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CAN总线数字化用动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6971发布日期:2022-05-18 21:1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CAN总线数字化用动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can总线数字化用动力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can总线数字化用动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的简称,是由以研发和生产汽车电子产品著称的德国bosch公司开发的,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而cna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动力控制装置。
3.常见的动力控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发就会对装置内部造成损坏,而依靠装置本身进行散热的效果有限,在负荷较大时散热效果不理想,且散热网体上会积累灰尘进而影响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can总线数字化用动力控制装置,解决了常见的动力控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发就会对装置内部造成损坏,而依靠装置本身对热量进行散热的效果有限,在负荷较大时散热效果不理想,且散热网体上会积累灰尘进而影响散热效果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can总线数字化用动力控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显示机构和操作机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散热清洁装置,所述散热清洁装置包括散热网体和清洁结构。
8.所述散热网体与装置本体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架,所述u形架的外表面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散热网体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传动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圆盘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传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散热网体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齿环块,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齿环块的内壁啮合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齿环块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u形燕尾滑杆,所述u形燕尾滑杆远离环槽的一端与第二齿轮的外表面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清洁结构包括圆框和圆柱块,所述圆框的外表面顶部与第二齿轮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柱块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框的内
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圆框的内壁一侧开设有圆孔。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圆柱块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燕尾滑杆,所述第一燕尾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孔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燕尾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块和圆槽固定连接,所述圆柱块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燕尾滑杆,所述第二燕尾滑杆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圆筒体,所述圆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板,所述第二燕尾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圆柱块和圆筒体固定连接。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该具有散热结构的can总线数字化用动力控制装置,通过设置散热清洁装置,在传动杆的带动下,扇叶可以辅助散热网体进行散热,使得散热的效果更好,且清洁结构可以对散热网体外表面的灰尘进行清洁,避免散热网体外表面灰尘堆积使得散热网体的散热孔洞堵塞,进而影响散热网体的散热效果。
17.2、该具有散热结构的can总线数字化用动力控制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使得传动杆在带动扇叶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清洁刷板对散热网体的外表面进行清洁。
18.3、该具有散热结构的can总线数字化用动力控制装置,通过设置圆框和圆柱块,使得清洁刷板与第二齿轮之间可以进行拆卸,进而方便对清洁刷板进行更换和维护。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u形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齿轮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清洁刷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装置本体;2、显示机构;3、操作机构;4、散热清洁装置;41、散热网体;42、u形架;43、驱动电机;44、传动杆;45、圆盘;46、第一齿轮;47、扇叶;48、齿环块;49、清洁装置;491、圆框;492、圆柱块;493、圆槽;494、第一燕尾滑杆;495、卡块;496、第一弹簧;497、第二燕尾滑杆;498、圆筒体;499、清洁刷板;4910、第二弹簧;410、第二齿轮;411、u形燕尾滑杆;412、环槽;413、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can总线数字化用动力控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显示机构2和操作机构3,装置本体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散热清洁装置4,散热清洁装置4包括散热网体41和清洁结构49,通过设置散热清洁装置4,在散热网体41和扇叶47的配合下,使得散热效果更显著,且在清洁结构49的作用下,可以对散热网体41外表面的灰尘进行清洁,避免灰尘堵塞散热网体41的网孔影响散热效果。
26.散热网体41与装置本体1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装置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架42,u形架42的外表面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43,通过设置驱动电机43,使得驱动电机43可以带动传动杆44进行转动,进而配合其他部件发挥作用。
27.具体的,如图2所示,驱动电机4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44,散热网体41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圆盘45,传动杆44远离驱动电机43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圆盘45转动连接,传动杆4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47,通过设置扇叶47,使得传动杆44可以带动扇叶47转动,进而配合散热网体41进行散热,传动杆4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6,散热网体41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齿环块48,第一齿轮46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410,第二齿轮410与齿环块48的内壁啮合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齿轮46和第二齿轮410,使得扇叶47转动的同时第一齿轮46和第二齿轮410也会随着传动杆4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410沿着齿环块48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可以自转,齿环块48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环槽412,环槽4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u形燕尾滑杆411,u形燕尾滑杆411远离环槽412的一端与第二齿轮410的外表面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通过设置u形燕尾滑杆411和环槽412,使得第二齿轮410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u形燕尾滑杆411在环槽412内做圆周运动。
28.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清洁结构49包括圆框491和圆柱块492,圆框491的外表面顶部与第二齿轮410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圆柱块492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框491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通过设置圆框491和圆柱块492,使得圆框491和圆柱块492作用可以使得清洁刷板499和第二齿轮410之间可以固定和拆卸,圆框491的内壁一侧开设有圆孔413,圆柱块492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圆槽493,圆槽493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燕尾滑杆494,第一燕尾滑杆49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495,卡块495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孔413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通过设置卡块495和圆孔413,使得卡块495可以与圆孔413作用进而完成对圆框491和圆柱块492的固定和拆卸,第一燕尾滑杆494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496,第一弹簧496的两端分别与卡块495和圆槽493固定连接,圆柱块492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燕尾滑杆497,第二燕尾滑杆497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圆筒体498,圆筒体49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板499,第二燕尾滑杆497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4910,第二弹簧4910的两端分别与圆柱块492和圆筒体498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圆筒体498和第二燕尾滑杆497,使得第二燕尾滑杆497可以在圆筒体498内滑动,进而配合第二弹簧4910使得清洁刷板499与散热网体41外表面贴合更紧。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0.s1、当需要对装置本体1进行散热时,此时启动驱动电机43,使得驱动电机43带动传动杆44转动,传动杆44转动会带动扇叶47转动,进而辅助散热网体41进行散热,传动杆44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齿轮46转动,第一齿轮46转动会带动第二齿轮410转动,第二齿轮410转动会带动u形燕尾滑杆411在环槽412的内壁滑动;
31.s2、第二齿轮410转动的同时会沿着齿环块48的内壁进行自转,进而带动清洁刷板499进行运动,清洁刷板499贴合散热网体41时,会被散热网体41的反作用力带动第二燕尾滑杆497在圆筒体498内滑动,进而使得第二弹簧4910发生形变,使得清洁刷板499与散热网体41贴合更紧;
32.s3、当需要对清洁刷板499进行拆卸时,此时向内按压卡块495,使得卡块495带动第一燕尾滑杆494在圆槽493内滑动,进而带动第一弹簧496发生形变,当卡块495与圆孔413
分离时,此时向下拉动清洁刷板499,使得清洁刷板499带动圆柱块492向下运动,当圆框491与圆柱块492分离时,完成拆卸。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