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RPS电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6070发布日期:2023-09-16 23:0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CRPS电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电源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体积小、高功率并兼具散热能力佳的高功率crps电源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进步,数据的计算量日益庞大连带着各地数据中心的负荷亦日渐增长,对应用于数据中心的开关电源需求与挑战也随着增加,在电源规格标准化的前提下,提高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将成为满足数据中心用电量提升的重中之重。

2、为了实现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的高可用性,发展出crps(common redundantpower supply)通用冗余电源,通用冗余电源系由成对且完全相同的电源组成,透过内部芯片控制电源进行附载均衡,当一个通用冗余电源故障时,另一个可接管其工作,使其降低电压源异常导致服务器系统出错的机会。

3、然而,以通用冗余电源的标准电源为例,其体积约为185mm*73.5mm*40mm,以传统电源结构下最大功率约为2400w,若欲提升最大功率,将会使通用冗余电源内部功率器件体积变大,使crps内部结构更加密集,进而导致积热的问题产生进而影响内部功率器件的运作。

4、因此,如何在固定体积大小条件下,使产品可提升功率以及避免积热的产生,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rps电源结构,其能够解决现有crps电源欲提升功率产生的积热以及考虑积热而限制电源功率密度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提供所述crps电源结构,其包含:

4、壳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

5、主板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所述主板体设有主散热区和次散热区;

6、多个次板体,垂直设置在所述主板体的主散热区和次散热区上;

7、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散热区的一侧;

8、dc/dc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散热区的次板体上;

9、辅助供电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散热区的次板体上:

10、功率因数校正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散热区的次板体上:

11、储能单元,设置在所述次散热区的次板体上;

12、滤波单元,设置在所述次散热区的次板体上。

13、优选的,所述次板体与次板体之间形成有通道,并且所述次板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通道。

14、优选的,所述散热单元包含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对应至所述主板体的主散热区。

15、优选的,所述散热单元的第一侧或第二侧方向与所述次板体的设置方向相同。

16、优选的,所述散热单元的第一侧为出风侧且所述第二侧为入风侧或所述第一侧为入风侧且所述第二侧为出风侧。

17、优选的,所述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或者所述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外。

18、在上述构造中,所述多个次板体垂直设置于所述主板体上,且所述次板体与所述散热单元对应,并将所述dc/dc单元、所述辅助供电单元和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设至在所述主散热区的次板体上,使所述散热单元对主散热区直接推动气体或直接抽出气体而形成多个风道,通过多个风道将主散热区的气体直接被推动或抽出,并同时带动所述次散热区的风道,使热能有效散逸,达到避免积热产生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crps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rps电源结构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ps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板体与次板体之间或所述次板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rps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包含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相对侧,其中所述第一侧为出风侧且所述第二侧为入风侧,所述第一侧对应至所述主板体的主散热区,所述散热单元的方向与所述次板体的设置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rps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包含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相对侧,其中所述第一侧为入风侧且所述第二侧为出风侧,所述第一侧对应至所述主板体的主散热区,所述散热单元的方向与所述次板体的设置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ps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供电单元为flyback转换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ps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单元为llc谐振转换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ps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为图腾柱pfc,其包含有快速桥臂、慢速桥臂或pfc电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ps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为母线电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ps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位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或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外。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CRPS电源结构,包括:壳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主板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所述主板体设有主散热区和次散热区;多个次板体,所述次板体垂直设置于所述主板体的主散热区和次散热区上;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散热区的一侧;DC/DC单元、辅助供电单元、功率因数校正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散热区的次板体上;储能单元、滤波单元,设置在所述次散热区的次板体上;所述散热单元对主散热区直接推动气体或抽出气体而形成多个风道,通过多个风道将主散热区的气体直接被推动或抽出,并同时带动所述次散热区的风道,使热能有效散逸,达到避免积热产生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熊亮亮,陈斌,王洪龙,刘倩倩,闫娟,于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