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盘压片的预制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2174发布日期:2022-07-19 22:1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盘压片的预制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盘压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护盘压片的预制体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单晶硅已实现产业化发展,且单晶硅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中的各个领域,主要用于生产集成电路、二极管、外延片衬底、太阳能电池。
3.单晶硅生产过程中,电极是能量的传递者,电流通过电极将能量传递给石墨加热器,加热器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热量使晶体融化,在此过程中,电极护套主要运用于单晶炉底,其一,用来隔绝电极与炉底,防止电极与炉体导电。其二,用来密封,使炉体与外界隔离。在单晶拉制过程中,电极是能量的传递者,电流通过电极将能量传递与石墨加热器,加热器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热量使晶体融化。在此过程中,电极护套用来隔离电极和炉体。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电绝缘性,之前,电极护套的主要材料是陶瓷。后由于采用装配间隙的空气绝缘,而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不会影响到电极的加热效果,单晶炉热场用电极护套多采用石墨材质,将电极与炉底隔离开。在生产过程中,电极需要与石墨加热器进行螺栓连接,而电极护套需要承受螺栓给与的一定压力,在反复拆装螺栓过程中,护套受到交变应力,容易破裂,使其失去密封和绝缘性能。且陶瓷材料有很强的脆性,在反复拆装过程中容易破碎;损坏后需要频繁更换,且更换耗时较长,这明显降低了生产效率。
4.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急需研究一种护盘压片的预制体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护盘压片的预制体结构及电池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护套放置在第一护盘压片壳体和第二护盘压片壳体之间,并使用碳纤维网胎和碳纤维层针刺成型,能够避免护套通过螺栓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进而避免护套因反复拆装造成损坏,从而提高了护套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约了拆装护套浪费的时间,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盘压片的预制体结构,包括第一护盘压片壳体、第二护盘压片壳体和至少两个护套;
7.所述第一护盘压片壳体为一端开口结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
8.所述护套包括相对设置的凸出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护盘压片壳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凸出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并凸出于所述第一护盘压片壳体的底面;
9.所述第二护盘压片壳体为一端开口结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护盘压片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护盘压片壳体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匹配。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端的外径,且所述连接端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11.进一步地,所述护套、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护套与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70-190mm。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盘压片壳体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护盘压片壳体的厚度相匹配;
14.所述护盘压片的预制体结构的厚度为8-12mm。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的径向长度为15-30mm。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护盘压片壳体的外径为950-1050mm。
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护盘压片壳体的底面针刺固定或粘结固定。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护盘压片壳体上设置有与单晶炉的导气管抵接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护盘压片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缺口相匹配的第一缺口。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盘压片壳体和所述第二护盘压片壳体包括碳纤维层和套设在碳纤维层上的碳纤维网胎;
20.所述碳纤维层的克重为300-400g/m2和所述碳纤维网胎的克重为50-100g/m2。
21.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护套放置在第一护盘压片壳体和第二护盘压片壳体之间,并使用碳纤维网胎和碳纤维层针刺成型,能够避免护套通过螺栓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进而避免护套因反复拆装造成损坏,从而提高了护套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约了拆装护套浪费的时间,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24.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护盘压片的预制体结构的结构图;
25.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护套与所述模具连接后的结构图;
26.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护套与所述第一护盘压片壳体连接后的结构图;
27.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护套依次与所述第一护盘压片壳体和第二护盘压片壳体连接后的结构图;
28.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二护盘压片壳体的结构图。
29.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
30.1-第一护盘压片壳体;2-第二护盘压片壳体;3-护套;4-模具;11-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第二缺口;31-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现有技术单晶硅生产过程中,电极是能量的传递者,电流通过电极将能量传递给石墨加热器,加热器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热量使晶体融化,在此过程中,电极护套主要运用于单晶炉底,其一,用来隔绝电极与炉底,防止电极与炉体导电。其二,用来密封,使炉体与外界隔离。在单晶拉制过程中,电极是能量的传递者,电流通过电极将能量传递与石墨加热器,加热器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热量使晶体融化。在此过程中,电极护套用来隔离电极和炉体。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电绝缘性,之前,电极护套的主要材料是陶瓷。后由于采用装配间隙的空气绝缘,而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不会影响到电极的加热效果,单晶炉热场用电极护套多采用石墨材质,将电极与炉底隔离开。在生产过程中,电极需要与石墨加热器进行螺栓连接,而电极护套需要承受螺栓给与的一定压力,在反复拆装螺栓过程中,护套受到交变应力,容易破裂,使其失去密封和绝缘性能。且陶瓷材料有很强的脆性,在反复拆装过程中容易破碎;损坏后需要频繁更换,且更换耗时较长,这明显降低了生产效率。
3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护套放置在第一护盘压片壳体和第二护盘压片壳体之间,并使用碳纤维网胎和碳纤维层针刺成型,能够避免护套通过螺栓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进而避免护套因反复拆装造成损坏,从而提高了护套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约了拆装护套浪费的时间,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35.实施例1
36.参见附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盘压片的预制体结构,包括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和至少两个护套3;
37.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为一端开口结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1;
38.护套3包括相对设置的凸出端和连接端31,连接端31与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凸出端穿设于第一通孔11中,并凸出于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的底面;
39.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为一端开口结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21;第二护盘压片壳体1套设于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上,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的位置相匹配。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护套3放置在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和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之间,并使用碳纤维网胎和碳纤维层针刺成型,能够避免护套3通过螺栓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进而避免护套因反复拆装造成损坏,从而提高了护套3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约了拆装护套3浪费的时间,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41.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和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的结构相
同,两者区别在于两者尺寸不同,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的尺寸略大于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的尺寸,使得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能够套设在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上;且设置在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上的第二通孔21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11的直径,保证第二通孔21未遮蔽贴合在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上的连接端31,进而保证其工作性能。
42.具体地,凸出端为两端开口的桶状结构,凸起端的一侧开口设置有连接端31。
43.更进一步地,连接端31为圆环状,凸起端的轴线穿过圆环状的连接端的圆心。
4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的直径小于连接端31的外径,且连接端31的外径小于等于第二通孔21的直径。
4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护套3、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一一对应设置,且护套3与对应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同轴设置。
4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的直径为170-190mm。
47.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的直径为175-185mm。
48.具体地,护套3为坩埚托杆护套或电极护套等;当护套3为坩埚托杆护套时,坩埚托杆护套的外径为180-185mm,坩埚托杆护套的内径为155-160mm,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80-185mm;
49.当护套3为电极护套时,电极护套的外径为175-180mm,电极护套的内径为150-155mm,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75-180mm。
5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的数量为七个,七个第一通孔11间隔设置在第一底面上。
51.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六个第一通孔11内放置电极护套,第七个第一通孔11内放置坩埚托杆护套。
52.具体地,六个用于放置电极护套的第一通孔11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此不进行限定;通过设置不同直径的第一通孔11能够适配不同的电极护套,进而提高其适配性。
53.在其他可能实施例中,当第一通孔11的数量为两个时,一个第一通孔11内放置电极护套,另一个第一通孔11内放置坩埚托杆护套。
54.具体地,用于容纳坩埚托杆护套的第一通孔11的轴线与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的轴线重合,使其便于安装和后续工作。
55.具体地,用于容纳电极护套的第一通孔11的圆心连线形成一个与第一护盘压片壳体同轴设置的圆,形状美观,便于加工,降低成本。
5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的厚度与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的厚度相匹配;
57.护盘压片的预制体结构的厚度为8-12mm。
58.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的厚度与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的厚度相等,护盘压片的预制体结构的厚度为8-10mm。
5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端31的径向长度为15-30mm。
60.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端31的内径为15-25mm。
61.具体地,连接端31为花瓣状,连接端31的直径等于第二通孔21的直径。
6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的外径为950-1050mm。
63.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的外径为995-1000mm。
6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护套3和连接端31均为圆柱形。
6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端31与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的底面针刺固定或粘结固定。
66.具体地,连接端31与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通过针刺固定连接,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和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通过针刺固定连接。
67.在其他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端31与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通过粘结固定,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和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通过粘结固定。
6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上设置有与单晶炉的导气管抵接的第二缺口22,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上设置有与第二缺口22相匹配的第一缺口。
69.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上未设置第一缺口,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上也未设置第二缺口22,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和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均为圆柱形,此时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或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无需与单晶炉的导气管抵接。
7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和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包括碳纤维层和套设在碳纤维层上的碳纤维网胎;
71.碳纤维层的克重为300-400g/m2和碳纤维网胎的克重为50-100g/m2;碳纤维层的含量为70-80%,碳纤维网胎的含量为20-30%。
72.具体地,第一护盘压片壳体1的针刺密度35-40针/cm2,针刺深度13-15mm,层间密度14
±
1层/cm;第二护盘压片壳体2的针刺密度35-40针/cm2,针刺深度13-15mm,层间密度14
±
1层/cm。
73.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74.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75.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能够相互结合。
7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