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53065发布日期:2023-12-21 15:5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空气处理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环境制冷,并且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组。


背景技术:

1、随着节能减排大政策的推行,数据中心建设的节能性和快速性需求愈发强烈。利用干湿球温度之差的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低温干空气的直通风节能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机房的节能建设方案中来。

2、间接蒸发冷却机组作为目前数据中心主流建设方案之一。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利用湿球温度低于干球温度的原理,对室外空气进行蒸发冷却降温,在隔离数据中心室内外空气的前提下,大幅增加利用自然冷却的时间,可实现空调系统的安全、高效制冷。但在实际推广中,尤其在夏热冬暖、温和等地区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机组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

3、直通风节能机组可以将室外合适的温湿度引入,利用免费的自然冷源对设备进行冷却,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而在实际应用中,在室外温、湿度不合适的场景,往往需要开启机械制冷设备进行补冷,从而影响直通风节能机组的节能效果。

4、在室外气候条件多变的情况下,如何设计空气处理机组,以实现至少两种制冷模式的切换来匹配机房制冷需求,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机组,能够提高新风利用效率,提高全年节能性,并满足全年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机房制冷需求。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处理机组,包括:

3、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的第一端连接室内,所述排风通道的第二端连接室外,所述第一端设置有排风阀;

4、机组本体,所述机组本体包括内腔,所述内腔包括送风腔、回风腔、进风腔、出风腔,所述回风腔包括回风口,所述回风腔通过所述回风口与所述室内连通,

5、所述送风腔包括送风口和至少一个新风口,所述送风腔通过送风口与所述室内连通,且所述送风腔通过至少一个新风口与室外连通,

6、所述进风腔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腔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

7、所述回风口内设置有回风阀,所述送风口内设置有送风阀,所述至少一个新风口中的每个新风口处设置有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阀;

8、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连通所述回风腔和所述送风腔,所述外循环风道连通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

9、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送风腔内,用于将空气通过所述送风口送入到所述室内;

10、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排风通道内,用于将所述室内侧或所述出风腔侧的空气排出到室外。

1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回风阀、送风阀、排风阀、新风阀的开启或关闭,可以控制上述阀门两侧的空间是否连通,从而改变空气处理机组中的空气相对流动的关系,进而实现间接蒸发冷却制冷模式、直通风混风制冷模式、直通风制冷模式中的任意一种制冷模式。

12、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室内可以理解为第一空间,室外可以理解为第二空间,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可以是同一个空间,也可以是相互不连通的两个空间。

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空气处理机组能够集成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和直通风节能机组,可以实现间接蒸发冷却制冷模式、直通风混风制冷模式、直通风制冷模式中的任意一种制冷模式,从而提高新风利用效率,提高空气处理机组的全年节能性,并可满足全年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机房制冷需求。

14、另一方面,空气处理机组的结构简单,在不同制冷模式下,风机组(排风组件、送风组件)可以实现复用,从而可以节省建设成本。

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出风腔的连通处设置有外循环隔断阀。

16、需要说明的是,出风腔靠近排风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外循环出风口,外循环隔断阀设置于该外循环出风口处。

1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循环隔断阀可以防止排风通道中的空气回流至机组本体,避免对空气处理机组的制冷效率造成影响。

1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气处理机组能够运行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制冷模式:间接蒸发冷却制冷模式、直通风混风制冷模式、直通风制冷模式;

19、当所述空气处理机组运行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制冷模式时,所述送风阀、所述回风阀、所述外循环隔断阀开启,所述排风阀、所述新风阀关闭;

20、当所述空气处理机组运行所述直通风混风制冷模式时,所述送风阀、所述回风阀、所述排风阀、所述新风阀开启,所述外循环隔断阀关闭;

21、当所述空气处理机组运行所述直通风制冷模式时,所述送风阀、所述排风阀、所述新风阀开启,所述回风阀、所述外循环隔断阀关闭。

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空气处理机组可以实现间接蒸发冷却制冷模式、直通风混风制冷模式、直通风制冷模式中的任意一种制冷模式,以应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机房制冷需求。

2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气处理机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送风阀、所述回风阀、所述排风阀、所述外循环隔断阀、所述新风阀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阀门开启或关闭。

2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风通道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隔板将所述排风通道分隔为第一层和第二层,

25、所述第一层的一端与所述室内连通,所述第一层还与所述出风腔连通,所述第二层与室外连通;

26、所述排风组件包括至少一台风机,所述至少一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层内,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层的方向设置。

27、基于上述方案,第一层可以形成一个负压腔,从而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排出室内侧的空气,或排出出风腔内的空气,排风效率较高。

2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台风机安装于所述隔板上,所述至少一台风机与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一一对应。

29、基于上述方案,排风组件的风机与通孔一一对应安装,排风效率较高。

3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组和第二风机组,所述第一风机组朝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二风机组朝向远离所述出风腔的一侧设置。

31、基于上述方案,第一风机组可以抽出室内侧的空气,第二风机组可以抽出送风腔内的空气,排风效率较高。

3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腔包括外循环进风口,所述进风腔通过所述外循环进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处设置有外循环滤网,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新风滤网。

3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气处理机组还包括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或检测设备,所述传感器或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湿度和/或环境颗粒物浓度。

3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气处理机组还包括机械制冷系统,所述机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或冷冻水盘管,所述蒸发器或冷冻水盘管设置于所述送风腔内。

3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械制冷系统为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或冷冻水盘管制冷装置。

3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气处理机组还包括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用于向所述换热器喷水。

3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的内循环风道与重力方向垂直,或所述内循环风道与所述重力方向之间的角度小于9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