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35812发布日期:2024-02-02 22:0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朝着高性能、轻薄化发展,现有显示器件的集成化、刷新率不断升高,其产生的热量和热流密度也随之升高,对显示器件的散热性能要求升高。现有显示器件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一种方式是通过在屏体背侧贴附一层铜箔进行散热,但铜箔的密度较高,导致显示器件的重量较大;另一种方式是采用石墨散热膜进行散热,但由于显示器件中框结构与显示面板贴合的表面存在一定的粗糙度或者表面原有的螺钉孔、台阶面,而石墨散热膜较薄且脆,在石墨散热膜与显示器件装配过程中两者界面无法做到完全平整贴合,导致中框与石墨散热膜之间存在大量的空气间隙,散热效果较差。

2、所以,现有显示器件中的散热层存在无法与中框贴合导致显示器件的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现有显示器件中的散热层存在无法与中框贴合导致显示器件的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

3、显示面板;

4、背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

5、散热层,设置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散热层包括第一导热层、储热层和第二导热层,所述储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所述储热层包括多个储热单元,所述储热单元包括主体结构和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内的储热部;

6、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储热部内设有储热介质,所述储热部包括沿所述储热层的宽度方向相邻设置的第一储热部和第二储热部,所述第一储热部和所述第二储热部中的一者设置有沿所述储热层宽度方向的凸起结构,另一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凸起结构的凹陷结构。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热部和所述第二储热部相互导通,在所述散热层处于非压缩状态时,至少部分储热部内的储热介质的体积小于所述储热部的体积。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散热层处于非压缩状态时,所述储热层的宽度为第一宽度,在所述散热层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储热层的宽度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宽度,且在所述散热层从非压缩状态变为压缩状态时,在储热层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储热部中靠近所述第二储热部的一侧的位移量与所述第二储热部中靠近所述第一储热部的一侧的位移量相等。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热部包括第一梯形部和第二梯形部,所述第一梯形部和所述第二梯形部的形状均为梯形,所述第一梯形部和所述第二梯形部均包括上底和下底,且所述上底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底的宽度,所述第一梯形部的上底与所述第二梯形部的上底接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梯形部的腰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梯形部的腰的长度,在所述散热层处于非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一储热部的形状包括正六边形,所述第一储热部的边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梯形部的腰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储热部的各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一梯形部的下底、第一梯形部的上底和第二梯形部的下底处于同一直线上。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散热层处于压缩状态时,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所述第一梯形部的下底与所述第一储热部的边的长度之和,等于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所述第一梯形部的上底与所述第一储热部的对角线的长度之和。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所述储热部之间设有导通部,所述第一储热部和所述第二储热部通过所述导通部连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热介质的材料包括絮状储热材料。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结构的材料包括泡棉。

15、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16、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背板和散热层,背板设置于显示面板一侧,散热层设置于背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散热层包括第一导热层、储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储热层设置于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之间,储热层包括多个储热单元,储热单元包括多个储热单元,储热单元包括主体结构和设置于主体结构内的储热部,其中,至少部分储热部内设有储热介质,储热部包括沿储热层的宽度方向相邻设置的第一储热部和第二储热部,第一储热部和第二储热部中的一者设置有沿储热层宽度方向的凸起结构,另一者设置有用于容纳凸起结构的凹陷结构。本申请通过使散热层包括第一导热层、储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储热层内设有储热介质,使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可以疏散和传导显示模组内的热量,通过储热层吸收、储热和均热,提高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且通过使储热层包括储热单元,储热单元包括主体结构和储热部,储热部包括沿储热层的宽度方向相邻设置的第一储热部和第二储热部,第一储热部和第二储热部中的一者设置有沿储热层宽度方向的凸起结构,另一者设置有用于容纳凸起结构的凹陷结构,则可以使散热层在受压变形时,第一储热部和第二储热部中的凸起结构和凹陷结构的变形可以部分甚至完全抵消,避免第一储热部和第二储热部相互挤压导致破损,避免储热介质外溢,且储热层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移较小,不会对边框进行加压导致局部鼓包,提高显示模组的良率,且散热层可以压缩变形,在与中框贴合或者装配时,可以填补空隙、降低热阻,提高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热部和所述第二储热部相互导通,在所述散热层处于非压缩状态时,至少部分储热部内的储热介质的体积小于所述储热部的体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层处于非压缩状态时,所述储热层的宽度为第一宽度,在所述散热层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储热层的宽度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宽度,且在所述散热层从非压缩状态变为压缩状态时,在储热层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储热部中靠近所述第二储热部的一侧的位移量与所述第二储热部中靠近所述第一储热部的一侧的位移量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热部包括第一梯形部和第二梯形部,所述第一梯形部和所述第二梯形部的形状均为梯形,所述第一梯形部和所述第二梯形部均包括上底和下底,且所述上底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底的宽度,所述第一梯形部的上底与所述第二梯形部的上底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形部的腰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梯形部的腰的长度,在所述散热层处于非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一储热部的形状包括正六边形,所述第一储热部的边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梯形部的腰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储热部的各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一梯形部的下底、第一梯形部的上底和第二梯形部的下底处于同一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层处于压缩状态时,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所述第一梯形部的下底与所述第一储热部的边的长度之和,等于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所述第一梯形部的上底与所述第一储热部的对角线的长度之和。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储热部之间设有导通部,所述第一储热部和所述第二储热部通过所述导通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介质的材料包括絮状储热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的材料包括泡棉。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通过使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疏散和传导显示模组内的热量,通过储热层吸收、储热和均热,提高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且通过使第一储热部和第二储热部中的一者设置有沿储热层宽度方向的凸起结构,另一者设置有用于容纳凸起结构的凹陷结构,则可以使散热层在受压变形时,凸起结构和凹陷结构的变形可以部分甚至完全抵消,避免第一储热部和第二储热部相互挤压导致破损,避免储热介质外溢,且储热层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移较小,不会对边框进行加压导致局部鼓包,提高显示模组的良率,且散热层可以压缩变形,在与中框贴合或者装配时,可以填补空隙、降低热阻,提高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汪文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