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护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2540发布日期:2023-09-04 09:4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肤护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皮肤护理设备。


背景技术:

1、在脱毛仪、美容仪或嫩肤仪等皮肤护理设备的工作过程中,设备内部会产生大量热能。为了防止设备内部温度过高,影响皮肤护理设备的正常工作,皮肤护理设备将会吸入外部空气,通过空气的流动带走设备内部的热能。

2、因此,皮肤护理设备出风口处吹出的热风温度较高,在用户使用皮肤护理设备的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容易被出风口处吹出的热风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皮肤护理设备,能够阻挡出风口处吹出的热风,防止用户被热风烫伤,且不影响皮肤护理设备的散热。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皮肤护理设备,该皮肤护理设备包括外壳和挡风板。外壳包括主壳体和挡风罩,所述主壳体具有开口,所述挡风罩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上并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挡风罩开设有第一出风孔洞并形成与所述第一出风孔洞连通的出风区域。挡风板对应所述出风区域设置,且所述挡风板的周缘与所述挡风罩之间形成出风间隙。其中,所述挡风板用于抵挡从所述出风区域流出的风,并用于引导所述风改变路径以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出风间隙流出。

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安装于所述挡风罩;和/或,所述出风区域由底面和环形侧面围成,所述第一出风孔洞贯穿所述底面。

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罩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壳体的开口周围,和/或,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挡风罩可拆卸连接。

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罩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周缘的环壳,所述第一出风孔洞位于所述底板,所述环壳安装在所述主壳体的开口周围,所述挡风板位于所述底板的出风侧,所述挡风板安装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环壳。

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壳与所述底板在所述底板的出风侧形成有安装槽,所述挡风板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处,所述挡风板的周缘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周缘形成所述出风间隙。

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的迎风侧设有多个支撑凸部,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与多个支撑凸部相配合的支撑凹槽,所述支撑凸部支撑安装在所述支撑凹槽内,以使所述挡风板的周缘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周缘形成所述出风间隙;或者,所述挡风板的迎风侧设有多个支撑凹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与多个支撑凹槽相配合的支撑凸部,所述支撑凸部支撑安装在所述支撑凹槽内,以使所述挡风板的周缘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周缘形成所述出风间隙;或者,所述挡风板的迎风侧的周缘处设有支撑环凸,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支撑环槽,所述第一出风孔洞设于所述支撑环槽内侧,所述支撑环凸支撑安装在所述支撑环槽内,以使所述挡风板的周缘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周缘形成所述出风间隙;所述支撑环凸上设有与所述出风间隙连通的过风孔洞;或者,所述挡风板的迎风侧的周缘处设有支撑环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支撑环凸,所述第一出风孔洞设于所述支撑环凸的内侧,所述支撑环凸支撑安装在所述支撑环槽内,以使所述挡风板的周缘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周缘形成所述出风间隙;所述支撑环凸上设有与所述出风间隙连通的过风孔洞。

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的迎风侧设有多个支撑凸部,所述支撑凸部包括较粗段和连接于所述较粗段末端的较细段,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与多个支撑凸部相配合的支撑凹槽,所述较细段支撑安装在所述支撑凹槽内,以使所述挡风板的周缘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周缘形成所述出风间隙;和/或,所述第一出风孔洞设有多个,所述挡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孔洞,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出风孔洞与所述第二出风孔洞交错设置;和/或,所述挡风板为弧形板。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间隙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30毫米。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间隙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皮肤护理设备包括:流体驱动件,设有入口和出口;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出口所流出冷却介质的流动路径中;出光部件,所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穿过所述出光部件;制冷件,热耦合所述出光部件;散热件,一部分热耦合所述制冷件,另一部分用于热耦合所述流动路径中的冷却介质;聚风件,对应所述入口设置,所述聚风件包括聚风通道,所述聚风通道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连通所述入口,所述第二开口端远离所述入口。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流体驱动件在所述入口处形成阶梯环槽,所述聚风件的所述第一开口端安装于所述入口的所述阶梯环槽;和/或,所述皮肤护理设备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出光部件周围的缝隙。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包括:套壳;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相互连接以至少收容所述流体驱动件,所述套壳套设于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所述套壳具有窗口,以透出所述出光部件发出来的光。

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皮肤护理设备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出光部件放置和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中;其中,所述安装支架放置在所述窗口中,且所述出光部件的出光方向和所述出风区域的朝向呈夹角关系;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出光部件为透明块,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固定架位于所述透明块朝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镂空、位于背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镂空;固定件,具有若干个卡钩部,与所述套壳上对应的结合部卡合拼接;所述固定架位于所述透明块侧边的一侧镂空且安装所述制冷件,所述散热件贴附于所述制冷件背对所述透明块一侧。

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皮肤护理设备包括:反射杯,半包围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出口连通;其中,所述流体驱动件的所述出口通过所述反射杯分隔出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反射杯朝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为所述第一出口,所述反射杯背对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为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并列设置;散热鳍片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出口的所述流动路径中,所述散热鳍片组固定在所述散热件上;处理电路,发送控制信号,用以控制打开和/或关闭所述皮肤护理设备,以及切换所述皮肤护理设备的工作模式和/或工作档位;触控电路,电连接所述处理电路,将触控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电路;电极件,设置在所述套壳和所述触控电路之间,使所述触控电路产生所述触控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半壳对应所述电极件的位置有避让缺口,所述电极件穿过所述第一半壳抵顶所述套壳;若干指示灯,连接所述触控电路,所述触控电路控制所述指示灯发光,不同的所述触控信号对应光线不同;其中,所述套壳设有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为透明和/或半透明;所述第一半壳对应所述指示灯的位置有透光孔,所述指示灯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第一半壳的所述透光孔,再通过所述套壳的所述透光区域照射出;其中,所述散热鳍片组将所述第二出口分成若干流动通道;所述第一出口贴合所述反射杯的一侧,所述第一出口所流出的所述冷却介质穿过所述反射杯,从所述反射杯的另一侧出风,以使所述第一出口所流出的所述冷却介质降低所述发光元件的温度;所述第二出口贴合所述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二出口所流出的冷却介质穿过所述散热鳍片组的同时,所述制冷件将所述发光元件和/或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出光部件所发出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件的导热面传导至所述散热件上的所述散热鳍片组。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通过在出口区域设置挡风板,使得所述挡风板抵挡从所述出风区域流出的风,并引导所述风改变路径以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出风间隙流出,从而可避免热风直接地、集中地吹向用户,进而使用户不被出风区域吹出的热风烫伤,且不影响皮肤护理设备的散热。

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