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60998发布日期:2022-06-29 03:4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移动设备、个人电脑、服务器、通信机箱、基地台或其他系统或装置,随着科技进步,其运算功能及效率也逐渐强大,而其内部发热元件(例如但不限于晶片及各种功率元件)运作时都会产生高热,因此必须先将发热元件的热量散去,为了预防发热元件过热,而导致发热元件失效,通常在发热元件上装设一散热装置,以提高发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3.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的散热装置通过在装置上设置散热筋或者散热片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散热筋或者散热片的设置,会形成一定的空间排布,散热筋或者散热片之间的空间排布设置过大,会导致散热装置的整体设计变大,制造成本增加和装置的适用范围减少,散热筋或者散热片之间的空间排布设置过小,会影响到空气在散热筋或者散热片之间流动量,直接影响到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从而会影响热元件的使用寿命,因此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和散热片;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所述第二矩形框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框上;所述第一矩形框内设有第一散热腔;所述第二矩形框内设有第二散热腔;所述第一散热腔与所述第一散热腔连通;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若干片;若干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腔中且均匀安装在所述第一矩形框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一矩形框左侧内壁上的若干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一矩形框右侧内壁上的若干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一一对应设置;若干片所述第二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腔中且均匀安装在所述第二矩形框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二矩形框左侧内壁上的若干片所述第二散热片与所述第二矩形框右侧内壁上的若干片所述第二散热片一一对应设置。
7.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矩形框还包括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下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矩形框固定在所述下侧板上;所述左侧板上端和所述右侧板上端分别设置有凹部;所述上侧板设有与凹部配合安装的凸部;所述散热片还包括第三散热片;所述第三散热片设置若干片,若干片所述第三散热片均匀设置在所述上侧板内壁上;若干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分别均匀安装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内壁上。
8.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和所述散热片采用的材料均为铝材料。
9.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和所述散热片上均涂有散热涂层。
10.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的形状为“凸”形形状。
11.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第二矩
形框外表面均匀设有若干个u型槽。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设有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在第一散热腔与第二散热腔中设置散热片,整个装置的散热片的空间排布更好,散热空间大,空间流动量多,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16.图3是图2中b的局部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侧板的主视图。
18.附图标记:
19.1、壳体;11、第一矩形框;111、第一散热腔;a1、上侧板;a2、下侧板;a3、左侧板;a4、右侧板;12、第二矩形框;121、第二散热腔;
20.2、散热片;21、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
21.3、凹部;
22.4、凸部;
23.5、u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25.如图1-图4所示,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和散热片2;壳体1的形状为“凸”形形状;本实例中,壳体1设置“凸”形形状,可以使得安装时的空间占有比较小,同时也能增加空气流道量从而保证散热的效果;壳体1包括第一矩形框11和第二矩形框12;第二矩形框12设置在第一矩形框11上;第一矩形框11内设有第一散热腔111;第二矩形框12内设有第二散热腔121;第一散热腔111与第一散热腔111连通;散热片2包括第一散热片21和第二散热片22;第一散热片21和第二散热片22分别设置若干片;若干片第一散热片21设置在第一散热腔111中且均匀安装在第一矩形框11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第一矩形框11左侧内壁上的若干片第一散热片21与第一矩形框11右侧内壁上的若干片第一散热片21一一对应设置;若干片第二散热片22设置在第二散热腔121中且均匀安装在第二矩形框12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第二矩形框12左侧内壁上的若干片第二散热片22与第二矩形框12右侧内壁上的若干片第二散热片22一一对应设置;
26.如图1-图4所示,第一矩形框11还包括上侧板a1、下侧板a2、左侧板a3和右侧板a4;下侧板a2、左侧板和右侧板a4为一体式结构;第二矩形框12固定在下侧板a2上;左侧板a3上端和右侧板a4上端分别设置有凹部3;上侧板a1设有与凹部3配合安装的凸部4;散热片2还包括第三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3设置若干片,若干片第三散热片23均匀设置在上侧板41内壁上;本实例中,下侧板a2、左侧板a3和右侧板a4为一体式结构,上侧板a1可通过上侧板a1上凸部4与左侧板a3上端和右侧板a4上端上的凹部3进行部配合安装,这种结构的设计,可以使得整个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若干片第一散热片21分别均匀安装在左侧板a3
和右侧板a4的内壁上;本实例中,第一散热片21设置二十八片,二十八片第一散热片21平均分布在左侧板a3和右侧板a4的内壁上;第二散热片22设置二十四片,二十四片第二散热片22平均分布在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第三散热片23设置十七片;十七片第三散热片23平均分布在上侧板a1内壁上;下侧板a2、左侧板a3、右侧板a4和第二矩形框12外表面均匀设有若干个u型槽5。
27.如图1-图4所示,本实例中,在壳体1内设置第一散热腔111和第二散热腔121,进行散热,能有效增加散热的效果,在第一散热腔111和第二散热腔121上分别设置散热片,散热片分别均匀安装在壳体1内壁上,相对于大部分散热装置,本装置的散热片在第一散热腔111和第二散热腔121中的空间排布不会过于紧凑,同时第一散热腔111和第二散热腔121中的预留空间也比较多,使得散热时,空气通过的流通量大,从而使得散热的效果更好,在下侧板a2、左侧板a3、右侧板a4和第二矩形框12外表面均匀设有u型槽5,能增加装置的散热效果,u型槽5的设置能使得空气与装置的接触效率更好,从而能增加散热效果。
28.如图1-图4所示,壳体1和散热片2采用的材料均为铝材料;本实例中,采用铝材料,使得整体装置的重量比较轻,更加便于安装;壳体1和散热片2上均涂有散热涂层,本实例中,涂散热涂层能增加装置的散热效果。
29.与以往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1内设有第一散热腔111和第二散热腔121;在第一散热腔111与第二散热腔121中设置散热片2,整个装置的散热片2的空间排布更好,散热空间大,空间流动量多,使得散热效果更好,在侧板、左侧板a3、右侧板a4和第二矩形框12外表面设置u型槽5,也能使得装置的散热效果更好。
30.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