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装置、域控制器以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5318发布日期:2023-12-06 21:0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热管理装置、域控制器以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装置、域控制器以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向着大功率的方向发展,随着总功率的增加,其内部的电器元件在工作期间会产生更高的发热功率,通常设置散热装置进行及时散热,防止高温影响相关部件的寿命,甚至损坏,发生安全问题。

2、但现有的散热装置通常采用平直的流道以进行散热降温,冷却效率低,无法使相关部件的温度降低至期望温度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域控制器以及电池包,能够利于提高热管理效率。

2、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管理装置,包括:本体,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热交换部件,设置于本体且至少部分热交换部件沿厚度方向凸出于第二面设置,热交换部件具有介质流道以及与介质流道连通的进口与出口,换热介质能够由进口进入介质流道并由出口流出;其中,介质流道内设置有扰流部件,扰流部件位于换热介质的流通路径上。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介质流道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第三流道,第一流道与进口连通,第三流道与出口连通,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分别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流道沿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连接于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之间,扰流部件设置于第一流道以及第三流道。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流道包括连通设置的第一子流道以及第二子流道,第一子流道沿厚度方向凸出于第二面设置,第二子流道设置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和/或,第三流道包括连通设置的第三子流道以及第四子流道,第三子流道沿厚度方向凸出于第二面设置,第四子流道设置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扰流部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扰流部件沿流通路径间隔分布。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与厚度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热交换部件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以及第二壁,第一壁以及第二壁各自在厚度方向的一端与本体连接且另一端凸出于第二面设置,介质流道形成于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沿流通路径,两个以上扰流部件在第一壁以及第二壁上交替设置。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第一方向,第一壁朝向其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二壁凸出以形成扰流部件,第二壁朝向其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凸出以形成扰流部件。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厚度方向,位于第一壁的扰流部件的延伸长度与第一壁的延伸长度相同,位于第二壁的扰流部件的延伸长度与第二壁的延伸长度相同。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位于第二壁的扰流部件与第一壁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h1与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h2的比值h1/h2满足:1/5≤h1/h2<1;位于第一壁的扰流部件与第二壁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h3与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h2的比值h3/h2满足:1/5≤h3/h2<1。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扰流部件在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呈半圆形、三角形以及矩形中的至少一者;和/或,热交换部件与本体为一体式结构体。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体上设置有凹腔,凹腔由第一面起始沿厚度方向向第二面所在方向凹陷设置,热管理装置还包括盖板,盖板位于凹腔内并与本体连接,盖板上设置有与进口连通的进孔以及与出口连通的出孔。

12、另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域控制器,包括如上述的热管理装置。

13、另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述的域控制器。

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装置、域控制器以及电池包,热管理装置包括本以及热交换部件,本体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热交换部件设置于本体且至少部分热交换部件沿厚度方向凸出于第二面设置,热交换部件具有介质流道,换热介质能够由进口进入介质流道并由出口流出,使得热交换部件与待换热部件进行热量交换,以调节位于本体的第二面设置的待换热部件的温度,满足对待换热部件的热管理需求,并且,通过在介质流道设置有扰流部件,且扰流部件位于换热介质的流通路径上,利于提高换热介质的湍流速度,从而提高换热介质对热交换部件的对流换热系数,利于提高热交换部件与待换热部件进行热量交换的速率,从而提高热管理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流道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分别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之间,所述扰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三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连通设置的第一子流道以及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沿所述厚度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二面设置,所述第二子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扰流部件沿所述流通路径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厚度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所述热交换部件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以及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以及所述第二壁各自在所述厚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且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面设置,所述介质流道形成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沿所述流通路径,两个以上所述扰流部件在所述第一壁以及所述第二壁上交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壁朝向其间隔且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壁凸出以形成所述扰流部件,所述第二壁朝向其间隔且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壁凸出以形成所述扰流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壁的所述扰流部件的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一壁的延伸长度相同,位于所述第二壁的所述扰流部件的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二壁的延伸长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壁的所述扰流部件与所述第一壁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h1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h2的比值h1/h2满足:1/5≤h1/h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呈半圆形、三角形以及矩形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凹腔,所述凹腔由所述第一面起始沿所述厚度方向向所述第二面所在方向凹陷设置,所述热管理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凹腔内并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进口连通的进孔以及与所述出口连通的出孔。

11.一种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

12.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域控制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热管理装置、域控制器以及电池包,热管理装置包括本体及热交换部件。本体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热交换部件设置于本体且至少部分热交换部件沿厚度方向凸出于第二面设置,热交换部件具有介质流道以及与介质流道连通的进口与出口,换热介质能够由进口进入介质流道并由出口流出。其中,介质流道内设置有扰流部件,扰流部件位于换热介质的流通路径上。本申请实施例利于提高热管理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时代新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