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4681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的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便携式电源装置已经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所述电源装置内部一般包括电池组、电路板以及变频器等元件,上述元件在工作时都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所述热量不能够有效散去,将影响电源装置的寿命、使用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因此,如何对电源装置进行有效散热,已经成为亟待解决之课题。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散热的电源装置。
[0004]—种电源装置,包括一个外壳、一个电池单兀、一个变频器单兀以及一个散热单元。所述电池单元、所述变频器单元以及所述散热单元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开设有一个第一通风口部以及一个第二通风口部,所述第一通风口部位于所述外壳的端部,所述第二通风口部位于所述外壳的侧部并且远离所述外壳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风口部的端部。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一个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位置处,所述风扇用于将空气自所述第一通风口处抽进所述外壳内并自所述第二通风口排出所述夕卜壳。
[0005]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电源装置开设所述第一通风口部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部并在所述外壳内设置风扇,通过空气流动将电源装置内部的热量带出所述外壳外,因此能够有效散热,保证了电源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的立体图。
[0007]图2是图1的电源装置的分解图。
[0008]图3是图2的电源装置另一角度视图。
[0009]图4是图2的电源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001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1]电源装置100
[0012]外壳10
[0013]第一端盖11
[0014]电源插座111
[0015]电源开关112
[0016]第二端盖12
[0017]充电插头121
[0018]第一通风口部122
[0019]细长间隙122a
[0020]第一组装板13
[0021]第一底板131
[0022]第一连接部131a
[0023]第一连接板132
[0024]第一^^合部132a
[0025]第二通风口部132b
[0026]第二组装板14
[0027]第二底板141
[0028]第二连接部141a
[0029]手柄部141b
[0030]第二连接板142
[0031]第二卡合部142a
[0032]第一侧板15
[0033]第三通风口部151
[0034]第二侧板16
[0035]收容空间101
[0036]电池单元20
[0037]电池组21
[0038]电路控制板22
[0039]固定框架23
[0040]电芯21a
[0041]变频器单元30
[0042]基板31
[0043]功能元件32
[0044]散热单元40
[0045]导热管部41
[0046]第一导热管411
[0047]第一接触段411a
[0048]第二接触段411b
[0049]连接段411c
[0050]第二导热管412
[0051]第一接触段412a
[0052]第二接触段412b
[0053]连接段412c
[0054]金属连接层412d
[0055]导热膏412e
[0056]散热片部42
[0057]第一散热片421
[0058]第一底座421a
[0059]第一鳍片421b
[0060]安装槽421c
[0061]第二散热片422
[0062]第二底座422a
[0063]第二鳍片422b
[0064]风扇43
[0065]支架50
[006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67]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装置100包括一个外壳10、一个电池单元20、一个变频器单元30以及一个散热单元40。所述电池单元20、所述变频器单元30以及所述散热单元40均收容于所述外壳10内。
[0068]所述外壳10包括一个第一端盖11、一个第二端盖12、一个第一组装板13、一个第二组装板14、一个第一侧板15以及一个第二侧板16。所述第一端盖11、所述第二端盖12、所述第一组装板13、所述第二组装板14、所述第一侧板15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6合围而形成一个收容所述电池单元20、所述变频器单元30以及所述散热单元40的收容空间101。
[0069]所述第一端盖11作为所述电源装置的电能输出端,所述第一端盖11上设置有电源插座111以及电源开关112,所述电源插座111用于连接外部用电设备(图未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插座111为三孔插座,且所述电源插座111的数量为三个,可以理解,所述电源插座111也可以为双孔插座、USB插座等其他形式的插座。所述电源开关112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插座111与所述电池单元20之间的通断连接,进而控制所述电源装置100的电能输出。
[0070]所述第二端盖12与所述第一端盖1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端盖12上设置与所述电池单元20电连接的充电插头121,所述充电插头121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图未示),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单元20的充电。所述第二端盖12上开设有一个第一通风口部1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风口部122包括多个细长间隙122a,所述多个细长间隙122a沿同一圆周的径向均匀排列,如此,可使得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口部122的气流分布规则、流速均匀。
[0071]所述第一组装板13以及所述第二组装板14用于组装、固定所述电池单元20。所述第一组装板13包括一个第一底板131以及两个第一连接板132。所述第一底板131大致呈矩形,所述第一底板131上形成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电池单元20的第一连接部131a。所述第一连接板13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131的两平行侧边,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132朝向所述第一底板131的同一侧垂直延伸。每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板132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卡合部132a,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合部132a形成于对应第一连接板132的内侧面,具体地,所述第一卡合部132a是对所述第一连接板132冲压形成。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板132上开设有一个第二通风口部132b,所述第二通风口部132b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盖11的一端。
[0072]所述第二组装板14具有与所述第一组装板13类似的形状,包括一个第二底板141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二底板141相连的第二连接板142,所述第二底板141上形成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电池单元20的第二连接部141a以及一个手柄部141b,所述手柄部141b固定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141的外侧面上。每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板142上形成有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第—^合部132a的第二卡合部142a,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卡合部142a分别形成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板142远离所述第二底板141的一侧,每一个所述第二卡合部142a大致呈L形。
[007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板14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板142可以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板132之间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卡合部142a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卡合部132a相连。当然,所述第一卡合部132a以及所述第二卡合部142a可以互换位置,即,所述第一卡合部132a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42上,所述第二卡合部142a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上,此种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板142之间的距离需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之间的距离。
[0074]所述第一侧板15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6用于遮蔽连接后的所述第一连接板13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142。其中,所述第一侧板15位于具有所述第二通风口部132b的第一连接板132及其对应的第二连接板142 —侧,所述第一侧板15上开设有一个对应于所述第二通风口部132b的第三通风口部151,当所述第一侧板15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板132以及第二连接板142相贴合时,所述第三通风口部151正对所述第二通风口部132b。
[007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装板13、所述第二组装板14、所述第一侧板15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6均采用导热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镁铝合金等,能够有效到处电源装置100内部的热量。
[0076]所述电池单元20包括一个电池组21、一个与所述电池组21电连接的电路控制板22以及固定框架23。所述电池组21以及所述电路控制板22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框架23上。所述电池组21包括多个呈矩阵式排列的电芯21a,所述电芯21a依据具体需求相互串、并联而构成所述电池组2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21a为锂离子电芯,每一个电芯21a均为圆柱形。所述电路控制板22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21的充、放电以及电信号的整合、处理。所述固定框架23呈矩形框状,所述电池组21设置于固定框架23的内部,所述电路控制板22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23的侧部。
[00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