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4434发布日期:2023-01-12 18:2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域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驾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域控制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智能驾驶在国内外的兴起,用户对智能驾驶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从车外的环视、盲区摄像头、角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到车内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摄像头、前视单目/双目摄像头,越来越多的感知类传感器安装到了汽车上,对控制上述传感器的域控制器的散热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相关技术中,为了提升域控制器的散热效果,一般采用风扇强制风冷散热与散热翅片自然散热相结合的散热方式,这种散热方式与传统的单独采用风扇散热和单独采用翅片散热的方式相比,散热效果大大提升。
4.但采用风扇和散热翅片进行散热时,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散热翅片后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散热翅片后风量会有所损失,影响了域控制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域控制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域控制器散热噪声大、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域控制器,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底座;散热翅片,设置在底座上,散热翅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板,相邻的两个散热板之间形成风道;轴流风扇,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散热翅片的侧部,轴流风扇的轴线与风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导风结构,设置在风道内,导风结构包括朝向轴流风扇设置的第一导风面,第一导风面在靠近轴流风扇至远离轴流风扇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
7.进一步地,散热翅片包括与轴流风扇的出风口相对设置的主冷却区及位于主冷却区以外的副冷却区,散热器还包括:凸台结构,设置在底座的底部,凸台结构位于主冷却区的下方。
8.进一步地,轴流风扇包括多个,多个轴流风扇在散热翅片上形成多个主冷却区,每个主冷却区内均设置有凸台结构。
9.进一步地,散热器还包括:风扇罩,罩设在轴流风扇的周向外侧,风扇罩的顶板遮挡部分散热翅片。
10.进一步地,导风结构设置于风道的远离轴流风扇的端部。
11.进一步地,导风结构还包括与第一导风面连接的第二导风面,第二导风面位于第一导风面的远离轴流风扇的一端。
12.进一步地,域控制器还包括靠近所述散热器设置的电路板。
13.进一步地,电路板上涂布有防水涂层。
14.进一步地,域控制器还包括靠近所述散热器设置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待散
热元器件,待散热元器件与凸台结构接触配合。
15.进一步地,域控制器还包括靠近所述散热器设置的电路板,电路板包括与多个主冷却区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散热区,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待散热元器件,每个散热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待散热元器件,凸台结构与待散热元器件接触配合。
1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域控制器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散热翅片和轴流风扇,轴流风扇的轴线与风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因此轴流风扇产生的气流能够与风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提升了气流在风道内流动的顺畅性,从而有助于降低散热时产生的噪声。进一步地,风道内还设置有导风结构,导风结构包括朝向轴流风扇设置的第一导风面,由于第一导风面在靠近轴流风扇至远离轴流风扇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因此气流进入风道内以后会沿着第一导风面的倾斜方向逐渐改变风向,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气流在风道内流动的顺畅性,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域控制器散热时产生的噪声。另一方面,气流沿着第一导风面从散热翅片内流出也避免了气流与域控制器的壳体或者其他零部件产生剧烈碰撞,进而降低了气流产生折返的概率,从而有助于提升气流在风道内的流通量,提升了域控制器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域控制器的部分结构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图1的域控制器的除去风扇罩后的俯视图;
20.图3示出了图1的域控制器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2.10、底座;20、散热翅片;21、散热板;22、风道;1、主冷却区;2、副冷却区;30、轴流风扇;40、导风结构;41、第一导风面;42、第二导风面;50、凸台结构;60、风扇罩。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5.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
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6.发明人在长期研究后发现,采用风扇和散热翅片结合的散热方式之所以会产生噪音是因为: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在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不同,气流流动不畅,进而产生噪声。而风扇产生的气流在散热翅片内的风量损失较大的原因在于:风扇产生的气流沿风道流动时会撞击到域控制器的壳体或者其他零部件,造成气流方向的折返,正向气流和反向气流对冲抵消了风道内的风量,造成风量损失。
2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域控制器包括散热器,其中,散热器包括:底座10、散热翅片20、轴流风扇30以及导风结构40。具体地,散热翅片20设置在底座10上,散热翅片2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板21,相邻的两个散热板21之间形成风道22;轴流风扇30设置在底座10上并位于散热翅片20的侧部,轴流风扇30的轴线与风道22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导风结构40设置在风道22内,导风结构40包括朝向轴流风扇30设置的第一导风面41,第一导风面41在靠近轴流风扇30至远离轴流风扇30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
28.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域控制器包括设置在底座10上的散热翅片20和轴流风扇30,轴流风扇30的轴线与风道22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因此轴流风扇30产生的气流能够与风道22的延伸方向相同,提升了气流在风道内流动的顺畅性,从而有助于降低散热时产生的噪声。进一步地,风道22内还设置有导风结构40,导风结构40包括朝向轴流风扇30设置的第一导风面41,由于第一导风面41在靠近轴流风扇30至远离轴流风扇30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因此气流进入风道22内以后会沿着第一导风面41的倾斜方向逐渐改变风向,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气流在风道22内流动的顺畅性,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域控制器散热时产生的噪声。另一方面,气流沿着第一导风面41从散热翅片20内流出也避免了气流与域控制器的壳体或者其他零部件产生剧烈碰撞,进而降低了气流产生折返的概率,从而有助于提升气流在风道22内的流通量,提升了域控制器的散热效果。
2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气流流通的顺畅性,当风道22内出现遮挡气流的凸起结构时,凸起结构与轴流风扇30相对的表面需要设置成倾斜的导风面,其倾斜方向与第一导风面41相同,从而尽可能保证气流能够顺畅流动。
30.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翅片20包括与轴流风扇30的出风口相对设置的主冷却区1及位于主冷却区1以外的副冷却区2,散热器还包括凸台结构50,凸台结构50设置在底座10的底部,凸台结构50位于主冷却区1的下方。上述结构中,与轴流风扇30的出风口相对的散热翅片20形成主冷却区1,主冷却区1热量散失的速度最快。而其余位置则为副冷却区2,副冷却区2的热量散失速度小于主冷却区1。凸台结构50位于域控制器的电路板的上方,能够与电路板上的待散热元器件接触配合,从而对待散热元器件进行散热,避免其因过热而影响工作效果。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凸台结构50位于主冷却区1的下方,从而能够提升域控制器对待散热元器件的降温效果。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凸台结构50能够与电路板上的待散热元器件接触配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台结构50也可以靠近待散热元器件设置,也能够起到对待散
热元器件降温的效果。
32.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轴流风扇30包括多个,多个轴流风扇30在散热翅片20上形成多个主冷却区1,每个主冷却区1内均设置有凸台结构50。上述结构中,当电路板上的待散热元器件较多时,可以增加轴流风扇30的数量,进而增加散热翅片20上的主冷却区1的数量,从而保证多个待散热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33.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轴流风扇也可以仅设置为一个,并在散热翅片上形成一个主冷却区,凸台结构设置在主冷却区内。
34.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还包括风扇罩60,风扇罩60罩设在轴流风扇30的周向外侧,风扇罩60的顶板遮挡部分散热翅片20。上述结构中,风扇罩60一方面能够起到拢风的作用,降低从轴流风扇30处吹出的气流向四周扩散的概率,将气流尽可能地聚拢至散热翅片20的风道22内,从而提升风道内的气流量,保证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上述过程也能够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进而有助于降低域控制器散热时的噪声。
35.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结构40设置于风道22的远离轴流风扇30的端部。上述结构中,导风结构40位于风道的尾端,使得气流经过导风结构40的导向后能够从散热翅片20内流出,从而有助于降低域控制器散热时噪声,也使得气流到达导风结构40处时能量的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对第一导风面41的撞击力度也更小,进而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气流的流量损失,提升域控制器的散热效果。
36.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结构40还包括与第一导风面41连接的第二导风面42,第二导风面42位于第一导风面41的远离轴流风扇30的一端。上述结构中,第二导风面42能够延长导风结构40的长度,从而提升对气流的导送效果。
37.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风面42为水平面,气流流过第二导风面42后能够向上抬升,进而流出散热翅片20。
38.在本实施例中,域控制器还包括靠近所述散热器设置的电路板,具体地,电路板可以设置在散热器的下方。上述结构中,电路板上设置有多种电子元器件,以保证域控制器的控制功能。电路板靠近散热器设置,散热器的散热范围能够覆盖电路板,从而对电路板上的待散热元器件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3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上涂布有防水涂层,防水涂层可以是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等液体涂层,也可以是派瑞林镀膜,或者是其他防水涂层,此处不作具体限制。上述结构能够提升电路板的防水性能,防止凝露产生的水滴下落造成短路烧板,保证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40.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域控制器还包括靠近所述散热器设置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待散热元器件,待散热元器件与凸台结构50接触配合。上述结构中,凸台结构50位于主冷却区1的下方,凸台结构50与待散热元器件接触配合能够提升域控制器对待散热元器件的降温效果。
41.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域控制器还包括设置在散热器下方的电路板,电路板包括与多个主冷却区1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散热区,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待散热元器件,每个散热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待散热元器件,凸台结构50与待散热元器件接触配合。上述结构中,可依据散热需求较大的待散热元器件的位置确定电路板的散热区,再根据散热区确定散热翅片20的主冷却区1,最后根据主冷却区1确定轴流风扇30的布置位置,从而保
证了散热器对电路板的散热效果,保证了域控制器工作的稳定性。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3.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4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