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71056发布日期:2022-06-02 09:3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锯齿波电路是指能周期产生锯齿形信号的电路,其通过一个控制信号控制一个电流给电容充电,再通过比较器将电容端与参考电压比较去控制电容放电,最终得到锯齿波。
3.目前,传统的锯齿波电路中充电电流和电容器的电容确定了锯齿波的波形。但是,充电电流和电容器的电容可能根据诸如制作工艺、工作电压和工作温度之类的工作条件而改变。因此,现有锯齿波电路中充电电流和电容器的电容改变所带来的偏差,造成锯齿波波形偏差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减少锯齿波波形偏差。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路结构,所述电路结构包括:充电电路、放电电路、供电电路、锯齿波发生电路、比较电路、运放电路;
7.所述充电电路,用于在第一脉冲信号下,将所述供电电路的供电电流传输至所述锯齿波发生电路;
8.所述放电电路,用于在第二脉冲信号下,调整所述锯齿波发生电路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二脉冲信号时,所述供电电路断开与所述锯齿波发生电路的连接;
9.所述比较电路,用于基于所述锯齿波发生电路的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向所述运放电路输出第一电平;
10.所述运放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平调整所述供电电路的供电电流。
11.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路结构。
12.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充电电路在第一脉冲信号下,将供电电路的供电电流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比较电路基于锯齿波发生电路的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向运放电路输出第一电平。运放电路基于第一电平调整供电电路的供电电流。第一脉冲信号下发完毕后,放电电路在第二脉冲信号下,调整锯齿波发生电路的电压。比较电路基于锯齿波发生电路中被放电电路调整后的电压,向运放电路传输第一电平。运放电路基于第一电平调整供电电路的供电电流。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比较电路向运放电路反馈与锯齿波发生电路电压相关的电平的方式,实现对供电电路的供电电流的调节,使得供电电流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从而使得锯齿波发生电路能够在稳定的供电电流下产生波形稳定的锯齿波,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能够实现锯齿波波形的精确控制,减少锯齿波波形偏差。
13.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16.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17.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19.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结构,该电路结构主要包括:充电电路11、供电电路12、锯齿波发生电路13、比较电路14、运放电路15、放电电路16,其中,
20.充电电路11,用于在第一脉冲信号下,将供电电路12的供电电流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
21.放电电路16,用于在第二脉冲信号下,调整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电压,其中,第二脉冲信号时,供电电路12断开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连接。
22.比较电路14,用于基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向运放电路15输出第一电平。
23.运放电路15,用于基于第一电平调整供电电路12的供电电流。
24.电路结构中的各电路主要是通过多个脉冲周期的工作,使供电电路12向锯齿波发生电路13传输的供电电流维持在一个稳定值,从而使锯齿波发生电路13在稳定的电流下产生的锯齿波,减小锯齿波波形的偏差。
25.电路结构中的各电路在每一个脉冲周期内的工作过程均相同,因此下面以一个脉冲周期为例,说明电路结构中各电路的工作过程:
26.第一脉冲信号下各电路的工作过程为:
27.充电电路11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一脉冲信号下,将供电电路12的供电电流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锯齿波发生电路13在供电电流下产生锯齿波的线性上升端波形。比较电路14基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向运放电路15输出第一电平,此时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电压是供电电流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而产生的。然后运放电路15用于基于比较电路14传输的第一电平调整供电电路12的供电电流。
28.第二脉冲信号下各电路的工作过程为:
29.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一脉冲信号结束时,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开始时,充电电路11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下,断开供电电路12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连接,同时放电电路16在第二脉冲信号下调整锯齿波发生电路的电压,锯齿波发生电路13在放电电路16的调整下产生锯齿波的线性下降端波形。比较电路14基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向运放电路15输出第一电平,此时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电压是放电电路16调整后的电压。然后运放电路15用于基于比较电路14传输的第一电平调整供电电路12的供电电流。
30.通过上述的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下,电路结构中各电路的工作情况能够看出,在当前脉冲周期为第一个脉冲周期的情况下,充电电路11在第一脉冲信号下向锯齿波发生电路13传输的供电电流为供电电路12中初始态的电流。在当前脉冲周期不是第一个脉冲周期的情况下,充电电路11在第一脉冲信号下向锯齿波发生电路13传输的供电电流为与当前脉冲周期相邻的上一个脉冲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下运放电路15调整后的供电电流。
31.下面对电路结构中的各电路以及各电路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说明:
32.充电电路11:
33.为了使锯齿波发生电路13能够产生锯齿波,充电电路11为锯齿波发生电路13传输供电电流的时间点和持续时长由脉冲信号控制,也就是说,充电电路11在周期性的脉冲信号下进行开启和关闭。一个脉冲周期中包括有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其中,充电电路11在第一脉冲信号下将供电电路12的供电电流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在第二脉冲信号下其断开供电电路12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连接。
34.在实际应用中,充电电路11需要与窄脉冲发生器连接,用于接收窄脉冲发生器下发的脉冲信号,并执行与其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相应的动作。在一个周期内,窄脉冲发生器下发两个脉冲信号,其中,一个脉冲信号为从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时的上升沿脉冲信号,反过来,另一个脉冲信号为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时的是下降沿脉冲信号。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脉冲信号为下降沿脉冲信号,即低电平信号。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脉冲信号为上升沿脉冲信号,即高电平信号。
35.充电电路11的具体结构可基于具体业务需求设定,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充电电路11的具体结果包括如下两种:
36.第一种,如图2所示,充电电路11包括第二反向器111、第一开关元件112和第二开关元件113。第二反向器111、第一开关元件112和第二开关元件113的连接关系如下:
37.第一开关元件112的第一端a1与第五节点a5相连,第二端a2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相连,第三端a3与第六节点a6相连。第二开关元件113的第一端b1与第五节点a5相连,第二端b2与目标电位端,即地线gnd相连,第三端b3与第二反相器111的输出端c2相连。第二反相器111的输入端c1与第六节点a6相连。第五节点a5与供电电路11相连,第六节点a6用于接收第一脉冲信号或第二脉冲信号。
38.第一开关元件112在第一脉冲信号下,开启,并将第五节点a5接收到的供电电路11的供电电流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同时,第二反相器111在第一脉冲信号下,反相第一脉冲信号,并将反相后的第一脉冲信号传输至第二开关元件113。第二开关元件113在反相后的第一脉冲信号下,关闭。
39.一个周期内的第一脉冲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其用于触发第一开关元件112开启,第
二开关元件113关闭。第一脉冲信号为窄脉冲发生器提供的,如图2中的b即为窄脉冲发生器提供的窄脉冲信号,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时的是下降沿脉冲信号即为第一脉冲信号。
40.在第一脉冲信号传输到第一开关元件112时触发第一开关元件112开启的同时,第二反向器111反相第一脉冲信号,第二开关元件113在反相后的第一脉冲信号下关闭,从而在第一开关元件112开启时将供电电流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过程中,避免供电电流流向目标电位端。这里的目标电位端可以基于具体业务需求设定,示例性的,目标电位端为地线。
41.一个周期内待第一脉冲信号输入下发完毕后,该周期内的第二脉冲信号开始输入,该第二脉冲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一开关元件112在第二脉冲信号下,关闭。同时,第二反相器111在第二脉冲信号下,反相第二脉冲信号,并将反相后的第二脉冲信号传输至第二开关元件113。第二开关元件113在反相后的第二脉冲信号下,开启。
42.在第二脉冲信号传输到第一开关元件112时触发第一开关元件112关闭的同时,第二反向器111反相第二脉冲信号,第二开关元件113在反相后的第一脉冲信号下开启,从而在第一开关元件112关闭时,可将供电电路12提供的电流传输至目标电位端“地线”,从而达到续流的目的。
43.第一开关元件112和第二开关元件113均为p型mos管或p型三极管。
44.第二种,如图3所示,图3中仅示出了充电电路11中包括的元件,以及与充电电路11存在连接关系的供电电路12和锯齿波发生电路13。充电电路11包括控制器114、第一目标开关115和第二目标开关116。控制器114、第一目标开关115和第二目标开关116的连接关系如下:
45.第一目标开关115的第一端与供电电路12相连,第二端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相连。第二目标开关116的第一端与供电电路12相连,第二端与目标电位端,即地线gnd相连。控制器114的第一端与目标节点b相连。目标节点b用于接收第一脉冲信号或第二脉冲信号。
46.控制器114在第一脉冲信号下,控制第一目标开关115开启,将第电电路11的供电电流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同时,控制器114在第一脉冲信号下,控制第二目标开关116关闭,从而在第一目标开关115开启时将供电电流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过程中,避免供电电流流向目标电位端。这里的目标电位端可以基于具体业务需求设定,示例性的,目标电位端为地线。
47.一个周期内待第一脉冲信号输入下发完毕后,该周期内的第二脉冲信号开始输入,该第二脉冲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控制器114在第二脉冲信号下,控制第一目标开关115关闭。同时,控制器114在第二脉冲信号下,控制第二目标开关116开启,从而在第一目标开关115关闭时,可将供电电路12提供的电流传输至目标电位端“地线”,从而达到续流的目的。
48.供电电路12:
49.供电电路12用于为锯齿波发生电路13提供供电电流。供电电路12与充电电路11相连,其供电电流需要在充电电路11的传输下,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如图2所示,供电电路12包括第一电容121和目标元件122,下面对第一电容121和目标元件122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
50.第一电容121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相连,第二端与第一节点a1相连。目标元件122的第一端d1与预设电源v相连,第二端d2与充电电路11相连,第三端d3与第一节点a1相连。
第一节点a1与运放电路15相连。其中,目标元件向充电电路11提供的第一电流可随着运放电路15的调整发生变动,其可以为p型mos管或p型三极管。
51.在连续的多个脉冲周期中供电电路12的供电电流一直在动态调整过程中,最终会维持在一个稳态的范围内。调整过程包含电流增大过程和电流减小过程。增大过程发生在图2中的f点低于vref,减小过程发生在f点高于vref。
52.第一电容121用于稳定图2中a1点的电压,a1点为主极点位置,故第一电容121为补偿电容。运放电路15在全周期范围内对第一节点a1的电压进行调整,在第一节点a1的电压被运放电路15调整后,目标元件121传输的供电电流ireg发生变动,并最终实现供电电流ireg的平均值不变。
53.运放电路15在接收到的第一电平为低电平时,减小第一节点a1的电压,其中,目标元件122向充电电路11传输的供电电流随着第一节点a1的电压的减小而增大。同样的,运放电路15在接收到的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时,增大第一节点a1的电压,其中,目标元件122向充电电路11传输的供电电流随着第一节点a1的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54.锯齿波发生电路13:
55.锯齿波发生电路13用于产生锯齿波,锯齿波的明显特征是电压或是电流先随时间呈线性增长,再迅速下降,然后再线性上升,再迅速下降,如此循环。锯齿波的明显特征就是基于对电容的充放电控制来实现的。
56.锯齿波发生电路13包括第三目标电路131和第四电容132。第三目标电路131和第四电容132的连接关系如下:第三目标电路131的第一端分别与充电电路11和放电电路16相连,第二端与第九节点a9相连。第四电容132的第一端与第九节点a9相连,第二端与目标电位端,即地线gnd相连。第九节点a9与比较电路14相连。
57.第三目标电路131在接收到充电电路11传输的供电电流时,该供电电流传输至第四电容132给第四电容132充电。给第四电容132充电的过程使电压缓慢上升。在充电电路11停止传输供电电流,且放电电路16开启时,第四电容132放电至目标电位端,即地线gnd,电压快速下降,从而形成了锯齿波。
58.比较电路14:
59.比较电路14用于基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向运放电路15输出第一电平,以供运放电路14基于第一电平调整供电电路12的供电电流使用。
60.比较电路14包括比较器141。比较器141的连接关系如下:比较器141的正相输入端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相连,负相输入端与提供参考电压vref的电路相连。比较器141基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向运放电路15输出第一电平。
61.运放电路15:
62.运放电路15主要用于根据比较器电路14提供的第一电平,对供电电路12的供电电流进行调整。运放电路15包括放大器151、第一反相器152、第一目标电路153和第二目标电路154,下面对放大器151、第一反相器152、第一目标电路153和第二目标电路154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
63.放大器151的第一输入端e1通过第一目标电路153与第一反相器152的输出端f2相连,第二输入端e2通过第二目标电路154与第二节点a2相连,输出端e3与供电电路12相连。第一反相器152的输入端f1与第二节点a2相连。第二节点a2与比较电路14相连。
64.在第一脉冲信号下,比较电路14向第二节点a2传输第一电平。第一反相器152在接收到比较电路14向第二节点a2传输的第一电平时,反相第一电平。第一电平通过第一目标电路153传输至放大器151。同样的,第二目标电路154在接收到比较电路14向第二节点a2传输的第一电平时,第一电平通过第二目标电路154传输至放大器151。放大器151基于第一反相器152反相后的第一电平和第二目标电路传输的第一电平进行放大运算,并输出运算结果至供电电路12。运算结果用于调整供电电路的电流大小。
65.为了分散放大器151的电压,第一目标电路153中设置有第一电阻1531和第二电容1532。第二目标电路154设置有第二电阻1541和第三电容1542。
66.第一电阻1531的第一端与第一反相器152的输出端f2相连,第二端与第三节点a3相连。第二电容1532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a3相连,第二端与目标电位端,即地线gnd相连。第三节点a3与放大器151的第一输入端e1相连。
67.比较电路14向第二节点a2传输第一电平超出放大器151的承受程度时,第一电阻1531将承载多于放大器151承受能力的电压,并将其所承担的电压通过第二电容1532传输至目标电位端。其中,目标点位端为地线。
68.第二目标电路154包括第二电阻1541和第三电容1542。第二电阻1541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a2相连,第二端与第四节点a4相连。第三电容1542的第一端与第四节点a4相连,第二端与目标电位端,即地线gnd相连。第四节点a4与放大器151的第二输入端e2相连。
69.为了减少放大器151输出运算结果至供电电路12的纹波,则运放电路151中还包括第一二极管155和第二二极管156。
70.第一二极管155和第二二极管156设置在第一目标电路153和第二目标电路154之间。其中,第一二极管155的阴极与第二目标电路154相连,阳极与第一目标电路153相连。第二二级管156的阴极第一目标电路153相连,阳极与第二目标电路154相连。
71.比较电路14向第二节点a2传输第一电平,由于比较电路14为低阻输出,所以第二电阻1541连接至第三电容1542端用于低通滤波。
72.放电电路16:
73.锯齿波发生电路13用于产生锯齿波,锯齿波的明显特征是电压或是电流先随时间呈线性增长,再迅速下降,然后再线性上升,再迅速下降,如此循环。锯齿波的明显特征就是基于对电容的充放电控制来实现的。充电电路11用于为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电容充电,而放电电路16用于控制锯齿波发生电路13的电容放电。
74.放电电路16包括第三开关元件161;
75.第三开关元件161的第一端g1与第七节点a7相连,第二端g2与目标电位端,即地线gnd相连,第三端g3与第八节点a8相连。第七节点a7分别与充电电路11和锯齿波发生电路13相连。第八节点a8用于接收第一脉冲信号或第二脉冲信号。
76.为了保证锯齿波发生电路13中锯齿波的产生,则放电电路16和充电电路11的控制相反。
77.在第一脉冲信号下,充电电路11为锯齿波发生电路13充电时,第三开关元件161关闭。在第二脉冲信号下,充电电路11停止为锯齿波发生电路13充电时,第三开关元件161开启,从而将锯齿波发生电路13中的电压拉低至目标电位端。其中,目标点位端为地线。
78.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下面对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的具体工作过程进
行说明:
79.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的工作过程为:
80.电路结构的初始态:
81.电路结构的初始态,即在窄脉冲控制器未发起脉冲周期时,锯齿波发生电路13中的电压为零,即图2中f点的初始态的电平为零。第一节点a1因为第一电容121的存在,其电压为预设电源v的电压。供电电流ireg此时为零。
82.环路建立第一阶段,即脉冲控制器发起脉冲周期至图2中f点的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
83.在该阶段的每一个脉冲周期下电路结构的工作过程基本相同,因此以一个脉冲周期为例进行说明:
84.d11、对于充电电路11,第一开关元件112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一脉冲信号,即低电平脉冲信号下,开启。第二开关元件113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一脉冲信号下,关闭。
85.d12、对于放电电路16,第三开关元件161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一脉冲信号下,关闭。
86.d13、对于供电电路12,在第一开关元件112开启时,其供电电流ireg通过充电电路11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第四电容132开始充电,第三目标电路131中产生与供电电流ireg相应的第一电压,即图2中f点对应的电压。
87.d14、对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第四电容132在供电电流下充电,第三目标电路131产生锯齿波的线性上升端波形。
88.d15、对于比较电路14,由于f点的电压低于参考电压vref,比较器141向运放电路15传输的第一电平为低电平。
89.d16、对于运放电路15,由于第一反相器152的存在,在第一电平传输至当大器151时,图2中的m点电压高于n点电压,放大器151调小第一节点a1处的电压。供电电流ireg会随着第一节点a1处的电压的减少而增大。
90.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一脉冲信号下发完毕后,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下发后,各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
91.d21、对于充电电路11,第一开关元件112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即高电平脉冲信号下,关闭。第二开关元件113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下,开启。
92.d22、对于放电电路16,第三开关元件161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下,开启。第三开关元件161拉低锯齿波发生电路13中的第四电容132至目标电位端,即地线gnd。
93.d23、对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第四电容132的电压被第三开关元件161的开启拉低至目标电位端,第三目标电路131产生锯齿波的迅速下降端波形。
94.d24、对于比较电路14,由于第三目标电路131的电压被拉低,因此f点的电压低于参考电压vref,此时比较器141向运放电路15传输的第一电平为低电平。
95.d25、对于运放电路15,由于第一反相器152的存在,在第一电平传输至放大器151时,图2中的m点电压高于n点电压,放大器151调小第一节点a1处的电压。供电电流ireg会随着第一节点a1处的电压的减少而增大。
96.环路建立第一阶段各电路重复上述工作,直至图2中f点的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
97.环路建立第二阶段,即从f点的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开始至f点的峰值电压为两倍的参考电压vref:
98.在该阶段的每一个周期下电路结构的工作过程基本相同,因此也一个周期为例进行说明:
99.p11、对于充电电路11,第一开关元件112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一脉冲信号,即低电平脉冲信号下,开启。第二开关元件113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一脉冲信号下,关闭。
100.p12、对于放电电路16,第三开关元件161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一脉冲信号下,关闭。
101.p13、对于供电电路12,在第一开关元件112开启时,其供电电流ireg通过充电电路11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第四电容132开始充电,第三目标电路131中产生与供电电流ireg相应的第一电压,即图2中f点对应的电压。
102.p14、对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第四电容132在供电电流下充电,第三目标电路131产生锯齿波的线性上升端波形。
103.p15、对于比较电路14,由于供电电流已经增加到足够大,使得f点的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比较器141向运放电路15传输的第一电平为高电平。
104.p16、对于运放电路15,由于第一反相器152的存在,在第一电平传输至放大器151时,图2中的m点电压低于n点电压,放大器151调大第一节点a1处的电压。供电电流ireg会随着第一节点a1处的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105.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一脉冲信号下发完毕后,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下发后,各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
106.p21、对于充电电路11,第一开关元件112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即高电平脉冲信号下,关闭。第二开关元件113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下,开启。
107.p22、对于放电电路16,第三开关元件161在当前脉冲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下,开启。第三开关元件161拉低锯齿波发生电路13中的第四电容132至目标电位端。
108.p23、对于锯齿波发生电路13,第四电容132的电压被第三开关元件161的开启拉低至目标电位端,第三目标电路131产生锯齿波的线性下降端波形。
109.p24、对于比较电路14,由于第三目标电路131的电压被拉低,因此f点的电压低于参考电压vref,比较器141向运放电路15传输的第一电平为低电平。
110.p25、对于运放电路15,由于第一反相器152的存在,在第一电平传输至放大器151时,图2中的m点电压高于n点电压,放大器151调小第一节点a1处的电压。供电电流ireg会随着第一节点a1处的电压的减少而增大。当前脉冲周期内第一节点a1的减小幅度大于上一个脉冲周期第一节点a1增大的幅度,直到f点的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的时间等于f点低于参考电压vref的时间,也即参考电压f点峰值为两倍的参考电压vref,第一节点a1的电压调制完成,即供电电流维持在稳定状态。
111.环路建立第二阶段各电路在各周围内重复上述工作,直至f点的峰值电压为两倍的参考电压vref。
112.在环路建立第二阶段完成后,进入到稳定工作过程:
113.当第一节点a1调整到一个稳定值,供电电流ireg大小维持在稳定状态,f点电压峰值为两倍的参考电压vref。在稳定工作阶段,各电路的工作逻辑如下:若f点电压峰值低于
两倍的参考电压vref,则n点平均值低于m点,则会调整第一节点a1的电压使其变小,最终使得f点的最大电压的平均值为参考电压vref,相反若f点电压峰值高于两倍的参考电压vref,则n点平均值高于m,则会调整第一节点a1点电压使其变大,使得f点的最小电压的电压平均值也为参考电压vref。
114.综上,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的工作过程来看,本电路结构的具体工作原理为:
115.在图2中的f点电压低于参考vref的情况下,供电电流ireg由零电流开始增大且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供电电流ireg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13后第四电容132开始充电,直到放电电路16在第二脉冲信号即高脉冲下,将f点的电压直接拉低。
116.若当前脉冲周期为第一个脉冲周期则f点在整个充电过程其对应的第一电压都低于参考电压vref,所以供电电流ireg在整个充电过程都在增大,到第二脉冲信号即高脉冲来,f点的电压被拉低仍旧低于参考电压vref,供电电流ireg继续增大。再到下一个脉冲周期的第一脉冲信号来,充电电路11开启,第供电电路给锯齿波发生电路13供电,f点又继续由零电位开始充电,此时的充电电流由上一个脉冲周期的值继续增大。如此循环几个周期,f点在整个周期内都低于参考电压vref,所以供电电流ireg一直在增大,直到一个脉冲周期内的充电到出现f点高于参考电压vref。一旦f点的第一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供电电流ireg则开始减小,只要f点的第一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的时间小于f点的第一电压低于参考电压vref的时间,则每个脉冲周期内供电电流ireg增大的时间就长于减小的时间,直到最后供电电流ireg增大的时间等于减小的时间,此时也即f点的第一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的时间等于f点低于vref的时间,电路建立过程完毕,进入稳态也即f点电压整个脉冲周期内一半时间内高于参考电压vref一半时间内低于参考电压vref,且供电电流ireg增大时间等于减小时间,也即ireg平均值不变,实现恒流充电。
1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结构,充电电路在第一脉冲信号下,将供电电路的供电电流传输至锯齿波发生电路。比较电路基于锯齿波发生电路的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向运放电路输出第一电平。运放电路基于第一电平调整供电电路的供电电流。第一脉冲信号下发完毕后,放电电路在第二脉冲信号下,调整锯齿波发生电路的电压。比较电路基于锯齿波发生电路中被放电电路调整后的电压,向运放电路传输第一电平。运放电路基于第一电平调整供电电路的供电电流。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比较电路向运放电路反馈与锯齿波发生电路电压相关的电平的方式,实现对供电电路的供电电流的调节,使得供电电流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从而使得锯齿波发生电路能够在稳定的供电电流下产生波形稳定的锯齿波,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能够实现锯齿波波形的精确控制,减少锯齿波波形偏差。
118.进一步的,依据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图1或图2所述的电路结构。
119.本发明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电子设备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驱动装置或pwm显示装置。
120.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12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法及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122.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1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