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激活脉冲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6506发布日期:2021-08-31 14:1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路激活脉冲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活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路激活脉冲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采用锂离子电池供电。而电池管理系统(简称bms)是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等。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中,为了更久的仓储时间而降低功耗,存在一种休眠状态。对应的就需要激活电路来解除休眠状态。

目前激活条件一般为充电激活和开关激活(单脉冲激活电路见图1)。有些产品两种激活方式需要同时存在,这时大家都会两个信号各加个二极管共用一个单脉冲激活电路(如图2)。但这个电路存在弊端,只要一方持续在位,另一端就会失去激活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路激活脉冲电路,能够多路皆可使用且互不干扰。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多路激活脉冲电路,包括单脉冲电路以及与所述单脉冲电路的vcc供电端相连的一个以上的激活支路;

每个激活支路上均包括一个二极管以及与其串联的rc并联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单脉冲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容c1、三极管q1以及vcc;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相连并连接至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vcc以及三极管q1的基集,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以及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以及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至vcc。

进一步地,所述激活支路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激活支路与第二激活支路;

第一激活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以及第四电阻r4;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至单脉冲电路的vcc,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连接至第四电阻r4的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并作为第一激活支路的信号连接端;

第二激活支路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容c3以及第五电阻r5;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至单脉冲电路的vcc,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分别连接至第五电阻r5的一端以及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以及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并作为第二激活支路的信号连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激活支路中的二极管为稳压管。

进一步地,所述激活支路中的二极管为tvs管。

进一步地,所述激活支路中的rc并联电路中的电阻为热敏电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单脉冲激活电路基础上各用二级管区分开两个信号(防止信号干扰),然后每路再串联rc并联电路,在单一信号在位时,其他信号还可使能。而且电路简单易懂,成本很低,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脉冲激活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个信号共用一个单脉冲激活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路激活脉冲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路激活脉冲电路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路激活脉冲电路,包括单脉冲电路以及与所述单脉冲电路的vcc供电端相连的一个以上的激活支路;

每个激活支路上均包括一个二极管以及与其串联的rc并联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脉冲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容c1、三极管q1以及vcc;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相连并连接至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vcc以及三极管q1的基集,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以及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以及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至vcc。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激活支路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激活支路与第二激活支路;

第一激活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以及第四电阻r4;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至单脉冲电路的vcc,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连接至第四电阻r4的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并作为第一激活支路的信号连接端;

第二激活支路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容c3以及第五电阻r5;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至单脉冲电路的vcc,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分别连接至第五电阻r5的一端以及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以及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并作为第二激活支路的信号连接端。

其中,所述激活支路中的二极管可以为稳压管。

其中,所述激活支路中的二极管还可以为tvs管。

其中,所述激活支路中的rc并联电路中的电阻为可以为ptc器件,例如热敏电阻。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原有的单脉冲激活电路基础上各用二级管区分开两个信号(防止信号干扰),然后每路再串联rc并联电路(r阻抗比较大);r4和c2构成rc脉冲电路,r5和c3构成rc脉冲电路,用来接收脉冲信号。r4、r5和下面脉冲电路的r3构成电阻分压,保证下个脉冲信号的使能。c2和c3电容使用的是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为下面电路提供脉冲,电容充饱后,电阻并入回路,降低功耗;d2和d3单向导电性隔离了信号互串。假设c+有信号过来时,c3瞬间短路r5为vcc提供激活信号,然后c3会被充电,最后r3和r5构成电阻分压,只要r5/r3配比合适,vcc电压就会保持在低点位。为下个信号做准备。电路中c+串联一个rc并联电路(r5并联c3)接到d3正极,sw1串联一个rc并联电路(r4并联c2)接到d2正极,然后d2和d3的负极都接到单脉冲电路vcc供电上。

图4为具体电路参数的实际应用电路:假设vcc信号需要12v差值脉冲信号激活,r3为1mr,而c+是20v信号,sw+是18v信号。所以r4与r3关系为r4/12v=r3/(20v-0.7v-12v),则r4=r3*12v/(20v-0.7v-12v)≈1.64mr。所以r5与r3关系为r5/12v=r3/(18v-0.7v-12v),则r5=r3*12v/(18v-0.7v-12v)≈2.26mr。为了避免误差之类情况以上电阻应往大的再选择,r5取3mr,r4选择2m。至于c2和c3选值根据单脉冲电路的脉冲时间计算实测,一般afe激活选择容值104即可。

本实施例的脉冲电路可以并联多路信号,数量无限制。在单一信号在位时,其他信号还可使能。本实施例使用电容的通交隔直特性,只有在接入信号一瞬间提供脉冲信号,同时电阻分压钳制电位,保证后面信号足够压差提供脉冲。回路增加电阻,降低激活信号在位功耗。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是硬件结构,至于控制方法不要求保护。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凡按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做的任何均等变化和修饰,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