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设备及其补光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6524发布日期:2022-12-03 00:0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脸识别设备及其补光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脸识别设备及其补光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人脸识别智能终端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人脸识别智能终端设备,最基本的硬件配置都会有摄像头,来实现人脸图像的采集。虽然大部分摄像头都具有宽动态调节功能,不过其值越高,往往成本也就越高,对硬件性能要求也就越高;而在宽动态的基础上,摄像头为了适应不同的外部环境的图像采集,往往会给摄像头周边增加额外的补光灯,来补偿摄像头周边环境亮度,使得智能终端设备更好的进行图像采集和识别。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软件算法补光方法和外部光感传感器补光方法两种方法实现对补光灯的开关控制。其中,软件算法补光方法是通过对捕捉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图像亮度值,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补光灯,来进行补光,该方法对于软件开发的成品和要求会相对比较高。
4.外部光感传感器补光方法是通过采集外部环境亮度,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补光灯,从而实现是否需要补光,虽然该方法相对于软件算法补光方法的成本和软件开发要求比较低。但是,该方法在开启背光灯后,由于亮度的增加,对光感产生影响,会导致光感传感器的二次触发,从而导致补光灯出现循环开关的情况。现市面上通常是采用在结构上增加相应的隔离措施,来减少补光灯开启后,对光感传感器本身的影响;但是这么做会增加生产安装过程的复杂性,从而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而且隔离效果有限,一致性也比较差。
5.有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设备及其补光控制电路,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脸识别的补光方法存在对软件开发的成品和要求相对比较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隔离效果有限,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光控制电路,包括:人体检测电路、光线检测电路、比较电路、第二切换开关、以及主控制器;
8.其中,所述人体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电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光线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与led背光电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数据端用于与人脸识别模块的数据端连接。
9.优选地,所述人体检测电路包括人体感应模块、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以及第十三电阻;
10.其中,所述人体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口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口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比较电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11.优选地,所述人体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接电源,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比较电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12.优选地,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为红外数字热释电传感器。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14.优选地,所述光线检测电路包括供电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感光模块、以及第一电阻;
15.其中,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感光模块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感光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气连接。
16.优选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dcdc转换器、以及线性稳压器,所述dcdc 转换器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源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感光模块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17.优选地,所述比较电路包括第一切换开关、电压比较器、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稳压管;
18.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接电源,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与光线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人体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的电源端接电源,所述电压比较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电气连接。
19.优选地,还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以及静电管,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所述静电管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
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静电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设备,包括人脸识别模块、led背光电路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补光控制电路,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led背光电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数据端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的数据端连接。
21.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设备及其补光控制电,所述补光控制电路利用了电压比较器的电压比较特性、电子开关的开关特性、光感传感器特性、以及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特性,同时采用控制器i/o口的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共同实现对人脸识别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头的补光控制,同时避免补光灯光对设备光感传感器自身的相互干扰,减少不必要的补光灯循环开关。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脸识别的补光方法存在对软件开发的成品和要求相对比较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隔离效果有限,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补光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补光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26.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光控制电路, 包括:人体检测电路1、光线检测电路2、比较电路3、第二切换开关k2、以及主控制器u1;
27.其中,所述人体检测电路1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电路3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光线检测电路2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电路3的第一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比较电路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的第一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器u1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用于与led背光电路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数据端用于与人脸识别模块的数据端连接;
28.现市面上采用的人脸识别智能终端设备的补光灯开关控制方法大多为外部光感传感器补光方法,该方法虽然相对于其他补光灯开关控制方法的成本和软件开发要求比较低,但该方法在开启背光灯后,由于亮度的增加,对光感产生影响,会导致光感传感器的二次触发,从而存在导致补光灯的循环开关的问题;现市面上通常会采用通过在结构上增加相应的隔离措施进行优化,以此来减少补光灯开启后,对光感传感器本身的影响;但该措施
在生产安装过程会增加复杂性,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隔离效果有限、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2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制器u1是所述补光控制电路的核心组件,所述主控制器u1内部包含了pmic,cpu,ddr3,emmc等模块,mipi_csi 接口,mipi_dsi接口,usb接口等接口以及以太网等组合电路,还具有音视频编解码、wifi、蓝牙等功能;实际运行在安卓平台下时,所述主控制器u1的输入端、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均为gpio口,其中,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默认输出低电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可以为单刀双掷电子开关,其中,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的默认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第二切换开关,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0.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人体检测电路1没有检测到人体移动产生的红外信号时,所述人体检测电路1输出低电平,所述比较电路3处于默认连接状态,此时,所述比较电路3输出高电平,即述比较电路3输出比较信号,此时,所述主控制器u1的输入端检测到高电平,所述主控制器u1将认为是无人脸识别请求,保持当前状态,并继续获取所述比较电路3发送的比较信号,且所述主控制器u1不向led背光电路输出补光信号,即不开启led背光电路。当所述人体检测电路1检测到人体移动产生的红外信号时,所述人体检测电路1输出高电平,所述比较电路3处于与所述光线检测电路2相连接的状态,此时,所述比较电路3将进行比较判断,当所述比较电路3的正端电压大于所述比较电路3的负端电压时,所述主控制器 u1的输入端检测到高电平,所述主控制器u1认为外部光线足够,无需led 开启背光电路,保持当前状态;当所述比较电路3的正端电压小于所述比较电路3的负端电压时,所述主控制器u1的输入端检测到低电平,所述主控制器u1认为外部光线不足,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进行切换,断开所述主控制器u1与所述比较电路3之间的连接,防止led背光电路的开启,影响所述光线检测电路2的重新采集。此时,所述主控制器u1的输入端一直检测到低电平,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开启led背光电路,同时,所述主控制器u1控制人脸识别模块开始进行人脸特征数据的采集;最终实现对人脸识别模块的摄像头的自动补光,也避免了开启补光对本身传感器的干扰。当所述主控制器u1将人脸识别模块采集到的人脸特征数据与内部数据库进行对比确认判断,并在确定成功后,结束对人脸识别的判断,此时,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关闭led背光电路,同时,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二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 进行切换,重新将所述主控制器u1与所述比较电路3进行连接。
3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检测电路1包括人体感应模块u4、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 r12、以及第十三电阻r13;
32.其中,所述人体感应模块u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口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源,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口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比较电路3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33.所述人体检测电路1还包括第七电阻r7,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接电源,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比较电路3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3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感应模块u4在没有检测到外界人体移动产生的红外信号时,其输出引脚默认输出低电平;而所述人体感应模块u4在有检测到红外信号时,其输出引脚会输出一段时间的高电平。当设备前端无人体移动时,所述人体感应模块u4无法检测到人体移动的红外信号,输出低电平,此时,所述第二开关管q2截至,所述第一开关管q1导通,所述人体检测电路1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给所述比较电路3的控制端。当设备前端有人体移动时,所述人体感应模块u4检测到人体移动的红外信号,输出高电平,此时,所述第二开关管q2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管 q1截至,所述人体检测电路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给所述比较电路3 的控制端。其中,所述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十三电阻r13为所述人体检测电路1的限流电阻,用于减小负载端电流,串联于电路中,也起分压的作用;所述第七电阻r7为所述人体检测电路1的上拉电阻,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人体检测电路,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感应模块u4可以为红外数字热释电传感器。
3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数字热释电传感器是用于实现对人体移动的探测,所述红外数字热释电传感器的具体原理是,把传统热释电传感器的敏感元与信号处理芯片集成化设计,将敏感元与ic芯片集成封装到传感器屏蔽罩内部,敏感元通过感应外界人体移动产生的红外信号,以差分输入的方式传送到高精度的数字智能处理芯片进行处理,信号处理完成,传感器直接输出高低电平。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人体感应模块,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管q1可以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口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口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管q2可以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开关管q2 的第一端口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口为npn 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3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npn型三极管是由两个n型和一个p型三块半导体构成的,其中,p型半导体在中间,两块n型半导体在两侧;npn型三极管最主要的功能是电流放大和开关作用,其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对于npn型三极管只要基极电压比发射极电压高0.7v以上,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就可以导通,将基极作为控制端,高电平导通,低电平关断;因此,只要控制基极的电压即可实现三极管的导通与关断。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光线检测电路2包括供电电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感光模块u6、以及第一电阻r1;
40.其中,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
所述感光模块u6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地,所述感光模块u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比较电路3的第一输入端电气连接。
4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光模块u6用于实现对外界环境光线的检测;所述感光模块u6可以为可见光传感器ic,其电流输出和环境光强成线性比例,且由于所述可见光传感器ic内置有光学滤镜,因此,该可见光传感器ic的光探测范围很接近人眼,即具有类似于人眼的“视觉”;通过在所述感光模块u6上串联所述第一电阻r1,可以很方便地把所述感光模块 u6的输出电流转变为电压,所述感光模块u6的动态感应范围取决于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大小和所述供电电路的电源大小。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光线检测电路,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r1是所述感光模块u6的下拉电阻,下拉电阻是直接接到地上,接所述感光模块u6的时候所述第一电阻r1的末端是低电平,由于是接地,因而叫做下拉电阻,意思是将电路节点的电平向低方向拉。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c2为滤波电容,滤波电容是安装在整流电路两端用以降低交流脉动波纹系数提升高效平滑直流输出的一种储能器件,其电容量越大,滤波性能越好。所述第一电容c1 和所述第二电容c2在所述光线检测电路中,用于滤除交流成分,使输出的直流更平滑。
4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包括dcdc转换器u8、以及线性稳压器u7,所述dcdc转换器u8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源输入端powin 电气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u8的输出端与所述线性稳压器u7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线性稳压器u7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感光模块u6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4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dcdc转换器u8是把高压直流电变换为低压直流电的一种转换设备;所述线性稳压器u7是一款使用在其线性区域内运行的晶体管或fet,其从应用的输入电压中减去超额的电压,产生经过调节的输出电压。所述dcdc转换器u8将电源输入端输入的高压直流电变换为低压直流电后,传输给所述线性稳压器u7进行稳压,最后,将稳压后的直流电提供给所述感光模块u6进行供电。其中,所述dcdc转换器u8还给其他电路进行供电。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供电电路,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电路3包括第一切换开关k1、电压比较器u5、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以及稳压管d1;
47.其中,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电源,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二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一输入端与光线检测电路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的控制端与所述人体检测电路1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正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管d1的负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负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稳压管d1的正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电源端接电源,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 的第一输入端电
气连接。
4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比较器u5是对输入信号进行鉴别与比较的电路,是组成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当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正输入端的电压高于其负输入端的电压时,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输出为高电平,当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正输入端的电压低于其负输入端的电压时,所述电压比较器u5输出为负电平。所述第三电阻r3、所述第四电阻r4、所述第五电阻r5、所述第六电阻r6是所述比较电路3的限流电阻,用于减小负载端电流,串联于电路中,也起分压的作用。其中,在实际运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述稳压管d1相应的稳压值。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比较电路,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可以为单刀双掷电子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的默认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为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的上拉电阻,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第一切换开关,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50.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图2中所示的p点为所述电压比较器u5 的正端电压vp,n点为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负端电压vn,m点为所述第一电阻r1其中一端电压vm,vm电压会根据外界光线强度变化而变化。当设备前端无人体移动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的控制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此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不切换,保持默认连接状态;此时,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p端电压vp将大于n端电压vn,即vp》vn,所述电压比较器u5输出高电平,所述主控制器u1的输入端将检测到高电平,所述主控制器u1通过内部软件判断,认为无人脸识别的请求,将保持当前状态,保持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为低,保持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为低,不开启led背光电路。当设备前端有人体移动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的控制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所述第一切换开关k1 进行切换,此时,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p端电压vp约等于所述第一电阻 r1其中一端电压vm;所述电压比较器u5将进行比较判断,当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p端电压vp大于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n端电压vn时,所述主控制器u1的输入端将检测到高电平,所述主控制器u1认为外部光线足够,保持当前状态,保持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为低,保持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为低,无需开启led背光电路。当所述电压比较器u5 的p端电压vp小于所述电压比较器u5的n端电压vn时,所述主控制器u1 的输入端将检测到低电平,所述主控制器u1认为外部光线不足,所述主控制器u1控制其第一输出端为高电平,切换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断开所述电压比较器u5和所述主控制器u1的连接,以防止led背光电路的开启,影响所述感光模块u6的重新采集,此时,所述主控制器u1的输入端将一直检测到低电平,所述主控制器u1延时预设时长后,所述主控制器u1将其第二输出端拉高,开启led背光电路;随着所述主控制器u1通过人脸识别模块的双目摄像头识别人脸后,所述主控制器u1控制其第一输出端为低,重新接通所述电压比较器u5和所述主控制器u1的连接,进入下一次的采集,以此循环;最终实现摄像头的自动补光,也避免了开启补光对本身传感器的干扰。
5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 以及静电管d2,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所述静电管d2的一端接地,所述第
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 的第二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 k2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静电管d2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u1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5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九电阻r9和所述第十电阻r10都为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的下拉电阻,所述第十电阻r10保证了设备上电的瞬间,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为低电平状态,以防止所述第二切换开关k2 的误动作。
53.综上,所述补光控制电路利用了电压比较器的电压比较特性、电子开关的开关特性、光感传感器特性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特性,同时采用主控器i/o口的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来实现对摄像头的补光的控制。所述补光控制电路可以应用到同时带有光感传感器以及摄像头的人脸识别智能终端设备中,用来实现对人脸识别智能终端设备的补光控制;所述补光控制电路在设备自动检测到光线不足时,瞬间断开光感采集电路,保持当前采集值,防止补光开启后造成的光线干扰,影响采集的瞬时变化,防止cpu 对补光电路的循环误操作,从而避免补光灯光对设备光感传感器自身的相互干扰,减少不必要的补光灯循环开关,同时简化产品的生产安装,最终节约生产成本,由于所述补光控制电路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因此具有低成本、应用方便,以及实时自动补光,自动检测和控制等优点。
54.请参与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设备,包括人脸识别模块u3、led背光电路u2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补光控制电路,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led背光电路u2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数据端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u3的数据端连接。
5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ed背光电路u2受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进行使能控制,为所述人脸识别模块u3补偿白光。所述人脸识别模块u3可以为双目摄像头,所述双目摄像头与所述主控制器u1的数据端进行usb或mipi通信;其中,所述双目摄像头有两个摄像头,光心距离固定,其通过视差,可以间接得到两个摄像头共视像素的深度信息,双目摄像头比较像人的眼睛,人可以通过双眼,直接估计出眼前物体的相对远近,对于计算机来说,通过同一时刻两个摄像头分别拍的两帧图像,根据视差的几何关系,可以算出像素的深度,达到跟主动光深度摄像头一样的效果;相比主动光深度摄像头,它具有受环境光线的影响比较小,可以在室外自动驾驶汽车上应用的优点。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人脸识别模块,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5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