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4854发布日期:2022-09-28 01:46阅读:57来源:国知局
通信盒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盒体。


背景技术:

2.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指需要信息的双方或多方在不违背各自意愿的情况下采用任意方法,任意媒质,将信息从某方准确安全地传送到另一方。
3.通信盒体是通信工程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其是用来连接网络或者网段的网络设备。通信盒体结构一般包括盒体和内部的通信元件等组成。如公开号为cn20367549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就是一种类似的通信盒体。
4.传统的通信盒体主要由上盖与下盖构成,两者通常借助螺钉进行固定。在对通信盒体进行检修时,需要先将上盖从下盖取下,然而取下的上盖通常需要位置进行摆放,在狭小的空间内极为不便,因此现有的通信盒体还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通信盒体,能够在上盖打开后连接于下盖,省去了摆放上盖的麻烦,使得操作更加便捷。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7.一种通信盒体,包括下盖及盖合于下盖的上盖,上盖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连接于下盖的枢接组件,枢接组件包括上枢接板与下枢接板,上枢接板固定于上盖的一侧外壁,下枢接板固定于下盖对应于上枢接板的外侧壁;上枢接板的板面并于靠近其端部位置延伸有枢接轴,下枢接板的板面并于靠近其端部位置贯穿有枢接孔;枢接轴转动穿设于枢接孔内并且超出下枢接板远离上枢接板的板面,枢接轴超出下枢接板的部分可拆卸连接有限位片以限定枢接轴于枢接孔内的轴向位置。
8.采用上述方案,借助设置于上、下盖外侧壁的枢接组件,能够使上盖枢接于下盖,使得上盖打开后能够直接通过上枢接板与下枢接板的转动连接挂于下盖的一侧边沿,增加了通信盒体检修时的便利性。可拆卸连接于枢接轴上的限位片能够限定枢接轴于枢接孔内的轴向位置,使得枢接轴无法脱离枢接孔,以保证上、下枢接板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当限位片从枢接轴上卸下时,其能解除枢接轴与枢接孔之间的轴向锁定,以便上、下枢接板分离,从而能够将上盖从下盖拆卸下来,使得通信盒体的运输及收纳更加方便。
9.作为优选,限位片的板面贯穿有穿孔,枢接轴穿设于穿孔内并且超出限位片远离上枢接板的板面,枢接轴的侧壁并于超出限位片的位置贯穿有定位孔,定位孔内穿设有弹性定位柱,弹性定位柱的外侧壁抵接于限位片远离上枢接板的板面。
1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弹性定位柱插接于定位孔内,能够有效限定限位片在枢接轴上的轴向位置,从而通过限位片限定枢接轴在枢接孔内的轴向位置。若将弹性定位柱从定位孔内移除,便能解除限位片在枢接轴上的轴向锁定,从而解除枢接轴在枢接孔内的轴
向定位,使得上、下枢接板能够分离。
11.作为优选,枢接轴的横截面呈非圆形设置,穿孔的形状适应于枢接轴横截面的形状。
12.采用上述方案,使得限位片无法随枢接轴进行同步周向转动,避免枢接轴在转动过程中导致弹性定位柱从定位孔内脱离,提升了上、下枢接板转动连接时的稳定性。
13.作为优选,弹性定位柱的外周面环设有定位凸环,限位片远离上枢接板的板面开设有供定位凸环卡接的定位卡槽。
14.采用上述方案,定位凸环与定位卡槽之间的卡接配合,能够有效限定弹性定位柱在定位孔内的轴向位置,进一步提升上、下枢接板连接时的稳定性。
15.作为优选,枢接孔为长腰孔。
16.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枢接轴能够在枢接孔内进行适量位置,便于上、下盖在进行盖合的过程中能够进行适应性的调整,避免两者无法紧密盖合。
17.作为优选,上盖的外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上固定座,下盖的外侧壁设置有一一对应于上固定座的下固定座,上固定座通过螺钉固定于下固定座。
1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螺钉将上、下固定座进行固定,能够有效锁定上、下盖,避免两者分离,从而提升通信盒体的防护性能。
19.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借助设置于上、下盖外侧壁的枢接组件,能够使上盖枢接于下盖,使得上盖打开后能够直接通过上枢接板与下枢接板的转动连接挂于下盖的一侧边沿,增加了通信盒体检修时的便利性。可拆卸连接于枢接轴上的限位片能够限定枢接轴于枢接孔内的轴向位置,使得枢接轴无法脱离枢接孔,以保证上、下枢接板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当限位片从枢接轴上卸下时,其能解除枢接轴与枢接孔之间的轴向锁定,以便上、下枢接板分离,从而能够将上盖从下盖拆卸下来,使得通信盒体的运输及收纳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
22.图3为图1所示a部的放大示意图;
23.图4为图2所示b部的放大示意图;
24.图5为图2所示c部的放大示意图。
25.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下盖;2、上盖;3、枢接组件;4、上枢接板;5、下枢接板;6、枢接轴;7、枢接孔;8、限位片;9、穿孔;10、定位孔;11、弹性定位柱;12、定位凸环;13、定位卡槽;14、上固定座;15、下固定座;1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盒体,包括下盖1及盖合于下盖1的上盖2,上盖2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连接于下盖1的枢接组件3,枢接组件3设有两组,两组枢接组件3分设于通信盒体一侧边沿的两端,以提升上盖2与下盖1转动连接时的稳定性。具体的,
每组枢接组件3包括上枢接板4与下枢接板5,上枢接板4固定于上盖2的一侧外壁,下枢接板5固定于下盖1对应于上枢接板4的外侧壁。上枢接板4的板面并于靠近其端部位置延伸有枢接轴6,下枢接板5的板面并于靠近其端部位置贯穿有枢接孔7,枢接孔7为长腰孔,使得枢接轴6在枢接孔7内进行周向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拥有适量的位移,便于上盖2与下盖1能够进行紧密盖合。枢接轴6转动穿设于枢接孔7内并且超出下枢接板5远离上枢接板4的板面,并且枢接轴6超出下枢接板5的部分可拆卸连接有限位片8以限定枢接轴6于枢接孔7内的轴向位置,限位片8优选由不锈钢制成,因此具有较佳的硬度及抗腐蚀能力。具体的,限位片8的板面贯穿有穿孔9,枢接轴6穿设于穿孔9内并且超出限位片8远离上枢接板4的板面。为避免限位片8与枢接轴6发生相对周向位置偏移,枢接轴6的横截面呈非圆形设置,穿孔9的形状适应于枢接轴6横截面的形状。枢接轴6的侧壁并于超出限位片8的位置贯穿有定位孔10,定位孔10内穿设有弹性定位柱11,该弹性定位柱11优选由橡胶制成,因此具有较佳的弹性形变能力及支撑力。弹性定位柱11的外侧壁抵接于限位片8远离上枢接板4的板面,从而有效限定限位片8在枢接轴6上的轴向位置。
28.为进一步限定弹性定位柱11在定位孔10内轴向位置,弹性定位柱11的外周面环设有定位凸环12,该定位凸环12也优选由橡胶制成,并一体连接于弹性定位柱11。限位片8远离上枢接板4的板面开设有供定位凸环12卡接的定位卡槽13。
29.为保证上盖2与下盖1盖合时的密封性及稳定性,上盖2的外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上固定座14,下盖1的外侧壁设置有一一对应于上固定座14的下固定座15,上固定座14通过螺钉16固定于下固定座15。
30.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31.安装上盖2与下盖1时,先将上盖2一侧的上枢接板4与下盖1一侧的下枢接板5进行位置校准,并将上枢接板4上的枢接轴6穿设于下枢接板5的枢接孔7内。然后将限位片8通过穿孔9套设于枢接轴6超出下枢接板5的部分并且将限位片8抵接于下枢接板5远离上枢接板4的板面。最后将弹性定位柱11插接于枢接轴6的定位孔10内并使弹性定位柱11上的定位凸环12卡接于限位片8的定位卡槽13内,便能将限位片8完全锁定于枢接轴6上,并且通过限位片8将枢接轴6轴向限定于枢接孔7内,使得上枢接板4能够在下枢接板5进行转动而不会脱离,最终实现上盖2与下盖1之间的枢接配合。
32.当用户需要封闭通信盒体时,只需通过枢接组件3将上盖2翻转盖合于下盖1上方,然后通过螺钉16将上固定座14与下固定座15进行锁定即可。
33.当用户需要检修通信盒体时,先将所有的螺钉16从上固定座14与下固定座15移除,以解除两者之间的锁定。然后将上盖2翻开,便可进行检修。检修过程中,上盖2始终连接于下盖1一侧,而无需另外的摆放位置,更加方便。
34.当用户需要拆卸上盖2与下盖1时,在螺钉16完全移除的情况下,先将弹性定位柱11具有定位凸环12的一端向外掰开,使得定位凸环12脱离定位卡槽13,此时便可将弹性定位柱11从定位孔10内拔除,以解除限位片8的锁定。然后将限位片8从枢接轴6上取下,便能解除枢接轴6在枢接孔7内的轴向锁定,最后推动上盖2以将上枢接板4上的枢接轴6从下枢接板5上的枢接孔7内移除,便能解除上枢接板4与下枢接板5之间的连接,从而使上盖2能够与下盖1分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