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2706发布日期:2022-02-12 13:2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柜温控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行业各项业务飞速发展,随着业务量和网络规模的快速扩张,物联网、大数据、大容量的提倡,以及4g移动网络及5g移动网络的普及,各大运营商需要建设大量的带有制冷功能的机柜以存放各类通信单元。
3.现有技术的机柜温控系统多采用分体式结构,即机柜温控系统包括用于为通信单元提供冷风的室内单元、用于利用室外冷源对室内单元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室外单元和用于存放通信单元的设备存放单元;其中,设备存放单元与室内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出厂前便加工好的,例如将室内单元嵌合固定在设备存放单元内。
4.上述提及的机柜温控系统,其在出厂时,制冷量与对应的设备载荷是已经提前设定好的,若后期需要增加通信单元的数量,则需要额外配置新的机柜温控系统;在原有的机柜温控系统的制冷量仍有余量的情况下,配置新的机柜温控系统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即现有技术中机柜温控系统的扩容方式不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来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机柜温控系统的扩容方式不环保的问题。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包括空调单元和机柜单元;
8.所述空调单元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所述机柜单元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9.所述空调单元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组蒸发风口,所述蒸发风口用于向所述机柜单元提供冷风并用于从所述机柜单元回收热风。
1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从所述空调单元的顶壁向上凸设的第一顶部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从所述机柜单元的顶壁向上凸设的第二顶部连接部;
11.所述第一顶部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顶部连接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12.可选地,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顶部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顶部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开设于所述空调单元上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底部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开设于所述机柜单元上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底部连接部;
14.所述第一底部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空调单元的外壁上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柜单元的外壁上的第二固定板;
16.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外覆盖有一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空调单元上,所述保护罩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机柜单元上。
17.可选地,所述空调单元内形成有相邻设置的蒸发侧腔体和冷凝侧腔体;
18.所述蒸发风口包括蒸发侧回风口与所述蒸发侧送风口,所述蒸发侧回风口与所述蒸发侧送风口开设于所述蒸发侧腔体的腔壁上;
19.所述冷凝侧腔体的腔壁上开设有冷凝侧回风口和冷凝侧出风口。
20.可选地,于所述蒸发侧腔体内,从所述蒸发侧回风口至所述蒸发侧送风口之间的气流通道内依次设置有吸热制冷换热装置和蒸发风机;
21.于所述冷凝侧腔体内,从所述冷凝侧回风口至所述冷凝侧出风口之间的气流通道内依次设置有放热换热装置和冷凝风机。
22.可选地,所述冷凝侧腔体和所述蒸发侧腔体相邻设置,且所述冷凝侧腔体和所述蒸发侧腔体至上而下设置于所述空调单元内。
23.可选地,所述蒸发风口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用于密封未连通有所述机柜单元的蒸发风口。
24.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上凸设有耳片,所述耳片开设有销孔;
25.所述空调单元内滑动连接有滑销,当所述挡板封堵所述蒸发风口时,所述滑销穿过所述销孔。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在出厂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将一机柜单元安装在空调单元的一侧,此时,机柜温控系统通过空调单元的一侧壁上的蒸发风口为机柜单元中的通信设备进行冷却;在后期,通信设备的数量增加,需要对机柜温控系统进行扩容时,通过另一侧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将另一机柜单元安装在空调单元的另一侧,此时,机柜温控系统分别通过空调单元的两侧壁上的蒸发风口分别为两侧的机柜单元中的通信设备进行冷却,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空调单元的制冷量,不需要额外配置新的空调单元,提高了机柜温控系统扩容时的环保性。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9.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第一状态的布局示意图;
3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第二状态的布局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第三状态的布局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图8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9.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挡板安装示意图;
40.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柜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2.图13为图12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43.图14为本实施例的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44.图示说明:1、空调单元;11、蒸发侧腔体;12、冷凝侧腔体;13、蒸发侧回风口;14、蒸发侧送风口;15、冷凝侧回风口;16、冷凝侧出风口;17、第一顶部连接部;18、第一底部连接部;
45.21、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2、放热换热装置;23、蒸发风机;24、冷凝风机;
46.3、机柜单元;31、设备安装位;32、冷通道;33、热通道;34、第二顶部连接部;35、第二底部连接部;41、密封圈;42、排水槽;51、挡板;52、耳片;53、销孔;54、滑销;6、连接板;
47.71、锁合杆;72、密封板;73、卡合部;74、卡合槽;75、导向部;76、挂钩部;77、滑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5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51.请参考图1至图1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第一状态的布局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第二状态的布局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第三状态的布局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
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挡板安装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柜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施例的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5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应用于室内外环境中,主要用于存储通信设备,并为通信设备提供适温的工作环境;本实用新型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通过改进结构,在不需要额外增加空调单元1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的空调单元1的制冷量对后续增加的通讯设备进行冷却。
53.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空调单元1和机柜单元3。
54.空调单元1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机柜单元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55.空调单元1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组蒸发风口,蒸发风口用于向机柜单元3提供冷风并用于从机柜单元3回收热风。
56.具体地,在出厂时,如图2至图5所示,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将一机柜单元3安装在空调单元1的一侧,此时,机柜温控系统通过空调单元1的一侧壁上的蒸发风口为机柜单元3中的通信设备进行冷却;在后期,通信设备的数量增加,需要对机柜温控系统进行扩容时,如图5所示,通过另一侧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将另一机柜单元3安装在空调单元1的另一侧,此时,机柜温控系统分别通过空调单元1的两侧壁上的蒸发风口分别为两侧的机柜单元3中的通信设备进行冷却,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空调单元1的制冷量,不需要额外配置新的空调单元1,提高了机柜温控系统扩容时的环保性。
57.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包括从空调单元1的顶壁向上凸设的第一顶部连接部17,第二连接部包括从机柜单元3的顶壁向上凸设的第二顶部连接部34。第一顶部连接部17与第二顶部连接部34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其中,通过第一顶部连接部17与第二顶部连接部34之间的连接,完成空调单元1与机柜单元3之间的安装,从而提高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扩容能力。
5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还包括连接板6,连接板6的一端部与第一顶部连接部17可拆卸地连接,连接板6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顶部连接部34可拆卸地连接。示例性的,当需要安装机柜单元3时,先将连接板6的两端通过螺栓和/或螺钉与第一顶部连接部17和第二顶部连接部34固定连接,其中,连接板6形成有容置槽,在安装机柜单元3时,该容置槽包裹第一顶部连接部17和第二顶部连接部34,使雨水无法从容置槽的槽壁逆流而上,进而避免雨水流入空调单元1与机柜单元3之间,因此连接板6还起到防止水、尘等杂质从空调单元1与机柜单元3之间的缝隙进入机柜温控系统内部的作用。
59.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顶部连接部17与第二顶部连接部34上分别开设通孔,通过螺栓穿过第一顶部连接部17与第二顶部连接部34上的通孔并锁上螺母的方式实现第一顶部连接部17与第二顶部连接部34的固定连接,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6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开设于空调单元1上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底部连接部18;第二连接部包括开设于机柜单元3上的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底部连接部35。第一底部连接部18与第二底部连接部35可拆卸地连接。
6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底部连接部18包括开设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壁上的
第一安装孔,第二底部连接部35包括开设于第二安装槽的槽壁上的第二安装孔;在安装时,将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通过螺母拧紧该螺栓,实现空调单元1与机柜单元3的固定连接,同时可以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上安装一密封板72(可以通过卡扣的形式固定安装,还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密封板72上凸设的第一连接部与在安装槽的槽壁上凸设的第二连接部,在空调单元1或机柜单元3内进行操作以完成密封板72的安装),从而从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外侧看不到该螺栓,并使螺栓不同从外面拧出,保证外观面上无可拆的螺钉。
62.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底部连接部18包括开设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壁上的卡槽,第二底部连接部35包括从第二安装槽的外侧槽壁向靠近卡槽的一侧凸设的卡块;在安装时,将卡块插入卡槽即完成第一底部连接部18与第二底部连接部35的连接,其中,卡块上形成有斜面,便于卡块插入卡槽;在拆卸时,需要人工将卡块与卡槽相抵的部分拨开,以解决卡块与卡槽的锁合,同样地,可以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上安装一密封板72起保护内部零件的作用。
63.其中,密封板72的相关结构如图12至图14所示,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能沿竖直方向活动的锁合杆71,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还设置挂钩部76和滑动部77,锁合杆71的两端分别于滑动部77滑动配合,并在密封板72未安装时承载于挂钩部76上。密封板72上凸设有卡合部73,卡合部73对应锁合杆71的位置开设有卡合槽74,且卡合部73远离密封板72的一端形成有导向部75,导向部75沿远离密封板72的方向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减少。其具体原理为,当第一底部连接部18与第二底部连接部35连接后,将密封板72从外侧放入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此时在导向部75的作用下锁合杆71向上移动,直至卡合槽74移动至锁合杆71下方,使锁合杆71与卡合槽74卡合,至此完成对机柜单元3底部的密封;在需要拆卸时,仅能通过打开机柜单元3的柜门,从内侧通过拉动挂钩部76从而拉动锁合杆71向上移动脱离卡合槽74以解除密封板72的锁定,具有安全性高和密封性强的优点。
64.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于空调单元1的外壁上的第一固定板,第二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机柜单元3的外壁上的第二固定板。
65.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外覆盖有一保护罩,保护罩的一端安装于空调单元1上,保护罩的另一端安装于机柜单元3上。其中,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为l型连接片,两个l型连接片通过螺栓连接,且完成两个l型连接件的组装后,可以在外侧设置保护罩(不锈钢美观罩)实现防盗防拆。
66.还需要理解的是,上述的说明的结构为空调单元1与机柜单元3之间的连接方式,该结构还可以应用在相邻的两个机柜单元3的安装上。例如,如图1所示,可以在空调单元1的左侧设置两个机柜单元3,该两个机柜单元3之间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固定连接。
67.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空调单元1内形成有相邻设置的蒸发侧腔体11和冷凝侧腔体12。
68.蒸发风口包括蒸发侧回风口13与蒸发侧送风口14,蒸发侧回风口13与蒸发侧送风口14开设于蒸发侧腔体11的腔壁上。
69.冷凝侧腔体12的腔壁上开设有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
70.具体地,蒸发侧腔体11与冷凝侧腔体12相互独立,蒸发侧与冷凝侧的进出风不会相干扰,且空调单元1将蒸发侧和冷凝侧集成一体,占用空间少,便于移动,可以实现空调单
元1的快速拖动,便于现场安装;接着,由于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蒸发风口,机柜单元3可单个设置于空调单元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两个且分别安装于空调单元1的两侧,仅需令机柜单元3与空调单元1连接,即可完成扩容,即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扩容灵活性高。
71.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的空调单元1采用至上而下分布冷凝侧腔体12及蒸发侧腔体11的布局,此时可沿第一方向在蒸发侧腔体11的左右中的一侧或左右两侧布置机柜单元3,留出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于第二方向上与柜外的空气进行换热,冷凝侧和蒸发侧互不干扰,换热效率高,且空调单元1整体占地面积小,便于选址和搬运。
72.进一步地,于蒸发侧腔体11内,从蒸发侧回风口13至蒸发侧送风口14之间的气流通道内依次设置有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和蒸发风机23。其中,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通过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对热风进行冷却得到冷风,升温后的制冷剂流动至放热换热装置22中,放热换热装置22通过室外冷源对其升温后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制冷剂冷却后流动至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
73.于冷凝侧腔体12内,从冷凝侧回风口15至冷凝侧出风口16之间的气流通道内依次设置有放热换热装置22和冷凝风机24。本实施例中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通过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引入柜外风至空调单元1内,对放热换热装置22中制冷剂进行冷却。
74.示例性的,放热换热装置22包括热管冷凝器,热管冷凝器与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连通。放热换热装置22还包括压缩制冷冷凝器,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的出口端与压缩制冷冷凝器的入口端之间还连通有压缩机。其中,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的制冷剂受热转为气相时,向上流动至热管冷凝器,气相制冷剂在热管冷凝器中冷凝为液相,随后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至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节能低效;当自然冷源不足时,还可以通过压缩机将经过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的气相制冷剂输向压缩制冷冷凝器实现换热;需要补充的是,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可以选用铜管翅片式蒸发器、微通道式蒸发器等用于对室内风降温的装置;放热换热装置22还可以选用水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等利用室外冷源对制冷剂降温的装置。
75.具体地,如图6所示,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均沿第二方向贯穿冷凝侧腔体12,即在第三腔壁和第四腔壁上均开设有一组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第二方向(前后方向)与第一方向(左右方向)垂直。本实施例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于空调单元1的前后两侧开设有贯穿冷凝侧腔体12的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以对制冷剂进行冷却,于空调单元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贯穿蒸发侧腔体11的蒸发侧回风口13和蒸发侧送风口14,且机柜单元3均设置在空调单元1的左侧或右侧;冷凝侧的进出风与蒸发侧的进出风,在空间中的纵向和横向均相互错开,确保两股气流不会相接触,进而保证了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换热效率,并且该结构的紧凑度高,蒸发侧风口和冷凝侧风口均集中在一空调单元1上,集中的进出风结构形成紧凑的气流循环结构,减少了气流运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76.具体地,蒸发风机23与冷凝风机24均为离心风机。风量大,满足柜内的换热气流高效循环。需要理解的是,蒸发风机23和冷凝风机24均起到改变方向的作用,示例性的,室内热风通过蒸发侧回风口13进入蒸发侧腔体11后,经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再通过蒸发风机23的转向和增大风量,最后从蒸发侧送风口14排出,其中,热风进入蒸发侧腔体11后沿第二方向流动,蒸发风机23还起修正降温的室内冷风的风向的作用,使室内冷风最终沿第一方
向流出蒸发侧腔体11保证气流的循环性和高效性;同理地,冷凝风机24还起修正升温后室外热风的作用,使室外热风最终沿第二方向流出冷凝侧腔体12;在空调单元1有限的空间内,延长风在蒸发侧腔体11及冷凝侧腔体12的流动长度,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室内风与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的换热效果,提高室外风与放热换热装置22的换热效果。
77.需要补充的是,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倾斜设置于蒸发侧腔体11内,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相对于蒸发风机23的进风方向倾斜设置;放热换热装置22倾斜设置于冷凝侧腔体12内,放热换热装置22相对于冷凝风机24的进风方向倾斜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风与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的接触面积,提高室外风与放热换热装置22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78.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机柜单元3的内部设有设备安装位31,设备安装位31设置于蒸发侧回风口13与蒸发侧送风口14之间,且蒸发侧送风口14与设备安装位31之间形成冷通道32,设备安装位31与蒸发侧回风口13之间形成热通道33。其中,冷通道32与热通道33的流动方向均与第一方向平行。
79.具体地,在前期通信设备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如图2至图4所示,可仅于空调单元1的一侧安装一个机柜单元3,另一侧的蒸发侧回风口13和蒸发侧送风口14闭合,相当于在空调单元1的一侧形成如下气流循环:蒸发侧送风口13、冷通道32、设备安装位31、热通道33及蒸发侧回风口14,此时气流单向循环;随着通信设备数量的增加,如图1和图5所示,在空调单元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机柜单元3,此时,两侧的蒸发侧回风口13和蒸发侧送风口14均开启,相当于形成双气流循环,两侧的气流循环对称设置,气流循环仍然为:蒸发侧送风口13、冷通道32、设备安装位31、热通道33及蒸发侧回风口14,由单个空调单元1为两侧的冷通道32提供冷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扩容后的机柜温控系统,气流的流动距离更长且流动性更强,从而保证了各个通信设备的均匀散热,避免出现局部过热的情况,消除了安全隐患。
80.需要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机柜单元3的一侧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机柜单元3,相邻的两个机柜单元3的冷通道32相互连通,相邻的两个机柜单元3的热通道33相互连通。
81.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11所示,蒸发侧回风口13及蒸发侧送风口14远离蒸发侧腔体11的一端的开口处安装有密封圈41,密封圈41远离蒸发侧腔体11的一面上开设有排水槽42。其中,密封圈41分别设置在蒸发侧回风口13及蒸发侧送风口14的风口四周,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并且通过密封圈41上开设的排水槽42实现防水排水的效果,提高了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防水防尘性能。
82.进一步地,如图8至图10所示,蒸发风口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用于密封未连通有机柜单元3的蒸发风口。
8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密封装置包括挡板51,挡板51上凸设有耳片52,耳片52开设有销孔53。空调单元1内滑动连接有滑销54,当挡板51封堵蒸发风口时,滑销54穿过销孔53。需要补充的是,可以在滑销54的一端连接一拉绳,便于工作人员解除滑销54对挡板51的锁定,且滑销54的一端上形成有导向斜面,在滑销54的另一端套设有一压簧,压簧的一端与蒸发侧腔体11抵接,压簧的另一端与滑销54的另一端抵接。
84.当挡板51设置在蒸发侧回风口13或蒸发侧送风口14上,工作人员可以从外部将挡板51按压向蒸发侧回风口13或蒸发侧送风口14上,耳片52挤压滑销54的导向斜面,使压簧压缩,直至销孔53与滑销54的位置重合时,耳片52不再挤压滑销54,使滑销54在压簧的作用
下滑入销孔53中,利用滑销54实现挡板51与蒸发侧腔体11之间的位置关系锁定,使得工作人员只能从蒸发侧腔体11的内侧拉动拉绳才能解除滑销54对挡板51的锁定,相当于滑销54限制了挡板51与蒸发侧腔体11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无关人员无法从空调单元1外侧对密封装置进行拆卸,提高了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85.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密封装置包括挡板51,挡板51上凸设有耳片52,耳片52开设有销孔53,空调单元1内设置有带孔的锁板,当安装挡板51时,将挡板51设置在蒸发侧回风口13或蒸发侧送风口14上,工作人员通过外置的锁具将耳片52与锁板锁合,实现对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进一步锁合,进一步提高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的防盗性能。
86.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在扩容时,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空调单元1的制冷量,不需要额外配置新的空调单元1,提高了机柜温控系统扩容时的环保性;同时还具有灵活性高、换热效果好、防盗能力强、密封性能优异等技术效果。
87.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