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箱超导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5685发布日期:2022-03-23 14:2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箱超导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控箱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控箱超导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狭义的电控箱通常是指包含低压开关器件以及与之相关的控制、测量、信号、保护、调节等设备;广义的电控箱,是指内置有电器元件或电子元件的箱体,包括但不限于电气控制柜、服务器。目前,电控箱上通常都设置有散热窗口和散热器用于给箱体内部散热,如文献cn201156845y公开的室外电控箱,其箱体底部设置有回风口,侧壁设置有散热出风口,回风口和出风口上分别设置有过滤网;又如文献cn206149626u公开的电控箱,其箱体侧面设置有过滤百叶窗、排气风扇;再如文献cn214482061u公开的电控箱,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安装于箱体内。然而,现有的这些电控箱都无法彻底起到防尘或防积灰的作用,且存在散效果有待进一步优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彻底防尘或防积灰的电控箱超导换热器,同时具有散热效果好、散热效率高的优点。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箱超导换热器,包括用于安装在电控箱上的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热媒空间和冷媒空间,热媒空间与电控箱内部相通,冷媒空间与外界环境相通,在隔板上穿设有超导热管,超导热管其中一部分位于热媒空间、另一部分位于冷媒空间。
5.为进一步提高对电控箱内的散热效果,在位于热媒空间的箱体璧上设置有内循环风道,在位于冷媒空间的箱体璧上设置有外循环风道。
6.作为优选方案,内循环风道包括设置在箱体壁上的风口一、风口二和风机,由风口一、热媒空间、风口二、电控箱内部和风机共同构成电控箱内部的热风循环系统;外循环风道包括设置在箱体壁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处设置有滤网和风机,由进风口、出风口、风机、滤网、冷媒空间和外界环境共同构成冷风循环系统。
7.作为更优选方案,内循环风道包括设置在箱体后壁上的风口一及风机,设置在箱体底壁上的风口二,由风口一、热媒空间、风口二、电控箱内部和风机共同构成电控箱内部的热循环系统;外循环风道包括设置在箱体前壁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处设置有滤网和风机,由进风口、出风口、风机、滤网、冷媒空间和外界环境共同构成冷风循环系统。
8.为更进一步提高对电控箱内的散热效果,所述超导热管的壁面具有肋片。
9.为更进一步提高对电控箱内的散热效果,所述超导热管与所述隔板的连接部位、所述隔板与所述箱体的连接部位均呈密封连接。
10.为更进一步提高对电控箱内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换热器的稳定性,所述隔板采用隔热板;所述超导热管通过管夹固定在所述箱体上。
1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箱超导换热器,使用时,电控箱内的热气流不断地在热风循环系统进行循环,流进热媒空间的热气流将热量传递给超导热管热端(位于热媒空间内的超导热管节段),超导热管再将热量迅速传导至超导热管冷端(位于冷媒空间内的超导热管节段),超导热管冷端与冷媒空间内的冷气流接触后进行换热,即传导至超导热管冷端的热量不停地被冷风循环系统的冷风带走,从而快速实现对电控箱内的连续散热,具有散热效果好和散热效率高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箱超导换热器,外界的灰尘不会通过换热/散热通道进入电控箱内,从而实现了彻底防尘或防积灰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箱超导换热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通用性好,既可以作为独立产品,又可以作为电控箱的配件。
附图说明
12.图1为实施例中1中电控箱超导换热器正面示意图;
13.图2为实施例中1中电控箱超导换热器背面示意图;
14.图3为图1中a-a向视图;
15.图4为实施例中1中电控箱超导换热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实施例中2中电控箱超导换热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改进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8.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控箱超导换热器,包括用于安装在电控箱上的箱体1,箱体1内腔通过隔板4分隔成热媒空间2和冷媒空间3,热媒空间2与电控箱内部相通,冷媒空间3与外界环境相通,在隔板4上穿设有超导热管5(超导热管的换热/传热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超导热管5上设置有肋片,超导热管5其中一部分位于热媒空间2、另一部分位于冷媒空间3。其中,在位于热媒空间2的箱体1璧上设置有内循环风道,在位于冷媒空间3的箱体1璧上设置有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包括设置在箱体1后壁上的风口一及风机11,设置在箱体1底壁上的风口二,由风口一、热媒空间2、风口二、电控箱内部和风机11共同构成电控箱内部的热循环系统;外循环风道包括设置在箱体1前壁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滤网13,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机12,由进风口、出风口、风机12、滤网13、冷媒空间3和外界环境共同构成冷风循环系统。其中,超导热管5与隔板4的连接部位、隔板4与所述箱体1的连接部位均呈密封连接;超导热管5通过管夹6固定在箱体1上。
19.使用时,电控箱内的热气流不断地在热风循环系统进行循环,流进热媒空间的热气流将热量传递给超导热管热端(位于热媒空间内的超导热管节段),超导热管再将热量迅速传导至超导热管冷端(位于冷媒空间内的超导热管节段),超导热管冷端与冷媒空间内的冷气流接触后进行换热,即传导至超导热管冷端的热量不停地被冷风循环系统的冷风带走,从而快速实现对电控箱内的连续散热,具有散热效果好和散热效率高的优点
20.实施例2。一种电控箱超导换热器,参照实施例1,其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风口二14设置在箱体1后壁的侧边上,安装时,需要将风口二14全部置于热媒空间2内。
21.实施例3:一种电控箱超导换热器,包括用于安装在电控箱上的箱体1,箱体1内腔通过隔板4分隔成热媒空间2和冷媒空间3,热媒空间2与电控箱内部相通,冷媒空间3与外界环境相通,在隔板4上穿设有超导热管5,超导热管5上设置有肋片,超导热管5其中一部分位于热媒空间2、另一部分位于冷媒空间3。其中,热媒空间2直接与箱体1内腔相通,在位于冷媒空间3的箱体1璧上设置有外循环风道,外循环风道包括设置在箱体1前壁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滤网,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机,由进风口、出风口、风机、滤网、冷媒空间3和外界环境共同构成冷风循环系统。其中,超导热管5与隔板4的连接部位、隔板4与所述箱体1的连接部位均呈密封连接;超导热管5通过管夹6固定在箱体1上。
22.使用时,电控箱内的热气与超导热管热端相接触,将热量传递给超导热管热端(位于热媒空间内的超导热管节段),超导热管再将热量迅速传导至超导热管冷端(位于冷媒空间内的超导热管节段),超导热管冷端与冷媒空间内的冷气流接触后进行换热,即传导至超导热管冷端的热量不停地被冷风循环系统的冷风带走,从而快速实现对电控箱内的连续散热,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23.实施例4。一种电控箱超导换热器,参照实施例1,其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箱体1不设置底壁,即箱体底部为敞口,在位于热媒空间2的箱体1璧上设置有内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包括设置在箱体1后壁上的风口一及风机,箱体底部的敞口作为风口二,由风口一、热媒空间2、风口二、电控箱内部和风机共同构成电控箱内部的热循环系统。本实施例中的电控箱超导换热器尤其方便安装在电控箱顶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