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式调光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4372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隔离式调光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一种隔离式调光电路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连结沿用各种传统调光电路以控制发光二极管光源,且兼具有电压极性反接及过电压保护功能的调光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常见适用于传统光源组件(如:钨丝灯泡)的调光电路,它所采用的控制方式中,较简易的,有直接的在电源及光源组件之间串接一可变电阻,利用所述可变电阻依需要而改变电阻值,而可控制流经光源组件的电流,藉以达到控制光源组件发光亮度的效果。
[0003]另有利用电路将外部的交流电源转换为可变的直流电压(或PffM)控制信号,藉由所述可变的直流电压(或PWM)施加在固定的负载(传统光源组件)上,藉以达到控制发光亮度变化的效果。
[0004]由于目前传统的光源组件与发光二极管LED组件无论就发光原理及相关电气特性皆明显不同,因此上述传统的调光电路并无法直接应用在以发光二极管LED为光源组件的灯具上,若要利用传统调光电路进行LED组件的光线亮度调整操作,则必须依照传统调光电路原先采用的调光控制方式(电阻式、电压式或PWM式)另行设计一专用的转换电路,利用所述专用的转换电路链接在传统调光电路与LED组件之间,以针对所述传统调光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电阻、电压或PWM等)变化转换为可控制LED组件的控制信号,才可达到调整LED组件发光亮度的目的。
[0005]然而,目前有关于上述转换电路的实际应用上有下列缺失:
1.由于目前的转换电路是针对各不同控制方式(电阻式、电压式或PWM式)的传统调光电路所分别设计的,因此厂商开发时需依不同的传统调光电路分别设计独立的转换电路且无法共享,不但影响开发时程,且造成成本增加而不符合经济效益。
[0006]2.在转换电路与传统调光电路相结合的组装过程中,若有操作上(电压极性反接)或使用上(电压过高)的疏失时,极易造成的电路组件的损坏;而若要避免上述因疏失而产生的损坏情形发生,则必须在所述转换电路中附加复杂的保护机制(电路),此等保护机制(电路)势必造成整体成本的增加。
[0007]有鉴于习见转换电路在实际应用上有上述缺失,因此如何能针对上述缺失加以改善,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防呆保护效能,乃为相关业者所亟待努力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式调光电路结构,是可链接接收各种不同传统调光电路所输出的控制信号,并加以转换而可控制低耗能的发光二极管光源,使各种应用在传统光源的调光电路亦能沿用在发光二极管光源的控制,藉以有效降低产品开发及生产成本,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
[0009]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式调光电路结构,是兼具有电压极性反接及过电压保护的功能,可有效防止生产或操作上疏失而造成的电路组件损坏。
[0010]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在一直流电源的正端及负端之间,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具有一供导入感应信号的输入端及一能输出控制信号的输出端;一光电耦合组件,具有一输入端链接至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光电耦合组件另具有二输出端连结至一光源供电线路的输入端,且所述光源供电线路的输出端连结至一光源体,利用光电耦合组件接受控制电路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而能转换输出一操作信号,由所述光源供电线路接受操作信号而形成不同的输出,使所述光源体具有亮度上的变化;一保护电路,具有一第一电阻、一第二电阻、一第一二极管、一第二二极管、一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以一端连结至直流电源的正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结至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并形成一节点A,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结至一控制输入端的第一端点,所述第二电阻设置在节点A与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以负极连结至直流电源的正端,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结至控制输入端的第二端点,所述第三二极管以负极链接至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结至控制输入端的第二端点。
[0011]依上述结构,所述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另经由一电容连结至直流电源的负端,使所述电容能与所述第二电阻形成一 RC电路。
[0012]依上述结构,所述保护电路另具有一过载保护组件,所述过载保护组件设置在控制输入端的第二端点与直流电源的负端之间。
[0013]依上述结构,所述过载保护组件为一保险丝。
[0014]依上述结构,所述过载保护组件为一具有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0015]依上述结构,所述光源体为发光二极管。
[0016]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得更具体的了解,兹依下列【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电路结构图。
[0017]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连结可变电阻式传统调光机构的应用情形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链接电压驱动式传统调光电路的应用情形示意图。
[0019]图4是在图3中电压极性反接时的应用情形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本电路结构图。
[0021]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基本电路结构图。
[0022]【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可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主要包括:控制电路模块1、光电耦合组件2及保护电路3等部份;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模块I是设置在一直流电源VDC的正端及负端之间,所述控制电路模块I具有一供导入感应信号的输入端11及一能输出控制信号的输出端12。
[0023]所述光电耦合组件2具有一输入端21链接至所述控制电路模块I的输出端12,并以另一输入端22连结至直流电源VDC的负端,而光电耦合组件2具有二输出端23、24分别连结至一光源供电线路4的输入端41、42。
[0024]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供电线路4具有连结至一光源体5 (可为一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端43、44,且光源供电线路4是可受光电耦合组件2的控制而将一外部交流电源VAC转换成光源体5发光所需的直流电源。
[0025]保护电路3具有一第一电阻R1、一第二电阻R2、一第一二极管D1、一第二二极管D2以及一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一电阻Rl以一端连结至直流电源VDC的正端,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是连结至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并形成一节点A,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连结至一控制输入端的第一端点X,所述第二电阻R2设置在节点A与控制电路模块I的输入端11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D2以负极连结至直流电源VDC的正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结至控制输入端的第二端点Y,第三二极管D3是以负极链接至控制电路模块I的输入端11,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是连结至控制输入端的第二端点Y。
[0026]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光电耦合组件2的输入端21与直流电源VDC的正端之间设有一限流用的第三电阻R3 ;且控制电路模块I的输入端11可另经由一电容Cl连结至直流电源VDC的负端,使所述电容Cl能与所述第二电阻R2形成一 RC电路。
[0027]在实际应用时,所述控制输入端的第一、二端点X、Y是分别连结至一外部传统调光机构或电路的二输出接点;以下仅就不同驱动方式的传统调光机构或电路分别说明本发明上述电路的动作。
[0028]请参阅图2所示,可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若链接一具有电阻变化特性的传统调光机构,则可视为在控制输入端的第一、二端点X、Y之间加入一(可变)电阻RX负载。
[0029]因此,在扣除第一二极管Dl的电压降约0.1~0.2V (可忽略)后,节点A的电压VA=VDC* [RX/ (RA+RX)],所述电压VA可通过第二电阻R2对电容Cl充电,以形成一感应信号经由输入端11导入所述控制电路模块I中,控制电路模块I可由输出端12导出一对应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可经由输入端21导入光电耦合组件2,再由光电耦合组件2的输出端23、24导出一操作信号,所述操作信号经由输入端41、42导入光源供电线路4,由所述光源供电线路4经由输出端43、44驱动光源体5发光。
[0030]由于不同的电阻负载RX可产生不同的感应信号输入控制电路模块I,再分别经由光电耦合组件2、光源供电线路4而使光源体5产生不同亮度的光线;藉以达到使外部传统调光机构(可变电阻)经由本发明的电路结构而控制光源体5 (发光二极管LED负载)产生不同亮度光线的功效。
[0031]请参阅图3所示,可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若链接一具有直流电压驱动特性的传统调光电路,则可视为在所述控制输入端的第一、二端点X、Y之间加入一直流驱动电压VX,在本图所揭示的实施例中,是为电压VX顺向连接在控制输入端的第一、二端点X、Y之间(即直流驱动电压VX的正极连接在第一端点X,且直流驱动电压VX的负极连接在第二端点Y)的情形。
[0032]a.当所述直流驱动电压为VX〈直流电源VDC时,节点A的电压VA’ =VX+ (0.1-0.2)V,而节点A的电压VA’通过第二电阻R2对电容Cl充电,以形成一感应信号经由输入端11导入所述控制电路模块I中,以及后续经由光电耦合组件2驱动所述光源供电线路4使光源体5发光的程序,皆与前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