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9621530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覆盖安装于基板上的电子元件的罩部件进行按压而将其安装于基板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通过电子元件安装装置进行安装的电子元件中,有时容易受到电磁波、热的影响,最近,为了防止这样的影响,在移动电话、电脑等中向基板组装屏蔽罩、或者进行机壳安装的情况不断增加。
[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相对于一个框部件而将一个罩部件定位载置于基板的电子元件安装方法。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20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一个框部件竖立设置为包围被基板覆盖的电子元件。在此,若为了高效生产而欲将该框部件定位搭载于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则需要具备能够拾取框部件的大吸嘴、卡盘的搭载装置。上述情况在与效率一并欲实现节约空间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中成为问题。
[0006]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作出的,其提供能够替代专利文献1的框部件而使用夹具并将夹具与罩部件搭载/载置于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及方法。
[0007]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具备:基板搬运装置,对安装电子元件的基板进行搬运并定位;安装装置,将上述电子元件定位并安装于上述基板的安装位置;搭载装置,拾取多个被卡合部而将上述多个被卡合部定位并搭载于上述基板的搭载位置;及载置装置,拾取在覆盖所安装的上述电子元件的预定位置设有卡合部的罩部件而将该卡合部定位并载置于对应的上述被卡合部的位置。
[0008]发明效果
[0009]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高效且节约空间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及方法。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概略的俯视图。
[0011]图2是表示元件移载装置与上下移动部件的概要的图。
[0012]图3是从横向观察夹具的图。
[0013]图4是从上方观察夹具的图。
[0014]图5是从上方观察罩部件的图。
[0015]图6是表示搭载有夹具的基板与参照代码的位置关系的图。
[0016]图7是表示将罩部件组装于基板的顺序的流程图。
[0017]图8是表不载置有罩部件的工序的图。
[0018]图9是表示利用按压部来按压罩部件的上表面的顺序的图。
[0019]图10是从上方观察罩部件而表示角部的图。
[0020]图11是表不具备尚度测定功能的标记识别用相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
[0022]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电子元件安装方法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子元件安装装置2具备:将基板3搬入到搬入位置而定位于预定位置的基板搬运装置4 ;元件供给装置5 ;元件移载装置12及标记识别用相机14,具有在相对于基台6被支撑为能够沿水平方向即X方向及Y方向移动的移动台8上设置的安装头10 ;固定于基台6的元件识别用相机16 ;及对元件移载装置12所进行的安装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8。
[0023]基板搬运装置4是所谓的双输送机型,各输送机分别具备:沿着在X方向上延伸的导轨20并排设置而将基板3搬入至定位后的位置的平行设置的传送带(省略图示);分别对搬入的基板3进行支撑的支撑框架(省略图示);使被支撑的基板3上升至安装的位置(预定位置)的升降装置(省略图示);及在安装的位置(安装位置)处夹持基板3的夹持装置(省略图示)。
[0024]元件供给装置5构成为在所述基板搬运装置4的侧部(在图1中为近前侧)并排设置多个盒式供料器21。盒式供料器21均具备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安装于省略图示的所述槽的壳体部、在壳体部的后部设置的供给带盘及在壳体部的前端设置的元件取出部。在供给带盘中卷绕保持有将电子元件40(参照图6)分别以预定间距封入而成的细长带(省略图示),该带通过带齿卷盘(省略图示)以预定间距被拉出,将电子元件40解除封入状态而向元件取出部依次送入。在盒式供料器21上粘贴代码(识别符号),该代码与电子元件40的ID.元件编号.封入数量.元件重量等的对应数据被预先记录在从管理生产线整体的主机(省略图示)向控制装置18传送的安装程序数据中。在基板搬运装置4的侧部(图1中的上部侧)配置元件托盘17,在元件托盘17中收纳有大型的电子元件、罩部件19。另夕卜,与电子元件40同样地也供给夹具100。
[0025]在基板搬运装置4的上方设有X方向移动横梁22,该X方向移动横梁22沿Y方向延伸,并且设置为能够沿着所述基板搬运装置4且沿着在X方向上延伸的X方向轨道(省略图示)移动。如图1所示,在X方向移动横梁22上,移动台8被设为能够在设于X方向移动横梁22的侧面的Y方向轨道(省略图示)上经由滑动件(省略图示)进行移动。在该移动台8上具备安装头10的元件移载装置12与标记识别用相机14被保持为能够与移动台8 一并移动。X方向移动横梁22均经由省略图示的滚珠丝杠机构由伺服马达驱动,移动台8经由省略图示的Y方向移动用滚珠丝杠机构而由省略图示的伺服马达驱动。这些伺服马达通过控制装置18来控制该伺服马达的驱动。
[0026]标记识别用相机14的光轴与和X方向及Y方向呈直角的Z方向平行。
[0027]由标记识别用相机14拍摄到的拍摄图像输入到具备省略图示的A/D转换机的省略图示的图像识别装置。图像识别装置读入拍摄到的图像而读取来自参照标记m(参照图6)的信息。并且,通过控制装置18所具备的计算装置(省略图示)来计算参照标记m的位置偏差。接下来,在移动标记识别用相机14时,校正该位置偏差地进行移动。
[0028]元件移载装置12具备所述移动台8、通过移动台8被支撑为能够在与X方向及Y方向呈直角的Z方向上升降的安装头升降装置(省略图示)及支撑于安装头升降装置的安装头10。如图2所示,在安装头10上设有一对吸嘴座24、26,各吸嘴座24、26由省略图示的轴承分别支撑为能够沿轴向旋转。另外,吸嘴座24、26由省略图示的引导部件支撑为能够上下移动。各吸嘴座24、26通过由省略图示的伺服马达驱动的吸嘴座升降装置(省略图示)分别上下移动地被驱动。另外,吸嘴座24、26通过省略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及驱动旋转驱动机构的省略图示的伺服马达而绕其中心轴旋转地被驱动。
[0029]在各吸嘴座24、26分别以能够嵌入脱离的方式嵌插轴状的吸嘴28、30。如图2所示,吸嘴28、30中的一方在下端部形成有矩形的按压部32。在该按压部32的下端开口有与作为负压源的负压供给栗34连通的负压流路36。在负压流路36与负压供给栗34之间设有电磁阀38,通过电磁阀38能够进行对负压流路36的来自负压供给栗34的负压空气的连通及切断。电磁阀38的工作通过所述控制装置18来控制。吸嘴28的前端及吸嘴30的负压流路36的开口通过被供给负压空气而吸附保持电子元件40等。由吸嘴座24、26及吸嘴28、30构成上下移动部件。
[0030]在基板搬运装置4与元件供给装置5之间设有元件识别用相机16,利用该元件识别用相机16来拍摄吸附于所述吸嘴28、30的电子元件40,判定是否为与生产的基板的种类适合的种类的电子元件、吸附状态是否良好、是否不存在元件本身的不良部位等。对于夹具100、罩部件19也同样进行。
[0031]在电子元件安装装置2上设有用于输入基板数据、元件数据等的键盘等输入装置42。在输入装置42上并排设置显示装置44,在显示装置44的画面上能够显示基板数据、元件数据、计算数据、由标记识别用相机14等拍摄到的图像。
[0032]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夹具100例如为铜合金、铝合金等金属制,如图3及图4所示,形成朝向罩部件的开口部101、罩部件夹持部102及基板搭载面103。
[0033]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罩部件19例如为铜合金、铝合金等金属制,如图5及图8所示,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板状且在周端缘弯折卡合部,与夹具100对应。
[0034]以下,对于使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2而利用罩部件19来覆盖安装于基板3的电子元件40的顺序,基于图7的流程图等进行说明。
[0035]以下,细致划分工序进行说明,控制装置18使基板3向电子元件安装装置2搬入,并通过基板搬运装置4而搬运至预定搬运位置(S101)。
[0036]搬运至预定搬运位置的基板3通过省略图示的升降装置从预定搬运位置向安装位置上升,并进行定位而通过省略图示的夹持装置进行夹持(基板搬运定位工序.S102)。
[0037]接下来,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18将标记识别用相机14定位于在定位后的基板3的对角线上的角部设置的一对参照标记m,读取参照标记m的位置坐标(S103)。由此,在与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18的存储装置的基板3的位置坐标的数据的对比中,识别基板3通过基板搬运装置4进行定位的位置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差(X方向、Y方向及旋转方向)。
[0038]接下来,控制装置18通过吸嘴28从盒式供料器21拾取电子元件40,将其定位安装于基板3上的位置校正后的位置坐标。此外,通过吸嘴28从盒式供料器21拾取夹具100,将其定位搭载于基板3上的位置校正后的位置坐标(元件安装?夹具搭载工序*S104)。通常,安装、搭载电子元件40与夹具100的顺序根据效率来决定。
[0039]接下来,如图6及图8所示,控制装置18在至少全部结束预定被罩部件19覆盖的电子元件的安装及预定被罩部件19卡合的夹具100的搭载之后,通过吸嘴30来拾取罩部件19,将其定位载置于基板3上的位置校正后的位置坐标。(罩部件载置工序.S105)。
[0040]接下来,如图9所示,控制装置18使吸嘴30向罩部件19的上方上升,使吸嘴30下降,由此按压位于按压部201之下的罩部件19的与短边方向相向的卡合部的一方(按压前期工序.S106)。此时,吸嘴30的形状更优选为能够完全覆盖与短边方向相向的卡合部的一方的大小。若采用这样的大小,则能够防止罩部件19未卡合。接下来,如图9所示,控制装置18通过使吸嘴30上升后进行移动,使吸嘴30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