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2842发布日期:2021-05-28 14:4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照明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追去更高的生活品质,在灯光照明中,也不只停留在灯光简单开关的程度。

相关技术中,为了使灯在按下开关关闭后仍旧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发光状态然后逐渐熄灭,有一种延时关闭的灯,通过在电源电路中增加充电电容,在开关开启时,充电电容充电,在开关关闭时,由于充电后的充电电容放电以为灯供电,使灯在开关关闭时仍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发光。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延时关闭的灯需要对充电电容进行充电,而对充电电容进行充电则会消耗一定的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电能的消耗,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照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包括:灯泡;电源模块,用于接入市电对灯泡供电;电池,用于将存储于其内部的电能为灯泡供电;能量转换器,用于将灯泡工作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存储于电池中;第一开关模块,用于启闭电源模块对灯泡的供电;延时模块,用于当第一开关模块断开电源模块对灯泡的供电时,启动电池对灯泡供电预设时长后断开供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灯泡由接入市电的电源模块对灯泡供电时,灯泡发光发热所产生的能量被能量转换器转化为电能为电池充电,当第一开关断开电源模块对灯泡的供电时,电池被启动对灯泡进行供电以实现灯泡的延时关闭,此时由于灯泡的供电由电池提供,而且电池的电能是能量转换器回收的电能,因此电池在灯泡延时断电时替代了市电,起到了省电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能量转换器包括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间隔或抵接所述灯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差发热片利用塞贝克效应将灯泡工作时产生的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从而为电池充电。

可选的,所述能量转换器包括光伏发电板,所述光伏发电板的受光面朝向所述灯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伏发电板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灯泡工作时发出的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从而为电池充电。

可选的,还包括电量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电池的电量,当电池的电量低于预设的第一电量阈值、第一开关模块断开电源模块对灯泡的供电时,延时模块延长电源模块对灯泡供电预设时长后断开供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池的电量低于预设的第一电量阈值,说明电池的电量不足以为灯泡的延时关闭供电,因此由延时模块将原本电池供电的方式切换至电源模块供电为灯泡的延时关闭供电。

可选的,所述电量监测模块还用于当电池的电量高于预设的第三电量阈值、第一开关模块启动电源模块对灯泡供电时,将电源模块对灯泡供电切换至电池对灯泡供电,直至电池的电量低于第二电量阈值或第一开关模块控制灯泡关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池的电量高于预设的第三电量阈值,说明电池的电量较高,如通过能量转换器继续为电池充电,可能使电池充满而能量转换器转化电能不能继续存储于电池中而造成浪费,为避免能量换能器转化得到的电能浪费,因此可在灯泡开启时由电池供电,消耗电池中的部分电量。并且在灯泡开启时由电池供电,可减少市电的使用,从而起到省电的效果。

可选的,还包括电源监测模块,当电源监测模块监测到无市电输入、第一开关模块启动电源模块对灯泡供电时,将电源模块对灯泡供电切换至电池对灯泡供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源监测模块监测到无市电输入时,说明发生了停电的情况,此时为了应急,需要开启灯泡时,可由电池对灯泡进行供电。

可选的,还包括底座和固定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所述插头与市电的电线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配合的插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灯泡连接的插槽,所述电池、能量转换器、延时模块和电源模块设于所述底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可从固定座上取下,由电池为灯泡供电,作为可移动的灯具使用。市电的电线与固定座上的插头连接,将市电与底座隔离,避免底座与市电的电线连接而不便于取下移动位置。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边缘两侧设有卡板,所述卡板远离固定座的端部设有卡块,所述底座上设有供所述卡板插入的卡槽,所述底座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通的卡口,所述卡板插入所述卡槽后,所述卡板与卡槽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卡块与所述卡口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底座从固定座上取下时,按动卡块,取消卡块与卡口的卡接,然后朝远离固定座的方向拉动底座,即可将底座从固定座上取下,将灯泡作为可移动的灯具使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串联与市电与所述插头之间,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插头通过电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开关模块与底座是分离的,当第一开关模块为拨动开关等人手操作的开关时,可设置于人手便于操作的位置。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于电池与灯泡之间,用于控制电池与灯泡之间的电流通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等底座从固定座上取下时,通过操控第二开关模块,以对灯泡的开闭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能量转换器充电的电池在灯泡延时断电时提供电能,因此电池在灯泡延时断电时替代了市电,起到了省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智能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智能照明系统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智能照明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智能照明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灯泡;2、能量转换器;3、第一开关模块;4、底座;5、固定座;6、插头;7、插座;8、卡板;9、卡块;10、卡槽;11、卡口;12、第二开关模块;13、接头;14、通孔;15、壳体;16、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参照图1,智能照明系统包括灯泡1、固定座5和底座4,灯泡1的接头13插接在底座4上设置的插槽16上,插槽16为灯泡1供电。底座4可拆卸连接在固定座5上。底座4背离固定座5的表面设置有壳体15,壳体15底座4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壳体15与底座4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参照图2,固定座5上开设有通孔14,螺栓穿过通孔14与墙面或其他位置螺纹连接,以将固定座5固定。固定座5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插头6,用于与底座4上设置的插座7连接,插头6通过电线连接市电,在市电与插头6之间串联了第一开关模块3,第一开关模块3与插头6通过电线连接,第一开关模块3可以是拨动开关、按钮开关等其他可控制电流通断电子元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插头6与插座7的设置也可以对调,即在固定座5上设置插座7,在底座4上设置插头6。而在本申请中,不将插头6设置在底座4上,可避免插头6对人手持底座4时的阻碍。固定座5朝向底座4的边缘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板8,卡板8与固定座5垂直,卡板8远离固定座5的端部外侧一体设置有卡块9,卡块9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使卡块9的侧面形成导向面。底座4朝向固定座5的侧面,与卡板8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卡槽10,其中,卡槽10的横截面大于卡板8的横截面,使卡板8插入卡槽10内时卡板8与卡槽10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在底座4的周侧面开设有与卡槽10相通的卡口11。卡板8的材料为塑料,可发生一定的弯曲。在卡板8插入卡槽10的过程中,卡块9的导向面抵触卡槽10的槽口,使卡板8弯曲后进入卡槽10,当卡板8完全插入卡槽10内时,卡块9进入卡口11与卡扣卡接,弯曲的卡板8复位。当需要将底座4从固定座5上取下时,只需用手将卡块9推入卡槽10取消卡块9与卡口11的配合,然后将底座4朝远离固定座5的方向移动,即可将底座4从固定座5上取下。

参照图2,底座4上安装有能量转换器2,用于将灯泡1工作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在本申请中,能量转换器2可以是温差发电片,也可以是光伏发电板。当能量转换器2是温差发电片时,温差发电片利用塞贝克效应将灯泡1工作时产生的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为了使温差发电片接收工作时产生的热能,温差发电片需间隔或抵接所述灯泡1设置。当温差发电片与灯泡1间隔设置时,温差发电片在灯泡1的后方,温差发电片的受冷面抵接并固定在底座4上,温差发电片的受热面朝向灯泡1并与灯泡1保持一定距离。当能量转换器2是光伏发电板时,光伏发电板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灯泡1工作时发出的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为避免光伏发电板对灯光的阻碍,光伏发电板也可以安装于灯泡1的后方,光伏发电板的受光面朝向灯泡1、背光面与底座4相贴并固定。采用光伏发电板还有一个好处是,只有有光不只是灯泡1的光,其他灯具的光和环境光都可以为光伏发电板提供光能。

参照图2,底座4上还安装有电池、能量转换器2、延时模块、电量监测模块和电源监测模块。为了将电池、延时模块、电量监测模块和电源监测模块与外界隔离保护,在电池、延时模块、电量监测模块和电源监测模块安装在壳体15与底座4形成的腔室内。其中,电池与电源模块分别通过电线连接插槽16,对插槽16供电。电池通过电线连接能量转换器2的输出端。电源模块与底座4的插座7电连接。第一开关模块3,通过控制市电与插头6的电流通断,即插座7与电源模块的电流通断,从而启闭电源模块对灯泡1的供电。电源模块主要包括变压电路,以将市电转化为灯泡1工作用的电压。

电源监测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用于监测有无市电输入和第一开关模块3的开光状态,当无市电输入时,且第一开关模块3启动了对电源模块的供电,此时由于电源模块无法对灯泡1进行供电,而又需要开启灯泡1,因此电源监测模块可将电源模块对灯泡1供电切换成电池对灯泡1供电,从而使灯泡1能够在停电的情况也亮起一段时间。

参照图1,底座4上还安装有第二开关模块12,第二开关模块12为可以是拨动开关、按钮开关等其他可控制电流通断电子元件,并且可供人手操作。第二开关模块12位于电池与灯泡1之间,分别通过电线与电池和灯泡1连接。人手通过控制第二开关的通断,以控制电池的电流与灯泡1的通断。

延时模块,用于当第一开关模块3断开电源模块对灯泡1的供电时,启动电池对灯泡1供电预设时长后断开供电。延时模块可对电源模块对灯泡1的供电进行监测,当电源模块断电后立即将灯泡1的供电切换至由电池供电,并且在电池供电至预设时长后自动断开电池对灯泡1的供电,从而实现灯泡1的延时关闭。延时模块的延时功能可通过延时电路或时钟电路等具有等同功能的电子元件实现。

如图4所示,电量监测模块,设置有依次从小到大的第一电量阈值、第二电量阈值和第三电量阈值。其中,在电池的电量低于第一电量阈值时,电池对灯泡1无法正常供电。在第一开关模块3断开电源模块对灯泡1的供电情况下,当电量监测模块监测到电池的电量低于预设的第一电量阈值,则由延时模块延长电源模块对灯泡1供电预设时长后断开供电,以在电池无法正常供电的情况下实现灯泡1延时关闭的功能。电池的电量高于第三电量阈值时,说明电池的电量较高,如通过能量转换器2继续为电池充电,可能使电池充满而能量转换器2转化电能不能继续存储于电池中而造成浪费,为避免能量换能器转化得到的电能浪费。因此在第一开关模块3启动电源模块对灯泡1供电的情况下,电量监测模块监测到电池的电量高于预设的第三电量阈值时,电量监测模块将电源模块对灯泡1供电切换至电池对灯泡1供电,直至电池的电量低于第二电量阈值或第一开关模块3控制灯泡1关闭。如在由电池对灯泡1进行供电后断电,电池的电量未降低至第二电量阈值,则灯泡1再次开启时,还是由电源模块对灯泡1供电。灯泡1开启时由电池供电,可减少市电的使用,从而起到省电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智能照明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当电池的电量高于第一电量阈值的情况下,灯泡1关闭时,由电池为灯泡1提供延时关闭的电能,从而达到省电的效果;

当电池的电量高于第三电量阈值的情况下,灯泡1开启时,由电源模块对灯泡1供电至电量低于第二电量阈值或灯泡1关闭,从而达到省电的效果;

当市电断电的情况下,为了应急,可将底座4从固定座5上取下,由电池为灯泡1供电,作为可移动的灯具使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