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

文档序号:33712021发布日期:2023-04-01 00:1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

1.本发明涉及服务器机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


背景技术:

2.服务器机柜,用来组合安装面板、插件、插箱、电子元件、器件和机械零件与部件,使其构成一个整体的安装箱。服务器机柜由框架和盖板(门)组成,一般具有长方体的外形,落地放置。它为电子设备正常工作提供相适应的环境和安全防护。不具备封闭结构的机柜称为机架。服务器机柜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机柜的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以及良好的电磁隔离、接地、噪声隔离、通风散热等性能。
3.目前的服务器机柜采用的降温散热都是通过散热风机或者水冷的方式进行降温散热,降温效果一般,得不到及时的降温,服务器机柜内的设备很容易被损坏,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包括:柜体;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固定连接设于所述柜体内侧,用于配合所述柜体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支撑;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机构外侧,且与所述柜体相连,用于配合所述支撑机构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快速散热;其中,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固定连接设于所述壳体内侧,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连,用于配合所述支撑机构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散热;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与所述柜体一侧柜壁相连,且与所述控制组件相连,用于配合所述控制组件输送空气进气柜体内侧;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与所述柜体另一侧柜壁相连,且与所述控制组件相连,用于配合所述控制组件实现对柜体内侧空气的输出。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装置运行时,电子设备被置于放置机构上,控制组件能驱动冷却液进行流动,并配合所述支撑机构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初步散热,控制组件还能同时驱动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同时运行,能使得空气在柜体内侧进行快速流动,进而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快速散热,而排气组件还能实现对控制组件内侧冷却液的散热,从而提升装置的散热效率,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服务器机柜采用的降温散热都是通过散热风机或者水冷的方式进行降温散热,降温效果一般,得不到及时的降温,服务器机柜内的设备很容易被损坏,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和散热机构,不仅能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多重散热,而且同时对进气和排气进行加速,大大提升了装置的散热效率,流动的空气还能实现对散热装置本身的降温,
从而保证了装置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7.图1为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中控制箱的俯视图。
9.图3为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中传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10.图4为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11.图5为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中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柜体,2-控制箱,3-支撑板,4-冷却管,5-进气箱,6-出气箱,7-导气管,8-滤箱,9-连接管,10-滤框,11-弹性件,12-转杆,13-凸轮,14-控制杆,15-水箱,16-水泵,17-传动箱,18-传动杆,19-从动杆,20-回流管,21-第一连接杆,22-第一支撑杆,23-第一风扇,24-第一传动件,25-第二连接杆,26-第二支撑杆,27-第二风扇,28-导气板,29-第二传动件,30-排气管,31-输水管,32-吸热板,33-散热器,34-固定管,35-散热片,36-通气槽,37-半导体制冷片。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15.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包括:柜体1;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固定连接设于所述柜体1内侧,用于配合所述柜体1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支撑;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机构外侧,且与所述柜体1相连,用于配合所述支撑机构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快速散热;其中,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固定连接设于所述壳体1内侧,且与所述支撑机构相连,用于配合所述支撑机构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散热;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与所述柜体1一侧柜壁相连,且与所述控制组件相连,用于配合所述控制组件输送空气进气柜体1内侧;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与所述柜体1另一侧柜壁相连,且与所述控制组件相连,用于配合所述控制组件实现对柜体1内侧空气的输出。
16.本实施例中,装置运行时,电子设备被置于放置机构上,控制组件能驱动冷却液进行流动,并配合所述支撑机构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初步散热,控制组件还能同时驱动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同时运行,能使得空气在柜体1内侧进行快速流动,进而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快速散热,而排气组件还能实现对控制组件内侧冷却液的散热,从而提升装置的散热效率,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服务器机柜采用的降温散热都是通过散热风机或者水冷的方式进行降温散热,降温效果一般,得不到及时的降温,服务器机柜内的设备很容易被损坏,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和散热机构,不仅能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多重散热,而且同时对进气和排气进行加速,大大提升了装置的散热效率,流动的空气还能实现对散热装置本身的降温,从而保证了装置的散热能力。
17.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箱2,所述控制箱2设于所述柜体
1内侧,且通过排气管30与所述柜体1相连;水箱15,所述水箱15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控制箱2内侧,且输入端通过回流管20与所述支撑机构相连;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水箱15外侧,与控制箱2相连,且通过固定管34与所述支撑机构相连;从动杆19,所述传动杆19与控制箱2转动连接,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且与所述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相连,用于实现空气的快速流动;水泵16,所述水泵16设于所述水箱15内侧,且输出端通过输水管31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用于配合所述传动组件实现从动杆19的旋转。
18.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2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侧底部,所述控制箱2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水箱15,其中,所述水箱15顶端固定连接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水箱15底端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注水管和排水管内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阀门,所述从动杆19转动连接设置在所述控制箱2内侧,所述传动杆9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相连,另外的,所述固定管34和回流管20对称设于所述柜体1两端外侧,水泵16驱动位于水箱15内侧的冷却液进行流动,冷却液沿传动组件和固定管34进入支撑机构内侧,并通过回流管20流回水箱15内侧,冷却液配合支撑机构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散热,冷却液在传动组件内侧流动的过程中能驱动从动杆19旋转,从动杆19能同时带动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运行,实现柜体1内侧空气的快速流动,大大提升了装置的散热效率。
19.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查阅图2和图3,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箱17,所述传动箱17设于所述水箱15外侧,且与所述输水管31相连;散热器33,所述散热器33设于所述传动箱17外侧,与控制箱2相连,且一端通过导液管与所述传动箱17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管34相连,用于实现对冷却液的冷却;传动杆18,所述传动杆18与传动箱17转动连接,与设置在传动箱17内侧的吸热板32固定连接,且与所述从动杆19相连,用于配合流动的冷却液实现从动杆19的旋转;散热片35,所述散热片35设于所述柜体1外侧,与传动杆18固定连接;通气槽36,所述通气槽36设于所述传动杆18内侧,用于配合所述排气组件实现对空气的输送;半导体制冷片37,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7设于所述通气槽36内侧,且与传动杆18固定连接,用于配合所述吸热板32实现对冷却液的冷却。
20.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水管31与所述传动杆18之间呈错位设置,从输水管31排入除尘箱17内侧的冷却液能直接作用于吸热板32上,吸热板32对冷却液进行吸热,吸收的热量一方面通过设置在传动杆18外侧的散热片35排至柜体1外侧,另一方面,设置在传动杆18内侧的半导体制冷片37能实现对吸热板32的冷却,进而完成对冷却液的散热,而排气组件排出的空气沿设置在传动杆18内侧的通气槽36流出,流动过程中能将半导体制冷片37产生的热量带走,进而对冷却液实现有效的散热,保证装置的散热效果,所述传动杆18与所述从动杆19之间通过锥齿轮啮合连接,通过设置传动组件,在对冷却液进行导流输送的过程中,能对冷却液进行多重冷却,从而保证了装置的冷却效果,且流动的冷却液能配合吸热板32实现传动杆18的旋转,传动杆18带动从动杆19旋转,能同时完成对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的驱动,利于提升装置的散热效率。
2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箱5,所述进气箱5设于所述控制箱2一端外侧,与柜体1相连;第一支撑杆22,所述第一支撑杆22转动连接设于所述进气箱5内侧,且与设置在进气箱5内侧的第一风扇23固定连接;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设于所述柜体1外侧,与柜体1相连,且通过连接管9与所述进气箱5相连;第一连接杆21,所述第一连接杆21设于所述水箱15外侧,与控制箱2转动连接,通过第一齿轮件与所述从动杆19相连,
且通过第一传动件24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2相连,用于配合所述传动组件实现对外界空气的导流。
22.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箱5内侧设置有若干第一支撑杆22,所述第一支撑杆22与进气箱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24包括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22和第一连接杆21外侧的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相连,另外的,所述第一齿轮件包括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从动杆19外侧的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固定连接设置在第一连接杆21外侧的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从动杆19带动第一连接杆21旋转,第一连接杆21带动第一支撑杆22旋转,第一支撑杆22带动第一风扇23旋转,外界空气进入除尘组件内侧,经过净化后的空气沿连接管9进入进气箱5内侧,并通过设置在进气箱5上的出气管进入柜体1内侧,通过设置进气组件,能输送空气进入柜体1内侧,并配合所述排气组件实现对位于柜体1内侧电子设备的快速散热。
23.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所述除尘组件包括:滤箱8,所述滤箱8固定连接设于所述柜体1外侧,且与所述连接管9相连;滤框10,所述滤框10设于所述连接管9外侧,与滤箱8滑动连接,且通过弹性件11与所述滤箱8相连;转杆12,所述转杆12设于所述滤框10外侧,与滤箱8转动连接;凸轮13,所述凸轮13与转杆12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滤框10抵接;控制杆14,所述控制杆14与柜体1转动连接,且一端与所述转杆1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24相连,用于配合所述第一传动件24实现转杆12的旋转。
24.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框10滑动连接设于所述滤箱8内侧,且位于所述转杆12与所述连接管9之间,所述滤框10与滤箱8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弹性件11,所述弹性件11为弹簧,所述转杆12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与所述滤框10抵接的凸轮13,所述控制杆14与转杆12之间通过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控制杆14另一端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一链条相连,所述滤箱8远离所述柜体1一端箱壁上设置有用于供空气流动的开口,通过设置除尘组件,第一连接杆21通过第一链轮和第一链条还能带动控制杆14旋转,控制杆14带动转杆12旋转,转杆12带动凸轮13旋转,凸轮13配合弹性件11能实现滤框10的振动,进而避免灰尘附着在滤框10表面。
25.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组件包括:出气箱6,所述出气箱6设于所述控制箱2另一端外侧,与柜体1相连,且通过导气板28与所述控制箱2相连;导气管7,所述导气管7设于所述柜体1内侧,且与所述出气箱6相连;第二支撑杆26,所述第二支撑杆26转动连接设于所述出气箱6内侧,且与设置在所述出气箱6内侧的第二风扇27相连;第二连接杆25,所述第二连接杆25与所述控制箱2转动连接,通过第二齿轮件与所述从动杆9相连,且通过第二传动件29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6相连,用于配合所述传动组件实现对柜体1内侧空气的导流。
2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件包括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从动杆19外侧的第二主动齿轮和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5外侧的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29包括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5和第二支撑杆26外侧的第二风扇27,通过设置排气组件,从动杆19能带动第二连接杆25旋转,第二连接杆25通过第二链轮和第二链条带动位于出气箱6内侧的若干第二支撑杆26旋转,第二支撑杆26带动第二风扇27旋转,位于柜体1内侧的空气沿导气管7进入出气箱6内侧,并通过导气板28进入控制箱2内侧,一方面从排气管30排出,另一方面从设置在传动杆18内侧的通气槽30排出,能对控制组件进行散热,且能配合所述进气组件实现柜体1内侧空气的快速流动,
从而实现对位于柜体1内侧电子设备的快速散热。
27.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固定连接设于所述柜体1内侧;冷却管4,所述冷却管4设于所述支撑板3内侧,且一端与所述固定管34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20相连,用于配合所述控制组件实现对位于支撑板3上电子设备的吸热。
28.本实施例中,所述柜体1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若干支撑板3,每个所述支撑板3内侧均设置有冷却管4,所述冷却管4固定连接设于所述支撑板3内侧,其中,所述冷却管4为蛇形弯管,所述冷却管4输入端与固定管34固定连接,输出端与回流管2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冷却液在冷却管4内侧流动的过程中能对位于支撑板3上的电子设备进行吸热,进而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散热。
29.该服务器机柜快速降温设备,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和散热机构,不仅能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多重散热,而且同时对进气和排气进行加速,大大提升了装置的散热效率,流动的空气还能实现对散热装置本身的降温,从而保证了装置的散热能力,通过设置传动组件,在对冷却液进行导流输送的过程中,能对冷却液进行多重冷却,从而保证了装置的冷却效果,且流动的冷却液能配合吸热板32实现传动杆18的旋转,传动杆18带动从动杆19旋转,能同时完成对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的驱动,利于提升装置的散热效率,通过设置进气组件,能输送空气进入柜体1内侧,并配合所述排气组件实现对位于柜体1内侧电子设备的快速散热,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冷却液在冷却管4内侧流动的过程中能对位于支撑板3上的电子设备进行吸热,进而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散热。
30.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