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均衡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97823阅读:来源:国知局
点和第2分割点之间,连接有第3电容器,可按照分布常数,构成第1,第2电感器和分割点之间的第3电容器,可在高的频率之前实现稳定的特性。
[0038]在本发明的无源均衡器中,由于在形成接近而平行设置的第I电感器和第2电感器的导体之间,按照分布常数而形成第1,第2和第3电容器,不必将第I?第3电容器作为个别组成部件而配备,价格更低,容易实现小型化。
[0039]在本发明的无源均衡器中,由于上述第I接地点和上述第2接地点由接地端子,电源地或电源线构成,故无论是单端传送,还是是差动传送,均可使用。
[0040]在本发明的无源均衡器中,由于成对地将同一部件并列,用于差动信号,将各对的上述第I接地点之间和上述第I接地点之间连接,故可在差动传送中,可以不需要接地端子的形式构成,容易确保绝缘。
【附图说明】
:
[0041]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无源均衡器的第I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0042]图2为图1的无源均衡器的频率特性曲线;
[0043]图3为构成受到传送损耗和多重反射的影响时参考的眼图;
[0044]图4为采用图1的无源均衡器时的眼图;
[0045]图5为构成受到传送损耗和多重反射的影响时参考的眼图;
[0046]图6为采用图1的无源均衡器的时的眼图;
[0047]图7为整理而改写图1所示的无源均衡器的部件配置;
[0048]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无源均衡器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0049]图9为本发明的无源均衡器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0050]图10为现有的无源均衡器的等效电路;
[0051]图11为图10所示的现有的无源均衡器的频率特性曲线;
[0052]图12为采用图10所示的现有的无源均衡器时的眼图;
[0053]图13为采用现有的无源均衡器的时的眼图。
[0054]标号的说明:
[0055]标号I, Ip, In表不输入端子;
[0056]标号3, 3ρ, 3η表不输出端子;
[0057]标号5表示接地端子;
[0058]标号11表示共振电路(第I共振电路);
[0059]标号13表示共振电路(第2共振电路);
[0060]标号Cl表不电容器(第I电容器);
[0061]标号C3表不电容器(第2电容器);
[0062]标号C5表不电容器(第3电容器);
[0063]标号C23表不电容器;
[0064]标号E表示无源均衡器;
[0065]标号LI表不电感器(第I电感器);
[0066]标号L3表不电感器(第2电感器);
[0067]标号L21表不电感器;
[0068]标号Pl,Pin,Plp表示连接点(第I连接点);
[0069]标号P3,P3n,P3p表示连接点(第2连接点);
[0070]标号Rs, Rsp, Rsn表不串联电阻器;
[0071]标号Rl, Rip, Rln, 2XR1表不并联电阻器(第I并联电阻器);
[0072]标号R3, R3p, R3n, 2XR3表不并联电阻器(第2并联电阻器);
[0073]标号Rll, R13, R15表不电阻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74]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75]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无源均衡器E的第I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0076]在图1中,在输入端子I和输出端子3之间串联有串联电阻器Rs,并且连接有由电感器(第I电感器)LI和与其串联的电容器(第I电容器)Cl构成的共振电路11,以及由电容器(第2电容器)C3和与其串联的电感器(第2电感器)L3构成的共振电路13。
[0077]电感器LI设置于输入端子I侧,电感器L3设置于输出端子3侧,电容器Cl设置于输出端子3侧,电容器C3设置于输入端子I侧。这些串联电阻器Rs和共振电路11,13相互并联于输入输出端子1,3之间。
[0078]在电感器LI和电容器Cl的连接点(第I连接点)P1上,连接有并联电阻器(第I并联电阻器)Rl的一端,并联电阻器(第I并联电阻器)Rl的另一端与第I接地点连接。
[0079]在电感器L3和电容器C3的连接点(第2连接点)P3上,连接有并联电阻器(第2并联电阻器)R3的一端,并联电阻器R3的另一端与第2接地点连接。在第I实施方式中,第I和第2接地点均为电源地。
[0080]串联电阻器Rs和并联电阻器Rl、R3以直流方式构成π型衰减器。例如,当传送线路的电感系数为50 Ω,直流的衰减量设定为6dB时,则串联电阻器Rs的电阻值为37 Ω,并联电阻器Rl、R3的电阻值为150 Ω。
[0081]共振电路11和共振电路13不必一定具有相同的常数,也可分别设定各自的常数,调整传递特性。但是,通常,最好,电感器LI,L3,电容器Cl,C3的常数一致,不增加组成部件的种类。
[0082]图2为图1所示的无源均衡器E的通过特性曲线,其中,峰值频率(共振频率)设定为5GHz。在这里所示的各曲线为下述的条件。
[0083]曲线S21 (I):电感器LI,L3均为ΙΟηΗ,电容器Cl,C3均为0.1pF ;
[0084]曲线S21 (2):电感器LI,L3均为5nH,电容器Cl,C3均为0.2pF ;
[0085]曲线S21 (3):电感器LI,L3均为InH,电容器Cl,C3均为lpF。
[0086]根据图2可知,共振电路11,13的电感器L1,L3的系数越小,共振频率附近的特性形成越陡峭的曲线。图10所示的现有的无源均衡器E所示的特性,S卩,共振电路的电感系数越大,共振频率附近的特性越陡峭的曲线的倾向(参照11)呈现相反的倾向。
[0087]图3为表示1G比特/秒的传送信号受到传送损耗和多重反射的影响,劣化的状态的眼图。
[0088]图4表示相对产生这样的眼图劣化的传送线路,插入图1的无源均衡器E的情况下的眼图。在各眼图中,与图2的通过特性相对应,具有下述的条件。
[0089]眼图(I):电感器LI,L3均为1nH,电容器Cl,C3均为0.1pF ;
[0090]眼图(2):电感器LI,L3均为5nH,电容器Cl,C3均为0.2pF ;
[0091]眼图(3):电感器L1,L3均为InH,电容器Cl,C3均为IpF。
[0092]根据图4可知,电感器L1,L3均在较大值的时候获得良好的眼图。另外表明,与作为现有的无源均衡器的眼图的图12相比较,获得大幅度的改善,本发明的方案对于因多重反射而劣化的眼图的恢复是有效的。
[0093]另外,当然,在获得图4和图12的眼图时,采用完全相同的传送线路条件。
[0094]为了进行与图13所示的现有的无源均衡器的眼图的比较,还给出图1的无源均衡器E为为了用于16G比特/秒的传送信号而按照常数设定时的眼图。
[0095]图5为受到传送损耗和多重反射的影响而劣化的16G比特/秒的传送信号的眼图,图6为插入图1所示的无源均衡器E时的眼图。
[0096]通过图6和图13的比较可知,相对16G比特/秒的传送信号,本发明的无源均衡器E获得比现有的无源均衡器好的眼图。
[0097]但是,根据图4也能清楚地可知,电感器L1,L3均在电感系统较大的情况下为良好的方案,以及电容器Cl,C3均在小容量的情况下为良好的方案对于部件的小型化,也是有利的。
[0098]其原因在于,如果伴随部件的小型化,内部导体布图细微化时,由于即使在电感器LI,L3的整体的外形尺寸小的情况下,仍对线路进行细线化处理,故较容易维持电感系数,与此相反,由于对于电容器Cl,C3,即使容量小,也是可以的,故即使小型化,也没有多大问题的。
[0099]如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