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3994发布日期:2022-12-24 00:2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车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车载装置
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2.本国际申请主张于2020年5月21日在日本国专利厅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20-088934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3.本公开涉及车载装置。


背景技术:

4.例如关于etc车载器,研究了以标准搭载于车辆的状态销售给一般顾客,并且也已经进行运用。有时对这样的etc车载器要求具备用于抑制被盗所引起的不正当使用的保护功能。该保护功能例如包含在etc车载器从车辆取下或者分解的情况下至少不会被盗取记录在etc车载器内的信息的功能。
5.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保护功能的etc车载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etc车载器通过双面胶带粘贴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该etc车载器具备设置为从该etc车载器的粘合双面胶带的面突出的开关操作按钮。该开关操作按钮通过弹性部件从etc车载器的内部向外部进行施压,通过该施压力从etc车载器突出。若该etc车载器粘贴于前挡风玻璃,则开关操作按钮与前挡风玻璃抵接,受到来自前挡风玻璃的负荷而被按入etc车载器的内部。由此使保护功能有效化。若从车辆取下或者分解etc车载器,则开关操作按钮由于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成为从etc车载器突出的状态,从而保护功能工作。
6.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第105620377号说明书
7.发明者的详细的研究的结果,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etc车载器中发现了以下所述的课题。即,在使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etc车载器标准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在车辆制造商,需要较强地将etc车载器按压到前挡风玻璃并利用双面胶带进行粘贴。此时,在前挡风玻璃施加与玻璃面垂直的方向的较大的负荷。因此,在前挡风玻璃已经利用粘合剂例如安装于仪表板、车辆的车身等部件的情况下,有前挡风玻璃与部件的粘合剥离的可能性。
8.为了防止该情况,考虑例如如以下那样将etc车载器安装于前挡风玻璃。即,预先在前挡风玻璃的表面设置托架。而且,通过使etc车载器向与前挡风玻璃的表面平行的方向滑动来使其安装于托架。开关操作按钮通过来自前挡风玻璃或者托架的负荷,与上述相同地被按入etc车载器的内部。
9.但是,这样的安装方法虽然能够减弱对前挡风玻璃的负荷,但另一方面产生其它的课题。即,由于etc车载器向与前挡风玻璃的表面平行的方向滑动,所以从前挡风玻璃或者托架对开关操作按钮施加滑动方向负荷。滑动方向负荷是与开关操作按钮从etc车载器突出或者向内部按入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负荷。若对开关操作按钮施加滑动方向负荷,则开关操作按钮倾斜,由此,有即使etc车载器安装于托架也不能够正常地使保护功能有效化的担心。
10.这样的课题并不局限于etc车载器,是在构成为在正常地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操
作开关,若从车辆取下或者分解等则解除该开关的操作的各种车载装置则可能同样地产生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优选能够提供在具备开关的车载装置中,能够抑制在将该车载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安装对象时施加给安装对象的负荷,并且在向安装对象的安装后使开关为适当的操作状态的技术。
12.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装置具备外壳、安装部、开关、以及操作部件。安装部安装于托架。托架设置于车辆的安装面。安装部通过相对于托架向与安装面非垂直的方向滑动来安装于托架。开关收容于外壳。操作部件收容于外壳。操作部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外壳相对地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操作部件在第一位置使开关为第一操作状态。操作部件根据操作部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而使开关为第二操作状态。
13.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在将该车载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安装面时,抑制施加给安装面的负荷,并且在向安装面的安装后使开关适当地成为第二操作状态。
附图说明
14.图1是实施方式的临时固定了外基座的状态并且安装了附属的线罩的车载装置的立体图。
15.图2是实施方式的临时固定了外基座的状态的车载装置的立体图。
16.图3是实施方式的临时固定了外基座的状态的车载装置的主视图。
17.图4是实施方式的临时固定了外基座的状态的车载装置的后视图。
18.图5是实施方式的取下外基座的状态的车载装置的后视图。
19.图6是表示图3中的vi-vi剖面的剖视图。
20.图7是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安装该车载装置的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及安装托架的立体图。
21.图8是实施方式的外基座的主视图。
22.图9是实施方式的外壳的背面立体图。
23.图10是实施方式的外壳的后视图。
24.图11是实施方式的收容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连接器的内基座的立体图。
25.图12是实施方式的收容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连接器的内基座的侧视图。
26.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为第一状态的车载装置以及安装托架的侧视图。
27.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从第一状态移至第二状态的车载装置以及安装托架的侧视图。
28.图15是第二状态下的车载装置以及安装托架的主视图。
29.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从第二状态移至第三状态的车载装置以及安装托架的侧视图。
30.图17是第三状态下的车载装置以及安装托架的主视图。
31.图18是表示外基座从第三状态移动并正式固定于外壳的状态的侧视图。
32.图19是外基座正式固定于外壳的状态的车载装置的主视图。
33.图20是表示图15中的xx-xx剖面的剖视图。
34.图21是表示图17中的xxi-xxi剖面的剖视图。
35.图22是表示图13中的xxii-xxii剖面的剖视图。
36.图23是表示图18中的xxiii-xxiii剖面的剖视图。
37.图24是表示图19中的xxiv-xxiv剖面的剖视图。
38.图25是表示图8中的xxv-xxv剖面的剖视图。
39.图26是表示图8中的xxvi-xxvi剖面的剖视图。
40.图27是表示图10中的xxvii-xxvii剖面的剖视图。
41.图28是表示图10中的xxviii-xxviii剖面的剖视图。
42.图29是表示图3中的xxix-xxix剖面的剖视图。
43.图30是表示图19中的xxx-xxx剖面的剖视图。
44.图31是表示图3中的xxxi-xxxi剖面的剖视图。
45.图32是表示图19中的xxxii-xxxii剖面的剖视图。
46.图33是表示图3中的xxxiii-xxxiii剖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48.(1)车载装置的构成
49.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搭载于车辆300(参照图7)。具体而言,例如如图7、图13等所示,车辆300具备前挡风玻璃200。车载装置1设置于前挡风玻璃200的内面200a。内面200a与前挡风玻璃200的车厢内侧的表面对应。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假设前挡风玻璃200不弯曲而形成为平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说明的便利性,而如图1~图33的x、y、z所示对车载装置1规定三维坐标系。在以下的说明则,根据需要适当地引用三维坐标系进行说明。
50.如图7所示,在前挡风玻璃200的内面200a设置有安装托架210。安装托架210例如通过粘合剂205固定于前挡风玻璃的内面200a。安装托架210具有大致矩形的板状的形状。
51.安装托架210设置四个被嵌合部211、212、213、214。两个被嵌合部211、212沿着安装托架210的第一侧边设置。另外两个被嵌合部213、214设置为沿着安装托架210的与第一侧边对置的第二侧边,与两个被嵌合部211、212对置。
52.被嵌合部211、212、213、214分别具备凹部211a、212a、213a、214a。如后述那样,在凹部211a、212a、213a、214a分别嵌合有车载装置1中的嵌合部41、42、43、44(参照图4、9等)。
53.安装托架210还设置有两个托架被卡合部216、217。托架被卡合部216、217设置为在与被嵌合部212、214相比稍微向y轴正方向偏移的位置,沿着x轴相互对置。如后述那样,在托架被卡合部216、217分别卡合有车载装置1中的内卡合部24、25(参照图4、5等)。
54.此外,前挡风玻璃200在车辆300中,以玻璃面倾斜的状态进行搭载。具体而言,前挡风玻璃200例如可以搭载为x轴与水平面平行。另外例如,前挡风玻璃200也可以搭载为y轴与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的任何一个都不平行,并且,y轴负方向为朝向路面的方向而y轴正方向为远离路面的方向。
55.本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例如可以是用于利用etc以及etc2.0的所谓的etc车载器。通过由车载装置1与设置于车辆300的行驶路的附近的路侧通信机进行通信,车辆300的用户能够享受etc以及etc2.0的服务。
56.参照图1~图12,对车载装置1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6、7所示,车载装置1具备外壳30、和外基座70。如图5~7所示,车载装置1还具备拆卸检测开关16。
57.外壳30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形状。外壳30在z轴负方向(以下,称为“下方”)以及y轴正方向开口,并且在y轴负方向部分地开口。外壳30具备外壳底板31、第一侧板32、第二侧板33、以及收容空间34。收容空间34是由外壳底板31、第一侧板32以及第二侧板33包围的空间。在收容空间34收容有包含外基座70以及拆卸检测开关16的构成车载装置1的大致全部的构成部件。
58.在外壳底板31设置有外壳开口部35。如图1~3、6、7所示,车载装置1具备通信开关操作部5。该通信开关操作部5配置为z轴正方向(以下,称为“上方”)侧的面的大致整体从外壳开口部35露出,并且堵住外壳开口部35。由车载装置1的用户对通信开关操作部5例如进行按压操作。
59.在外壳底板31还设置有两个透片嵌入孔36、37。在透片嵌入孔36、37嵌入有图7所示的指示器透片7。
60.本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具备与上述的保护功能相同的保护功能。即,车载装置1若被分解或者破坏,则强制停止车载装置1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以至少使记录在车载装置1内的信息不会被盗取。
61.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接通拆卸检测开关16使保护功能有效化。而且,若在使保护功能有效化的状态下例如断开拆卸检测开关16,则保护功能工作。若保护功能工作,则强制停止车载装置1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62.拆卸检测开关16通过受到y轴正方向的负荷而可动片进行位移,从而被接通。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拆卸检测开关16具备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可动片。可动片在其它的物体未与该可动片接触时,通过未图示的弹性部件的施压力而成为释放状态。图5~7、12示出可动片为释放状态的拆卸检测开关16。在可动片为释放状态时,拆卸检测开关16断开。
63.可动片若受到y轴正方向的负荷,则抵抗施压力,向第二基板11侧(即向上方)进行转动。若可动片转动恒定角度以上,则拆卸检测开关16被接通。后述的图24示出可动片从释放状态转动恒定角度以上而拆卸检测开关16被接通的状态。
64.参照图4、6~8,对外基座70进行说明。外基座70具备向上方进行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外基座70配置为从下方覆盖后述的内基座20。
65.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基座20固定于外壳30,与此相对外基座70临时固定或者正式固定于外壳30。具体而言,在车载装置1安装于车辆300之前的阶段,外基座70临时固定于外壳30。即,车载装置1以临时固定了外基座70的状态交付给车辆制造商。图1~4、6示出外基座70临时固定于外壳30的状态。外基座70在被临时固定的状态下,成为外基座70的一端从外壳3凸出的状态。
66.在车辆制造商中的车辆300的制造工序中,若车载装置1被安装于车辆300,则外基座70正式固定于外壳30。在后面详述从临时固定向正式固定的位移。简单而言,正式固定可
以说是通过从临时固定的状态将外基座70按入外壳30(即,使其向y轴正方向滑动),如图19所示成为外基座70的整体收容到外壳30内的状态。
67.外基座70具备底面71。在底面71设置有两个外开口部72、73。如图4所示,外开口部72使内基座20中的后述的内卡合部24向下方露出。外开口部73使内基座20中的后述的内卡合部25向下方露出。
68.如图6、8所示,在底面71还设置有开关抵接部74。开关抵接部74具备从底面71向上方竖立设置的薄型的凸状形状。如后述那样,开关抵接部74根据外基座70从临时固定状态移至正式固定状态而与拆卸检测开关16的可动片抵接,给予可动片y轴正方向的负荷。由此可动片转动,拆卸检测开关16被转动。
69.在由于正式固定而接通了拆卸检测开关16之后,若由于车载装置1例如被分解或者破坏等,而开关抵接部74离开拆卸检测开关16,则拆卸检测开关16的可动片成为释放状态。若可动片成为释放状态,则拆卸检测开关16断开,保护功能工作。
70.如图1、2、7、8所示,外基座70还具备两个外卡合部75、76。外卡合部75、76是从外基座70的y轴负方向侧的侧壁延伸的板状部件,在前端侧形成卡合片。外卡合部75、76能够向x轴方向弹性移动。如使用图22、23后述的那样,外卡合部75、76将外基座70相对于外壳30定位为临时固定或者正式固定的状态。
71.如图4、8所示,外基座70还具备两个第一基座加强肋77、78。此外,在表示图8中的xxv-xxv剖面的图25示出第一基座加强肋77、和上述的开关抵接部74。
72.如图1~3、7、8所示,外基座70还具备第二基座加强肋79。此外,在表示图8中的xxvi-xxvi剖面的图26示出第二基座加强肋79。
73.如使用图29~32后述的那样,为了进一步增强外基座70对外壳30的卡合而使用第一基座加强肋77、78以及第二基座加强肋79。
74.如图4、7、8所示,外基座70还具备两个钩80、81。钩80设置于外基座70的x轴正方向侧的侧面。钩81设置于外基座70的x轴负方向侧的侧面。如使用图22、23后述那样,为了抑制外壳30的第一侧板32以及第二侧板33向外侧张开而使用钩80、81。
75.如图6、7所示,车载装置1还具备第一基板10。如图5~7所示,车载装置1还具备第二基板11。如图7、12所示,第一基板10以及第二基板11设置为板面与xy平面平行,并且在z轴方向上相互对置。第一基板10的上表面(即上方侧的面)与外壳底板31对置。
76.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11电连接。第一基板10以及第二基板11分别安装有各种电路、部件。通过这些各种电路以及部件,实现作为etc车载器的功能。
77.在各种电路以及部件包含有上述的拆卸检测开关16。如图5~7、12所示,拆卸检测开关16设置于第二基板11的下表面(即下方侧的面)。
78.另外,在各种电路以及部件包含有连接器12。连接器12与第一基板10以及第二基板11电连接。车载装置1经由连接器12与车辆300电连接。
79.另外,如图6、7、11、12等所示,在各种电路以及部件包含有通信开关13、和两个led14、15。通信开关13和两个led14、15安装于第一基板10的上表面。
80.经由通信开关操作部5接通通信开关13。本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例如具备给予bluetooth(bluetooth是注册商标)的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功能。通信开关13例如受理用户在bluetooth中的配对的执行的指示。若接通通信开关13,则车载装置1执行与其它的通信
装置的配对。
81.车载装置1根据该车载装置1的状态或者通信状况等,使led14、15独立地发光。从led14、15发出的光射入指示器透片7。射入指示器透片7的光在指示器透片7内进行导光,并从指示器透片7的外观面即在透片嵌入孔36、37露出的面辐射到车载装置1的外部。
82.如图6、7所示,在第一基板10设置有切口部17。如图6所示,在切口部17插入有外壳30中的凸台58。如图6、7所示,在第二基板11设置有螺丝贯通孔18。
83.如图5~7所示,车载装置1还具备内基座20。内基座20具备向上方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内基座20配置为从其上方插入外基座70。换句话说,内基座20成为部分地收容于外基座70的状态。
84.如图7所示,内基座20具备基板收容空间21。如图11、12所示,第一基板10以及第二基板11收容于基板收容空间21。
85.如图5~图7所示,在内基座20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内开口部22以及第二内开口部23。拆卸检测开关16经由第一内开口部22向内基座20的外部突出。
86.如图4~6所示,内基座20还具备两个内卡合部24、25。如上述那样,内卡合部24、25从外基座70的外开口部72、73向下方露出(参照图4)。如使用图20、21后述的那样,若车载装置1安装于安装托架210,则内卡合部24、25与托架被卡合部216、217卡合。
87.设置了拆卸检测开关16的第二基板11收容于内基座20。拆卸检测开关16从内基座20的第一内开口部22突出。但是,包括拆卸检测开关16在内,通过外基座70从下方覆盖内基座20。因此,拆卸检测开关16被基座底面71覆盖隐藏。
88.即,拆卸检测开关16无论外基座70是临时固定状态还是正式固定状态,都被基座底面71覆盖隐藏,而不会向车载装置1的外部露出。因此,在车载装置1向车辆制造商输送时,或者从车载装置1交付给车辆制造商到实际安装于车辆300为止的期间,能够从不希望的干扰、接触、灰尘、尘埃等保护拆卸检测开关16。
89.这样,外基座70除了具备时拆卸检测开关16接通的功能之外,还兼具从外部干扰保护拆卸检测开关16的功能。因此,能够抑制拆卸检测开关16从车载装置1的外部受到干扰而错误地接通。
90.主要参照图9、10,并且也适当地参照图4~7对外壳30的详细进行说明。外壳30具备四个嵌合部41~44。嵌合部41~44设置成为与安装托架210中的被嵌合部211~214对应的位置关系。为了使外壳30(进而使车载装置1)安装于安装托架210而使用嵌合部41~44。如使用图13~19后述的那样,若车载装置1安装于安装托架210,则嵌合部41~44与安装托架210中的被嵌合部211~214嵌合。
91.如图9、10所示,外壳30还具备两个第一外壳加强肋52、55、四个第二外壳加强肋51、53、54、56、以及第三外壳加强肋57。第二外壳加强肋51、第一外壳加强肋52以及第二外壳加强肋53在外壳底板31与第一侧板32的连接部附近,按照该顺序向y轴正方向相互分离地设置。第二外壳加强肋54、第一外壳加强肋55以及第二外壳加强肋56在外壳底板31与第二侧板33的连接部附近,按照该顺序向y轴正方向相互分离地设置。如后述那样,两个第一外壳加强肋52、55与四个第二外壳加强肋51、53、54、56主要用于通过使第一基板10与它们抵接而在外壳30夹持第一基板10。第三外壳加强肋57主要用于在外壳30夹持第二基板11。
92.第一外壳加强肋52具备插入孔52a和支承部52b。第一外壳加强肋55具备插入孔
55a和支承部55b。第一基板10的上表面与支承部52b、55b抵接。如使用图22、23后述的那样,在插入孔52a、55a插入外基座70中的上述的钩80、81。
93.外壳30还具备四个滑动导轨61、62、63、64。滑动导轨61、62、63、64对外基座70相对于外壳30的平行移动,即向y轴方向的滑动进行引导。
94.滑动导轨61设置在第一侧板32的内壁的y轴负方向的端部附近。滑动导轨61具备设置为在z轴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引导部件61a和第二引导部件61b。
95.滑动导轨62设置在第一侧板32的内壁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附近。滑动导轨62具备设置为在z轴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引导部件62a和第二引导部件62b。
96.滑动导轨63设置在第二侧板33的内壁的y轴负方向的端部附近。滑动导轨63具备设置为在z轴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引导部件63a和第二引导部件63b。
97.滑动导轨64设置在第二侧板33的内壁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附近。滑动导轨64具备设置为在z轴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引导部件64a和第二引导部件64b。
98.外基座70配置在第一引导部件61a与第二引导部件61b之间、第一引导部件62a与第二引导部件62b之间、第一引导部件63a与第二引导部件63b之间、以及第一引导部件64a与第二引导部件64b之间。通过滑动导轨61、62、63、64,在限制向z轴方向的移动的同时向y轴方向引导外基座70。
99.外壳30还具备两个第一被卡合部45、47、和两个第二被卡合部46、48。第一被卡合部45以及第二被卡合部46设置在第一侧板32的内壁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附近。更具体而言,第一被卡合部45以及第二被卡合部46设置于滑动导轨61中(即第一引导部件61a与第二引导部件61b之间)。第一被卡合部47以及第二被卡合部48设置在第二侧板33的内壁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附近。更具体而言,第一被卡合部47以及第二被卡合部48设置在滑动导轨63中。
100.在外基座70为临时固定状态时,外基座70中的外卡合部75、76与第一被卡合部45、47卡合。在外基座70为正式固定状态时,外卡合部75、76与第二被卡合部46、48卡合。
101.如图9、10所示,外壳30还具备两个第一外壳狭缝39、40、和第二外壳狭缝38a。通过对狭缝基台38进行开口形成第二外壳狭缝38a。狭缝基台38被设置为从外壳30的y轴负方向侧的侧面向z轴负方向延伸。
102.此外,在表示图10中的xxvii-xxvii剖面的图27示出第一外壳狭缝39。另外,在表示图10中的xxviii-xxviii剖面的图28示出第一外壳狭缝40以及第二外壳狭缝38a。如后述那样,在第一外壳狭缝39、40插入有外基座70中的第一基座加强肋77、78。在第二外壳狭缝38a插入有外基座70中的第二基座加强肋79。
103.外壳30还设置有凸台58。凸台58例如具有圆柱状的形状。凸台58形成螺孔。在凸台58的螺孔螺入螺丝90。更具体而言,如图5、6所示,螺丝90以贯通了设置在内基座20的底面的未图示的螺丝贯通孔以及第二基板11的螺丝贯通孔18的状态,螺入凸台58。若螺丝90螺入凸台58,则内基座20的底面和第二基板11夹在凸台58与螺丝90的头部之间。即,包含内基座20、第一基板10以及第二基板11的组装件通过螺丝90固定于外壳30。
104.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中,外壳底板31、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11、以及外基座70的基座底面71相互平行,并且,在车载装置1安装于安装托架210的状态下均与前挡风玻璃200平行。而且,在车载装置1安装于安装托架210的状态下外基座70从临时
固定状态向正式固定状态滑动时的滑动方向,即y轴正方向是与外壳底板31、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11以及前挡风玻璃200平行的方向。
105.(2)车载装置的安装顺序
106.接下来,参照图13~图24对将车载装置1安装于安装托架210的顺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3、14、16、18中,为了方便说明,以虚线示出外壳30,对本来由于外壳30而不能够视觉确认的外壳30的内部进行图示。
107.首先,准备临时固定状态的车载装置1,即外基座70临时固定于外壳30的状态的车载装置1。然后,使车载装置1与安装托架210的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图13所示的第一状态。
108.在临时固定状态下,如图22所示,外基座70的外卡合部75与外壳30的第一被卡合部45卡合,外基座70的外卡合部76与外壳30的第一被卡合部47卡合。
109.使车载装置1从第一状态向下方移动使其放置于安装托架210。由此,车载装置1与安装托架210移至图14、15所示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安装托架210中的被嵌合部211~214被外壳30覆盖。而且,外壳30的嵌合部41~44分别在y轴负方向上与安装托架210中的被嵌合部211~214中的对应的一个邻接。
110.在第二状态下,如图20所示,内基座20的内卡合部24还未与安装托架210的托架被卡合部216卡合。虽然在图20未示出,但内卡合部25也相同,还未与托架被卡合部217卡合。另外,如图20所示,外基座70的开关抵接部74未与拆卸检测开关16抵接。因此,拆卸检测开关16断开。
111.若使车载装置1从第二状态向y轴正方向滑动,则如图16、17所示,移至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下,外壳30的嵌合部41~44分别与安装托架210中的被嵌合部211~214中的对应的一个嵌合。即,嵌合部41与被嵌合部211的凹部211a嵌合,嵌合部42与被嵌合部212的凹部212a嵌合,嵌合部43与被嵌合部213的凹部213a嵌合,嵌合部44与被嵌合部214的凹部214a嵌合。
112.并且,如图21所示,内基座20的内卡合部24与安装托架210的托架被卡合部216卡合。虽然在图21未示出,但内卡合部25也相同,与托架被卡合部217卡合。此外,如图21所示,在第三状态下,外基座70的开关抵接部74也未与拆卸检测开关16抵接。因此,拆卸检测开关16断开。
113.为了使外基座70从第三状态正式固定于外壳30,向y轴正方向按入外基座70。由此,外基座70沿着滑动导轨61~64向外壳30的内部滑动,而成为图18、19所示的正式固定的状态。
114.具体而言,若使外基座70从第三状态滑动,则外卡合部75、76与第二被卡合部46、48抵接。在该状态下,外基座70仍为临时固定状态,而拆卸检测开关16维持断开。若从该状态进一步按入外基座70,则外卡合部75、76受到来自第二被卡合部46、48的反作用力而向外基座70的内部弹性变形,并且外基座70滑动。然后,外卡合部75、76越过第二被卡合部46、48,如图23所示,与第二被卡合部46、48卡合。由此,外基座70成为正式固定的状态。
115.另外,在外基座70从临时固定移至正式固定的过程中,外基座70的开关抵接部74与拆卸检测开关16抵接。而且,若成为正式固定状态,则如图24所示,拆卸检测开关16的可动片通过开关抵接部74转动,而接通拆卸检测开关16。
116.此外,拆卸检测开关16在临时固定的状态下外卡合部75、76与第二被卡合部46、48抵接之后,可以在任何的时机接通。例如,也可以由于外卡合部75、76越过第二被卡合部46、48而接通拆卸检测开关16。另外例如,也可以在从外卡合部75、76与第二被卡合部46、48抵接到越过第二被卡合部46、48为止的中途接通。
117.另外,若正式固定外基座70,则如图23所示,外基座70的钩80、81插入外壳30的插入孔52a、55a。由此,抑制外壳30的第一侧板32以及第二侧板33向外侧张开。
118.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载装置1在交付给车辆制造商的阶段,即在安装于车辆300之前的阶段,以临时固定外基座70的状态,即以外卡合部75、76越过第一被卡合部45、47的状态(参照图22)交付。而且,在车载装置1安装于车辆300的阶段,外基座70滑动,成为图23所示的正式固定的状态。
119.(3)外基座向外壳的夹持
120.如上述那样,在外基座70设置有两个第一基座加强肋77、78以及第二基座加强肋79(参照图8、25、26等)。另外,在外壳30设置有两个第一外壳狭缝39、40以及第二外壳狭缝38a(参照图9、10、27、28等)。
121.在临时固定状态下,如图29所示,第一基座加强肋77、78未嵌入第一外壳狭缝39、40。另外,在临时固定状态下,如图31所示,第二基座加强肋79未嵌入第二外壳狭缝38a。
122.另一方面,若成为正式固定状态,则如图30所示,第一基座加强肋77、78嵌入第一外壳狭缝39、40。更详细而言,第一基座加强肋77嵌入第一外壳狭缝39,第一基座加强肋78嵌入第一外壳狭缝40。另外,在正式固定状态下,如图32所示,第二基座加强肋79嵌入第二外壳狭缝38a。
123.由此,外基座70在正式固定状态下,更适当地夹持于外壳30。特别是,更适当地限制外基座70的向y轴正方向的移动、向x轴方向的移动、以及向z轴方向的移动。
124.(4)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向外壳的定位
125.如上述那样,在外壳30设置有两个第一外壳加强肋52、55、四个第二外壳加强肋51、53、54、56、以及第三外壳加强肋57(参照图9、10、27、28等)。
126.如图29、30所示,在第三外壳加强肋57抵接有第二基板11。如图24、33等所示,在两个第一外壳加强肋52、55以及四个第二外壳加强肋51、53、54、56抵接有第一基板10。
127.如上述那样,内基座20、第一基板10以及第二基板11通过螺丝90固定于外壳30。此时,第二基板11与第三外壳加强肋57抵接,第一基板10与共计六个加强肋51~56抵接。因此,与仅基于螺丝90的固定相比,能够通过外壳30更适当地固定并且定位内基座20、第一基板10以及第二基板11。
128.(5)实施方式的效果
129.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
130.本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能够使外壳30滑动并安装于安装托架210。另一方面,拆卸检测开关16不会响应于车载装置1安装于安装托架210而接通。拆卸检测开关16响应于外基座70从临时固定的状态移动到正式固定的状态而接通。
131.因此,在将车载装置1安装于安装托架210时,能够抑制施加给前挡风玻璃200的负荷,并且在向安装托架210的安装后适当地使拆卸检测开关16接通。
132.外基座70通过外卡合部75、76与外壳30的第一被卡合部45、47卡合,暂时保持为临
时固定状态。并且,通过外卡合部75、76与外壳30的第一被卡合部45、47的卡合,能够抑制临时固定的外基座70意外地从外壳30脱落。
133.临时固定状态的外基座70通过滑动而使外卡合部75、76与第二被卡合部46、48卡合,保持为正式固定状态。并且,通过外卡合部75、76与外壳30的第二被卡合部46、48的卡合,能够抑制成为正式固定状态的外基座70意外地向临时固定的方向移动,进而能够抑制由于该移动而断开拆卸检测开关16。
134.在外基座70从临时固定状态移至正式固定状态时,限制外基座70的移动方向。即,外基座70沿着设置于外壳30的滑动导轨61~64大致直线地滑动。因此,能够更适当地使外基座70为正式固定状态,并且能够通过外基座70的开关抵接部74适当地使拆卸检测开关16接通。
135.外基座70具备开关抵接部74。拆卸检测开关16由于受到外基座70滑动的方向的负荷,而操作可动片从而接通。因此,能够使拆卸检测开关16稳定地接通。
136.在将外壳30安装于安装托架210时,例如在仅使外壳30的嵌合部41~44与安装托架210中的被嵌合部211~214嵌合时,有由于车载装置1的自重而车载装置1向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可能性。若车载装置1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则有嵌合部41~44向被嵌合部211~214的嵌合脱落的担心。
137.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将外壳30安装于安装托架210,则内基座20的内卡合部24、25与安装托架210的托架被卡合部216、217卡合(参照图21)。由此,能够抑制车载装置1从安装托架210脱落。
138.若外基座70被正式固定,则如图23所示,外基座70的钩80、81插入到外壳30的插入孔52a、55a。由此,能够抑制外壳30的第一侧板32以及第二侧板33向外侧张开。即,例如即使对第一侧板32施加向外侧张开的方向的外力,也能够通过钩80限制第一侧板32向该外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外壳30的嵌合部41~44与安装托架210的被嵌合部211~214的嵌合。
139.此外,内面200a相当于本公开中的安装面的一个例子。安装托架210相当于本公开中的托架的一个例子。嵌合部41、42、43、44相当于本公开中的安装部的一个例子。拆卸检测开关16相当于本公开中的开关的一个例子。外基座70相当于本公开中的操作部件的一个例子。第一被卡合部45、47以及外卡合部75、76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一保持部的一个例子。第二被卡合部46、48以及外卡合部75、76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二保持部的一个例子。开关抵接部74相当于本公开中的抵接部件的一个例子。滑动导轨61、62、63、64相当于本公开中的引导部件的一个例子。第二基板11以及内基座20相当于本公开中的固定收容部件的一个例子。第二基板11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电路基板的一个例子。内基座20相当于本公开中的基板支承部件的一个例子。第一内开口部22相当于本公开中的开口部的一个例子。内卡合部24、25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一卡合部件的一个例子。托架被卡合部216、217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一被卡合部件的一个例子。第一侧板32以及第二侧板33相当于本公开中的侧壁的一个例子。钩80、81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二卡合部件的一个例子。插入孔52a、55a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二被卡合部件的一个例子。临时固定外基座70的位置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一位置的一个例子。正式固定外基座70的位置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二位置的一个例子。接通拆卸检测开关16的状态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二操作状态的一个例子。断开拆卸检测开关16的状态相
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一操作状态的一个例子。外基座70沿着滑动导轨61~64从临时固定状态向正式固定状态移动的方向,即y轴正方向相当于本公开中的既定移动方向的一个例子。
140.(6)其它的实施方式
141.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142.(6-1)车载装置1可以利用任何的方法与安装托架210嵌合。即,经由四个嵌合部41~44嵌合为一个例子,也可以利用其它的方法嵌合。
143.(6-2)外基座70可以利用任何的方法临时固定以及正式固定于外壳30。也可以抑制进行了临时固定或者正式固定的外基座70的从外壳30的脱落的具体的方法也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144.(6-3)外基座70也可以固定或者卡合于与外壳30不同的部位。例如,也可以通过与内基座20或者其它的部件的机械连接来临时固定以及正式固定外基座70。也可以用于将外基座70从临时固定的状态引导至正式固定的状态的引导导轨也设置在与外壳30不同的部件。
145.(6-4)在外基座70从临时固定状态向正式固定状态移动时外基座70移动的方向并不限定于y轴正方向。也可以通过向与y轴正方向不同的方向滑动从临时固定状态移至正式固定状态。
146.(6-5)拆卸检测开关16可以构成为任何的形状。即,拆卸检测开关16可以通过抵接外基座70而以任意的方式作用而接通。
147.(6-6)虽然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具备两个基板,但基板的数目也可以为一个也可以在三个以上。
148.(6-7)虽然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是用于利用etc以及etc2.0的所谓的etc车载器,但车载装置1的用途并不限定于此。
149.(6-8)也可以通过多个构成要素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构成要素具有的多个功能,或者通过多个构成要素实现一个构成要素具有的一个功能。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个构成要素实现多个构成要素具有的多个功能,或者通过一个构成要素实现由多个构成要素实现的一个功能。另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附加给或者置换为其它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