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红外加热膜和接线卷轴的连接结构和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21351发布日期:2022-08-05 20:3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柔性红外加热膜和接线卷轴的连接结构和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采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红外加热膜和接线卷轴的连接结构和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一种可能的可伸缩的柔性红外加热器包括柔性红外加热膜,柔性红外加热膜包括铝加热导体层,但是铝的导电或导电不良氧化物在高温或相邻电流较大时,不宜长时间通电或通较大的电流。如果长时间通电工作或通较大的电流,可能导致电路温度持续上升甚至导致电路烧毁。
3.其他常用的电极连接方式,例如铆接,螺钉连接也不宜用于柔性红外加热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柔性红外加热膜和接线卷轴的连接结构,使柔性红外加热膜的铝加热导体和接线卷轴实现稳定的连接。
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包括柔性红外加热膜和接线卷轴的连接结构的加热装置。
6.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柔性红外加热膜和接线卷轴的连接结构,包括:
7.接线卷轴,所述接线卷轴设置有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
8.柔性红外加热膜,所述柔性红外加热膜包括铝加热导体层,所述铝加热导体层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正极的正极连接部和用于连接电源负极的负极连接部;以及
9.两个铜片,所述两个铜片分别连接于所述正极连接部和所述负极连接部,所述柔性红外加热膜连接于所述接线卷轴使所述两个铜片分别与所述正极导电片和所述负极导电片接触。
10.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连接于所述接线卷轴,所述压块将位于所述正极连接部的所述铜片压贴于所述正极导电片,将位于所述负极连接部的所述铜片压贴于所述负极导电片。
11.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块包括两个铜压块。
12.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线卷轴设置有导电滑环,所述正极导电片和所述导电滑环的正极触点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片和所述导电滑环的负极触点电连接。
13.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导电片和所述负极导电片均由铜制成。
14.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铜片通过导电胶分别粘贴于所述正极连接部和所述负极连接部。
15.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铜片分别与所述正极连接部和所述负极连接部通过钎焊固定连接。
16.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导电片和所述负极导电片均设置于所述接线卷轴的周面。
17.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线卷轴安装有温控开关,在所述接线卷轴
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所述温控开关能够使所述接线卷轴和柔性红外加热膜断开电连接。
18.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出一种加热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红外加热膜和接线卷轴的连接结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铜片连接于铝加热导体层,使大电流可以耦合到铝加热导体层,使柔性红外加热膜的铝加热导体和接线卷轴实现稳定的连接。
附图说明
2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的柔性红外加热膜和接线卷轴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的柔性红外加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示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的柔性红外加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 接线卷轴
26.2 柔性红外加热膜
27.21 pet铝反射膜层
28.22 pet铝加热回路层 221 铝加热导体层 221a 正极连接部 221b 负极连接部
29.23 装饰层
30.3 铜片 31 焊点 32 连接孔
31.4 压块
32.5 温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更加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在该部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除了在本部分描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以外,本技术还能够通过其他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相应的改进、变形和替换,因此本技术不受该部分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34.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壳体、接线卷轴1和柔性红外加热膜2。
35.壳体可以为长条状的圆筒状或矩形筒状,壳体具有空腔,空腔用于容纳接线卷轴1以及至少部分地容纳柔性红外加热膜2。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开口,使空腔内的柔性红外加热膜2可以从开口伸出。接线卷轴1能够相对于壳体转动地设置于壳体的空腔内,接线卷轴1的轴向和开口的延伸方向一致。
36.柔性红外加热膜2的一端可以连接于接线卷轴1,柔性红外加热膜2的另一端可以从壳体的开口伸出并且连接有限位部,限位部可以是杆状,限位部的尺寸大于开口的尺寸,使柔性红外加热膜2的另一端不会被后述的扭簧拉回壳体。
37.接线卷轴1连接有扭簧,在柔性红外加热膜2展开的过程中,扭簧可以随接线卷轴1
旋转而被压缩。在柔性红外加热膜2展开并将其另一端固定时,扭簧可以使柔性红外加热膜2受到拉伸,使柔性红外加热膜2保持平整。
38.如图2至图4所示,柔性红外加热膜2可以包括pet铝反射膜层21、pet铝加热回路层22和装饰层23,pet铝加热回路层22位于装饰层23和pet铝反射膜层21之间。
39.pet铝加热回路层22包括铝加热导体层221和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俗称涤纶树脂)。铝加热导体层221具有正极连接部221a和负极连接部221b,正极连接部221a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负极连接部221b用于连接电源的负极,从而对铝加热导体层221通电。正极连接部221a和负极连接部221b可以暴露于柔性红外加热膜2的表面,正极连接部221a和负极连接部221b之间具有间隔。
40.可选的,铝加热导体层221的厚度可以为6微米,pet的厚度可以为75微米。pet铝加热回路层可以产生远红外线,通过远红外线辐射加热能耗较低,能源利用率高,对人体有益。
41.装饰层23可以为纺织品或印刷品。装饰层23的作用在于使柔性红外加热膜2呈现美观的外观,从而可收纳的加热装置除了加热作用而外,还可以有装饰的作用。
42.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没有美观需求的情况下,柔性红外加热膜2也可以不包括上述的装饰层,仅包括pet铝加热回路层和pet铝反射膜层。
43.如图3所示,铜片3通过导电胶粘贴于正极连接部221a和负极连接部221b,和/或,铜片3和铝加热导体层221通过钎焊进行固定,铜片3能够使大电流耦合到铝加热导体层221。铜片3和/或铝加热导体层221的表面可能形成焊点31。铜片3的厚度可以为50微米,导电胶的厚度可以为6微米。
44.铜片3可以设置有连接孔32,通过螺钉穿过连接孔32可以将柔性红外加热膜2固定连接于接线卷轴1。
45.如图1所示,接线卷轴1设置有导电滑环11、正极导电片12和负极导电片13,正极导电片12和导电滑环11的正极触点电连接,负极导电片13和导电滑环11的负极触点电连接。正极导电片12和负极导电片13可以位于接线卷轴1的周面。导电滑环11可以使能够旋转的接线卷轴1实现电连接。
46.可选的,接线卷轴1安装有温控开关5,温控开关5可以在接线卷轴1的温度超过预设值后断开接线卷轴1和柔性红外加热膜2的电连接,达到过热保护的目的。
47.图1中透过柔性红外加热膜2示出了温控开关5或温控开关5的安装位置,然而,可以理解,柔性红外加热膜2可以是不透明的。
48.使用螺钉穿过压块4和连接孔32并旋合于接线卷轴1,将压块4和柔性红外加热膜2连接于接线卷轴1。压块4将位于正极连接部221a的铜片3压贴于正极导电片12,将位于负极连接部221b的铜片3压贴于负极导电片13。使铝加热导体层221的正极连接部221a和正极导电片12电连接,铝加热导体层221的负极连接部221b和负极导电片13电连接,使柔性红外加热膜的铝加热导体221和接线卷轴1实现稳定的机械和电气连接。
49.压块4、正极导电片12和负极导电片13均可以由铜制成,铜可以长时间地和铝加热导体层221保持通电状态,并且也可以承载较大的电流。
50.本技术的可收纳的加热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51.1.通过铜片连接于铝加热导体层221,使大电流可以耦合到铝加热导体层221,使
柔性红外加热膜的铝加热导体和接线卷轴实现稳定的电气连接。
52.2.通过压块4将柔性红外加热膜2和接线卷轴1连接,使铜片压贴于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铝加热导体221和接线卷轴1实现稳定的机械连接。
53.3.温控开关5可以在接线卷轴1的温度超过预设值后,断开接线卷轴1和柔性红外加热膜2的电连接,达到过热保护的目的。
54.4.通过柔性红外加热膜产生的远红外加热,能耗较低,能源利用率高。
55.虽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显然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技术能够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本技术的主旨以及范围的前提下加以修改并作为变更实施方式加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中的记载以示例说明为目的,对于本技术并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