法兰

42、吊耳

43、支架

44、温度传感器

45、出口法兰

411、吊耳底板

431、吊耳竖板

432、吊装孔

433、支架底板

441、支架竖板

442、加强筋

443;
39.介质进入管

5、入口法兰

51、第二冷端法兰

52;
40.防爆接线箱

6、接线填料函

61。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实施例一:
43.如图3所示,一种船用电磁加热器,包括加热管1、电磁线圈2、护线管3、外壳4。
44.为便于描述及理解,以图2为俯视图视角,其余方位以此为基准推算。
45.如图3所示,所述加热管1为左右两端贯通的圆管,加热管1外部套设电磁线圈2,电磁线圈2缠绕在加热管1上,用以对其加热。
46.如图3所示,电磁线圈2外部套设护线管3,护线管3为圆管,护线管3的左端与加热管1的左端外壁之间密封连接,加热管1的第二端与护线管3第二端之间密封,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1的第二端与护线管3第二端为一体的。
47.如图3所示,护线管3的外部套设外壳4,外壳4的第二端密封,外壳4整体呈一端封闭的圆筒形,即外壳4右端封闭。
48.如图3所示,所述护线管3与外壳4之间留有间隙;电磁线圈2位于加热管1外壁与护线管3内壁之间。
49.需被加热的介质经加热管1的第一端进入,外壳4的第一端与护线管3第一端之间密封,具体的,所述护线管3的第一端设置护线管法兰31,所述外壳4的第一端设置外壳法兰42,护线管法兰31与外壳法兰42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且二者之间密封,具体的,所述护线管法兰31与外壳法兰42之间设置密封圈。
50.如图1、2所示,所述外壳4的第一端设置出口41。出口41设置在外壳4上方,且出口41上设置出口法兰411。
51.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4上设置吊耳43;所述吊耳43包括贴合在外壳4上的吊耳底板431、设置在吊耳底板431上的吊耳竖板432,吊耳竖板432上设置吊装孔433。
52.如图1所示,吊耳43设置两个,均设置在外壳4上方,二者一左一右。
53.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4下方设置支架44,所述支架44包括支架底板441、支架竖板
442、加强筋443;所述支架竖板442设置在支架底板441上方,外壳4安装在支架竖板442上,所述加强筋443设置在支架底板441、支架竖板442以及外壳4之间。支架44设置两个,二者一左一右。
54.实施例二:
5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56.如图4所示,所述加强筋443上宽下窄。所述加热管1上设置通向外部的排气口11,排气口11设置在加热管1的上方。
57.还包括控制单元;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采用plc,plc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编程,即可实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功能。
58.如图4所示,所述出口41上设置温度传感器45,温度传感器45可采用pt100、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45连接至控制单元,所述电磁线圈2由控制单元控制。
59.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管1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冷端法兰12;还包括介质进入管5,介质进入管5的第一端设置入口法兰51,介质进入管5的第二端设置第二冷端法兰52,所述第一冷端法兰12与第二冷端法兰52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60.如图4所示,所述介质进入管5上设置有防爆接线箱6,防爆接线箱6套设在介质进入管5的右端上,防爆接线箱6上设置接线填料函61,所述电磁线圈2通过防爆接线箱6、接线填料函61与外界连接。
61.工作原理:
62.本实用新型中的船用电磁加热器在实际应用时,介质从加热管1的第一端进入,电磁线圈2工作,对加热管1的内部进行加热,介质通过加热管1内部流至加热管1第二端,并经过加热管1第二端与外壳4之间的空隙进入护线管3与外壳4之间的间隙,并最终经出口41流出,相对于现有技术,电磁线圈2是被介质“包裹住”的,因此加热效率较高,其能够获得效率高的、稳定的、安全的工作状态。
63.将加热管1的第二端与护线管3第二端设置成一体的,能够较好的实现密封,防止介质意外渗出,确保加热器的正常使用。护线管法兰31与外壳法兰42的连接能够实现将加热管1、电磁线圈2、护线管3整体安装至外壳4,安装较为方便。介质从加热管1进入时,加热管1中的气体可在介质作用下经排气口11排出,确保加热器的正常工作。控制单元能够控制电磁线圈2工作,温度传感器45检测出口41处的介质温度,并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介质温度信号控制电磁线圈2工作,进而确保加热器的介质流出温度符合要求。
64.电磁加热器是利用电磁感应涡流发热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新型加热设备。电磁线圈置于加热器内部,通电后电磁线圈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作用于金属管而产生涡流,使金属管自行高速发热,从而给流过金属管内的流体加热;由于电磁线圈自身不发热,电流流过线圈所转换的能量几乎全部用于热量转换,因此能量损耗极小,其电热转换率高达98%,节能效果更比传统技术高出50%以上,又由于电磁线圈不与棒体金属接触从而避免了短路、漏电的危险,真正达到节能、安全可靠。
65.电磁感应涡流发热,将电能转换为热能来对需加热物料进行加热。在工作中低温流体介质通过管道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其输入口,沿着电磁加热容器内部特定换热流道,运用流体热力学原理设计的路径,电磁线圈置于加热器内部,通电后电磁线圈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作用于金属管而产生涡流,使金属管自行高速发热,从而给流过金属管内的流体介
质温度升高,电磁加热器出口得到工艺要求的高温介质。电磁加热器内部控制系统依据输出口的温度传感器信号自动调节电磁加热器输出功率,使输出口的介质温度均匀;当发热元件超温时,发热元件的独立的过热保护装置立即切断加热电源,避免加热物料超温引起结焦、变质、碳化,严重时导致发热元件烧坏,有效延长电加热器使用寿命。
6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