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2383发布日期:2023-09-04 09:4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路散热,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1、光伏逆变器可以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的逆变器,用于反馈回商用输电系统,或是供离网的电网使用。由于光伏逆变器会受到长期的太阳直射,所以逆变器的散热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员关心的重点。

2、传统的逆变器散热,分为风冷和自然散热两种。其核心的散热思路都是利用散热器和空气的热交换,空气作为低温端,热量从高温的芯片向低温空气的自然转移,而散热器的温差、空气流速都影响散热效率。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和增大换热量,就需要要不断的增加散热器的体积或者提高风扇的转速,这带来了噪音大以及体积笨重等问题。

3、因此,一种由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散热装置应运而生,现有技术中的散热装置通过将冷板设置在逆变器发热端,并在冷板内设置若干冷却管路,另外再设置一套冷凝装置,冷却液在冷却管路中吸收发热端所发出的热量后蒸发为气态,气态介质进入冷凝装置后被重新凝结为冷却液,再次输入冷却管路对发热端进行吸热。但是,该结构的散热装置中蒸发产生的气态介质再次凝结为冷却液所需要释放的能量较多,一般的冷凝装置无法将气态介质快速地冷凝,从而无法达到较好的冷凝效果以及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散热装置由于冷凝装置的冷凝效果不佳,导致散热装置散热效果不佳的缺陷。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系统,包括:

3、逆变器组件,所述逆变器组件包括发热件以及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发热件贴合设置,所述散热件中具有适于容纳液相散热介质的容纳空腔,所述液相散热介质适于在吸收所述发热件的热量后转变成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

4、耗能装置,所述耗能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组件间隔设置,所述耗能装置适于在所述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的驱动下运动,并将所述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转变成低压气相散热介质;

5、第一管路,设置于所述散热件与所述耗能装置之间,所述第一管路适于将所述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运输至所述耗能装置;

6、换热结构,设置于所述散热件与所述耗能装置之间,所述换热结构适于对所述低压气相散热介质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并使其转变成凝结液传输回所述散热件。

7、可选地,上述的散热系统,所述换热结构包括通路以及设置在所述通路上的换热装置,所述通路适于连通所述耗能装置和所述散热件,所述换热装置适于放置在冷源中,以将所述低压气相散热介质与冷源进行热交换,并所述低压气相散热介质转变成为凝结液。

8、可选地,上述的散热系统,所述换热装置为具有冷凝腔的一冷凝室,所述通路包括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冷凝室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冷凝室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冷凝室适于放置在冷源当中,所述冷源适于对所述冷凝腔内的所述低压气相散热介质进行冷却,以使其转变成所述凝结液。

9、可选地,上述的散热系统,所述换热装置为散热片组件,所述散热片组件设置于所述通路外壁面上,所述散热片适于放置在冷源当中,所述冷源适于对所述散热片组件进行冷却,所述散热片组件适于对所述通路中的介质进行散热。

10、可选地,上述的散热系统,所述散热件内具有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适于对所述凝结液施加毛细力,以使所述凝结液能够背向重力方向运动;和/或

11、所述毛细结构适于对所述液相散热介质施加毛细力,以使所述液相散热介质能够背向重力方向运动。

12、可选地,上述的散热系统,所述容纳空腔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容纳空腔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毛细结构靠近所述容纳空腔一侧具有至少一连接通孔,所述容纳空腔通过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毛细结构连通,所述连接通孔适于将所述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运输至所述容纳空腔内。

13、可选地,上述的散热系统,还包括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与所述容纳空腔连通,所述负压装置适于在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时使所述容纳空腔内的压力下降。

14、可选地,上述的散热系统,所述耗能装置为叶轮机组件,所述叶轮机组件包括具有工作腔的壳体以及叶轮,所述工作腔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工作腔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叶轮适于在所述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的驱动下发生转动,并将所述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转变成低压气相散热介质。

15、可选地,上述的散热系统,所述叶轮包括叶片以及转轴,还包括负载件,所述负载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16、可选地,上述的散热系统,还包括单向阀以及流量控制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于第三管路上,所述单向阀适于阻止所述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流回容纳空腔,所述流量控制阀适于控制凝结液的运输效率。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系统,包括逆变器组件、耗能装置、第一管路以及换热结构,逆变器组件包括发热件以及散热件,散热件与发热件贴合设置,散热件中具有适于容纳液相散热介质的容纳空腔,液相散热介质适于在吸收发热件的热量后转变成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耗能装置与逆变器组件间隔设置,耗能装置适于在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的驱动下运动,并将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转变成低压气相散热介质,第一管路设置于散热件与耗能装置之间,第一管路适于将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运输至耗能装置,换热结构设置于散热件与耗能装置之间,换热结构适于对低压气相散热介质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并使其转变成凝结液传输回散热件。

19、该结构的散热系统通过增设于逆变器组件间隔设置的耗能装置,以及设置于散热件与耗能装置之间的第一管路,可以使得散热件中的液相散热介质,在吸收热量蒸发转变成为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后,通过第一管路运输至耗能装置,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在耗能装置内转变成为低压气相散热介质,再由换热结构将低压气相散热介质转变成凝结液并传输回散热件。避免了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直接进入换热结构而导致的换热结构的冷凝效果不佳,转而先将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转变成为低压气相散热介质,再通入换热结构进行冷凝,降低了换热结构中介质所需要释放的热量,提高了换热结构对介质的冷凝效率,从而提高了散热件的散热效率。

20、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系统,散热件内具有毛细结构,毛细结构适于对凝结液施加毛细力,以使凝结液能够背向重力方向运动,和/或毛细结构适于对液相散热介质施加毛细力,以使液相散热介质能够背向重力方向运动。该结构的散热系统通过在散热件内设置毛细结构,毛细结构可以对凝结液和液相散热介质施加毛细力,从而凝结液和液相散热介质可以获得背向重力方向的力,进而可以自发地背向重力方向运动,最终实现在无需额外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实现散热件内的介质循环,简化了散热系统的设备和工序,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降低了该结构的散热系统对资源的消耗。

2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系统,容纳空腔的出口端与第一管路连通,容纳空腔的入口端与第三管路连通,毛细结构靠近容纳空腔一侧具有至少一连接通孔,容纳空腔通过连接通孔与毛细结构连通,连接通孔适于将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运输至容纳空腔内。通过设置出口端和入口端分别与与第一管路以及第三管路连通的容纳空腔,并在容纳空腔与毛细结构之间设置连接通孔,可以使得毛细结构中的液相散热介质和凝结液蒸发成为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后能够进入容纳空腔,再通过第一管路通向耗能装置,为高压饱和气相散热介质提供了容纳空间以及运动空间,提高了其传输的效率,使之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尽量多地被传输至耗能装置,从而提高了耗能装置的耗能效率以及换热结构的冷凝效率,进而提高了该结构的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