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2107发布日期:2023-10-06 12:0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电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气装置。


背景技术:

1、作为以往的电气装置,例如已知以下的专利文献所记载那样的构成:在呈现大致长方体状的形成为有底方筒状的树脂制的外壳中收容电容器。并且,在这样的电气装置之中有以下构成:在外壳的外底面(底壁的外侧面),例如通过形成筒状的凸台的方式等,经由该凸台来安装电路基板。

2、在先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26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电气装置中,如上述那样,通过在外壳的外底面安装电路基板,电容器和电路基板仅隔着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外壳的底壁地接近配置。由此,存在着因从电容器产生的电磁空间干扰而导致电路基板误动作的可能性。

3、本发明是着眼于该技术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因从电容器产生的电磁空间干扰导致电路基板误动作的电气装置。

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5、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电气装置,该电气装置在长方体状的外壳中收容有电容器,对于该外壳,底面具有最大面积,并且一方底面作为开口部敞开,且另一方底面由底壁闭塞,其中,在上述外壳的开口部设有金属制的散热板,在上述散热板的外侧面设有能进行螺纹紧固的被紧固部,在上述被紧固部螺纹固定有电路基板。

6、这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装置,在电容器与电路基板之间夹装散热板,电路基板相对于电容器除了隔着树脂制的外壳(底壁)之外还隔着金属制的散热板地配置。因而,通过金属制的散热板遮蔽或者降低了从电容器产生的电磁空间干扰,能抑制因电容器的电磁空间干扰导致的电路基板的误动作。

7、另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装置的其他方式,优选的是,上述被紧固部由金属制的螺母形成。

8、这样,通过由金属制的螺母形成被紧固部,能牢固地固定电路基板。进而,通过以与散热板相同的金属材料构成被紧固部,例如通过嵌合以外的焊接等其他手段也能将被紧固部容易且牢固地固定于散热板。

9、另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装置的另一其他方式,优选的是,上述散热板与用于固定上述电气装置的金属制的框架电连接,上述电路基板具有供与上述螺母紧固的上述螺钉贯通的螺钉贯通孔,在上述电路基板中,在上述螺钉贯通孔的与上述螺母相向的那侧的孔缘设有接地用的电路图案。

10、这样,通过在电路基板的螺钉贯通孔中的与螺母相向的那侧的孔缘设有接地用的电路图案,从而不需要用于将电路基板的接地用的电路图案与框架接地连接的追加的汇流条。由此,可实现电气装置的部件数量的削减以及电气装置的组装工时的削减,能实现电气装置的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11、另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装置的再一其他方式,优选的是,上述电气装置隔着金属制的框架进行搭载,在上述外壳的底壁的外侧面设有散热片,在上述外壳的底壁与上述框架之间夹装有上述散热片。

12、这样,通过在外壳的底壁的外侧面设置散热片,在外壳的底壁与框架之间夹装散热片,能将收容在外壳内的电容器的热经由散热片向框架散热。由此,电容器的热能通过散热板以及散热片从外壳的两侧散热,能使电容器的冷却效果提高。

13、发明的效果

14、根据本发明,能利用金属制的散热板遮蔽或者降低从电容器产生的电磁空间干扰。由此,能抑制因电容器的电磁空间干扰导致的电路基板的误动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气装置,该电气装置在长方体状的外壳中收容有电容器,该外壳的底面具有最大面积,并且一方底面作为开口部敞开,且另一方底面由底壁闭塞,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装置通过在设于外壳(1)的开口部(OP)的金属制的散热板(4)之上配置电路基板(5),在电容器(2)与电路基板(5)之间夹装散热板(4),电路基板(5)相对于电容器(2)除了隔着树脂制的外壳(1)之外还隔着金属制的散热板(4)地配置。因而,利用该金属制的散热板(4),能遮蔽或者降低从电容器(2)产生的电磁空间干扰。由此,能抑制因电容器(2)的电磁空间干扰导致的电路基板(5)的误动作。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翔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明电舍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