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复合电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2464发布日期:2022-12-13 22:3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石墨烯复合电热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电热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石墨烯复合电热板。


背景技术:

2.电热板可以应用于床垫上,从而形成电热床垫,相比于传统的电热毯技术,电热床垫使用更为便捷。在现有的应用于床垫上的电热板,其结构较为简单,不论是从安全性还是从制热效率和效果上,都不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用户使用体验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石墨烯复合电热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电热板结构简单、用户使用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复合电热板,自上而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复合部、电发热部、第二复合部;
5.所述第一复合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阻燃层、第一绝缘层、第一铝箔复合层,所述第一阻燃层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铝箔复合层的顶部相连;
6.所述第二复合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二铝箔复合层、第二绝缘层、第二阻燃层,所述第二铝箔复合层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阻燃层的顶部相连;
7.所述电发热部包括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所述第一铝箔复合层的底部与所述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二铝箔复合层的顶部与所述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的底部相连。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阻燃层、所述第二阻燃层均为高密度阻燃代棕棉层。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阻燃层的厚度为15
±
3mm,所述第二阻燃层的厚度为20
±
5mm。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均为pvc复合层。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二阻燃层之间设置有阻燃保温垫。
12.作为优选,所述阻燃保温垫的厚度为4
±
1mm。
13.作为优选,所述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通过线束与温控器电连接,所述温控器通过电源适配器与电源连接。
14.作为优选,所述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控器电性连接。
15.作为优选,所述线束的规格为0.75mm2。
16.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石墨烯复合电热板,自上而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复合部、电发热部、第二复合部,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通电后产生辐射热量,热量向上传导后,为用户的床垫和被窝供暖,结构合理。本技术的石墨烯复合电热板,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保护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不受挤压变形,确保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的耐用性;第一绝缘层、第二
绝缘层确保电热板的绝缘、防水、耐用性能;第一铝箔复合层和第二铝箔复合层提高热量反射和辐射能力,进而确保电热板的发热效果;通过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的远红外辐射发热性能,实现电热板较高的发热效果和效率;同时,通过阻燃保温垫的设置,实现电热板保温隔热、节能的性能。另一方面,通过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的远红外辐射发热性能,解决用户在寒冷季节环境的睡眠床垫取暖问题,用户在床上睡觉时,体感温和、舒适、不燥热,同时,暖和的被窝环境下能够有效的促进用户的睡眠健康。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施例中石墨烯复合电热板的剖面视图;
19.图2为本实施例中石墨烯复合电热板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第一阻燃层;2、第一绝缘层;3、第一铝箔复合层;4、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5、第二铝箔复合层;6、第二绝缘层;7、第二阻燃层;8、阻燃保温垫。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并且,未做明确限定的情况下,机械、零件和设备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
24.在本文中,术语“包括”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5.实施例
26.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石墨烯复合电热板,自上而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复合部、电发热部、第二复合部。
27.第一复合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阻燃层1、第一绝缘层2、第一铝箔复合层3,第一阻燃层1的底部与第一绝缘层2的顶部相连,第一绝缘层2的底部与第一铝箔复合层3的顶部相连。第一阻燃层1、第一绝缘层2、第一铝箔复合层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燃层1为高密度阻燃代棕棉层,第一阻燃层1用于保护电发热部不受挤压,避免电发热部出现变形的情况,提高电发热部的耐用时间,其厚度为15
±
3mm,即可以是12mm-18mm(包括12mm、18mm)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值。第一绝缘层2为pvc复合层,用于起到绝缘、防水、耐用的效果,其厚度可以是0.1-0.3mm。第一铝箔复合层3的厚度可以是0.01-0.03mm,其用于提高热量反射和辐射能力,使电发热部产生的热量快速且均匀的传导至电热板的整体,确保电热板的发热效果和效率。
28.第二复合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二铝箔复合层5、第二绝缘层6、第二阻燃层7,第二铝箔复合层5的底部与第二绝缘层6的顶部相连,第二绝缘层6的底部与第二阻燃层7的顶部相连,第二铝箔复合层5、第二绝缘层6、第二阻燃层7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第二铝箔复合层5与第一铝箔复合层3可以实现是完全相同的结构,同样的,其厚度可以是0.01-0.03mm,用于提高热量反射和辐射能力,使电发热部产生的热量快速且均匀的传导至电热板的整体,确保电热板的发热效果和效率。第二绝缘层6为pvc复合层,其厚度可以是0.1-0.3mm,用于起到绝缘、防水、耐用的效果。第二阻燃层7为高密度阻燃代棕棉层,第二阻燃层7用于保护电发热部不受挤压,避免电发热部出现变形的情况,提高电发热部的耐用时间,其厚度为20
±
5mm,即可以是15mm-25mm(包括15mm、25mm)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值。
29.电发热部包括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4,第一铝箔复合层3的底部与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4的顶部相连,第二铝箔复合层5的顶部与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4的底部相连。第一铝箔复合层3、第二铝箔复合层5与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4具有远红外辐射发热的性能,能够实现快速制热、传热的效果。如图2所示,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4通过0.75mm2规格的线束与温控器电连接,温控器通过电源适配器与电源连接,电源输出220v的市电,经过电源适配器后输出24v-36v的工作电压至温控器,温控器的输出端与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4上的正负极输入端连接后,对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4进行温度控制以及开关控制。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4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温控器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旨在保护石墨烯复合电热板的结构,且温控器控制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4的温度、开关控制,温度传感器与温控器和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层4的控制、连接,以及具体对应的电路,均可以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在此不做赘述。
30.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二绝缘层6与第二阻燃层7之间设置有阻燃保温垫8,阻燃保温垫8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例如聚丙烯无纺布等,其用于起到保温隔热、节能的作用,一般的,厚度为4
±
1mm,即可以是3mm-5mm(包括3mm、5mm)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值。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