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08992发布日期:2023-08-14 02:1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热管,尤其是一种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


背景技术:

1、中国专利cn207354645u公开了一种单端碳纤维电热管,主要包括钢管、石英管、碳纤维丝、变压器、电源线、连接套、温度感应装置,所述钢管顶部设有一圈连接套,所述钢管底部焊接有石英管,所述石英管内设有碳纤维丝,所述石英管下端与变压器固定连接,所述温度感应装置设置在石英管右下端并且与变压器固定连接。以上专利的技术方案公开的是一种单端碳纤维电热管,通过设置温度感应装置与石英管左侧,实时感应温度并显示到显示屏上,再设置连接套,方便与其他电热管进行牢固的连接,卡扣可以与多种型号的电热管进行扣合,解决了碳纤维电热管结构较单一,不能进行组合的问题。但是,由于上述碳纤维电热管的结构较为复杂,在实际应用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因部分零件的损坏导致整个加热器产品的功能失效,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包括截面为圆形的耐高温透明玻璃管,玻璃管内设有发热体、接线端子、电极尾丝和电源线,所述耐高温透明玻璃管设为u形结构,其两端均设为扁平结构的封装端;

4、所述发热体是碳纤维管,碳纤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接线端子与电极尾丝连接,电极尾丝设在玻璃管的封装端且与电源线连接;所述电极尾丝与电源线的连接处套设在玻纤套管内,玻纤套管的端部嵌设在绝缘陶瓷内。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热体是螺旋式碳纤维管,碳纤维管由两层以上碳纤维丝束经定型材料制成螺旋式三维管状结构。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型材料包括耐高温定型树脂,所述碳纤维丝束的外表面涂有耐高温定型树脂。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热体是由碳纤维丝束编织成梅花形的筒状碳纤维管。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线是耐高温导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高温导线上套设有保护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高温透明玻璃管在封装前充入惰性气体。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高温透明玻璃管是高纯度脱羟基石英玻璃管。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是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其发热体采用螺旋式碳纤维管或梅花形筒状碳纤维管,具有功率大、光色均匀、远红外辐射效率高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加热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包括截面为圆形的耐高温透明玻璃管,玻璃管内设有发热体、接线端子、电极尾丝和电源线,其特征是:所述耐高温透明玻璃管设为u形结构,其两端均设为扁平结构的封装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其特征是:所述发热体是螺旋式碳纤维管,碳纤维管由两层以上碳纤维丝束经定型材料制成螺旋式三维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其特征是:所述定型材料包括耐高温定型树脂,所述碳纤维丝束的外表面涂有耐高温定型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其特征是:所述发热体是由碳纤维丝束编织成梅花形的筒状碳纤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其特征是:所述电源线是耐高温导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其特征是:所述耐高温导线上套设有保护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其特征是:所述耐高温透明玻璃管在封装前充入惰性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其特征是:所述耐高温透明玻璃管是高纯度脱羟基石英玻璃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包括圆形耐高温透明玻璃管,玻璃管内设有发热体、接线端子、电极尾丝和电源线,玻璃管设为U形结构,其两端均设为扁平封装端;发热体是碳纤维管,碳纤维管两端分别通过接线端子与电极尾丝连接,电极尾丝设在玻璃管的封装端且与电源线连接;电极尾丝与电源线的连接处套设在玻纤套管内,玻纤套管的端部嵌设在绝缘陶瓷内;所述发热体是螺旋式碳纤维管或梅花形筒状碳纤维管。本技术的发热体采用螺旋式碳纤维管或梅花形筒状碳纤维管,具有功率大、光色均匀、远红外辐射效率高的优点;同时,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加热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大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