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95826发布日期:2021-08-10 08:3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PCB板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波、航空航天、卫星通讯、电源大功率电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居家电器、军事、医疗等各种设备运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对PCB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严苛,而厚铜板具有极高的延伸性能,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让电子设备产品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对电子设备的体积精简化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需要运行较高的电压和电流的电子产品更需要厚铜PCB板;但由于板子铜厚较厚,在制作小间距图形时,通过正常制作流程,由于侧蚀量较大,无法满足小间距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避免了侧蚀量大对小间距图形制作的影响,提高了小间距图形加工的精度,降低了制作难度,提高了小间距图形PCB板的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包括:压膜,在厚铜PCB板的铜层表面上压一层干膜;图形曝光,将给定的图形转移至带有干膜的铜层表面上;显影,将图形覆盖区域的干膜显影掉,裸露出铜面;镀锡,在显影后裸露的铜面上镀锡,形成镀锡层;退膜蚀刻,将干膜去除并对无镀锡层保护的铜层进行蚀刻,直至铜层厚度减薄至第一设定值;盲捞,按照图形中指定的间距对有镀锡层保护的铜层进行铣削,铣削后的铜层厚度减薄至第二设定值;蚀刻退锡,将厚度为第一设定值的铜层和厚度为第二设定值的铜层蚀刻掉,并去掉镀锡层。

进一步地,所述厚铜PCB板指铜层厚度大于等于6OZ的PCB板。

进一步地,所述指定的间距是指PCB板上铜线与铜线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210 um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定值为10~30 u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设定值为10~30 um。

进一步地,在所述蚀刻退锡的过程中,退锡前检查需要蚀刻掉铜层的区域是否有残铜,如有残铜需要继续蚀刻,直至残铜全部消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采用两次蚀刻与一次盲捞相结合的工艺,用于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避免了侧蚀量大对小间距图形制作的影响,提高了小间距图形加工的精度,降低了制作难度,提高了小间距图形PCB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在厚铜PCB板的铜层表面上压干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经曝光后的PCB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经显影后的PCB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经镀锡后的PCB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经退膜蚀刻后的PCB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经盲捞后的PCB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经蚀刻退锡后的PCB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材;2.铜层;3.干膜;4.镀锡层;5.需要保留的图形;a.第一设定值;b.第二设定值;c.图形间距;d.图形线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包括:

压膜,在厚铜PCB板的铜层表面上压一层干膜;

图形曝光,将给定的图形转移至带有干膜的铜层表面上;

显影,将图形覆盖区域的干膜显影掉,裸露出铜面;

镀锡,在显影后裸露的铜面上镀锡,形成镀锡层;

退膜蚀刻,将干膜去除并对无镀锡层保护的铜层进行蚀刻,直至铜层厚度减薄至第一设定值;

盲捞,按照图形中指定的间距对有镀锡层保护的铜层进行铣削,铣削后的铜层厚度减薄至第二设定值;

蚀刻退锡,将厚度为第一设定值的铜层和厚度为第二设定值的铜层蚀刻掉,并去掉镀锡层。

本实施例所述厚铜PCB板,即指铜层厚度大于等于6OZ(OZ,盎司;1OZ是指1平方英尺的面积上的均匀铜箔重量为28.35g,用单位面积的重量来表示铜箔的平均厚度)的PCB板;小间距图形是指PCB板上铜线与铜线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210um的图形间距。本实施例以一种要求PCB板上铜线与铜线之间的间距为8mil(约203.2um)的无孔环电路板的制作过程为例,说明本方法的主要内容,该电路板包括基材1和附着在基材1上的铜层2,包括:

(1)压膜,在厚铜PCB板的整个板面的铜层2表面上压一层干膜3,方便后续图形转移,经压膜后的PCB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

(2)图形曝光,将给定的图形转移至带有干膜3的铜层2表面上,并进行曝光处理,曝光时未被光照射的地方即为需要保留的图形5,经图形曝光后的PCB板的结构如图2所示;

(3)显影,将未聚合的图形覆盖区域的干膜3显影掉,裸露出铜面,经显影后的PCB板的结构如图3所示;

(4)镀锡,在显影后裸露出的铜面上电镀抗蚀锡层,形成镀锡层4,用来在蚀刻时保护铜面,经镀锡后的PCB板的结构如图4所示;

(5)退膜蚀刻,第一次蚀刻,将干膜去除并对无镀锡层4保护的铜层2进行蚀刻,直至铜层2的厚度减薄至第一设定值,经退膜蚀刻后的PCB板的结构如图5所示,第一次蚀刻控制蚀刻深度,达到盲捞深度需求,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值a(退膜蚀刻后保留的尺寸)为10~30 um,此处保留的厚度为a的铜待盲捞后一起蚀刻掉;

(6)盲捞,按照图形中指定的间距对有镀锡层4保护的铜层2进行铣削,使用铣刀将需要的图形间距捞出,铣削后的铜层2的厚度减薄至第二设定值,经盲捞后的PCB板的结构如图6所示,第二设定值b(盲捞后保留的尺寸)与退膜蚀刻后的第一设定值a保持一致,即铣削时,控制铣捞深度,保留10~30 um的铜厚,即第二设定值b为10~30 um;

(7)蚀刻退锡,第二次蚀刻,将剩余的残留铜蚀刻掉,剥锡露出完成的线路图形,即将厚度为第一设定值a的铜层和厚度为第二设定值b的铜层蚀刻掉,并去掉镀锡层4;在蚀刻退锡的过程中,退锡前检查需要蚀刻掉铜层的区域是否有残铜,如有残铜需要继续蚀刻,直至残铜全部消失,经蚀刻退锡后的PCB板的结构如图7所示。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两次蚀刻与一次盲捞相结合的工艺,用于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避免了侧蚀量大对小间距图形制作的影响,提高了小间距图形加工的精度,降低了制作难度,提高了小间距图形PCB板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压膜,在厚铜PCB板的铜层表面上压一层干膜;

图形曝光,将给定的图形转移至带有干膜的铜层表面上;

显影,将图形覆盖区域的干膜显影掉,裸露出铜面;

镀锡,在显影后裸露的铜面上镀锡,形成镀锡层;

退膜蚀刻,将干膜去除并对无镀锡层保护的铜层进行蚀刻,直至铜层厚度减薄至第一设定值;

盲捞,按照图形中指定的间距对有镀锡层保护的铜层进行铣削,铣削后的铜层厚度减薄至第二设定值;

蚀刻退锡,将厚度为第一设定值的铜层和厚度为第二设定值的铜层蚀刻掉,并去掉镀锡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厚铜PCB板指铜层厚度大于等于6OZ的PCB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指定的间距是指PCB板上铜线与铜线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210um的间距。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设定值为10~30 u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设定值为10~30 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蚀刻退锡的过程中,退锡前检查需要蚀刻掉铜层的区域是否有残铜,如有残铜需要继续蚀刻,直至残铜全部消失。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PCB板制作技术领域的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包括:压膜,在厚铜PCB板的铜层表面上压一层干膜;图形曝光,将给定的图形转移至带有干膜的铜层表面上;显影,将图形覆盖区域的干膜显影掉,裸露出铜面;镀锡,在显影后裸露的铜面上镀锡,形成镀锡层;退膜蚀刻,将干膜去除并对无镀锡层保护的铜层进行蚀刻,直至铜层厚度减薄至第一设定值;盲捞,按照图形中指定的间距对有镀锡层保护的铜层进行铣削,铣削后的铜层厚度减薄至第二设定值;蚀刻退锡,将厚度为第一设定值的铜层和厚度为第二设定值的铜层蚀刻掉,并去掉镀锡层。避免了侧蚀量大对小间距图形制作的影响,提高了小间距图形加工的精度,降低了制作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军;许强;陆丽明;周爱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沪利微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4
技术公布日:2021.08.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