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C口扩展电路、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53351发布日期:2023-06-29 21:4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IIC口扩展电路、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iic口扩展电路,尤其涉及一种iic口扩展电路、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1、由于目前现有很多soc芯片由于封装较小的原因,导致能使用的io口数量不多,导致对soc芯片的性能发挥造成了限制,然而现在市面上电子产品所要实现功能越来越多,对soc芯片的功能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当产品需要实现某一个新功能时,自然就需要占用soc芯片其中的一个io口来连接新的功能模块,这就导致了很多soc芯片由于受到封装限制,导致无法留出多余的io口来连接新的功能模块,导致soc芯片无法满足后续产品更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实现在少量io口的条件下实现多个新功能模块的连接从而提升io口的利用效率,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依靠少量io口实现多个新功能模块连接的iic口扩展电路、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iic口扩展电路,包括切换模块、隔离模块、输入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内设有用于输入设备连接的第一检测输入接口以及第二检测输入接口,所述输出模块内设有用于与输出设备连接的第一输出接口以及第二输出接口;

3、所述切换模块的一端与外部处理芯片的iic口相连,所述切换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模块的一端以及所述输出模块相连,所述隔离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输入接口以及所述第二检测输入接口相连;

4、其中,所述隔离模块包括第一光耦单元以及第二光耦单元,

5、所述第一光耦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相连,所述第一光耦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检测输入接口相连,所述第二光耦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相连,所述第二光耦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检测输入接口相连,从而实现根据所述输入引脚输入的控制信号切换所述第一光耦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光耦单元的导通情况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选择对应的所述输出引脚进行输出的功能。

6、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模块包括切换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一电容;

7、切换芯片的sda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以及外部处理芯片的sda口相连,切换芯片的scl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以及外部处理芯片的scl口相连,切换芯片的-int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外部处理芯片的io口相连,切换芯片的vcc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电阻另一端、第三电阻另一端、外部供电以及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切换芯片的a1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相连,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部供电相连,切换芯片的p0端与所述第一光耦单元相连,切换芯片的p1端与所述第二光耦单元相连,切换芯片的p2端通过所述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相连,切换芯片的p3端通过所述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相连,切换芯片的a0端、a2端以及gnd端相互相连并接地。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耦单元包括第一光耦合器、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以及第一二极管;

9、第一光耦合器的接收端c极引脚分别与第五电阻的一端以及第六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部供电相连,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切换芯片的p0端相连,第一光耦合器的接收端e极引脚接地,第一光耦合器的发光管正极与第七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第一光耦合器的发光管负极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并接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入模块内的所述第一检测输入接口相连。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光耦单元包括第二光耦合器、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以及第二二极管d2;

11、第二光耦合器的接收端c极引脚分别与第八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九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部供电相连,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切换芯片的p1端相连,第二光耦合器的接收端e极引脚接地,第二光耦合器的发光管正极与第十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第二光耦合器的发光管负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并接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入模块内的所述第二检测输入接口相连。

12、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模块包括驱动单元以及输出接口单元;

13、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相连,所述驱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接口单元相连,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接口均设置在所述输出接口单元内;

14、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芯片、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

15、驱动芯片的ina端与切换芯片的p2端相连,驱动芯片的inb端与切换芯片的p3端相连,驱动芯片的vdd端与第二电容的正极以及第三电容的正极相连并连接外部供电,第二电容的负极以及第三电容的负极相互相连并接地,驱动芯片的outa端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相连并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相连,驱动芯片的outb端与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相连并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相连。

16、进一步的,所述输入模块内还设有电源端口以及第一接地端口;

17、所述电源端口与所述外部供电相连,所述第一接地端口接地;

18、此外,所述输出接口单元内还设有第二接地端口以及第三接地端口;

19、所述第二接地端口以及所述第三接地端口均接地。

2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iic口扩展电路,所述iic口扩展电路包括切换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第一光耦单元以及第二光耦单元,所述输入模块内设有多个与不同输入设备连接的所述输入引脚,所述输出模块内设有与多个与不同输出设备连接的输出引脚;

21、所述切换模块的一端与外部处理芯片的iic口相连,所述切换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耦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二光耦单元的一端以及输出模块相连,所述第一光耦单元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光耦单元的另一端与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输入引脚相连,则所述方法包括:

22、根据所述输入引脚输入的电平信号检测所述第一光耦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光耦单元的导通状态,并记为导通状态信息;

23、外部处理芯片根据所述导通状态信息控制所述切换模块切换内各个数据引脚的电平状态,并将处于预设电平状态的所述数据引脚记为可调用引脚;

24、所述切换模块控制所述可调用引脚导通,从而使与所述可调用引脚相连的所述输出引脚进行输出,达到通过单一所述输入模块获取多个输入设备的状态信号后,通过单一所述输出模块向多个所述输出设备进行输出的功能。

2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应用于iic口扩展电路,所述iic口扩展电路包括切换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第一光耦单元以及第二光耦单元,所述输入模块内设有多个与不同输入设备连接的所述输入引脚,所述输出模块内设有与多个与不同输出设备连接的输出引脚;

26、所述切换模块的一端与外部处理芯片的iic口相连,所述切换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耦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二光耦单元的一端以及所述输出模块相连,所述第一光耦单元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光耦单元的另一端与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输入引脚相连,则所述系统包括:

27、切换模组,用于根据所述输入引脚输入的电平信号检测所述第一光耦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光耦单元的导通状态,并记为导通状态信息;

28、引脚控制模组,用于控制外部处理芯片根据所述导通状态信息控制所述切换模块切换内各个数据引脚的电平状态,并将处于预设电平状态的所述数据引脚记为可调用引脚;

29、引脚选择模组,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控制所述可调用引脚导通,从而使与所述可调用引脚相连的所述输出引脚进行输出,达到通过单一所述输入模块获取多个输入设备的控制信号后,通过单一所述输出模块向多个所述输出设备进行输出的功能。

3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31、根据所述输入引脚输入的电平信号检测所述第一光耦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光耦单元的导通状态,并记为导通状态信息;

32、外部处理芯片根据所述导通状态信息控制所述切换模块切换内部各个数据引脚的电平状态,所述数据引脚与所述输出引脚相连,并将处于预设电平状态的所述数据引脚记为可调用引脚;

33、所述切换模块控制所述可调用引脚导通,从而使与所述可调用引脚相连的所述输出引脚进行输出,达到通过单一所述输入模块获取多个输入设备的状态信号后,通过单一所述输出模块向多个所述输出设备进行输出的功能

3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35、根据所述输入引脚输入的电平信号检测所述第一光耦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光耦单元的导通状态,并记为导通状态信息;

36、外部处理芯片根据所述导通状态信息控制所述切换模块切换内部各个数据引脚的电平状态,所述数据引脚与所述输出引脚相连,并将处于预设电平状态的所述数据引脚记为可调用引脚;

37、所述切换模块控制所述可调用引脚导通,从而使与所述可调用引脚相连的所述输出引脚进行输出,达到通过单一所述输入模块获取多个输入设备的控制信号后,通过单一所述输出模块向多个所述输出设备进行输出的功能

38、上述的iic口扩展电路、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通过设置与输入设备连接的输入引脚,并根据输入引脚输入的电平信号检测到第一光耦单元以及第二光耦单元的导通状态后,通过切换模块根据导通状态选择对应的输出引脚来对控制信号进行输出,达到根据控制信号实现输入引脚与输出引脚的匹配功能,且由于输入引脚与输出引脚可有多个,同时切换模组仅与一个iic接口进行连接,因此可实现不依赖多个io口来实现多个输入设备与多个输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及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当中现有的soc芯片由于封装限制导致io口较少,导致无法连接多个外部设备的问题,实现了可通过单个iic接口达到对多个输入设备以及输出设备进行控制,提升了io口的利用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