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散热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8434发布日期:2021-09-22 21:2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散热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频感应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散热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2.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采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借助感应器生成交变磁场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利用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不均匀,使工件表面强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从而达到感应加热的目的。设备有自动设定功能,操作可以一人完成,从而较少了工序,提高效率。无噪音,污染及明火,更易满足环保和消防之要求。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占用空间不足半立方,便于搬动和移动。
3.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使用后,由于加热线圈长时间加热对线圈内部的热量增大以及设备本体的热量增大,需要等待其冷却后再进行存放,操作较为麻烦,也存在烫伤的风险,并且该机器尝试间使用之后线圈内部会残留一些铁锈或者其他杂质不便于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散热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具备便于降温散热、便于清理废屑、便于收集的优点,解决了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使用后,由于加热线圈长时间加热对线圈内部的热量增大以及设备本体的热量增大,需要等待其冷却后再进行存放,操作较为麻烦,也存在烫伤的风险,并且该机器尝试间使用之后线圈内部会残留一些铁锈或者其他杂质不便于清理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散热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设备本体的正面的底部开设有降温板二槽,所述降温板二槽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加热线圈,所述设备本体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的内侧面均匀开设有透风孔,所述降温装置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降温装置的内部通过隔板分割成储水腔、风扇腔、马达腔和软管腔,所述储水腔位于风扇腔的外侧,所述软管腔位于储水腔和风扇腔的前端,所述马达腔位于储水腔的内部,所述降温装置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与储水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马达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风扇腔的内部均匀分布有齿轮,所述马达的输出端贯穿隔板延伸至风扇腔的内部且与中部齿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前后两端齿轮输出面均匀中部齿轮的输出面啮合连接,前后两端所述齿轮输出端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风扇,所述软管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输出端贯穿隔板延伸至风扇腔的内部且与风扇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降温装置的左右两端正面均开设有限制板一槽和降温板一槽,所述限制板一槽与降温板一槽相连通,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输出端贯穿隔板延伸至限制板一槽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降温板,所述降温板后端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限制板,所述降温板的外侧输出端通过限制板一槽和降温板一槽延伸至降温装置的外侧面,所述设备本体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刮盘。
6.优选的,所述限制板的上下表面均匀分布有滑轮,所述限制板一槽和降温板二槽的上下侧面均均匀开设有滑轮槽,所述滑轮槽与滑轮相适配
7.优选的,所述限制板的后侧面开设有软管槽,所述软管槽与软管相适配。
8.优选的,所述降温板的内侧面的横截面为圆弧,所述降温板的内侧面与加热线圈的外侧面相适配,所述降温板的内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9.优选的,所述刮盘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刮柱,所述刮盘的顶部开设有插孔。
10.优选的,所述设备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的内部设有开关、调节装置和显示器。
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便于散热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通过设置降温板,当该加热设备在使用结束后,通过手动拖动降温板,将降温板的内侧面与加热线圈的外表面相贴近,通过启动马达,使内部的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着风扇进行转动,能够通过向软管输送冷风进而传输给降温板,从而对加热线圈进行散热降温,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13.2、该便于散热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通过设置刮盘,当降温结束,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使电动伸缩杆进行上下伸缩,进而能够使刮盘进入加热线圈的内侧,从而在伸缩的同时,刮柱对其内部的铁锈以及其他杂质进行剐蹭,从而将其落入收集盒的内部,便于收集与清理。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降温装置俯视剖面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限制板侧面示意图。
18.图中:1、设备本体;2、显示屏;3、降温板;4、降温板二槽;5、加热线圈;6、收集盒;7、电动伸缩杆;8、刮盘;9、降温装置;10、操作面板; 11、储水腔;12、隔板;13、风扇腔;14、马达腔;15、马达;16、齿轮; 17、风扇;18、软管腔;19、软管;20、限制板一槽;21、限制板;22、滑轮;23、软管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4,一种便于散热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操作面板10,操作面板10的内部设有开关、调节装置和显示器,设备本体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2,设备本体1的正面的底部开设有降温板二槽4,降温板二槽4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加热线圈5,设备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降温装置9,降温装置9的内侧面均匀开设有透风孔,便于对设备本体1运作时内部所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降温装置9的内部设有隔板12,降温装置9的内部通过隔板12分割成储水腔11、风扇腔 13、马达腔14和
软管腔18,储水腔11位于风扇腔13的外侧,软管腔18位于储水腔11和风扇腔13的前端,马达腔14位于储水腔11的内部,降温装置9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与储水腔11的内部相连通,便于向储水腔11的内部倒入冷水,马达腔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马达15,风扇腔13的内部均匀分布有齿轮16,马达15的输出端贯穿隔板12延伸至风扇腔13的内部且与中部齿轮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前后两端齿轮16输出面均匀中部齿轮16 的输出面啮合连接,前后两端齿轮16输出端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风扇17,软管腔1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软管19,软管19的一端输出端贯穿隔板12延伸至风扇腔13的内部且与风扇腔13的内部固定连接,降温装置9的左右两端正面均开设有限制板一槽20和降温板一槽,限制板一槽20与降温板一槽相连通,软管19的另一端输出端贯穿隔板12延伸至限制板一槽20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降温板3,降温板3的内侧面的横截面为圆弧,降温板3的内侧面与加热线圈5的外侧面相适配,降温板3的内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通过设置降温板3,当该加热设备在使用结束后,通过手动拖动降温板3,将降温板3的内侧面与加热线圈5的外表面相贴近,通过启动马达15,使内部的齿轮16转动,进而带动着风扇17进行转动,能够通过向软管19输送冷风进而传输给降温板3,从而对加热线圈5进行散热降温,操作简单、使用便捷,降温板3后端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限制板21,限制板21的上下表面均匀分布有滑轮22,限制板一槽20和降温板二槽4的上下侧面均均匀开设有滑轮槽,滑轮槽与滑轮22相适配,限制板21的后侧面开设有软管槽23,软管槽23与软管19相适配,防止在拉动的时候,软管19弯曲过大导致输气不畅,降温板3 的外侧输出端通过限制板一槽20和降温板一槽延伸至降温装置9的外侧面,设备本体1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盒6,便于收集刮柱刮下的废屑,收集盒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7,电动伸缩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刮盘 8,刮盘8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刮柱,刮盘8的顶部开设有插孔,通过设置刮盘8,当降温结束,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7,使电动伸缩杆7进行上下伸缩,进而能够使刮盘8进入加热线圈5的内侧,从而在伸缩的同时,刮柱对其内部的铁锈以及其他杂质进行剐蹭,从而将其落入收集盒6的内部,便于收集与清理。
21.工作原理,通过操作面板10来控制电压与电流,手持需要加热的装置放入加热线圈5的内部进行加热,当加热结束后,通过手动拖动降温板3,将降温板3的内侧面与加热线圈5的外表面相贴近,通过启动马达15,使内部的齿轮16转动,进而带动着风扇17进行转动,能够通过向软管19输送冷风进而传输给降温板3,从而对加热线圈5进行散热降温,操作简单、使用便捷,并且通过向储水腔11的内部灌输冷水,使内部的温度较低,当降温结束,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7,使电动伸缩杆7进行上下伸缩,进而能够使刮盘8进入加热线圈5的内侧,从而在伸缩的同时,刮柱对其内部的铁锈以及其他杂质进行剐蹭,从而将其落入收集盒6的内部,便于收集与清理。
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