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0947发布日期:2022-06-22 01:48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产品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许多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带有磁性的工件安装于产品的第一位置上。工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将工件装反的现象,导致工件的n极和s极方向相对第一位置颠倒,进而使产品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防呆功能的组装装置。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装置,用于将工件组装于产品的第一位置,所述工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具有第一磁极,所述第二侧面具有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所述组装装置包括底板、第一结构件和第一磁性件。所述底板用于承载所述产品。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底板,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底板。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用于容纳所述工件。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凹部中,所述第一磁性件朝向所述第一凹部的一端具有第三磁极,所述第三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并相互吸引,以使所述工件吸附于所述第一凹部内。
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凹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凹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部包括第一底壁,当所述工件容纳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一表面压紧于所述产品时,所述工件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底壁接触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长度a,所述工件的长度为第二长度b,所述工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需要预留距离为第三长度c,所述第一长度a、所述第二长度b和所述第三长度c之间的关系满足:b+c=a。
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壁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与所述工件的第二侧面仿形设置。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设于所述第二凹部中并压持固定所述第一磁性件。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部包括第二底壁,所述第二底壁设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磁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凹部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凹部的投影范围内。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背离所述第一凹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壁平齐,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接触连接。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
将所述第二结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凹部中。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压紧件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压紧件的至少部分用于压紧所述第二表面。
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一定位销用于伸入所述第一定位孔中以定位所述第一结构件。
14.上述组装装置中,第一磁性件朝向第一凹部的一端吸附工件的第二侧面,以使工件第一侧面朝向第一位置。若在安装过程中将第二侧面朝向第一位置,则第二侧面朝向第一磁性件,第二侧面的第二磁极与第一磁性件的第三磁极磁性相同并相互排斥,工件则无法容纳第一凹部中,由此降低工件装反的风险,实现防呆的功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装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装装置中第一结构件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19.图5为图4中v部的放大示意图。
20.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装装置中第一结构件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2.组装装置100
23.第一结构件10
24.第一表面11
25.第一凹部111
26.第一底壁112
27.第一侧壁113
28.第二表面12
29.第二凹部121
30.第二底壁122
31.第三凹部123
32.第一磁性件20
33.第三表面21
34.第四表面22
35.第二结构件30
36.第一紧固件40
37.底板50
38.第一定位孔51
39.压紧件60
40.第一定位销70
41.第一定位块71
42.第二定位块72
43.工件80
44.第一侧面81
45.第二侧面82
46.产品90
47.第一位置91
48.第二定位孔92
49.粘接层95
50.第一方向a
5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5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顶”、“底”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55.可以理解,当两元件平行/垂直设置时,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两元件之间的允许存在0
‑±
10%的公差,两元件大于、等于或小于允许存在
±
10%的公差。
5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装置,用于将工件组装于产品的第一位置,工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具有第一磁极,第二侧面具有第二磁极,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组装装置包括底板、第一结构件和第一磁性件。底板用于承载产品。第一结构件与底板间隔设置,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底板,第二表面背离底板。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凹部,第一凹部用于容纳工件。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凹部。第一磁性件设于第二凹部中,第一磁性件朝向第一凹部的一端具有第三磁极,第三磁极与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并相互吸引,以使工件吸附于第一凹部内。
57.上述组装装置中,第一磁性件朝向第一凹部的一端吸附工件的第二侧面,以使工件第一侧面朝向第一位置。若在安装过程中将第二侧面朝向第一位置,则第二侧面朝向第一磁性件,第二侧面的第二磁极与第一磁性件的第三磁极磁性相同并相互排斥,工件则无法容纳第一凹部中,由此降低工件装反的风险,实现防呆的功能。
5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59.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为了方便呈现,图2仅示出了分解后的部分元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装装置100,用于将工件80组装于产品90的第一位置91。工件80包括沿第一方
向a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81和第二侧面82,第一侧面81具有第一磁极,第二侧面82具有第二磁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位置91可为产品90上任意位置。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且,工件80正确组装于产品90的第一位置91时,要求具有第一磁极的第一侧面81或者第二磁极的第二侧面82与第一位置91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工件80正确组装于产品90的第一位置91时,要求具有第一磁极的第一侧面81与第一位置91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极的为n极,第二磁极为s极。
60.组装装置100包括第一结构件10、第一磁性件20和底板50。底板50用于承载产品90。第一结构件10包沿第一方向a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朝向底板50用于与产品90接触。第二表面12背离底板50用于受力使第一结构件10的第一表面11压紧于产品90。
61.请一并参阅图3,第一表面11设有第一凹部111,第一凹部111用于容纳工件80。第二表面12设有第二凹部121,第一磁性件20设于第二凹部121中。第一磁性件20朝向第一凹部111的一端具有第三磁极,第三磁极要求与工件80正确组装于产品90时接触第一位置91的工件80的磁极相反,本实施例中,工件80正确组装于产品90的第一位置91时,具有第一磁极的第一侧面81与第一位置91接触,因此,第三磁极与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并相互吸引,以使工件80吸附于第一凹部111内。
6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0包括朝向第一凹部111的第三表面21,第三表面21具有第三磁极。
63.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a观察,第一凹部111的投影与第二凹部121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提高第一磁性件20对第一凹部111中工件80的吸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磁极为n极。当然,当工件80正确组装于产品90的第一位置91时,如果要求具有第二磁极的第二侧面82与第一位置91接触,则所述第三磁极与工件80的所述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反。
64.上述组装装置100中,第一磁性件20朝向第一凹部111的一端吸附工件80的第二侧面82,以使工件80第一侧面81朝向第一位置91。若在安装过程中将第二侧面82朝向第一位置91,则第二侧面82朝向第一磁性件20,第二侧面82的第二磁极与第一磁性件20的第三磁极磁性相同并相互排斥,工件80则无法容纳第一凹部111中,由此降低工件80装反的风险,实现防呆的功能。
65.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部111包括第一底壁112,当工件80容纳于第一凹部111时,工件80的第二侧面82被第一磁性件20吸引并与第一底壁112接触连接,以降低第二侧面82被喷刮伤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壁112上还设有缓冲层(图未示),以在第一底壁112和第二侧面82之间进行缓冲。
66.当第一结构件10的第一表面11压紧于产品90时,沿第一方向a,第一底壁112与第一位置91之间间距为第一长度a,工件80的长度为第二长度b,工件80的第一侧面81与第一位置91之间的需要预留距离为第三长度c,第一长度a、第二长度b和第三长度c之间的关系满足:b+c=a。
6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长度c即为第一侧面81与第一位置91之间粘接层95的厚度。通过控制第一长度a控制粘接层95的达到预设的厚度,提高组装精度。并且在安装过程中,工件80和粘接层95均位于第一凹部111内,降低粘接层95外溢的风险,提高整形效果。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粘接层95的厚度为0.1mm+/-0.02mm。
6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壁112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截面与工件80的第二侧面82仿形设置,以使第二侧面82定位连接于第一底壁112,便于将工件80定位于第一位置91。
70.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装置100还包括第二结构件30,第二结构件30设于第二凹部121中并压持固定第一磁性件20,以对第一磁性件20进行定位,进而降低第一磁性件20发生位移的风险。
71.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部121包括第二底壁122,第二底壁122设有第三凹部123,第三凹部123用于容纳第一磁性件20。第三凹部123用于减少第一磁性件20和第一底壁112之间的间距,进而提高第一磁性件20对工件80的吸附强度。
72.沿第一方向a观察,第一凹部111的投影位于第三凹部123的投影范围内,以使工件80的第二侧面82全部位于第一磁性件20的吸附范围内,进一步提高第一磁性件20对工件80的吸附强度。
7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0背离第一凹部111的一端与第二底壁122平齐,并与第二结构件30接触连接。具体地,第二结构件30朝向第一凹部111的表面中,一部分抵持于第一磁性件20,另一部分抵持于第二底壁122,当第二结构件30受到沿第一方向a朝向第一磁性件20的力时,既能压持固定第一磁性件20,又能将力传递至第一结构件10将工件80向产品90压持,便于工件80与产品90之间的通过粘接层95连接。
7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0还包括背离第一凹部111的第四表面22,第四表面22与第二底壁122平齐,并与第二结构件30接触连接。
75.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装置1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40,第一紧固件40用于将第二结构件30固定连接于第二凹部121中,以提高对第一磁性件20的压持的稳定性。具体地,第一紧固件40沿第一方向a穿过第一紧固件40,第一紧固件40的一端限位连接于第二结构件30,第一紧固件40的另一端限位连接于第二底壁122。
7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部111还包括自第一底壁112的边缘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第一侧壁113,第一侧壁113用于与工件80的周侧接触连接,以进一步提高工件80的定位精度。
77.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装置100还包括压紧件60,压紧件60连接底板50,压紧件60的至少部分用于压紧第二表面12以使第一表面11压紧于产品90,进而将第一凹部111中的工件80向产品90压持,便于工件80与产品90之间的通过粘接层95连接。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60的至少部分还压紧第二结构件30,在使用过程中,压紧件60向第二结构件30施加沿第一方向a朝向第一磁性件20的力,既能压持固定第一磁性件20,又能将力传递至第一结构件10将工件80向产品90压持。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60为肘夹。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50设有第一定位孔51。组装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定位销70,第一定位销70连接第一结构件10。第一定位销70用于伸入第一定位孔51中以定位第一结构件10,使第一凹部111以及第一凹部111中的工件80朝向第一位置91,进而提高工件80与产品90之间的定位精度。
81.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定位块71,第一定位块71连接底板50,
第一定位块71用于抵持产品90周侧以定位产品90,使第一位置91朝向第一凹部111以及第一凹部111中的工件80,进而提高工件80与产品90之间的定位精度。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定位块72,第二定位块72连接底板50,第二定位块72用于伸入产品90的第二定位孔92中以定位产品90,使第一位置91朝向第一凹部111以及第一凹部111中的工件80,进而提高工件80与产品90之间的定位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产品90为键盘框架,第二定位孔92为键盘框架中预留的键位槽。
83.上述组装装置100中,第一磁性件20朝向第一凹部111的一端吸附工件80的第二侧面82,以使工件80第一侧面81朝向第一位置91。若在安装过程中将第二侧面82朝向第一位置91,则第二侧面82朝向第一磁性件20,第二侧面82的第二磁极与第一磁性件20的第三磁极磁性相同并相互排斥,工件80则无法容纳第一凹部111中,由此降低工件80装反的风险,实现防呆的功能。
84.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